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觀察;「不干涉內政」外交政策也要與時俱進!!

[複製鏈接]

3

主題

109

帖子

24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2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ggxxxwww 發表於 2010-9-2 14: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要用發展眼光看「不干涉內政」原則

  「不干涉內政」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項標桿性外交原則,它的產生、實踐和推行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對於經歷了長期被殖民過程的后發展國家而言,要在列強林立和弱肉強食的世界舞台上維護國家利益,實現自主發展,「不干涉內政」外交的確是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武器。特別在美蘇爭霸把整個世界帶進兩極格局的冷戰時期,「不干涉內政」外交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發展中國家和弱小國家維護主權獨立,自主實施內政外交的一個心聲。過去幾十年來,中國政府在這個外交原則指導下,團結了亞非拉一大批朋友,為反抗西方強權作出了很大貢獻。可以說,這個獨樹一幟的外交原則及其實踐,為中國贏得了國際尊重,幫助中國在國力尚很弱小,經濟尚未強大的情況下奠定了世界政治大國地位。

  然時過境遷,實踐和推行「不干涉內政」外交的國際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且不說施虐了幾個世紀的殖民體系在二戰結束后隨著廣大亞非拉國家的紛紛獨立而徹底瓦解,20世紀中後期開始的新一輪全球化已經、正在並將繼續對世界穩定與發展產生重大而深刻的影響,內政與外交的邊界確已發生變動。
以強調合作為核心的地區主義首先對「不干涉內政」外交提出了挑戰。以歐盟為例,從科索沃問題到今天的希臘主權債務危機,伴隨歐盟成長過程的是不斷對原先國際社會公認的一些所謂內政問題在觀念和實踐上的突破。環視全球,當今亞非拉地區的地區合作雖然在開展伊始通過奉行「不干涉內政」原則邁開了第一步,但隨後這個原則卻成為地區進一步合作的瓶頸。一個不可否認的問題是,東亞地區主義之所以難以深入和拓展,與相關國家沒有勇氣打破「不干涉內政」這個禁區有很大關係。可以肯定,如果沒有在「不干涉內政」問題上取得突破,以上海合作組織為核心的中亞地區合作也將困難重重。

  在全球化仍在深入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內政問題不斷外溢,這個趨勢將不斷持續並越來越明顯。從暴政製造的人道主義災難到由於族群、宗教矛盾引發的大規模衝突騷亂,從不負責任的財政、貨幣及宏觀經濟政策到各色新重商主義和新貿易保護主義,從一國國內大規模環境污染到跨越地區的酸雨和氣候反常,等等這些所謂的內政問題無不對世界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和平穩定構成嚴重挑戰。

中國政府如何超越「不干涉內政」外交

  進入21世紀,「不干涉內政」原則已經成為中國外交的一柄雙刃劍。前者如蘇丹達爾富爾問題讓中國國際形象備受爭議,後者如最近的吉爾吉斯斯坦騷亂使中國初具雛形的中亞戰略面臨危機。「不干涉內政」原則與中國國家利益之間存在著越來越大的張力,對前者的超越成為維護後者的一種必需。而從國際角度上看,超越「不干涉內政」外交的意義具有雙向性,因為這個意義不僅僅針對中國一家,在國際舞台上對其他國家也是適用的。

  鑒於國家利益不斷拓展的事實,中國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對 「不干涉內政」原則調整的話語權。這要求中國從一個更寬闊和長遠的視野來界定 「內政」的內涵,靈活調整「內政」的外延。特別是需要在純粹內政與具有外溢趨向的內政間儘可能釐清並加以明確。近年來中國政府推出「國家核心利益」這個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與一般性國家利益相區分,為「內政」這個曾經非常模糊和寬泛的概念進行重新調整和界定奠定了良好基礎。 其次需要堅持適當、多邊、對等原則。從主權國家仍然是當今全球體系最主要的國際政治行為體的角度看,完全拋棄「不干涉內政」原則並不現實,因此堅持適當的原則是必要的。中國既沒有力量也不應該具有意願單方面把調整和超越「不干涉內政」原則強加給其他國家。隨著國際機制的不斷趨向成熟,中國可以在聯合國這樣的全球層次以及在上合組織和東盟(亞細安)+3機制這樣的地區層次上通過多邊方式協商,以期對調整和超越「不干涉內政」原則取得共識。同時,要堅持不分國家大小強弱等差異,倡導調整和超越的對等化,避免雙重標準的出現。

  國家利益向全球拓展的過程,也是國內政治社會急劇轉型的時期,這給中國超越「不干涉內政」外交原則帶來了微妙的影響。但從本質上講,以本國國內存在的問題為由來實行和推廣「不干涉內政」外交是一種弱國心態,也是對解決國內問題缺乏自信的表現。從國內「權貴資本主義」苗頭的形成及其對政治社會改革的阻礙上看,中國也可以利用國際層面上「不干涉內政」外交的超越來形成一種倒逼機制,推動國內政治社會改革新一輪局面的產生。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對超越「不干涉內政」外交的調整和適當超越也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2: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