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德媒挑撥離間:巴基斯坦救災 北京為什麼變得如此小氣?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8-21 2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8/21  消息來源:德國之音  

  巴基斯坦發生巨大洪災之後,國際社會逐步啟動大規模救援。美英沙特等國捐助款項已超數億美元,而作為巴基斯坦最緊密地緣盟友的中國,相形之下,卻顯得謹小慎微,讓外界頗費猜測。

  巴基斯坦發生巨大洪災之後,國際社會逐步啟動大規模救援。美英沙特等國捐助款項已超數億美元,而作為巴基斯坦據稱最緊密的地緣盟友的中國,相形之下,卻顯得謹小慎微,讓外界頗費猜測。

  中國官方媒體報道北京方面提供的救援價值為兩次共6000萬人民幣,按現行匯率計算,合600多萬美元;就其金額而言,不但和美國英國動輒上億不能比,而且和德國提供2500萬歐元緊急援助,也不能相提並論。研究印巴問題的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南亞問題專家克里斯蒂安-瓦格納教授(Prof. Christian Wagner)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疑問:

  "迄今為止,我們很少聽到危機里,中巴合作乃至中國提供大規模救援的消息。近些年來,中國始終是巴基斯坦最緊密的盟友,儘管如此,北京方面顯然沒有許諾提供大規模救援。也許因為中國目前國內自己面臨著太多的問題;另外一種可能是:現在巴基斯坦需要的,主要是物資上的援助,比方說救援直升機,救生艇,等等。而這樣的救援物資,通過西方國際援助渠道,會比通過在這方面比較薄弱的中國,要方便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中國的救援,迄今為止幾乎百分之百的是實物。北京官方媒體在巴基斯坦水災爆發之初,還曾強調過中國的救援不但來得最早最快,而且也最實在:不是給錢,而是給物資。早些時候,因為水災,中巴之間重要的公路被沖毀,北京方面很快作出決策,提供大規模工程支援,顯示中國在實物救援上不但不會因為國內災難頻發受到阻礙,而且也有相當的實力。更令國際社會不解的是:向來國際救援都是各國在其他社會中提高自己親和力,改善自己國家形象的好機會。中國對非政策中,北京也充分顯示了自己在這方面的戰略考量。但在巴基斯坦問題上,瓦格納教授指出中國和美國做法上,幾乎是背道而馳:

  "在這一點上,中美差別很大。美國特别致力於利用各種救援,在巴基斯坦社會中改善自己的形象。而在中國一邊,你能看到的是:政府間的關係很好。但中國人很少致力於改善自己在巴基斯坦社會中的形象,以至於大多數巴基斯坦人都不知道到底他們每年從中國那裡拿到了多少援助,得到了多少支持。換言之,和美國相比,中國政府在公眾外交領域裡下的功夫,遠遠不如。這也可以幫助解釋中國在對巴基斯坦公眾有影響的領域裡提供援助,為什麼這麼縮手縮腳。"

  關注中國城市輿論,不難發現,巴基斯坦水災在中國媒體的國際版上,也都不是主要事件。民間談及援救的更少。和西方工業社會廣泛號召募捐相比,和比如沙烏地阿拉伯這樣的中東伊斯蘭國家出於文化共同認同、 廣泛募捐相比,中國社會似乎並不那麼關注西邊的這個據說是全天候的朋友。在瓦格納教授看來,這和官方對巴基斯坦基本政策,也不乏矛盾之處:

  "你可以了解到中國在巴基斯坦有很多發展援助項目,中國的工人和工程師在巴基斯坦各個工地上也很活躍。但非常引人深思的是:中國政府對於在巴基斯坦社會中,積極為自己進行公關,改善中國在巴基斯坦的國家形象,並不那麼熱心。從巴基斯坦方面看,要接受中國這樣的一黨專制的模式,也有相當的困難。因為這樣的體制,在巴基斯坦也是遭到拒絕的。"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1: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