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禁書周活動遍全美,新推美國十大禁書榜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0-10-29 13: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0月 28th, 2010 明鏡博客 毒眼上貼


《中華讀書報》記者康慨報道  美國是出版大國,看來也是喜歡禁書的國度。世界上最具聲勢的定期反禁書活動便在美國。今年的第29屆「禁書周」從9月25日至10月2日舉行,數百項活動,包括座談會、禁書展、書店櫥窗展示等,遍及全美。

禁書周發端於1982年,現已得到美國圖書館協會(ALA)、美國記者與作家協會、美國出版商協會、美國書商協會、美國書商言論自由基金會、全國大學商社協會,以及國會圖書館圖書中心等機構的贊助和支持,意在重申憲法第一修正案,強調「對非正統或不受歡迎的觀點,應確保其能夠達於所有希望讀到這些觀點之人」,簡而言之,該活動申張的是建立在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之上的閱讀自由。活動的支持者們認為,美國在這方面做的很差,甚至越來越差。

今年的禁書周開始時,美國全國反審查聯合會(NCAC)主席瓊·伯汀(Joan Bertin)說:目前美國對「當代小說名作」的拒斥已日益強烈。

近年來,禁書周更多將批評的矛頭指向各地學校圖書館的禁書衝動。在被迫從館內書架上消失的作品中,不泛新老經典,如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芬歷險記》、JD·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哈珀·李的《殺死一隻反舌鳥》、艾麗絲·沃克的《紫色》、庫特·馮內古特的《五號屠宰場》、托妮·莫里森的《所羅門之歌》。

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和斯蒂芬妮·梅爾的《暮光之城》系列既是暢銷大作,也是熱門禁書,前者因為「宣揚巫術」,後者則公然挺鬼,並讓女中學生墮入人鬼戀而不能自拔。在ALA今年公布的21世紀前十年禁書排行榜上,《哈利·波特》奪得頭名。

NCAC特彆強調了2007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青少年文學獎的獲獎之作——謝爾曼·阿列克謝(Sherman Alexie)所著半自傳性小說《一個兼職印第安人絕對真實的日記》(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在密蘇里州被禁的事件,審查理由是書中存在自慰描寫。

「青年人要想成為成熟的讀者和思想者,他們便需要在學校里接觸此類文學。」《衛報》9月27日引述伯汀的話說,「剝奪學生廣泛閱讀的機會,將阻礙他們的情感和智力發展,從而使之在學校和生活中落得巨大缺陷。」

卡羅琳·麥克勒(Carolyn Mackler)所著小說《地球與我臀,以及其他又大又圓的東西》(The Earth, My Butt, and Other Big, Round Things)也因所謂的低俗語言和涉性文字,位列不久前 ALA發布的第八名。此書講述了一個名叫弗吉尼婭的15歲胖女孩對自己的身體由厭惡轉為喜愛、她本人也由不自信轉為自信的故事,而她所有的方法並不是去減肥,她沒有傷害自己的身體。

麥女士說,小說出版后,她已收到數百封表示從中得到激勵的少女來信。她說:「我也是家長,我對我兒子讀的書密切關注。如果哪本書嚇著他了,我會跟他談。如果有看起來不適合他讀的,我會把它收起來,讓他等幾年再說。我知道他該讀什麼,什麼讓他疑惑。可我不清楚他的朋友和同學該讀什麼。不可能。所以拜託了,大伙兒一起站出來,反對禁書。」

美國式的禁書不由政府有關部門出面,而是各地家長自發組織起來,施壓於校方。由選舉產生的校董事會有權根據家長投訴,自行做出將涉訴圖書下架的決定。2009年,ALA記錄了460次類似投訴。因此大部分禁書都是14-18年齡段的青少年文學。

