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研究表明哲學家柏拉圖是符號學家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8-16 04: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8月14日 11:28  科技日報

  列奧納多·達·芬奇是人類歷史無出其右的多面手,那部暢銷書讓後人對關乎他的一切津津樂道:密碼筒、手稿、《岩間聖母》的信息、《維特魯威人》的比例、《蒙娜麗莎》的無休止揭秘……然而現在,科學家們驚奇發現,不止達·芬奇,竟然還有其他大師們擅長於此,將人類智慧之光跨領域演繹。那是如何不能言說的玄機,竟微笑著潛伏了百年千年,只待現時人們手舉科技儀器步步解密。

  柏拉圖:編織密碼於字裡行間

  柏拉圖,有「古希臘黃金時代的愛因斯坦」之稱,以他的名義流傳下來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書信,他的追隨者堅持認為,柏拉圖的著作並不能僅從字面意義入手,字裡行間其實蘊藏著神秘的「柏拉圖密碼」,但這一觀點往往被近現代學者否認。

  而據美國每日科學網近期報道,柏拉圖著作中的文字確實另有深意,現其中大部分「密碼」已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學者傑·肯尼迪博士破譯,這些代碼或符號證實了柏拉圖關於宇宙的基本結構可用數學詮釋的觀點,可以說,早在牛頓用「數學表達科學」之前的2000多年,柏拉圖就已經做到了。

  傑·肯尼迪通過對《理想國》原稿的悉心推敲,糅合進哲學、希臘數學和音理的知識,發現柏拉圖當年使用了一種特殊的符號進行寫作,而這種符號乃古希臘著名學者畢達哥拉斯及其追隨者用於傳遞信息的秘密代碼。

  首先,肯尼迪將柏拉圖手稿還原至當初撰寫的形式,即每行沒有空當或標點符號保持35個字,結果發現其絕大多數篇章的行數都是12的整數倍。12個音符正是畢達哥拉斯派的音樂理論,由和諧音符2、3、4、6、8、9以及不和諧音符1、5、7、10、11組成。柏拉圖帶有感情色彩的文字內容中,那些積極正面的辭彙配的都是悅耳的和諧音2、3、4、6、8、9,而戰爭、死亡等負面詞配合的都是不和諧音。

  12個音符控制了行文的節奏,亦透出文字的內涵。畢達哥拉斯派曾有一個叫做「天體音樂」的著名理論,認為天體之間的距離同音節之間的音程具有同樣的比例關係,以保證星球能和諧奏出所謂「天體音樂」,柏拉圖作為畢達哥拉斯的信徒,在他的著作中則模擬了這套「天體音樂」暗號,表露出視天文學成為數學其中一個部門的思想,其宇宙觀也基本上是一種數學的宇宙觀。

  傑·肯尼迪又發現,柏拉圖雖然沒有直接提及黃金分割或0.618這個數字,但它在《理想國》中用「線寓」一詞來表示宇宙萬物中不平均的分裂,且提出線寓的段落,正好位於《理想國》全書61.7%的位置,十分接近黃金分割點。

  米開朗基羅:藏匿瑰寶于丹青妙筆

  米開朗基羅,與達·芬奇、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其繪畫以梵帝岡西斯廷教堂800平方米穹頂上的《創世紀》為巔峰之作;其建築以羅馬彼得教堂建築群而聞名於世;其雕塑以代表作《大衛》流芳至今。

  在藝術史上,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一直被譽為人體百科全書。這是一個極其狂熱的人體解剖學研究者,受當時教會的限制,米開朗基羅並不想讓人知曉自己的「血腥」解剖行徑,因此他幾乎沒留下什麼解剖學的草圖。但人們未曾想過,這位巨匠竟然把它繪到了西斯廷教堂天頂上,在「上帝」身上暗藏了一幅人類大腦的解剖圖。

  1508年,教皇朱利奧二世要求米開朗基羅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繪製穹頂畫。歷時4年零5個月,米開朗基羅完成了空前絕後的傳世巨作——《創世紀》。該畫氣勢磅礴,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繪畫作品之一,著名的「上帝之手」伸向亞當的形象就是出自這幅畫,其目前仍在接受數以萬計參觀者的仰視。

  而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期報道,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兩位神經解剖專家蘭·蘇克與拉法爾·塔馬古,發現《創世紀》的一處區域畫中上帝喉部和胸部的解剖結構有問題。這是畫作最西邊的《主分光暗》部分,描繪的故事是上帝用手把光明從黑暗中分離出來,以觀畫人的視角看,畫中的上帝呈左低右高的傾斜體態,但脖子卻沒有做相應的傾斜,而是直的,更彆扭的是,上帝的脖子看起來鼓鼓囊囊,非常古怪,而畫中人從胸前到下身還有一條完整連貫的衣褶,十分不合常理。

  身傾而脖頸未斜,這種低級錯誤在某些「二流」畫作中比較常見,但絕不應該出現在米開朗基羅的筆下。衣褶在現實中也必然會斷續,絕不會如此連貫。兩位神經解剖專家旋即遍查壁畫的其他部分,都沒有發現類似的問題,因而斷定米開朗基羅是有意為之。再看那古怪的脖子,二人立即將其與自己專業領域知識聯繫在了一起——人類大腦的圖像。上帝的脖子與人類大腦非常之相像,那條連續的衣褶簡直就像向下延伸的脊髓。

  兩位專家繼續研究的結果是,至少34塊天花板的畫中蘊藏著解剖學的玄機,他們將該發現登載於近期《神經手術》雜誌上。

  有反對聲音認為這只是各花入各眼,是把現代知識強加給了文藝復興時代;也有人表示這可能是心理學上的「幻想性錯覺」,即通過想象將感知到的事物形象加以改變,就好像有人聲稱能在茶葉渣、雲團中看到「耶穌的臉」。而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神經科學博士發表評論稱,米開朗基羅與保守宗教的矛盾眾所皆知,或許「把光明和黑暗撥開」的故事象徵了科學和宗教的衝突,米開朗基羅才故意擇此處而為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22: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