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體穴位按摩保健方法

[複製鏈接]

314

主題

3303

帖子

967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rown132249 發表於 2010-3-29 16: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穴位:脾經(脾土)

位置:拇指橈側面。

操作:

①補脾經:使患兒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兒拇指橈側緣向掌根直推,見中圖。

②清脾經:在小兒拇指面上直推,見右圖。

約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瀉,嘔吐,疳積,四肢無力等。

二、穴位:肺經(肺金)

位置:無名指掌面。

操作:

①補肺經:在無名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200~400次。

②清肺經: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見右圖,清200~400次。

主治:發熱,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

三、穴位:腎經(腎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補腎經:在小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200~400次。

②清腎經: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見右圖,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澀不利,遺尿,尿頻等。
四、穴位:肝經(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補肝經:在小兒食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100~200次。

②清肝經: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見右圖,清100~300次。

主治:驚風抽搐、目赤,傷風感冒,脾虛泄瀉,肝炎等

五、穴位:心經(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補心經:在小兒中指面作旋推,見中圖,約補100~200次。

②清心經:指尖向指根直推,見右圖,清100~300次。

主治:高熱神昏,煩躁,夜啼,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

五臟相對於五行的,大家沒事的時候可以多做按摩,閑著也是閑著,做了總比沒做的好。只是上面說的是患兒,應該對應大人的也可以的,中醫穴位是一樣的。健身是全民的,無論是以什麼方式。沒事時,坐車時都可以按摩一下試試了!   

常見病穴位按摩 :                                               
1.扁桃腺疼痛

指壓「合谷」對於治療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僅能治扁桃腺疼痛,對於牙痛、高血壓、面皰也很有效。「合谷」是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
2.治療便秘的穴位與指壓法
  先卧在床上,放鬆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間向左右二指幅處強壓到稍有疼痛感。由於此處能刺激大腸,使大腸機能活潑,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指壓時先深吸一口氣,一面強壓一面吐氣,6秒鐘后將離開,恢復自然呼吸,如此重複5-10次(請人代勞時,採用同樣的呼吸法)。
3.治療出汗的穴位與指壓法
  汗是由腎經與膀胱經支配。所以,稱為「陰谷」即在膝蓋關節內側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與稱為「腎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處的穴位,對治療多汗症非常有效。陰谷能夠緩和衝擊肉體性、精神性的變化,更是有助於回復的穴位,腎俞穴是對因泌尿系統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療效果的穴道。
4.治療低血壓的穴位與指壓法
  在感到頭重、頭昏腦脹時,稍微強力的指壓叫「百會」的穴位。「百會」在頭的最上部之中心,將兩手的中指置於其上,緩緩吐氣,強力按壓6秒鐘,如此反覆5次,血液循環會變為良好。
  另外,當全身慵懶、手腳冰泠、目眩、站著時頭髮暈時,在腳踝附近有兩個穴位,可以達到效果。
  此穴位是在腳踝的正後面。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這兩個點,以與前面同樣的要領強力按壓6秒鐘,反覆做20次。
5.治療風濕疼痛的穴位及指壓法
  治療上半身疼痛,以指壓「外關」和「內關」最有效。「外關」位於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內關」位於「外關」的反面。治療下半身疼痛以指壓「百里」最有效。
  指壓上述穴位時,必須左右交替,一面吐氣一面壓6秒鐘,如此重複10次,每天操作數次。如果患處腫脹、發炎的話,不可壓患處,而只在患處附近緩緩的壓即可。
6.治療感冒的穴位及指壓法
  穴位是在頸后側稱為「大椎」之處。挺直身體、頸部向前傾,在頸根處有塊隆起的骨。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頸部上面的骨稱為第7頸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間凹窪的中心,即是稱為「大椎」的穴位。
  強力按壓此穴位,能促進組織的發達,使身心一面作用旺盛,一面控制體內鈣與磷的代謝。進而增加對濾過性病毒的抵抗力。
用這種治療法幾乎可治癒感冒,如果還未能完全復原請再試試以下的治療方法。
  從朝向大椎下的第2個凹窪(第2胸椎與第3胸椎間)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處。此穴位稱為「風門」,治療要領同上(手無法到達請別人幫忙),連續做10次。
7.治療高血壓的穴位與指壓法
 在腳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橫紋。在其中央是稱為「高血壓點」的穴位。
  慢慢的吐氣,用兩手的大拇指強力按壓此處6秒鐘。

