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玩弄人民幣匯率問題的原因何在?

[複製鏈接]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4-19 09: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玩弄人民匯率問題的美國很丟人,以為長期糾纏人民幣是無比光榮和顯示力量的表現。

  所謂人民幣匯率低估的指責,就是美元高估的殘忍現實。美國不好意思披露公開這個殘忍的現實,所以拚命指責人民幣匯率低估。

  問題很簡單,美元為什麼高估?因為美國的生產力下跌了,原來的匯率水平就顯得太高。人民幣匯率為什麼低估,因為中國的生產力上升,原來的匯率水平就顯得偏低。

  美國為什麼生產力下跌?因為美國的生產關係不行了。中國的生產力為什麼上升?因為中國的生產關係還馬馬虎虎地在推動生產力發展,儘管符合大生產發展的公有制退出不少,仍然在發揮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火車頭作用。

  德國的小品形象道出這樣一個悲喜劇,國有企業破產私有化,私有企業破產國有化。

  國有企業本來不會破產,公有產權結構決定他本來不會破產。愚公破產了,愚公有後代要負責整頓還債和重組,有難同當,就像地震救災一樣,一方有難,八方搶救,怎會破產。關停並轉和重組本來也搞得很好,不會輸給投機的美國私募基金。

  國有企業「破產」的原因之一也由於企業積累全部上交,缺乏保留積累應付產業結構升級的機制。哪一天在哪個海邊畫個圓圈,搞個春天的故事,春天就到那裡,資源技術和勞動力里都紛紛流過去,其他的國企喝西北風去。

  這其實也是以計劃行政手段搞市場經濟,何苦來哉。要說功勞,與其說是私有生產關係發展起來的功勞,還不如說背後還有的公有的行政手段的功勞。

  改開派被美國的理論家嚇暈了,別有用心地相信一私就靈,也叫別人相信只有私有企業是大救星。

  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一覺醒來,不是國有企業破產私有化有奔頭,發現美國私有企業破產國有化才真是厲害無比,連續兩次吃國家和社會,前面分利潤吃了一次,後面破產了,虧損社會化,吃第二次。

  美國現在丟人,當年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美國並不丟人,而且意氣風發,神采飛揚。

  現在1美元等於人民幣6。8元,美國反而很著急,仍然指責中國操縱匯率,說人民幣被操縱低估。

  1997年的1比10不低估,現在的1比6。8卻是低估?1997年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在深圳黑市價到過1:10,美國不著急,朱熔基很著急。中國如果沒有發揮戰勝亞洲金融危機的決心,當時美國肯定要把美元轟高到1:20,人民幣將像泰國銖和印度尼西亞盾一樣暴跌,然後美國金融大鱷滿載而歸,揚長而去。

  美國在1997年時候的生產力還是高的,生產關係矛盾也還不是那麼大,所以在1美元等於10個人民幣的時候並不要人民幣升值,而是要人民幣貶值。

  今非昔比,今天美國的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不行了,貿易逆差和財政逆差像兩座大山壓在新大陸頭上。要找替死鬼,所以美國天天念經,說人民幣匯率低估,逼人民幣升值。

  美國的精英沒有看到,只要美國的生產力恢復上升,美元就不會低估,人民幣也不需要特別升值。真正出問題的不是人民幣匯率低估,是美國生產力下降,是造成美國生產力下降的美國生產關係已經出大問題。最大問題是美國的大銀行和大企業的私有制結構,儘管吹牛為管理與產權已分開,仍然是腐朽的私有制,已經不符合現代世界的大生產結構的競爭環境。

  從美國玩弄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窘境,可以看得出美國也敗給了歐洲和日本的現實。美國逼人民幣升值逼得越凶,就越顯得敗得一塌糊塗。日本和歐元區在過去十幾年,他們也已經遭遇過人民幣對他們的匯率非常低估的時期,包括在去年美元兌換歐元匯價跌到1歐元等於1。60美元的時候,1歐元可以兌換11人民幣,他們卻對中國一個屁也不放,也沒有天天埋怨詛咒人民幣兌換歐元和日元的匯率太偏低,多少表示出他們的生產力應付低估的人民幣還是可以的。

  美國的精英要反省反省,真正強大的生產力和有競爭力的國民經濟不怕外國的貨幣匯率怎樣低估,不應該天天在那裡哀求別的國家的貨幣升值,以便自己省事揀便宜,太丟人了。

出處:西陸東方軍事  作者:環球007 時間:2010-04-17
清靜無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