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式資本主義的贏家和輸家

[複製鏈接]

247

主題

492

帖子

24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et360 發表於 2010-10-6 13: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Gady Epstein

發表時間:2010年8月31日
譯者、校對:@xiaomi2020
國有企業中石油是贏家之一。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外國人談論中國復甦的經濟最經常重複的話是這樣的,「也許北京找到了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秘方呢!」這種說法隱含的意思就是由國家領導的威權化資本主義也不是那麼壞嘛。

好吧,我同意國家資本主義對贏家——中國的國有企業來說當然不那麼壞,但是對輸家來說呢?我現在腦海里浮現的是一群你可能不會特別同情的人,中國富有的(或 曾經富有的)私人企業家。這些年來,我見過農民石油大亨、煤老闆、私人航空公司總裁和房地產開發商,他們都是對國家資本主義的缺陷感到後悔的人。他們的故 事大異其趣,但結局都一樣:能賺錢的資產最後都落到了政府的手上,私人的風險承擔者是輸家。

《紐約時報》昨天也談到了這一話題,參看原文/譯文,兩位《福布斯》的「中國追蹤」欄目的貢獻者也發表了意見。(看這裡和這裡) 無論所謂的中國模式是否值得嘉許,對國有企業的一面倒已經深入到中國內部的方方面面,在過去的18個月里,在經濟主要是依靠國家引導的投資和貸款來恢復元 氣和重新繁榮的時候,這一點比過去更為緊急了。在中文裡,這一現象被稱為「國進民退」,而這一片語在企業家們的眼裡,正在成為一幕幕只輸不贏的財富傳奇的收尾專用詞。

在2004年,當我作為《巴爾第摩太陽報》的記者,接觸到中國的私人資本家的時候,他們的陣痛讓我感到驚奇。私人的油田就這樣被中國西北部的陝西省政府收回國有(詳見這裡),過去一直在貧困的、不發達的地區討生活的上萬名的農民,把他們全家的積蓄都投入了幾千口油井中,這是政府允許私人鑽探的少有的例外。

當 不同層級的政府機構為私人油田爭論不休的時候,這變得複雜了——北京命令地方官員將油井重新國有化,以配合國家的最大的石油供應商中石油。但這麼做產生了一個確定無疑的結果:農民們不能再保有這些使油田。在2004年,新華社的官方消息這樣說:「之前石油只能讓一小部分人變得富有,現在,石油可以給所有的 人帶來財富。」

利潤可以從「一小部分人」手中(私營企業家)轉移到「所有人」手中(國家),實現這一點的方法不勝枚舉。網際網路可能是私營企業最繁榮的 重大例外領域了,但即使是在網際網路行業,象騰訊這樣的企業也很難從大型國有無線運營商,如中移動和中國聯通那裡分得一杯羹。這兩家企業有的是撈取豐厚利潤 的寡頭壟斷權力。當煤老闆們從世界上最致命的行列中變得富有但惡名遠揚的時候,政府以表面上的安全名義強制性地關閉私營煤礦,把它們合併到國有大型企業中 (詳見這裡)。

當企業家們為私人航空公司的起步而豪賭千金的時候,這本來就是一場艱難的開局了,他們不得不在所有可能的地方與國有經濟的受益者競爭,比如為了飛機而融資的 時候,為了航班和航線,為了給飛機加油,為了僱用飛行員等等方面。春秋航空公司的創始人和CEO王正華去年告訴我,2008年,他不得不向國有航空公司支 付了1億人民幣(將近$150萬美元),只為了雇傭30名飛行員。「我們為某些飛行員支付的成本是400萬。這就好像把400萬打了水漂。」他說,「國有 企業不喜歡我們挖角他們的飛行員。我們不希望與國有企業把關係搞僵。」(見此篇)

事實上,私營企業家最好的方法是呆在由國有企業佔主導的行業里,不要做大,這樣的行業有許多。「我們的原則是不給國有企業找麻煩,他們也就不把我們當作競爭對手,」均瑤航空公司的總裁王均金這樣告訴。「不要做他們不喜歡的事。不要讓他們認為你想把他們擠出市場。你不能踩著別人往上爬。」這和你能在商學院學到的資本主義信條不大一樣吧。

在以上情況中,在沒有融資的情況下要擴張都是很艱難的,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在借 款給私營企業的方面做得非常糟糕。在金融危機的時候這一點變得尤其明顯:當國有銀行在全球登上了頭版頭條,各種報導都著眼於他們大手筆借款給國有企業的時候,成千上萬的私營企業正面臨著破產、絕望到要求助於高息放貸的地下錢莊(更多可以查看這裡)。中國銀行的董事長肖鋼上周解釋了這個扭曲但由理性驅動的銀行放貸體系的運作。他在《天量放貸不要怪政府》(原文/譯文)一文中說:

    中國的銀行在擴大貸款構成的時候,當然會考慮到規避風險的問題,重點就會集中在向大型國有企業放貸。這些國有企業通常在它們的領域內佔有壟斷地位,在行業內處在優勢位置,並且能獲得半官方的信用評級。

換言之,銀行們認為大型的國有企業不會破產,讓貸款有去無回。這並不是說他們大到了不可能失敗的程度。而是它們已經與政府融為一體,因此不可能失敗。這就是為什麼又一家在掙扎的私營航空公司,OKay航空的總裁告訴我說,「國有企業這樣嘲笑我們『是啊,我們是政府的公司,當然政府會幫我們。』」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控訴中國的金融體系,或是任何模式—我們都知道美國的金融體系也正在努力克服自身的問題。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已經嚴重依賴於他們的的體系,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時候為國內經濟增加動力,到目前為止這一方法還是奏效的。

但是我心中的疑惑也和另外一些人,包括黃亞生提出的問題一致,要理解中國的混合經濟,你需要讀的一本書就是《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中文摘要),黃是這本書的作者。這個問題就是,如果政府為幫助私營企業成功而不是失敗做得更多的話,中國的經濟會不會更好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5: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