  在兩腳的穴位各做3次。一天請做10次。

  每月不間斷的做此指壓法一年,無論多高的血壓,亦可有很顯著的療效。
8.治療更年期障礙的穴位及指壓法

  從膝蓋骨內側的上角,上面約三指寬筋肉的溝,一按就感覺到痛的地方,有稱為「血海」的穴位。一面慢慢的吐氣,用稍微會感覺到痛的力量以大拇指繼續按壓6秒鐘。反覆做10次。

  每天堅持不斷的做,定會減輕更年期令人厭煩的癥狀。而且身心也會諧調,能愉快的渡過更年期。
9.治療骨折、傷痕等後遺症穴位與指壓法

  治療這樣後遺症,「列缺」穴在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最具效果。此穴位常使手動脈及血液流動。另外腳痛時,指壓膝蓋里側中央稱為「委中」的穴位最具效果。

  按壓右手部「列缺」時,使右手放鬆,一面吐氣一面用左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壓6秒鐘。相反的,如果是左手,則使左手放鬆,用右手的大拇指強力按壓。

  委中是用兩手的大拇指按壓。也是一面吐氣用力按壓6秒鐘。

  以上,每天反覆做30次。
10.治療喉嚨痛、鼻塞的穴位及指壓法

  指壓「尺澤」和「上尺澤」兩處穴道。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外就是「尺澤」。「尺澤」上方3-4厘米處用手強壓會感到疼痛處,就是「上尺澤」

  指壓「迎香」時,對去除流鼻水、鼻塞和關於鼻子的一切不適之感都很有效果,能治癒鼻病。「迎香」位於鼻翼左右1厘米處,指壓時左右同時進行,先深吸一口氣,將食指置於其上,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壓6秒鐘。其次一面吸氣一面卸除指力,如此重複10次就能治好鼻塞、流鼻水。刺激此穴道也能使嗅覺復活,使你能辨別各種香味激起食慾。。
11.治療假性近視的穴位與指壓法

  假性近視和眼睛疲勞都是眼睛酸痛所引起。現在為你介紹消除眼睛酸痛的穴道指壓健康法。

  ①輕按眼睛周圍——將眼睛閉上狀態的眼皮輕按到稍微有疼痛感。按法是用食指和中指按壓眼窩。

  ②在戴眼鏡臉側中央骨窪處叫「客主人」穴,只要指壓此處視神經,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勞。指壓時一面稍強吐氣一面使用手掌壓6秒鐘,如此重複10次。

  ③「行間」是位於腳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間,這是治療眼睛和肝臟的穴道。指壓時一面吐氣,一面強壓到稍微有疼痛感,如此重複2-3次。這個穴道對運動不足、暴飲暴食而引起的眼睛疲勞最有效。
12.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穴位及指壓法

  能治療肩膀僵硬、酸痛的穴位有三處。一處是頸脖子左右2厘米處的「天柱」。第二處是「肩井」。第三處是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使情緒好轉的「膏肓」。

  指壓這三處穴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揉6秒鐘,如此重複10次,就可治癒肩膀僵硬、酸痛
13.治療瞼腺炎(麥粒腫)的穴位與指壓法

