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男子岩崩被埋40天生還 獲救后看淡錢權看重人生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4-11 1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年對曾樹華在山洞中堅持40天後獲救的報道
  
  16年前的4月30日,武隆縣興順鄉發生岩崩,20歲的築路民工曾樹華等3人被困山洞。兩名同伴先後去世,曾樹華憑著頑強的求生意志,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在被埋40天後獲救。
  
  歷經那次生死大難已經16年,曾樹華現在的境況如何?他的命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昨天,記者再次走進曾樹華的生活。
  
  如今是太極集團員工
  
  幾經周折,記者找到曾樹華的聯繫方式。撥通電話,得知記者來意后,曾樹華既意外又高興:「沒想到時隔10多年後能再次接受記者的採訪。那次岩崩災難將影響我終身,至今我對當時的每一個情景仍歷歷在目。」
  
  曾樹華說,他現在是重慶太極集團駐江蘇南京辦事處的出納,工作地點在南京。他已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愛的女兒即將小學畢業。「16年前那次災難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和我對人生的態度。」我們的話題,自然而然地從他16年前經歷的那個「災難日」開始……
  
  三名工友受困山洞
  
  曾樹華是武隆縣長壩鎮人,1994年,20歲的曾樹華是興順鄉一名築路民工。4月30日是休息日,中午11時45分,他準備到當地桐麻灣碼頭乘船去芙蓉洞遊玩,在路上偶遇工友黃世倫和曾龍泉。這時,岩崩發生了!
  
  「大小石頭從山上滾落下來,我們3人衝進公路下方一處山洞躲避。後來我才知道,我們所處的位置恰巧在岩崩區中心。」曾樹華說,隨後滾下的巨石將洞口完全封死,不見一絲亮光,他們與外界隔絕了!
  
  山洞寬約1米,最高處不到2米,深不可測。曾樹華回憶,憑著強烈的求生慾望,岩崩停止后他們便動手清除洞口的積石,可徒手面對一些重達幾百上千公斤的石塊簡直是毫無辦法。他們在洞里找到一根木棍,齊心刨了兩天才在洞口開了個拳頭大小的孔。看到陽光由小孔射進來,他們彷彿看到了希望,拚命清除積石,想擴大成果,終因石塊太重而徒勞無功。3人飢餓難耐,渾身無力,只能放棄自救。
  

  
  陳學友和唐小平講述當年在這裡發現生還者曾樹華時的情形
  
  兩名同伴先後離世
  
  曾樹華在3人中年齡最小。為了計算時間,他每天都給自己的手錶上足發條,默默記錄著度過的天數。
  
  山洞裡沒有任何食物,下雨時水珠會順著洞壁滴下來,這是他們獲取水源的唯一方式。「受困前幾天,我們還能感到飢餓,四五天後飢餓感消失了,只感到口渴。那種口渴的難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嘴幹得說話都困難,而且一說話就感覺舌頭似乎回不到位。」曾樹華說,他們在洞內找到一個小玻璃瓶,每逢有水珠滴下就裝起來。
  
  「被困的40天里,洞壁流下的水珠讓我們喝了個夠的機會只有4次,更多的時候只能忍著饑渴,有幾次渴得眼冒金星,就接自己的尿解渴。」為節省體力,3人多數時間靠著洞壁休息,等待救援。
  
  曾樹華說,他們從沒感到過恐懼,都抱定了肯定能獲救的信心,相互鼓勵,堅持著熬下去。「包括49歲的曾龍泉在內,我們3人都沒結婚,我們談得最多的話題,就是到這個世上還沒有成家,還沒有好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就這樣離開人世,心有不幹。」正是有了這種信念,他們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奇迹般地熬過了30多個日日夜夜。
  
  3人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6月3日,堅持了35天後,黃世倫悄無聲息地閉上了眼睛。曾樹華和曾龍泉擦乾眼淚,繼續堅持著等待救援。
  
  受困40天成功獲救
  
  曾樹華回憶,他們幾次聽見洞外有聲響,大聲呼救卻沒有動靜。一次次失望也令曾樹華絕望過,甚至想一死了之,但一想到洞外的親人在盼著自己回家,他就堅持了下來。
  
  6月7日下午4點過,曾樹華聽到洞外有人說話,便掙扎著用最後一絲力氣大聲呼救。幾名路過的年輕人聽到求救聲,來到洞口查看。
  
  「我頓時湧起一股劫後餘生的感覺,立即和他們對話。幾名年輕人起初還不相信我能堅持這麼長時間。」曾樹華說,幾名年輕人隨後返回鄉里求援。次日凌晨,救援大部隊趕到洞外。
  
  6月8日清晨,30多名石匠輪番上陣,用工具將曾樹華他們當初鑿的小孔擴大,送進葡萄糖水供他們補充體力。鋼釺打禿了20多根,洞口直徑擴大到1米左右時,救援人員進洞,用繩子綁著曾樹華將他拉了出來。遺憾的是,曾龍泉卻在最後時刻,在營救人員的鋼釺打鑿聲中,永遠閉上了眼睛。
  