另外一些家長不希望看到禁書事件發生,但相較主禁派,他們往往更難左右校董們的決定。像麥克勒女士一樣,反禁書活動的參與者認為,家長當然擁有全權,監督自己的孩子讀什麼書,但同時,他們無權將其他孩子讀這些書的權利也一併剝奪。

2009年美國禁書排行榜

(美國圖書館協會)

①《Ttyl》系列,作者:勞倫·密熱科(Lauren Myracle)

■內容:主人公是三個高中生。小說完全用網路聊天語體寫成。

■禁由:裸體、涉性、涉毒、低俗語言、青少年不宜

②《三人探戈》(And Tango Makes Three),作者:彼得·帕奈爾(Peter Parnell)、賈斯汀·理查森(Justin Richardson )

■內容:童話。兩隻雄性企鵝收養了一隻孤兒小雞。前三年,此書一直是美國頭號禁書,如今才跌至次席。

■禁由:同性戀

③《壁花之特權》(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作者:斯蒂芬·奇波斯基(Stephen Chbosky)

■內容:類似《麥田裡的守望者》,從青少年角度講述內省、體罰和性經歷。

■禁由:同性戀、涉性、涉毒、反家長、低俗語言、宗教觀點、青少年不宜、自殺

④《殺死一隻反舌鳥》,作者:哈珀·李

■內容:借20世紀美國黑人受到強姦誣告一事,揭露種族主義之惡,出版50年來,早已貴為美國當代文學經典。但書中的舊時代人物口出 「nigger」(黑鬼)達58次之多。此乃美國頭號敏感詞,說出來,寫出來,就犯了種族問題之政治正確上的大忌。因此,依ALA的安琪拉·梅科克(Angela Maycock)所言,像《哈克貝利·芬》一樣,反種族主義的《反舌鳥》,卻因為種族主義辭彙成了今天的禁書——真是羞恥啊!

■禁由:種族主義、低俗語言、青少年不宜

⑤《暮光之城》系列,作者:斯蒂芬妮·梅爾

■內容:活人少女與吸血死鬼談戀愛。首次上榜。

■禁由:涉性、宗教觀點、青少年不宜

⑥《麥田裡的守望者》,作者:JD·塞林格

■內容:青少年反叛行為的經典。梅科克女士評曰,此作充滿負面行為,實在可被視作一本「好骯髒好骯髒的書」。闊別四年後,《麥田》此番重回禁書榜。

■禁由:涉性、低俗語言、青少年不宜

⑦《姐姐的守護者 》,作者:喬迪·匹寇(Jodi Picoult)

■內容:13歲少女安娜為捐腎給患白血病的姐姐,起訴父母,要求自行決定醫療事務。林淑娟中譯本(南海出版公司,2008)譯作者名為「朱迪·皮考特」。「匹寇」二字雖不好看,卻與其實際發音吻合——可往Youtube觀聽匹寇女士的訪談節目。

■禁由:女性歧視、同性戀、涉性、涉毒、低俗語言、宗教觀點、自殺、暴力

⑧《地球與我臀,以及其他又大又圓的東西》,作者:卡羅琳·麥克勒

■內容:女高中生有「大過常人的身體」和中度的自卑情結。

■禁由:涉性、低俗語言、青少年不宜

⑨《紫色》,作者:艾麗絲·沃克

■內容:普利策獎和國家圖書獎獲獎作品,斯皮爾伯格曾將其搬上銀幕。敘述20世紀30年代美國南方喬治亞州的黑人女性生活,20世紀80年代出版以來,屢屢被禁。

■禁由:涉性、低俗語言、青少年不宜

⑩《巧克力戰爭》(The Chocolate War),作者:羅伯特·科米耶(Robert Cormier)

■內容:1974年出版,講述三一高中的學生傑里·雷諾反抗校內幫規。

■禁由:裸體、涉性、低俗語言、青少年不宜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0-29 14:12 | 只看該作者
原來美國的自由和中國一樣,也要遵守法律和憲法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15: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