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電腦時代的漢字書寫之憂:中國人不會寫中國字了?

[複製鏈接]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0-30 04: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10月29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29日電(張中江)  曾幾何時,寫一手漂亮漢字是令人無比欽羨的技能。但伴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國人漸漸發現,自己提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提筆忘字」的情況屢屢發生。當不少人寫不出「尷尬」二字時,中國人的漢字書寫能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

  「尷尬」的尷尬:中國人漢字書寫能力退化引人憂

  「噴嚏、饕餮、鰥寡、羸弱、逶迤、針砭時弊、沆瀣一氣……」對這些常用詞,很多人可能會讀,但怎麼想也不能正確書寫。《中國青年報》日前的一項調查顯示,83%的人承認自己有提筆忘字的經歷。同時,大多數人(74.2%)表示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手寫機會不多。

  還有機構以「我雖然工作在風光旖旎的地方,卻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這句話進行的測試顯示:「旖旎」兩個字寫不出或寫錯的比例為95%,「寂」字54%,「寞」字65%,就連「跳」字也有19%。

  去銀行存款,不照抄書寫範例怎麼也想不起來「貳」字怎麼寫;遇到「邋遢」、「寂寞」等稍複雜的字,迷茫者大有人在。

  對於想不出的字,不少人的解決之道是:不再去翻新華字典,而是掏出手機按幾個按鍵,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此類做法,雖則於使用上並無大礙,但多少讓人感覺到一絲寒意,數千年歷史的漢字,竟然以這樣一種方式被「記住」。

  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國人「提筆忘字」的危機具有可怕的彌散性,它既體現在成年人中間,也表現在青少年學生身上,電腦時代越發達,其蔓延速度越迅捷。

  北京一位中學教師表示,自己教高一學生時,曾對學生做了個小檢測,要求寫出「大寫數字1-10」,香港的「港」字,「福兮禍之所伏」的「兮」字,「結果非常不理想」,大部分同學寫不出來,或者寫出來的是錯的。

  面對國人書寫能力退化的現實,有媒體甚至刊文指出:「這是一個冷冰冰的現實:中國人已經不會寫中國字了。」

  國外媒體也開始專註中國人的書寫現狀。英國《衛報》日前的一篇報道稱,許多中日年輕網民出現忘記如何寫字的現象。究其主要原因,是過於依賴電腦和手機中以字母為基礎的輸入法。調查顯示,這種被稱為「字體失憶症」的現象在中國非常普遍,導致中國年輕人對本國古老書寫系統的前景感到擔憂。

  美國《洛杉磯時報》也曾刊發題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發現自己常常忘記如何正確書寫漢字》的文章。文中稱,「幾乎你遇到的任何中國人都坦誠自己記憶力衰退,就像患老年痴獃的某個狀態。握緊筆的手在紙上要寫字時,突然出現了尷尬的停頓,而這些字在孩提時代不知道學習、重複默寫過多少次。」文章被翻譯成中文傳至國內后,曾引發一場範圍不小的討論。

  為何國人書寫能力堪憂?技術衝擊還是欠缺敬畏之心?

  傳承了數千年的漢字,為何在當下遭遇如此「冷遇」?在不少專家學者眼中,計算機等新技術的衝擊,是首當其中的因素。

  《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就指出,應當承認,新技術的確給古老的漢字藝術帶來較大的衝擊。美國學者傑茜卡·貝內就曾把電腦稱為「手寫體的詛咒」。因漢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結構十分特殊,電腦輸入對漢字手寫的衝擊尤為嚴重。

  但新技術的衝擊絕非導致當下漢字境遇的惟一原因。該篇文章同時指出,將漢字手寫藝術的尷尬,完全歸因於新技術的罪過乃是推脫我們自身傳承文化的使命與責任。在這一場新技術衝擊的背後,我們或許早已忘記了漢字中還蘊藏著豐富的中華文化與藝術,早已鈍化了對具有獨特美感的漢字書法的審美能力,早已忽視了手書漢字也是傳承漢字文化極具生命力的方式,而僅僅把漢字視作表意符號和交流工具。結果便是,作為符號和工具的漢字,往往只是在實際運用這個層面上存在。

  還有評論出,客觀地說,無論電腦怎麼發達,它也只是一種技術、一種工具。把漢字書寫危機歸罪於電腦,無異於喝酒傷了肝歸罪於杜康,走路扭了腳歸罪於馬路。

  「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我們對漢字缺少一份應有的珍視,對民族傳統文化缺少一份應有的敬重。」