  治療瞼腺炎,可以指壓「二間」。將手握拳,在食指的第二關節有一深溝狀,在溝狀的頂端就是「二間」。這個穴道在針炙上是很有名的穴道,請務必牢記。

「二間」對治療膝蓋疼痛也非常有效
14.治療腳氣的穴位及指壓法

  對腳氣病有效果的穴位是在針炙治療常使用的「足三里」凹窪的周圍。

  找足三里的方法是使膝蓋直立,使與膝蓋相反的手的食指端向外側,使食指的指根點置於脛骨上,抓住脛骨骨端,摩擦膝蓋。在膝蓋住手處食指指尖就是足三里。

  緩緩的吐氣,並一面強力按壓此穴道6秒鐘,反覆做20次。

  每天反覆做,與此同時,如剛才所述,需充分注意改善飲食生活。

  指壓足三里,除了腳氣病外,對各種的病症亦有效,例如神經質、頭痛等也相當見效。
15.治療口腔炎的穴位與指壓法

  指壓「口內點」對治療口腔炎非常有效。「口內點」位於中指指根中央,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6秒鐘,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回,就能治癒口腔炎和疼痛。指壓「口內點」,對其它口內疾病也很有效。
16.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的穴位與指壓法

  「中脘」是治療胃腸病不可缺少的穴位,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央。指壓時仰卧,放鬆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指頭使勁地壓,6秒鐘時將手離開,重複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中脘指壓法如果在胃痛時採用的話,效果更佳,它與過酸性和減酸性無關。

  過酸性的話,指壓「陽陵泉」。它位於膝蓋呈直角時外側腓骨小頭之下,刺激時一面吐氣一面壓6秒鐘,如此重複10次,會使制酸作用活潑,不會打酸嗝。

  減酸性的話,只要指壓「足三里」。指壓要領同前,重複10次就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如果弄錯過酸性和減酸性,會產生反效果,因此必須多加註意。
17.治療老花眼的穴位及指壓法

  眼睛是胃腸的穴道所支配,因此指壓「胃腸點」就延緩身體老化,也預防眼睛老化。「胃腸點」位於手掌生命線的正中央。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壓約6秒鐘,每回做20次,每天做5回。指壓左手則對右眼有效,指壓右手則對左眼有效。

  其次採用相同要領指壓後頸左右2厘米處穴道,此處穴道是有名的「眼點穴」和「天柱穴」。
18.治療肋間神經痛的穴位及指壓法

  在手背距橫紋三指幅處有「外關」。在小腳趾和第四趾之間用指尖向上搓,到了盡處就是「臨泣」穴。指壓時只要在這兩處穴位上,一面緩緩吐氣一面輕壓6秒鐘,左右各按10次就能去除疼痛。
19.治療麻疹的穴位及指壓法

  腳部第二趾趾根下的3厘米左右處稱為「里內庭」,一面緩緩的吐氣6秒鐘,用兩手的食指及中指強力按壓至會痛。重複做30次。

  另外,在耳朵上「麻疹區」的穴位,這個穴位用火柴棒之類的東西一按壓,就會感覺到痛。

  以拇指與食指由前後用力夾住此穴道,連續按壓6秒鐘。此時,一面緩緩的吐氣,一面反覆做20次左右,麻疹大體痊癒。
20.治療目眩、頭昏眼花的穴位及指壓法

  治療頭暈目眩的穴位稱為「中渚穴」,是在小指與無名指指根間下二厘米手背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的感覺。

  此穴位對目眩、站起來頭昏眼花會馬上見效,請務必記住。
21.治療膀胱炎的穴位及指壓法

  首先將肚臍到恥骨連成一線,將線五等份,由下算起1/5處的穴位稱為「中極」。此穴不但能增強精力,對泌尿系統也有特效。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慢壓6秒鐘,如此重複20次。

