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房價背後的移民 ——精英移民海外的背後思考

[複製鏈接]

109

主題

229

帖子

12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落魄的魂 發表於 2010-6-11 14: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過去十年,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各界精英、富商通過技術移民或投資移民的渠道,獲取他國永久居民權(以下簡稱PR)或國籍。在他們看來,優質教育、清潔空氣、安全食品、資產轉移、安全感,都將在移民的彼岸得到。(南方周末——《多少精英正移民海外》)
  中國社科院2007年發布的《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表明:中國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的同時,流失的精英數量也居世界之首。
  本文將從移民的原因和移民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和啟示進行探討。
  一、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選擇了移民?
  和上世紀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兩次移民潮不同,這次移民潮的主體是社會各界知識精英和富商階層組成。
  調查表明:對很多技術移民而言,除了尋求安全感外,更多著眼於子女的未來、高昂的房價。2010年4月北京的車展上有一條相當誘惑的廣告:「在北京買房?不如移民吧!」。只要居住在北京二環以內的人都具備了移民美國的條件。絕大部分中國技術移民都是成功人士,受過高等教育、有五年以上工作經驗、有體面的工作和客觀的收入,但與留學型移民不同,這部分移民在移民時年齡已在30~40歲,在找工作時選擇的餘地和競爭力都較小,由於加拿大和美國各大公司只認可本國和北美的工作經歷,結果很多技術移民都未能找到在國內從事的職業,更談不上相同的職位。很多技術移民在國內原來是大學教師、技術骨幹、公司主管,但移民后成了卡車司機、超市收銀員,甚至在無奈之下男的只能到中餐廳洗碗端盤子,女的進車衣廠(廣東話,實際上就是服裝廠),雖然這些職業都是工資最低的體力勞動,可以保證自己有尊嚴的舒適的活著,但如果長期從事這種工作,就失去接觸社會的機會特別是主流社會,無法了解社會就代表著陷進社會最底層。
  很多技術移民在國外過著平淡、平穩不如國內光鮮的生活。相比起清潔空氣、安全食品、規範完善的法律制度、安全感,他們更多著眼於國外合理的房價、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發達的醫療水平、下一代的教育和未來。
  對通過投資移民的新富階層移民而言,更多著眼於資產轉移和安全感,但又認為經濟快速發展、具有大量機會和發展空間的中國又是做生意賺錢的天堂,他們同時認為移民身份在國際交往中能拉近雙方的距離和增加談判的砝碼。另外,相比起中國護照的13個免簽國家,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的護照則意味著更大的自由和高度的國際化。相比起技術移民,這個群體的移民低調的近乎隱秘,對他們而言保障財產安全無疑是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投資移民對原來的社會而言伴隨的是大量的社會財富外流。西方各國由於對資金的渴望和需求,美國已開始推行EB—5類簽證,吸引各國有錢人入籍,最低投資50萬元美元,即有資格申請美國綠卡。澳大利亞、加拿大的投資門檻分別為40萬加元和80萬澳元。新加坡對中國富商投資移民投資的門檻是150新元。這個數目對有能力在北京、上海買房的人們並不是不能接受。當然對投資移民而言,實際上轉移的財富遠不止是上面的數據,個人財產的轉移數目更是不敢想象。
  知識精英和財富精英的大量移民海外也意味著對中國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的中堅分子正在流失,現象的背後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中國應怎樣面對精英移民?
  實際上在中國大陸之前,印度、新加坡、台灣、韓國都經歷過中堅階層的大流失,這是后發國家和地區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共同經歷。
  所不同的是,在現今全球化浪潮之中,精英流失社會需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靈活的方式應對精英移民現象。印度的經驗表明:移居海外的留學生和專業人士雖然遠離故土,但沒有隔斷與家鄉的聯繫和互動,並且不斷的為印度開拓資源和印度國際形象提升的創造價值。從這一點講,中國可以從中借鑒很多經驗。       
  在當今國際環境下,中國國際形象塑造面臨兩方面困境。一方面,西方傳統發達國家由於長期養成的優越感,面臨中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國力的顯著增強時倍感失落,他們從心理上不願接受,總是在中國製造質量問題、中國人權保障問題上頻頻向中國發難。另一方面,很多西方國家普通公民對中國的認知往往局限於媒體的片面報道,缺乏對中國客觀真實的了解,甚至一部分人對中國的了解還停留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於遏制中國的發展強大,部分別有用心的國家讓「中國威脅論」在國際社會上曾一度甚囂塵上。對現階段的作為世界事務俱樂部的新成員中國而言,良好國際形象的塑造顯得尤為重要,除了踐行做一個積極的負責任的大國的外交政策和國家更注重軟實力的提升之外,更好的發揮海外移民的作用,強化故土和海外移民團體的聯繫,通過海外移民積極融入主流社會,擴大華裔在西方主流社會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利用好這部分社會資本,改變西方社會對中國長期以來存在的偏見。
