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貧富差距的背後是政治權力的失衡

[複製鏈接]

17

主題

21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聽雨軒 發表於 2010-6-3 16: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新華社發表了題為《內地貧富差距逼近社會容忍紅線》的文章,引發了媒體關於收入分配改革的大討論。
從基尼係數看,我國貧富差距正在逼近社會容忍的「紅線」。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介紹,對我國的基尼係數目前各機構認識不一,被學界普遍認可的是世界銀行測算的0 .47。「我國基尼係數在10年前越過0.4的國際公認警戒線后仍在逐年攀升,貧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
想解決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首先就要弄清楚是哪些原因造成了收入失衡。在這場大討論中,以下幾個因素被提及最多,被認為是收入失衡的主因:
一是政府擠占。認為政府權力過大,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就存在嚴重失衡。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民收入分配不斷向政府和與政府有關係的企業集中,向城市集中,向少數人集中。比如享有壟斷地位的央企,在幾萬億的紅利中,上繳國家的最高也不到10%。
二是勞動所得偏低。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佔比不到百分之四十二,並呈逐年下降趨勢。在發達國家,工資一般會佔企業運營成本50%左右,而在中國則不到10%。
三是稅制不健全。富人收入越高,越有資源和關係偷逃稅款,由此進一步增加其財富集聚的速度。而本應獲得稅收支持的中小企業和小商販,卻被迫課以重稅,發展速度和步伐緩慢。
四是城鄉二元結構和戶籍歧視。1978年至2007年間,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來農民收入的增幅明顯低於城鎮居民,二者之間絕對額的差距逐年擴大。
如果我們考量一下以上的四大原因,其實最終可以歸納為一個原因:那就是經濟貧富差距的背後是政治權力的失衡。
看看以上中國導致貧富分化的四大原因,普通勞動者、農民、中小企業主在公共權力上的弱勢,才是他們收入貧瘠的根本原因。而看看那些這些年收入高漲的人群,無不是政治上的強者。
掌握政策的權力大小決定了收入分配的多少,誰說了算誰自然得的多,這一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早有過清晰而詳細的論述,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社會分配都向窮人有所傾斜,甚至一些國家在分配上有民粹主義的傾向,政客們用劫富濟貧的競選綱領拚命討好中下層民眾,這一點在發展中國家尤為明顯。這倒不是那些政客們多有同情心和平等意識,實在是底層民眾手中的選票起了作用。窮人手中沒錢,但卻握有選票,這是他們爭取利益的根本。
為了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縮小貧富差距的鴻溝。有人提出要開徵一些奢侈稅,用稅收等手段調控高收入。最近爭論很熱鬧的物業稅、房產稅也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希望能實現劫富濟貧的功能,把房價降下來,讓更多的窮人住得起房子。
可遺憾的是,想用這種收富人稅的方式想改善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註定是一種妄想。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剛才說了,決定經濟分配的實際是政治權力,掌握政策的權力大小決定了收入分配的多少。
如果這個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再搞出多少新政策,都只不過是一些花架子而已,受益的總是話事的那一部分人,充其量只是他們變換一種商業模式而已。這種情形,已經被多年來的五花八門的各種改革結果所證實。如果還有人期望一些什麼新的稅費能縮小貧富差距的鴻溝,能讓房價降下來,這得需要何等的幼稚!
如果有某個群體想要在收入分配上有所改善,首先要問的問題是「憑什麼?」要問這個群體究竟有多少干預政策制定和執行的能力。
而要真正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就必須從政治改革上下功夫,提升收入弱勢群體在政治生活中的話語權。解決社會各群體在影響公共政策上的權力失衡的問題,才是解決收入失衡的治本之策。

0

主題

12

帖子

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6
沙發
fotografieren 發表於 2010-6-4 06:23 | 只看該作者
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這句話沒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匿名  發表於 2010-6-5 23:58
以前總以經濟耒劃分階級,那麼現在中國的一些百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算什麼階級呢?那麼各種各樣的窮苦人,又是屬於什麼階級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16: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