  其次是指壓腳底中央稍近趾側凹穴的「湧泉」採用同樣要領指壓10次。指壓治療膀胱炎必須有耐性,要能持之以恆,才能使你脫離苦海。
22.治療氣喘發作的穴位及指壓法

  為防止氣喘,在突出的第7頸椎下的「大椎」,與其左右2厘米處,有一稱為「治喘」凹窪附近的穴位,非常有效果。

  一面緩緩的吐氣,一面用力按壓6秒鐘,重複做3次。此,會使氣喘舒適。

  在突然發作時,指壓胸骨旁的「俞府」及「或中」可達到效果。俞府是在鎖骨正下面。以和前面同樣的要領,稍微按壓6秒鐘。

  將此重複10次以上的話,則在痛苦前,發作會制止。
23.治療疾病性氣喘的穴位及指壓法

  指壓脊椎的「心俞」「厥陰俞」等周圍的穴道,能擴大氣道,使心臟舒服,對氣喘有直接的效果。

  心俞是在第5胸椎與第6胸椎中間左右2厘米之處,厥陰俞是在第4胸椎與第5胸椎中間左右2厘米之處。
24.治療怯寒症的穴位及指壓法

  以下四個穴位指壓時,請把大口吸的氣緩慢吐出,每6秒鐘按壓一次。

  全身寒冷的情況,以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稱為「氣海」,做6次。

  治療腳部寒冷的穴位稱「梁丘」。伸展膝蓋用力時,筋肉凸出處的凹窪,從膝蓋骨右端,約三個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該穴。做20次。

  肩膀及手腕寒冷的情況,治療上半身寒冷時的穴位,稱為「申脈」。在腳踝根的凹窪處。做20次。

  腰部寒冷的情況。此穴位稱為「腰之陽關」在第四腰椎與第五腰椎間的凹窪,做10次。
25.治療妊娠惡阻的穴位及指壓法

  鎮靜嘔吐、噁心,指壓稱為「天柱」的穴位是最有效果的。另稱為「女三里」的「三陰交」亦有效果。

  天柱是在後頸凹窪稍微下方左右2厘米之處。用兩手握拳的同時,一面吐氣,每隔一秒鐘強力敲打。每十次做一組,一面稍做休息,做十組。

  三陰交是從腳部內側的腳踝,沿著骨至6厘米左右以上之處。此亦以與前面相同的要領敲打,做三組。請每一組左右相互敲打。
26.治療閃腰、慢性腰痛的穴位與指壓法

  「上仙點」位於第5腰椎正下方凹處,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6秒鐘,如此重複20次,就能使疼痛減輕。另一種方法是將雙膝站直后彎曲,加壓折鄒頂點也有效。

27.治療濕疹的穴位及指壓法

  止癢、祛除濕疹的穴道之一稱為「治癢」,刺激此穴位,有止癢之效。

  治癢穴是在手腕放下時,從肩膀凹窪,以垂直線而下,該線與乳頭的水平線相交處。

  一面緩緩吐氣,一面按壓6秒鐘,反覆做10次,即可止癢。

  其次,以和前面相同的要領一面吐氣一面按壓叫做「太白」,即在腳拇趾下部,大骨外側的穴位大約按20次。如此,因濕疹而引起的紅色斑疹便會消失。
28.治療食欲不振的穴位及指壓法

  指壓第6、7胸椎,能使食慾中樞產生顯著的功效,能使食不振漸漸治癒。第6胸椎右側、第7胸椎左側是穴道所在,指壓時一面吐氣一面強壓6秒鐘后將手收回,恢復自然呼吸,如此重複30次。

  這種穴道指壓法必須在餐前一小時進行而且餐前盡量少吃甜味料、白砂糖這些會減低食慾之物。還有,時常保持情緒穩定也能防止食欲不振,有煩惱事情的話,最好將它忘卻,可以多活動或干自己感興趣的事。將心理的不安去除后,食慾就能隨之產生。
29.治療手腕筋肉疼痛的穴位及指壓法

  治療肌肉疼痛以指壓「肩井」和「手三里」最有效。「肩井」位於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和食指,兩肩同時捏到稍感疼痛程度6秒鐘,如此重複10次。

  其次是指壓手三里,要領相同,左右手交替指壓10次,如此便能去除手部肌肉疼痛。
30.治療疼痛、麻痹等後遺症的穴位及指壓法

  首先趴著,將肌肉放鬆。在後頭骨正下方凹處,也就是頸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此肌肉外側凹處是「天柱」,我們所要尋找之處就是「天柱」。凡治療頸部以上異常之處,都離不開「天柱」。它與視神經也有關,能使眼睛爽朗明亮。

