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英九的如意算盤:半進半退、一石三鳥

[複製鏈接]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0-28 05: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7


  政治就是一個神秘的黑箱,內幕玄機,神秘難測。

  圍繞「政治對話」,馬英九和美聯社「吵翻了天」,是馬英九自擺「烏龍」?還是美聯社歪曲,抑或是馬英九借機大擺「迷魂八卦陣」?目前很難定性。

  10月19日上午,美聯社駐台資深記者溫逸德(Peter Enav)專訪台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馬英九以英文作答,隨後美聯社消息稱:「馬英九將在2012年連任後與對岸進行政治談判」。消息一出,馬英九立刻澄清,否認第二任期將進行政治對話,稱美聯社誤解了自己的意思,但美聯社堅持記者的報道沒有錯誤,經反覆交涉,最終美聯社僅願意作局部修改。

  針對馬英九與美聯社的上述爭議,台灣媒體還列舉了馬英九最近10個月3次接受美國媒體專訪造成的「失言」風波,於是乎,「馬英九是否應該用英文作答」成了不少媒體爭論的另一熱點話題。

  平心而論,對於如此事關兩岸的敏感議題,特別是面對外國記者,有時用外語表達確實有意思走樣的可能,但連續3次「失言」均解釋為「語言表達、理解有異」,似乎有牽強之處。當然,暫時也不排除美國媒體從中「作梗」的嫌疑。

  用英語應答容易引起爭議,那麼,若用中文應答又是怎樣呢? 

  據台灣《聯合晚報》報道,10月18日在華人企業領袖峰會上,台灣海基會前秘書長、現台灣紅十字總會會長陳長文公開倡議「馬胡會」,希望兩岸領導人能盡快展開面對面的會談。馬英九在大會致辭時以「會慎重考慮」回應。當天晚上,台灣當局新聞官羅智強澄清,馬英九說會慎重考慮,並非針對兩岸領導人會談的問題。

  在華人企業領袖峰會上,陳長文及馬英九等人都用國語致辭,面對島內媒體,照理不應存在所謂的「語言表達」及「理解差異」的問題,況且絕大多數參會人員均為精通國語的華人,但令人費解的是,即便如此還得讓新聞官「澄清」。由此可見,只要事關敏感的兩岸問題,「模糊」其實就是馬英九的一項策略。   

  上述 「失言」風波極具代表性,從中可以窺見一些共同特點:第一,涉及敏感的兩岸問題,爭議焦點多圍繞「時間表」,譬如「第二任期」「數十年」「never」;第二,用英文回答美國記者的提問,但不僅僅只是對美國表態,更是借機「放話」要讓大陸「察其言」;第三,每次爭議都引起綠營的口誅筆伐,對此馬英九立即澄清,隨後就倒退半步。

   關注馬英九的表態,如果將美聯社修改前後的文句仔細比較可發現,馬英九首先否認的是「政治對話」將在第二任期舉行,否認了「時間表」的存在,其次是個人立場的微妙轉變,即由「準備好」到「不排除」,措辭用語的選擇及其背後的潛台詞耐人尋味。

  至於陳長文提出的「盡快展開『胡馬會』」的提議,台灣當局最終否認了「會慎重考慮」一說,重新澄清既有立場。問題的實質還是「胡馬會」的「時間表」問題,由「盡快展開……會慎重考慮」到「目前沒有這個計劃、時機尚未成熟」,其背後的潛台詞耐人琢磨。 

  不管是「政治對話」還是「馬胡會」,馬英九的表態均是在「前進半步」之後再「後退半步」,繼而「原地踏步」(美國3家主流媒體及島內媒體均有歪曲的嫌疑?)。即便是「原地踏步」,馬英九也從未否認「政治對話」「胡馬會」的可能性,但均稱「沒有時間表」「時間尚未成熟」,可以說開了一個無限期的「空頭支票」。

  事情最微妙之處還在於「前進半步」之後,再「後退半步」,也就是說在「半進半退」之間,刻意讓旁觀者看到馬英九前進的「內在驅動力」和遭遇的「巨大阻力」,造成一種迫不得已的表象。這「半進半退」最終效果雖然也是「原地踏步」,但絕對比始終「原地踏步」帶給人的想象空間更為豐富,況且如果馬英九若始終「原地踏步」必遭致大陸方面質疑,並且這種疑慮已有顯現的跡象。

  從目前台灣島內的情勢來看,馬英九目前面對的最核心問題在於迫在眉睫的「五都」選舉,此役直接關切到2012年大選及馬英九的連任問題。因此,馬英九不得不嚴陣以待,此次「失言」風波可以說從根本上是服務於馬英九的「五都」選戰。

  根據大眾傳播學的「政治既有傾向」、「選擇性接觸」及「補強論」等理論學說,受眾一般會選擇那些與自己的既有的政治立場、觀點相一致或接近的信息進行接觸、解讀,這樣大眾傳媒一般會導致受眾強化自己的既有立場和觀點,而並非導致立場發生根本性改變。

   此次「失言風波」猶如「一石三鳥」,雖是「失言」,但聽眾甚多:毫無疑問,首先是說給美國聽;其次是放話給「大陸」;再次還要讓島內泛藍、泛綠陣營。在馬英九看來,在「半進半退」間,讓美國、大陸、島內藍綠陣營各取所需、各自解讀才是其真正目的之所在。

  首先,是寄希望於換取美國及大陸方面的支持,或者說至少是穩定兩岸關係的現狀,排除中美雙方各自對台灣的疑慮。

  其次,在「半進半退」,綠營的口誅筆伐間,一方面將馬英九的「內在驅動力」及「外部壓力」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在宋楚瑜替無黨籍高雄市長候選人楊秋興站台、綠色媒體乘機炒作藍營分裂之際,更是藉此寄望於籠絡藍營人心;另外一方面,綠營口誅筆伐、言辭批判必然導致藍營奮起而爭辯,在馬英九看來這種激辯越激烈越好,如能激起更多藍營人士的危機感,刺激他們積極為「五都」拉票、投票,有助於扭轉「五都」不利情勢。

   「半進半退」、一石三鳥,讓馬英九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這也許就是馬英九的如意算盤,但如此這般都不能不令人對政治家馬英九的信用度大打折扣並感到心寒。


  作者:徐明 北京 資深媒體人
清靜無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