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在世之後的兩個世紀裡,可以這樣說,基督徒之中「諾斯替派(Gnostic真知派)」的屬靈認知方面的教誨,與當時由保羅所建立的基督信仰教旨,兩者各自並行發展。可是到了第3世紀,羅馬〔天主教〕教會的尼西亞公會會議(Council of Nicaea)決心採取行動,要徹底鏟除諾斯替派(真知派)及其靈性上的反教條式取向。如是者,真知派遭教會宣布為「異端」、其典籍遭毀、真知派人士遭逼害至滅絕。不過,當時一小部分真知派學說得以倖存;一是被埋藏山洞之中,一是被淡化稀釋而混合於其他所謂「異端」文本之中(概括地被標籤為「旁經」或「偽經」Apocrapha)。
++++++++++++++++++++++++++++++++
基督教的「真知派」所修持的靈性體系,要比我們今天所認識的西方基督宗教更近似東方傳統。希臘文中真知派「Gnostic」的意思是「知者」,而他們所追尋的,就是「Gnosis」(真知),即「知識」。與今天教會所要求的盲目信仰不同的是:「Gnosis」(真知)意味著親身、直接、而且玄秘的上天神聖經驗──這經驗是每個人靈性進化至「自覺」境界才找到的,而非困囿於思想智性(intellectual)的教條之中。「真知」(Gnosis)的經驗是超越理性的、非思維智性的。
根據納.哈馬地文庫(Nag Hammadi Library)〔譯者註:於1945-46年在埃及尼羅河上游(Upper Egypt)發現〕中找到的《多瑪書》(The book of Thomas)所記載,基督告訴我們:「誰不認識自己〔self真我〕,就甚麼也不認識,但誰若認識自己(真我),就已經瞭解宇宙的奧秘。」試以此比較一下印度古代有關「自覺」的玄學論文經典《奧義書》的一段吧:「要知真我,非靠辯証……要把真我從肉身與思想那兒分辨出來。真我,即阿芒(Atman),萬有之至高庇蔭慰藉,在宇宙中無遠弗屆,亦居於眾生心處。那些得真我指引又恆常修鍊入靜者,必得永恆不變且自生燦爛的阿芒(靈體/真我)。如是作,乃因永恆福祐就在面前。」
在另一真知派文本《多瑪秘傳福音》(The Secret Gospel of Thomas)裡,耶穌基督向我們應許了屬靈的滿足:「我將給予你們那未有眼睛曾見的、未有耳朵曾聽的、未有手曾觸摸過的、也未有在人的思想中意想過的。」這描述與《奧義書》裏的經驗並無兩樣;「真我不生不滅、不老不枯、不受無常世事所移。真我超越時空;大者也未有大到它不能領受,小者也未有微小到逃得過它的意念。如是者,乃萬有全體之真我也。」
正如基督警告我們要堅拒罪惡,並鼓勵我們要堅守道德純潔完美,以追尋實現靈性滿足一樣,東方的文獻中也如是說:「沒有甚麼聰明才智可以助人實現它,只有完全順服、又配得上其恩寵、戒絕各種罪業、恆常持守入靜以求達完美者,方能實現之。」(《奧義書》)
印度的《吠陀經》這本最古老的東方靈性經典告訴我們,令人達至覺知真理的靈性喚醒過程叫「自覺」(self-realization覺醒到真我的存在)。一個已得到自覺的人活在現實裡的直接經驗當中──這叫「闍那」(「jnana」為傳統梵文字彙,意為「知識」或「Gnosis」(真知))。這樣的人被稱為「jnani」(「知者」或「Gnostic」〔真知派〕)或「dwijaha」(已再生之意;第一次由生母成胎於地界,再第二次則成為女神、或天母的兒子。她授予求道者屬靈的重生,即「自覺」,得以躍進了玄秘認知的層面──即gnosis真知!)。傳統印度經文中多處頌揚「天母」為宇宙之女家長,即那位把「自覺」此至高寶藏給予其應得的子女者。很多印度的玄學傳統記載:正就是此同一女神在人類體內反映為一個上天神聖的女性化〔母性〕力量,叫「昆達里尼」(Kundalini)。