  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壓6秒鐘,如此重複20次。其次是指壓第7頸椎和第1胸椎之間的「大椎」。指壓時要頷同前,重複10次。此穴對頸部、肩膀、手腕、背部的異常也很有效。
31.治療膝關節疼痛的穴位與指壓法

  關節痛並不僅限於膝蓋,有時腳脖子、手腕、手臂也會感到疼痛。指壓「膝眼」對治療關節痛非常有效。現在簡單介紹此穴道。

  「膝眼」位於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凹處。指壓時用雙手中指,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6秒鐘,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回。則關節疼痛在不知不覺間就可去除。
32.治療下痢的穴位及指壓法

  治療下痢的穴位,一處是位於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里2厘米處的下痢穴。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用力壓6秒鐘,左右腳各1次,如此重複15次。

  第二處是「天樞」。它位於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指壓時先放鬆筋肉,深吸一口氣,一面緩緩吐出一面同時輕壓6秒鐘,氣吐盡時才將手離開,如此重複10次。
33.治療月經痛的穴位與指壓法

  在此介紹對月經痛非常具有效果的兩個穴位。

  一個稱為「三陰交」是女性病症中不可欠缺的穴位,又叫「女三里」對婦女並頗有療效。

  三陰交是從腳部內側的腳踝,沿著骨往上四指壓至最疼處。一面緩緩的吐氣,每隔6秒鐘用力按壓一次,重複20次。

  其次,指壓稱為「內關」的穴位。內關是在手腕的內側,從近手腕之橫皺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

  一面緩緩吐氣,用力按壓2秒鐘,反覆做5次。請以同次數按壓左右。

  如此,月經痛便會消失。
34.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穴位及指壓法

  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穴道位於兩腿后側正中線上。但是所謂正中線並非指整條線,要在按壓會有疼痛感之處才有效。會疼痛處由上向下,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6秒鐘,如此重複15次。一條腿壓完后換另一條腿。
35.頭痛

頭痛不必吃藥,用此摩擦法即可治療。一旦頭痛,就立刻將大拇指壓於左右的太陽穴上,一邊用力壓,一邊做旋轉的動作,共計做三十六次。注意每次按壓后要稍微抬起拇指,並換氣后再進行按壓。這點一定要注意。

  患有慢性頭痛或嚴重頭痛的人,持續做此太陽穴摩擦法,一定可以解除您的痛苦。但此摩擦法並非對所有頭痛都有很好的療效,太陽穴摩擦法對於因血管原因引起的頭痛治療效果明顯,尤其是對兩側太陽穴附近的頭痛療效更是顯著。

36.摩擦肩部可治療五十肩

  肩膀有幾處穴位,其中肩井穴的摩擦對肩酸、肩膀疼痛最有效,而肩外俞穴的摩擦則對氣喘、咳嗽有效,風門穴的摩擦對於肺病、支氣管炎有效,同時對於臉部蒼白、皮膚乾燥也有幫助,不但具防止肌膚粗糙、濕潤的功勞,也有預防感冒的效果。


37.摩擦手臂可治便秘、強化腸胃

  手臂上布滿著許多可以鍛煉五臟六腑的經絡與穴位,特別是位於外側有與腸胃相關的經絡與穴位。當一個人有了便秘情況時,只要拚命地摩擦手臂即可;它能從體內治療痔和氣喘病,並且有改善體質恢復體力的功勞。


38.按壓合谷穴可止牙痛、頭疼

  當手掌合攏時,大拇指與食指之間,便會有一稍微隆起的部位,在隆起的部位正中央有一個「合谷穴」。合谷穴對於治療頭疼、牙痛等有效。它是止痛的特效穴。在我國古代拔牙時都在此穴針灸以為麻醉之用。

  當牙痛、頭疼時,只要揉合谷穴即可緩和疼痛。用右手使勁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著換手,使用左手使勁地揉右手的合谷穴,則劇烈的疼痛自然就會緩和下來。

