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G20:徹底改革國際金融體系不容迴避

[複製鏈接]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0-6-25 22: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6月25日           僑報

■上海 劉濤

  第四次G20峰會將於26日在加拿大多倫多上演。這次峰會號稱要打造「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台」,但美歐與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大國在決定國際經濟格局未來走向的關鍵議題上顯然還存在根本分歧,而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力度和節奏正是雙方利益交鋒的核心。

  回顧四次峰會以來的全部歷程,會發現G20帶著明顯的「危機」烙印,其重要性與危機的惡化程度幾乎成正比。

  G20誕生於2008年次貸危機最動蕩的時刻,各國領導人急於坐到一起相互打氣、抱團取暖。第一、二次峰會最終擔負起了全世界的重託和希望,全球主要大國在G20旗幟下,共同實施擴張貨幣政策和刺激性財政政策,起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而峰會上發達國家與新興大國相對地位的此消彼長,也令世人看到了未來新的國際經濟格局。

  然而, 2009年下半年,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陸續走出危機的前夜,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便迫不及待地要撕去溫情面紗,不僅在匹茲堡峰會上將全球經濟失衡的責任推諉給中國,認為中國的高儲蓄是危機爆發的重要根源;而且在峰會前後掀起了一輪又一輪貿易保護主義浪潮;此外,美國還分化和拉攏中國周邊國家及印度、巴西等新興大國,勸誘他們加入到對人民幣施壓的行列。顯然,短短一年後,G20內部的裂痕已無法掩飾。

  當前歐洲債務危機的爆發和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將開始邊緣化的G20重新拉回到合作軌道,美歐不得不繼續倚重這一覆蓋了全球三分之二人口和85%經濟總量的國際多邊合作機制,只不過這次的重點變成了緊縮財政政策以控制赤字。

  G20命運伴隨著危機而浮沉起落。究其原因,是因為發達國家內心深處對G20所持的乃是一種功利和投機的態度,即只有當解決他們自身所面臨的緊迫問題時才需要「平等」對話,以換取新興大國全面參與到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政策協調」中來;一旦危機陰霾散去,發達國家仍希望世界回歸舊國際經濟格局中。但在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大國眼中,回到過去是不可接受的,因為這場危機早已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經濟的力量對比。G20自誕生之日起,就應徹底取代G7/G8扮演全球治理的核心角色。

  G20的重要性無法被G7/G8或G8+5取代,根本原因是,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時代,全球治理所涉及議題,如國際金融體系改革、跨國金融監管協調、環境和減排等牽涉面之廣,遠不是少數國家搞個閉門會議就能拍板的;同時,這些議題還具有複雜性和長期性。發達國家必須充分意識到,新興大國應作為真正的、長期的平等對話夥伴,而不是派對上臨時邀請的客人。

  細加分析本次峰會的內容,就會發現,表面趨同之下其實隱藏著巨大的鴻溝。

  對於發達國家而言,除了所謂的全球經濟「再調整」之外,加強金融監管是最關心的議題。在倫敦和匹茲堡峰會上,作為東道主的美歐將過多精力放在了諸如約束金融機構高管薪酬、監管對沖基金、打擊避稅港等具體方面;而在被視為多倫多峰會預備會議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釜山會議上也同樣如此,圍繞美國提出的是否應在全球範圍內統一徵收銀行稅引發的爭論成了會議焦點,而歐債危機這一主題反而被沖淡。美歐對金融監管如此強調,一方面固然有從次貸危機中汲取教訓的意味;另一方面,其背後潛台詞是:當今世界整個國際金融體系大致是好的,只需小修小補。

  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大國認為,對國際金融體系本身進行全面深刻的改革,才是防範金融危機再次爆發的最好措施。G20峰會啟動兩年來,儘管發達國家在新興大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強烈要求下,被迫同意對世界銀行、IMF等國際多邊金融機構的配額進行調整,但僅僅是極為有限地削減了自身的配額。這種微調既與新興大國在當今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實力不相稱,更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發達國家主導國際金融體系、特別是美國在IMF和國際貨幣體系中一家獨大的局面。整個國際金融體系依然沒有本質變化——站在美國的立場,繼續控制IMF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推動IMF在匯率監管問題上態度更趨嚴厲,而這樣中國或許就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國際壓力。

  世界上絕沒有隻取不予的好事。發達國家在解決完自己的燃眉之急后,必須認真考慮新興大國的關切。如果雙方對於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重要性沒有多少交集,那麼在歐債危機緩和之後,G20峰會難免會再次遭遇被邊緣化的危機,而這對於所有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日後將付出更大代價。

  (作者系大陸財經評論員)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8: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