那麼西方傳統又如何?在《約翰秘典》(The Secret Book of John)裡,基督解釋說:在天父面前的救贖,乃要藉著上天的女性原理〔則律〕居中促成的,這原理〔則律〕他稱之為地母(Earthly Mother)。地母祛除子女的罪孽,令他們配得上繼承其上天的遺產;「當所有罪孽與不潔從軀體去除淨盡,你的血也將如同地母的血一般純潔;就像日光中閃爍舞動的河水飛沫一般純潔;你的氣息也將如香溢的鮮花般純潔;你的肉身也像樹上葉間紅紅熟透的鮮果肉一般純潔;你的目光也如普照著藍天的陽光一般純潔而明亮。此刻所有地母的天使將要服伺你,你的氣息、你的血肉,要與地母的氣息和血肉合而為一,而你的靈體也要與天父的靈體合一。因為實實在在若不是藉著天母,沒有人能到天父那裡去。如同嬰孩若非先得母親給他餵哺、洗澡、看護、安撫入睡、和養育,就不能明白父親的教導一樣。」地母是上天神聖的中介者,藉著她,「人子」(The Sons of Man),即求道者,得以提昇至天父那裡去。同文的另一處這樣說:「榮耀你的地母,並持守她的律法,則你在地上的日子可以持久;榮耀你的天父,就得享天國的永恆生命。因為天父要比所有血緣關係的父親偉大百倍,地母也要比所有生母偉大百倍」。然則,神的三位一體就是聖父(父神)、聖子(基督耶穌)、和看來就是指──母神。尤其是地母乃靈性進化的手段與力量之所在。
《約翰秘典》講述基督把上天的女性化本質形容為至高者上帝的大能(力量power)。「
她是最先的大能(力量)。她居於萬有之先,並從天父的意旨而來的萬物的先慮。其光仿如父的光;因為她是完美的大能,她是童貞處子〔無玷〕聖靈(Virgin Spirit)的完美而不可見的形相。她乃最先的大能、是榮耀、是Barbello、是宇宙萬界中的完美榮耀,顯現中的榮耀。她要榮耀並讚美那童貞〔無玷〕聖靈,因她藉神靈而來。她是第一念、神靈的形象。她成為了孕育宇宙的母腹〔Womb子宮,譯註:在神話背景裡,母腹womb可能與中國的女媧的媧字有異曲同工之妙。〕因她居於萬有之先、居共親、第一個人類、聖靈(Holy Spirit)之先」。在這裡,聖靈被形容上帝自己的神聖大能(力量)。這大能的本質是母性的(孕育宇宙的母腹〔子宮〕、她、共親),而且是「最先從上帝而來的」無邊大能。再者,她是純潔無玷的(童貞處子),且她也榮耀聖潔。由此可見,古代基督徒的傳統似乎在告訴我們,聖靈實在就是天母!
我們不要忽略了東方那邊近似的觀念。在印度神話中,至高者上帝是以Sada-Shiva(至高濕婆神)來象徵代表的。祂的境界是永恆的完美(Sat-Chit-Ananda真知-能力-幸福)。祂的力量是Adi Shakti(太初的力量),這力量(大能)正正是上帝自己的女性化對等身份(法相?)或配偶。是她造就一切作為。她創造了宇宙,並創造了看顧宇宙的諸天神(例如,三位一體(triune)的Shiva濕婆神、Brahma梵天婆羅摩、Vishnu毘濕奴)。那Adi Shakti(太初力量)就是萬物之母。她生育了宇宙,她亦是各神袛和諸天界存有的女性力量(通常作為其妻室來象徵代表)。《約翰秘典》中的共通處是:「成為了孕育宇宙的母腹,因她居於萬有之先、共親、第一個人類、聖靈(Holy Spirit)之先,三雄(Shiva濕婆神、Brahma梵天婆羅摩、Vishnu毘濕奴?)與三力量(即三雄之妻Parvati、Saraswati、Lakshmi,又或西方〔希臘〕傳統神話中的三位女神?)之先」。故此可以說,基督宗教的神秘教派早已明白聖靈其實就是上天的女性化身份〔法相〕、女神、萬物之母本身。敘利亞的基督徒曾崇拜聖靈為偉大母親。〔門徒Phillip〕腓力暗示過瑪利亞本身就是聖靈(除了母神之外,又有誰可誕下神子呢?)。在其他所謂「偽經」或「旁經」裡,也有述及瑪利亞為廟宇崇拜活動的焦點。她的前半生不時出現預示她的神聖本質的吉兆。