    《甘肅日報》的一篇文章則認為,漢字書寫的退化,究其原因既有社會的責任,更有教育的責任,特別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對漢字的書寫要求不嚴,應試教育下的各種考試競賽對書寫標準也沒有明確規定,致使師生把漢字書寫問題置之角落,漸漸遺忘掉了。

    多數專家學者在談及漢字書寫問題時,都表示出了擔憂。甚至有人憂慮,中國漢字有可能遭到信息化技術的全方位「屏蔽」的危險。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是「杞人憂天」。「這是新技術帶來的必然影響,是正常現象。絕大多數人『提筆忘字』只是暫時性失憶,事後他們會通過查詢字典、手機、電腦,複習字的寫法,這種現象並不影響他們對漢字的使用,也不足以影響漢字的傳承。」學者趙平安持這樣的看法。

  如何應對「提筆忘字」帶來的危機?

    《中國教育報》的一篇評論指出,化解「漢字危機」,首先應當關注中小學漢字教育,當務之急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應儘快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規範中小學漢字教學行為。

  作家閻真也認為,寫字、練字的使命在學校里就該完成,因此學校要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大學生,無論是作業、筆記都應該手寫,少用電腦。

  另據媒體報道,福建、湖北等地已出台了加強漢字書寫教育的措施。

  但這些舉措能否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曾在湖北省武漢二中執教的閆姍認為,在湖北這樣高考競爭激烈的省份,寫字課程很難落實。「除非列入考試,不然寫字課程很難推廣,通知也會成為一紙空文。」

  有媒體文章指出,其實,早在2002年教育部出台的《關於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中,就已對中小學為學生寫好漢字創造環境、提供必要條件等提出了要求。然而,這些文件的出台並沒能阻擋學生漢字書寫能力下降的趨勢。據2009年教育部的一項調查顯示,3000多名受訪教師中,有60%的人認為學生漢字書寫水平下降。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有4位委員提案「加強寫字教育」,呼籲要重視當前存在的「漢字書寫文化沒落」現象。

  《科技日報》刊發的一篇評論認為,要想阻止「提筆忘字」現象的繼續惡化,僅僅依靠感慨和呼籲或是一兩條無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夠的,必須讓能寫一手好字重新成為實用追求,甚至讓手書漢字不僅成為一項技能,更加成為一種普遍認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現代社會節奏再快,也擋不住大家停下來喝杯茶的興緻。

  如何應對「提筆忘字」帶來的危機?

    《中國教育報》的一篇評論指出,化解「漢字危機」,首先應當關注中小學漢字教育,當務之急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應儘快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規範中小學漢字教學行為。

  作家閻真也認為,寫字、練字的使命在學校里就該完成,因此學校要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大學生,無論是作業、筆記都應該手寫,少用電腦。

  另據媒體報道,福建、湖北等地已出台了加強漢字書寫教育的措施。

  但這些舉措能否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曾在湖北省武漢二中執教的閆姍認為,在湖北這樣高考競爭激烈的省份,寫字課程很難落實。「除非列入考試,不然寫字課程很難推廣,通知也會成為一紙空文。」

  有媒體文章指出,其實,早在2002年教育部出台的《關於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中,就已對中小學為學生寫好漢字創造環境、提供必要條件等提出了要求。然而,這些文件的出台並沒能阻擋學生漢字書寫能力下降的趨勢。據2009年教育部的一項調查顯示,3000多名受訪教師中,有60%的人認為學生漢字書寫水平下降。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有4位委員提案「加強寫字教育」,呼籲要重視當前存在的「漢字書寫文化沒落」現象。

  《科技日報》刊發的一篇評論認為,要想阻止「提筆忘字」現象的繼續惡化,僅僅依靠感慨和呼籲或是一兩條無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夠的,必須讓能寫一手好字重新成為實用追求,甚至讓手書漢字不僅成為一項技能,更加成為一種普遍認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現代社會節奏再快,也擋不住大家停下來喝杯茶的興緻。

  如何重拾「漢字之美」?

  漢字自誕生以來,一直是傳承華夏文明的重要載體,並非僅是一種表意符號和交流工具。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宇明曾表示,漢字的寫字活動分為漢字應用和漢字藝術兩個範疇,漢字的各種形體都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創造,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基石,了解漢字的構字原理和歷史演變,有利於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書法藝術的水平與全民書寫活動的程度相關,應重視公民的寫字教育,不一定每一個公民都懂書法,但寫字應當成為公民的一種文化素養。

  有評論指出,倘若大部分中國人都不再會手書漢字,將是以漢字為基礎的中國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遺失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精髓與漢字原形,我們成了數典忘祖的新文盲。」

  在中國歷史上,人們對文字曾有過近乎神聖的敬畏感。民間一向有「敬惜字紙」的傳統,凡寫有字的紙張,人們都會鄭重收存或焚化,絲毫不敢怠慢。

  這與當下年輕人「提筆忘字」的現狀,有著太大的區別。

  《重慶日報》的一篇文章就指出,當下我們對漢字的態度,是否已過於輕薄與褻瀆?電視上到處是篡改成語的廣告語,大街上到處是錯別字招貼,很多大學生不識繁體字、不能讀傳統典籍,很多白領不知筆墨紙硯為何物,甚至不能提筆寫字。長此下去,真不知漢字會否毀在我們手中?