  由於合谷穴與整個頭部組織有關,若繼續摩擦可使顏面變得光滑、細嫩,並且有預防面皺的功效。而且合谷穴的摩擦對於治療顏面麻痹、眼疾、鼻炎、扁桃腺炎和所有頭部之疼痛將能發揮莫大的效果,只要一日做二三回,便能使一個人生氣蓬勃。

  患有慢性頭疼的人,一旦感到疲倦時,不妨做此合谷穴的摩擦,就會將頭疼的癥狀治療。


39.內臟疾病可由五根指頭查出

  手指檢查法可以了解內髒的健康情形,用手指抓住另一隻手的指甲根部,強勁地加壓旋轉,由小指到拇指的順序抓住試試看,有沒有特別疼痛的手指。

  實際上在人的五個手指尖上都有穴位,且各與內臟有密切的關係,若某根指頭感到疼痛,則表示與其穴道有關的內臟有了某種障礙或異常的現象。

  小指疼痛的人,表示其心臟與小腸有了疾病。在小指尖與無名指相臨的一側有「少沖穴」,其與心臟有密切關係,心臟病發作時可用力壓小指甲的尖部位,可以抑制發作現象;在相反的一側有「少澤穴」,與小腸有密切關係,當腸子不舒服時,可強力按壓此穴位。

  無名指疼痛的人,必有喉嚨痛或頭痛的現象,由於無名指有三焦經的「關沖穴」,在感冒、發熱時摩擦此穴即可。在中指上有一處「中沖」的心包經穴,當中暑、心臟衰竭時,中指會感到疼痛。

  食指上有屬於大腸經的「商陽穴」,便秘時按此指會痛,則可確定是大腸某個部位有了異常現象。

  大拇指上有個「少商穴」,肺疾者按此部位會疼痛得受不了。

  各位現在就不防試試手指檢查法看,若感到稍有疼痛,就表示手指經穴顯示的部位有衰弱的徵兆,此時要忍住摩擦的疼痛,一直摩擦到疾病復原時為止。

  不但是雙手,雙腳的腳趾部位,也同樣可以檢查,如果養成了指尖摩擦的習慣,則能使血液的循環良好、強化內臟,尤其是強化心臟機能。


40.摩擦心窩可止嘔吐

  當暈車想吐或過於緊張不適、飲酒過度而嘔吐時,一般人通常都是替患者做背部摩擦,其實那並沒有什麼效果。

  事實上,能抑制噁心的經穴在心窩到腹部的位置,包括了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三個經穴。

  當身體不適或暈車、酒醉時,用手指尖使勁地在心窩處上下摩擦,約經二三分鐘后,噁心就會自然停止,且能消除掉胃的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

  此法簡單且隨時可進行,最好將它牢記心裡。


41.腹部摩擦法可緩和胃疼及腹痛

  健康的根源在於內臟是否健全,所以強化內臟,使其機能充分發揮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各位能確實來做腹部摩擦法。

  方法十分簡單,用手掌以畫圓的姿勢摩擦腹部,首先將右手放在右胸部下,依逆時針方向,由上腹部繞到下腹部,再通過左腹部回到原來的位置,接著用左手同樣從左胸部開始繞圈,用右手、左手交替使用,合計三十六回即可。

  此腹部按摩法能消除消化器官的疲勞且強化之,持續做下去,胃腸會好轉。同時也能預防胃痛、腹痛。


42.腿根摩擦法可促進荷爾蒙的分泌

  特別介紹一種腿根摩擦法給有性慾倦怠的夫婦。此種方法不論男女,都可促進內分泌性荷爾蒙旺盛。

  但所做方法,男女稍有不同。女性要將雙手各放在腿根內側,斜著摩擦三十六次,然後在下腹部左右摩擦三十六次即可,注意摩擦的時候,要往腿根里側摩擦,摩擦方向不要弄錯,否則不會收到良好效果。男性摩擦時用一手把陰莖靠攏一邊,用另外一隻手摩擦,與女性一樣地做由下而上摩擦腿根三十六次,然後換手,做同樣地摩擦,接著由下而上提升陰莖,摩擦下腹部三十六次即可。