就如東方所描述的宇宙之母類同於瑪利亞與聖靈的相似觀念一樣,同樣,基督,即神的兒子──也反映於古老東方「神子原理」之說。東方神話傳統中的神子通常被崇拜為雙胞的格涅沙(Ganesha)及卡提凱亞(Kartikeya)。格涅沙代表宇宙的複雜組織、原始聲音「唵Aum」或邏各斯(Logos,道),即創造之始。基督也對自己同樣的太初自性作過肯定:「我就是始。」以及「我就是阿爾法(alpha "")」。(譯註:即希臘字母之首)格涅沙是太初之子,聖潔純真的化身。同樣,耶穌基督推崇兒童及他們所彰顯出來的純真。祂甚至力勸門徒(及我們)要好好培養自己有如同赤子般的純真:「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因為在上帝的國,正是這樣的人。」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馬可福音10章)。卡提凱亞亦是同樣的精悍的純真原理──邪惡的消滅者;就像基督把那些兌換銀錢的販子趕出聖殿的作為一樣。
所以,基督似乎也在告誡我們,天國──也就是似神一般完美的境界,以及像赤子般的純真──是要藉著約干內在的現象方能達到的。在真知派的經典裡,耶穌基督有直接談到這種現象為內在的轉化,即覺醒開悟(self-realisation自覺)。他又告訴我們,要達此成就,所憑藉的大能就是聖靈或天母。但那又是憑什麼機理呢?
且讓我們從側面看看印度的昆達里尼 (kundalini) 傳統,那是許多當地聖者論述過的。商羯羅大師(Shankaracharya,約公元7百年)及格涅殊哇(Gyaneshwara,約公元1200年)是兩位最富盛名的昆達里尼玄學倡導者。他們都以古典詩文描述過自覺的實現(例如Saudarya-Lahari,Sivananda-Lahari,及本身作為薄伽梵歌中克里希納描述「昆達里尼瑜伽」的評註的Gyaneshwari)。他們都描述了有一股純潔(貞潔)的靈性力量,在人體之內沉睡潛伏著。
藉著持守恆常的自我潔淨和追求完美的功夫,則那主宰著心、身、靈各種面相的七大能量中心就能為昆達里尼受喚醒而作好準備。只要一旦被上天的恩典喚醒,昆達里尼就穿過這些中心,就像項鍊串珠的穿線,穿過每顆珠子一樣,啟發(enlighten)了每一個能量中心。當昆達里尼到達第七個中心(Sahasrara頂輪)時,求道者的知覺意識(awareness)便與內在永恆的真我合一。這種經驗是超越理性的、非因果關係的,也是覺知真理(truth-awareness)之後所帶來的可以真實體現的福佑。印度神話稱頂輪為「樂園」或「天堂」,或如基督所稱「就在人內裡上帝的國」〔譯註:有誤譯作「天國就在人心裡」〕當昆達里尼穿越每個能量中心時,它們受到激發而產生一個純潔而滋養的能量。古印度經典《吠陀經》描繪這種能量為七個輪(chakra)所各自發放開來的聖河。商羯羅大師稱之為棉紡(spun),他也描述其性質仿如當他正處喜樂忘形的虔敬入靜之中,上天的聖水向他灑下,使他猶然神往。其他印度經文曾稱此能量為「無所不在至高無上的意識(Paramchaitanya)」。耶穌的門徒於聖靈降臨節所經驗的屬靈異能〔有舌狀火焰於頭頂〕與這些輪穴彰顯出同一個上天力量時的經驗看來頗近似。
商羯羅大師說:「所有的榮耀歸於上天福佑的洪流,它由你神聖故事之河流溢出,注入我心湖,穿越心智的管道,征服罪孽的塵垢,冷卻記憶的燥熱。」許多真知派的文稿也重覆這些古代的東方見解。
」例如有關以利亞(Elijah)之事,他在彌賽亞(Messiah)之前來到世間(路加七章二七節)。耶穌說施洗約翰(John the Baptist)就是以利亞(馬太十一章一一|一四節)。許多其他經節顯示此一教義是被接受的。例如當耶穌問:「一般人說我是誰?」學生回答說:「有的說,你是施洗約翰;有的說e你是以利亞;也有的說,你是耶利米(Jeremiah)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