  在被困山洞40天之後,曾樹華奇迹般得救了。「離開了那令人心悸的魔窟,能夠見到朝思暮想的父母了……」曾樹華說,當他被拉出山洞的一瞬間,腦袋裡模糊浮現的只有父母的身影,但他的意識依然清晰,他知道自己成功堅持到了最後。
  

  
  如今的曾樹華對生活充滿激情
  
  
  
  看淡金錢權力看重生命 那場災難帶給他此後16年人生信念
  
  如今的曾樹華是太極集團一名出納,對生活充滿激情
  
  1994年發生岩崩的武隆縣興順鄉鍋圈村,現在已變成了和順鎮核桃村大屋組。不變的,是那殘缺的山體斷壁,和岩崩后曾經阻斷烏江的424萬方垮塌山體。至今,這些痕迹還靜靜地留在烏江邊,提醒人們永遠記住那個黑色的日子,和那些因此而逝去的15條鮮活生命。
  
  經歷了那場生死磨難后,如今的曾樹華已將金錢和權力看得很淡,而將人的生命價值看得比天高。
  
  16年前
  
  有一場生死營救
  
  就像所有災難發生時那樣,當年當確定山體下已無生命跡象后,搶險救災指揮部放棄了營救。
  
  1994年6月7日下午,岩崩事發后的第39天,興順鄉鍋圈村村民侯新侖、唐小平、陳學友相約到陳學友的岳父家辦事。為超近路,他們從39天前垮塌的山體上通過。
  
  「有人嗎,求求你救救我。」一個微弱的聲音從地下傳來。3人嚇了一大跳:莫非是葬身山體下的冤魂?
  
  「我不是鬼,是人,我家住長壩茶園鄉,我叫曾樹華。」
  
  循著聲音,3人發現旁邊幾塊巨石之間有一個小縫隙,聲音就從縫隙中傳出。
  
  「剛貼近那縫隙,就聞到一股惡臭。」陳學友回憶:「後來才知道,是其中一個身亡者的遺體開始腐爛。」
  
  「我們馬上去找人來救你,你挺住!」
  
  3人很快分工,侯新侖去向搶險救災指揮部報告,陳學友和唐小平去通知曾樹華的家屬。
  
  天空突然下起傾盆大雨,侯新侖爬了兩個小時山路才趕到指揮部。
  
  「不可能!」聽了眼前這個渾身濕透的人的報告,指揮部的人都不相信。
  
  「我相信!」正在指揮部值班的原興順鄉鄉長楊秀昌昨日告訴記者:「因為之前有人來報告,說岩崩時有人朝那個地方跑去,那裡有個岩洞。」
  
  指揮部沒電話,對講機不管用,楊秀昌一邊指揮用發報機向縣上報告,一邊讓侯新侖馬上趕到鄉政府,只有那裡才有一台手搖式電話。
  
  大雨一直下著,侯新侖趕到鄉政府時,已是次日凌晨1時,鄉政府立即打電話向縣裡報告。
  
  另一邊,6月8日天不亮,陳學友和唐小平就從家裡出發了。從興順到長壩茶園鄉得先到白馬鎮才能坐車,而到白馬只能坐船,但要等到中午過後。為儘快趕到長壩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曾樹華的親人,他們冒雨在山上走了4個小時才到達白馬,坐上了到長壩的汽車,通知了曾樹華的家屬。
  
  「當時心裡很激動,就想著早一點通知他的家屬,怕萬一他撐不了多久,也能讓他在臨終前和親人說句話。」唐小平昨日說。
  
  6月9日上午,二人回到興順後顧不上回家,就直奔醫院,當看到病床曾樹華瘦弱的身軀時,他們才放心地默默離去。
  
  住院70天後
  
  康復出院
  
  1994年6月8日下午,當救援人員將曾樹華從山洞救出后,立即為他蒙上雙眼,用擔架送往就近醫院搶救。
  
  當年參與營救的興順鄉鄉長楊秀昌回憶,被救出洞時曾樹華眼眶深陷,下巴尖細,手腳如柴棍,胸前肋骨顯現,肚皮貼著後背,模樣很是恐怖,當時不少人流下了難過的眼淚。
  
  入院檢查時,曾樹華心跳微弱,呼吸異常,內臟器官特別是心臟嚴重衰竭,體重從剛受困山洞時的50多公斤減少到30公斤。經過一段時間恢復治療並補充營養后,曾樹華終於脫離了危險。10天後,曾樹華的身體狀況大為改觀,體重增至44公斤,除心臟功能稍差外,其他器官均已無大礙。
  