  腿根摩擦法,能促進性荷爾蒙活潑,假如能夠與腰部摩擦法一起實行,更能提高性功能的效果。


43.摩擦膝蓋可治風濕、關節症

  平常若能做預防膝老化的膝蓋摩擦法,根本就不心擔心自己會有風濕症,其摩擦方法是一個人坐在椅子上,用雙手抱住膝蓋團團轉使勁地摩擦,膝蓋內側也做同樣的動作。膝蓋摩擦法可利用空閑休息時輕易做到,但是在洗澡時直接在素肌上實行更有效,在實行的時候,將兩個膝蓋同時迅速地做,一直到膝蓋發熱為止。

  膝蓋摩擦法除能矯正O型腳或X型腳外,還可以促進膝蓋關節的新陳代謝作用,對於輕微風濕痛也有極佳的效果。

  常感腳弱者,可用雙手互相搓揉三十六次,引起體電之後,再使用那溫暖的雙手立刻做膝蓋摩擦法。


44.摩擦腰部可治療腰痛

  腰部摩擦法為手掌按於腰部,而後大力的上下摩擦,透過此摩擦可刺激與腰痛有關的經絡和穴位,如「命門穴」、「腎脈穴」、「志室穴」等,而使腰部覺得輕鬆。

  腰部摩擦法對於早泄、性無能等症也很效,因為能刺激「命門穴」、「腎俞穴」、「志室穴」等穴位之故,同時又刺激到對女性性器的疾病,特別是赤帶、白帶有效的奇經帶脈,及對腎臟病有效的膽經。


45.摩擦足背可解宿醉

  在足背有「太沖穴」,對於治療宿醉有極佳效果。「太沖穴」位於腳中指拇趾與腳板中央之處。其方法為站立著,用一隻腳踏另一隻腳背之中腹,如此交替的做即可。

  宿醉后的第二天早上會頭痛,但不用但心,只需持續做此足背摩擦運動三分鐘后,頭腦就會非常清醒。
寒士京南卧,冷月掛柴門;安步牽玉兔,讀書伴佳人。

吳剛閑時坐,詩酒案上陳;網來皆仙客,一語可通神。

314

主題

3303

帖子

967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7
沙發
 樓主| brown132249 發表於 2010-3-29 16:32 | 只看該作者
46.摩擦湧泉穴可消除失眠症

  「湧泉穴」在腳心斜走處,用手摩擦腳也可以。但是使用腳心相互摩擦,能同時刺激雙腳之「湧泉穴」是比較合理的。如此反覆做三十六回,不久心情自然就會穩定下來而能入睡。 手法點穴治療腦血栓,腦梗塞,腦溢血後遺症
  結合足反射療法,首先打開穴位,取腎上腺,腎臟,輸尿管,膀胱,進行點壓開穴。

  動作要領:每個穴位點壓8-10秒鐘。以病人能以承受的力度為準,經腎上腺,腎臟,輸尿管,膀胱,依次順序點壓開穴,然後根據病人需要治療的具體部位進行點穴治療。

  點穴時間:比如說患者年紀比較大,體質差,那麼我們在給患者治療的時候,力度小一些,時間短一些,年紀輕的,體質好的,健壯的,力度大一些,時間長一些。

                                                         

  點穴位時的注意事項:

  1、學習前。首先要準備兩份圖。1.針灸人體掛圖,2.足反射圖。首先了解各穴位的位置,隸屬那一條經絡,熟悉以後,再找相關的穴位,他們基本都在一條線上,很方便查找。

  2、認真參考文章里所提的到的穴位和注意事項。

  3、在點穴治療時,所點到的穴位,患者應該有酸脹稍微帶一點痛的感覺,如果出現單一的疼痛感,那是穴位拿不準確,需要重新尋找穴位。治療結束后,患者應該感覺有些微微出汗,這種效果最好。

