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三國 學用人

[複製鏈接]

164

主題

335

帖子

16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心靈之窗 發表於 2010-10-15 09: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讀三國 學用人
  讀《三國演義》,感慨其中戰爭的殘酷無情、計謀的撲朔迷離、人物的栩栩如生,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三國中最給人瞧不起的劉備。劉備與曹操、孫權相比,既無「一城一域」,也無「金融資本」,個人能力更不及曹操,但作為「將將之才」、盡人之智的「聚才高手」,劉備長於用人之道和領導藝術,終從「織席販履」的一介布衣,成長為蜀國之君。

  精選人才,不拘一格。劉備在選人上不重多,而在精。其所用之人都在某些方面具卓越之能力,能獨當一面,橫掃千軍。「狀乎神而近似妖」的諸葛亮、善於奇謀的法正、善於攬財的劉巴以及關張趙黃馬「五虎上將」都是當時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選人才時,他能聽取司馬徽、徐庶等人之真言,禮賢下士,「三顧茅廬」禮請諸葛亮出山,成千古佳話。他能不拘一格降人才,能夠不歧視種族地域,從西涼收服馬超並委以重任,封為「五虎上將」,用人膽識過人。「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卻又「容貌醜陋,態度傲慢」的龐統,其才能一旦被劉備了解,劉備立馬自責「屈待大賢,吾之過也!」,「敬請龐統到荊州」,「下階請罪」,「拜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孔明共贊方略」,讓龐統既參謀決策,又統御兵權,彌補諸葛亮「分身乏術」的困境,為劉備集團提供了進一步飛躍的契機。通過一系列的人才組合,劉備如魚得水,如虎添翼,組建了他完備而堅強的作戰、後勤、組織等創業團隊,盡可與天下豪傑爭雄。

  知人善任,優勢互補。知人,敢用比自己強的人,是劉備的高明之處。諸葛亮、法正以及「五虎上將」等都是個性非常鮮明之人,能攻能守。劉備作為一個蜀國的核心,非常注重人員配置平衡,崗位設置優化,權責明晰,使整個團隊達到了最完美的人才組合,提升了核心的競爭力。諸葛亮在其《心書》一文中的知人七條策(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或許是劉備知人識人的真實寫照。諸葛亮嘆為「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的劉巴,劉備苦苦追求了十九年,終為所用,一招之下,劉備軍營「數月之間,府庫充實」。龐統、鄧芝、馬忠等也都因與劉備談話而受到賞識。劉備臨死時,告誡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是諸葛亮不以為然,在初次伐魏時用馬謖為先鋒,招致街亭之敗。

  用人不疑,唯才所宜。劉備對屬下一群文武眾臣充滿信任,而不像曹操那樣生性多疑,處處設防,其中充分授權是其用人的成功之處。三顧茅廬,劉備請得諸葛亮出山並出任丞相兼三軍統帥,把軍中大事一概交給他打理,很少干預,這樣才使諸葛亮有機會把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劉備通過封候,使五虎上將分管五大區域,各自有了事業上的定位,才使其在三國中佔有一席之地。當劉備被曹操擊潰於當陽時,有人言趙雲已北去投降曹操,劉備立即以手戟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不久,趙雲果然抱著備幼子阿斗(即後主劉禪)回來了。又如劉備領益州牧后,有人誣告李恢謀反,劉備立即「明其不然」,並在後來提升李恢為庲降都督。李恢感知遇之恩,在南中立下了很大功勛。

  坦誠相待,感情留人。一個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麼?尊重。「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最善於作感情投資,以籠絡人心,使自己的中堅團隊牢而不破,以至於有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從創業之初到建立霸業,從四處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對自己的部屬仁愛有加,而不象一些古代帝王可以共患難而不能同享樂,或者怕功高蓋主,來個「杯酒釋兵權」,更有甚者落個「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過目不忘卻又是典型小人的張松因受其禮遇而為其獻上西川地理圖,並作為內應,幫助其入川。刺客劉平準備刺殺劉備,因其待客甚厚而罷手。劉備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成就了大業,特別是「三顧茅廬」、「白帝託孤」又使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通過「桃園三結義」使關張二人死心塌地,關羽方能「身在曹營心在漢」、「千里走單騎」棄曹奔劉;當陽長阪坡,劉備被曹操大軍追殺,棄妻丟子倉皇逃命,趙雲殺入曹軍多個來回,最後救出劉阿斗,劉備卻順手將阿斗摔於地上,說「為汝孺子惜失吾一員大將」。兵敗當陽,劉備帶領十多萬百姓逃難,「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此情此景,讓人為之一動。

  賞罰分明,激勵到位。劉備善用感情,屈伸求才,「士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對部屬愛兵如子,但同樣重視制度化,軍紀嚴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是其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對結義弟兄張飛犯錯也一視同仁,決不姑息,獎懲分明,使大家心服口服,增加了凝聚力,以至「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不謀一策」。劉備慈善好施,對有功之人,出手大方。益州平定后,劉備重獎孔明、法正、關張等人,每人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如今,應以「因事求才、因才施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所」為統領,在人才引進上,注重廣大門路,不拘一格,「外舉不隱仇,內舉不隱子」,構築人才梯次;在人才使用上,注重知人善任,催生「亮點」;在人才培養上,注重獎懲分明,積極打造「催化」平台,讓人才在招商、維穩、拆遷等難重險急崗位錘鍊、「閃光出彩」;在人才吸引、人才尊重上,注重以德服人,注重情感留人、待遇留人和發展空間留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23: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