  當年救治曾樹華的胡華明醫生認為,僅靠喝水生存40天,這在醫學史上聞所未聞,稱得上是個奇迹。他根據當時對曾樹華的診療分析,這種奇迹的發生,除了因為曾樹華擁有超人的心裡素質外,與他年輕、體質好也有重要關係,但這已是曾樹華的生命臨界線,若是救援再晚一點,也可能回天乏力。
  
  隨後,曾樹華被轉移到涪陵區中心醫院繼續治療。直到8月17日,身體各項機能基本恢復正常的曾樹華順利出院。
  
  堅強的他進入太極集團
  
  曾樹華說,他被困山洞40天成功獲救的消息經《重慶晚報》報道后,有不少素不相識的好心人前往醫院看望他,一面稱讚他面對絕境時表現出來的堅毅和勇氣,一面鼓勵他好好接受治療,早日康復。
  
  「看望我的好心人中就有太極集團的一位高層領導,他在詳細了解了我的身體康復情況后,邀請我去太極集團工作。」曾樹華動情地說,事發之前他是一個只會修路的農民工,從未想過在受盡磨難之後,有一個進入大公司的工作機會。「當時那位領導拉住我的手,一個勁地鼓勵我堅強面對生活,讓我對以後的生活放寬心,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就這樣,康復出院后,曾樹華順利進入太極集團重慶涪陵製藥廠辦公室工作。他當過打字員,也干過勞動紀律管理工作,在不同的工作中逐漸成長起來,並於2006年4月調入太極集團有限公司駐外機構,先後在駐鄭州辦事處、駐烏魯木齊辦事處工作,直到進入現在的駐南京辦事處擔任出納職務。
  
  「如果沒有被困山洞的事件,可能我至今還是一個農民,我因為這個遭遇走出了農村,進入城市工作,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曾樹華說,從這個層面上講,被困山洞40天的經歷雖然是他終身難以忘卻的恐怖遭遇,但也給他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轉機。
  
  為可愛女兒取名「慶幸」
  
  儘管工作地點遠在南京,但曾樹華每年的4次假期都會趕回重慶,這是因為他如今在涪陵區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我和妻子段如敏結婚14年,12歲的可愛女兒即將小學畢業,對於現在的生活我很知足,有時甚至覺得經歷過那次災難后,上天特別眷顧我。」曾樹華說,女兒出生時,他特意為她取名曾慶幸,因為他認為自己很慶幸,能夠在當時那個艱難的環境下幸運地存活下來,同時他也希望以此教育女兒,在今後的生活中無論面對何種艱難環境,都不能放棄,只要懷著一個堅毅勇敢的信念,就一定有機會迎來轉機,甚至扭轉整個局勢。
  
  不敢看汶川大地震圖片
  
  被困山洞獲救的最初幾年,曾樹華時不時還會回憶起那段往事。「有幾次我做夢都夢見了當時的情景,一下子從噩夢中驚醒。不過令我寬慰的是,無論是身邊的朋友還是親人都對我很關心,我後來也已經學會通過向他們傾訴來宣洩。」曾樹華說,慢慢地,他那受傷的傷口得到了癒合,心情也逐漸從苦悶中走了出來,恢復了開朗外向的性格。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時,曾樹華埋藏著的那根神經再一次被觸動。「說實話,每當電視里播放地震的救援場景時,我就忍不住會落淚,而對於網路上的一些遇難者慘不忍睹的照片,更是連看都不敢看。」曾樹華說,經歷過被掩埋時失去朋友的痛苦,看到這些照片會讓他心裡很不好受,想到又有很多人會因此失去親人朋友時,心裡只能默默祈禱,希望這種悲劇不要再發生。
  
  看淡金錢權力看重人生
  
  曾樹華說,經歷過那次災難后,他覺得自己彷彿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重生之後同時也體會到了世上沒有什麼比生命和親情更加重要。
  
  「看淡金錢、權力,看重生命,是我現在的人生信條。因為人的生命是那樣的脆弱,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顯得那麼渺小。不論人類有多麼偉大的創造,在天地間都不堪一擊。在大災難面前,人類是那樣的束手無策、無能為力。」
  
  在接受採訪的最後,曾樹華淡淡地表示,俗話說「平安是福」,財富、權力並不是人類生活的全部,平安、平凡、平靜的生活更是我們現在所要追求的。
  
  「我近來對山西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的救援行動很關注,得知8天8夜後有115名礦工成功獲救。有人說這是一個奇迹,我自己的這段經歷豈不更是奇迹。希望還在井下的受困礦工能堅持到成功獲救的那一天。」曾樹華說。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2: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