  相對於前兩次移民浪潮,這次移民的主體有更多的機會融入主流社會,包括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很多人抱著有更大發展的目的加入異國。雖然不像猶太人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強烈民族認同感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上歷次苦難經歷中可以看出,每次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時,海外華人總會傾力相助。但民族傳統性格:拘謹、沉默、自私、沒有宗教信仰、不參與公共事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移民與主流社會的隔膜,根深蒂固的集體觀念使中國移民更多滿足於做模範公民,海外華人在政治話語權方面處於弱勢。令人欣喜的是,隨著最近幾年華人參政的成功,這表明海外華人的觀念正發生改變。
  中國正處於劇烈的社會轉型期和面臨艱難的產業升級,很多制度需要健全和完善,特別是金融領域亟待有國際視野和經驗的人才加入;中國同時面臨這參與世界事務的處理,精通國際遊戲規則的專家是中國參與規則制定和世界俱樂部所必需的人才儲備,因此吸引具有海外背景和豐富工作經驗的人才迴流無疑是一種良策。
  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海外精英是可供好好利用的資源。早從1998年開始,由中央和地方多部門合辦的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已成為常規活動,通過駐外使館、學生學者組織等各種機構全球招募高端人才迴流。中國近幾年已經陸續開始推行一系列的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除了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和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2008年中共中央組織部推出了吸引青年科技創業人才的「千人計劃」。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回國」已成為越來越多留學生和專業人才的選擇。到目前為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需要做的工作仍然很多。據統計:自1978年以來,有106萬中國學生留學海外,僅27.5萬人回國。流出海外的78.5萬人才相當於30所北大、30所清華所有在校本科生。
  上海作為中國高房價的城市領軍者,已經意識到高房價必將影響甚至消弱城市對城市將來發展所必須的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深圳部分企業家已經呼籲政府對加大對技術人才住房補貼的力度。逃離京上廣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共識,高房價造就了城市嚴酷的生存環境。相比國外更優質的生存環境,更多的技術精英選擇移民國外就不難理解了。
  對一直以粗放方式增長的中國經濟需要轉變方式,轉而實現更能體現人的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的集約式增長。社會、城市更注重對人的發展的尊重和人文關懷。
  三、大量精英移民背後反映的問題
  這些在國內已擁有良好社會地位和舒適生活的成功人士為什麼選擇離開,而選擇在異國他鄉過著相對平淡的生活,除了少數特殊原因之外,背後反映的問題值得思考和反省。中國30年高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社會問題正日益成為每個社會人所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制度缺陷和法治水平相對落後所帶來的社會認同感的減弱變得日益嚴重。另外高居不下的房價、醫保、養老體系不完善也是很多精英移民的重要因素;教育制度的僵化和教育質量的不盡人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一部分人為了下一代做更長遠的打算。當作為中國最頂級的學府北大、清華成為全球最大的留美預科學校時,中國所面臨的教育問題不能不讓人對中國的教育制度產生懷疑。
  移民所帶來的人才和社會財富的流失是現代世界每個社會都無法逃避和阻擋的問題,一個成熟的社會應當學會思考通過制度創新、完善社會保障功能、構造適宜人類生存和促進人來全面發展環境來留住人才,吸引海外精英加入。
  今天他們選擇了離開奔赴異國他鄉,在一方面昭示出我們社會在為人才提供良好發展機會方面存在諸多缺陷,應該引起決策者的警示,如果不做適當的變革和改進,伴隨著精英移民的社會資本和社會財富只會發生單向轉移而使這個社會在不斷流失社會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財富中衰竭。
生活對於我來說已經很好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22: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