    還有評論直言,今人書寫能力的退化,不僅透露出學校教育特別是語文教育的失落與迷失,意味著傳統的漢字書寫藝術及其所傳承的中國語言文化離人們漸行漸遠,更反映出人們在實用主義價值觀衝擊下對古老文化的輕視,以及對傳統文化敬畏之心的日漸喪失。

  《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作者更是疾呼,漢字是我們文化的根,是滋養我們現實生存發展的血液。在網路時代,我們不能「握著滑鼠忘了筆桿」,漢字不能淪為失落的文明。

    如何重拾「漢字之美」,種種評論之中,似乎也並無良方。可以確定的是,這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清靜無為

2

主題

556

帖子

65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54
沙發
chary 發表於 2010-10-30 04:23 | 只看該作者
杞人憂天,漢字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工具而已……難不成還讓人不穿衣服渾身長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3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0-30 04:26 | 只看該作者
你會寫龜嗎?鍵盤文化 殺了漢字



October 29, 2010 世界新聞網

記者林琮盛台北30日電


「龜」字,若要用手寫,你寫得出來嗎?隨著電腦日益普及,鍵盤取代書寫,大陸民眾赫然發現,「提筆忘字」成為家常便飯。當不少人寫不出「尷尬」二字時,中國人的漢字書寫能力也變得很「尷尬」。

「噴嚏、饕餮、鰥寡、沆瀣一氣」這些詞句,一般人敲幾下鍵盤就可以出現,但要書寫,可能有八成以上的人會傻眼。「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八成三的大陸民眾承認自己有「提筆忘字」的經歷;七成四的人表示,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手寫機會不多。


英國「衛報」也指稱,許多中國年輕網民出現忘記如何寫字的現象。主因是過度依賴電腦和手機中以字母為基礎的輸入法。這種被稱為「字體失憶症」的問題在中國非常普遍,導致中國學者和專家對中國古老書寫系統的前景,感到擔憂。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許嘉璐、台灣文化總會副會長林谷芳等學者就對漢字發展憂心忡忡。他們認為,隨著鍵盤時代的來臨,中國書法在新一代書寫中的邊緣化現象日益嚴重。


其中,「火星文」就是鍵盤文化的產物。例如「3Q到Orz」即代表「感謝得五體投地」,網路上還「貼心」推出「火星字輸入器」,只需像平時一樣輸入漢語拼音,就能打出一篇「火星文」。種種「殺死漢字」的現象,讓漢字學家眉頭更緊縮了。


北京十一中語文特級教師郭鐵良就指出,目前不少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很差,錯別字連篇,或把字寫得像「鬼畫符」。


他說,不少學生為了避免老師看出自己的字體差,往往以特別小的字來遮醜。原來一般女生的字比較娟秀,男生的字相對粗獷,但現在已到了男女生無差別的地步。


郭鐵良以親身經歷說,在一次畢業典禮中,高三班的女生演出節目,歌頌班導師,主題竟是:「我們的老師就是『屌』」,令他哭笑不得。


面對漢字書寫危機,中國教育報等大陸媒體就齊聲呼籲,應重視「漢字書寫文化沒落」的現象,及時制定相關政策,加強中小學漢字教學。同時,學校應重視寫字和練字的教育,尤其是大學生,無論是作業或筆記都應該手寫,少用電腦。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373

帖子

8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7
4
明鏡高懸 發表於 2010-11-3 19:11 | 只看該作者
科技進步, 沒辦法的.
本來輸入法就是專門為字母而設計的.
對漢字不利.

漢字首先是一種工具.
關鍵是用.
要是為了炫耀書法, 那就鑽了牛角尖.

即使是英文, 也面臨相同的問題.
不瘋魔不成活.

新新儒教歡迎您的加入!!! 也歡迎您來可親評論指教一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匿名  發表於 2010-11-4 19:59
老外寫字(字母)也是歪歪扭扭的,因為打字機、電腦用太多,一按鍵就行了。我見國外來的機器清單,就常見到,寫得比我們寫英文還醜怪。但是,從日本來的機器包裝清單中,日本人書寫的字就是比美國的漂亮。他們非常重視書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4 14: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