  4、點穴位時,手法保持垂直方向,以病人能以承受的力度為準,點完穴位后,適當輕柔一下穴位,因為有一些患者本身血小板減少,如果點完穴位后,不輕柔一下穴位,就會在點壓穴位的肌膚上留下青一塊紫一塊的痕迹,輕柔一下,就可以避免這種現象。

  5、經過點穴治療的患者肢體。上肢或者下肢,一般在第2天至第3天,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酸痛癥狀,這種現象屬正常反應,過兩天會自然消失,無需要任何處理。不影響對患者的繼續治療。

  6、在給患者治療時,只要穴位拿得準確,力度到位,患者經過治療后,原來不能動的肢體或相關部位,應該馬上能動,原來能動的肢體或相關部位,應該更加靈活,活動的範圍應該更大。

  7、經過點穴治療的患者,當他們的肢體第一次能夠活動后,可以叫患者間接的活動,但禁止要求患者連續活動,因為他們的肢體因病長期失用,當他們的肢體第一次能夠活動時,他們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要經過大腦發出指令,經過肢節神經系統的協調,他們相當要耗盡全身的力氣才能夠完成某個動作,一般15至20 分種以後才能重複運動,在患者的體質增強以後,才適當增加他們的運動量。

  8、對正在康復中的患者,首先要有愛心,耐心,當他們每前進一步,我們都要加倍給予他們鼓勵,在後期的康復訓練中,患者會做錯很多事,或者在訓練的時候不認真,或者動作不規範,這就需要我們去關心他們,去體貼他們,不厭其煩的去幫助他們,因為他們是患者,是我們的朋友,或是你們自己的親人。

  9、患者在後期最大的困惑,就是不敢大膽學習走路,原因是患者的足底神經系統還沒有完全恢復知覺,在他們行走之前,一定要加強足底穴位的點穴治療,要求足底神經系統的每一個部位都要恢復知覺,為患者今後行走排除回顧之憂。

  10、最後:不要急於讓患者走路,在他們的肢體康復以後,首先讓他們學習靠牆站立,如果能靠牆站立堅持20分鐘以上,就可以學習原地踏步,如果原地踏步30分鐘以上,這個時候患者就可以穩步前進了。

 
  上肢癱瘓:取天宗,曲池,內關,外關,合谷等穴位,進行點壓8-10秒鐘

  下肢癱瘓:取懸鐘,承山,陽陵泉,足三里,伏兔,環跳等穴位,進行點壓8-10秒鐘

  面部癱瘓:取百會,四神聰,太陽,上關,翳風,睛明,地倉等穴位,進行點壓8-10秒鐘

  經過第一次點穴治療后,病人的相關部位應該馬上能動,此時應該叫病人自己活動幾次,每天進行兩次點穴治療,第二次時間應該相隔4小時以後才能進行第二次治療,值得一提的是:治療前要求病人一定要吃飽,進食后休息一小時才能進行點穴治療。病人絕對不能空腹治療。


  最佳治療時間:如果病人是初發病時,待病人的病情相對穩定后,即可對病人進行點穴治療,如果患者及家屬配合得好,大約22天左右可以治癒,完全可以達到生活自理。

  治療效果:採用手法點穴治療中風癱瘓後遺症,時間短,速度快,療效顯著,不反彈,效果看得見,患者及家屬滿意。

  注意:

  1,治療者首先修飾自己的手指甲,以免對患者的皮膚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2,高危病人不能進行點穴治療,待病人的病情相對穩定后才能進行點穴治療。

  3,女患者月經期不能進行點穴治療,酒醉神智不清的患者不能進行點穴治療。
寒士京南卧,冷月掛柴門;安步牽玉兔,讀書伴佳人。

吳剛閑時坐,詩酒案上陳;網來皆仙客,一語可通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95

帖子

9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3
3
wuchangyuer 發表於 2010-4-13 13:42 | 只看該作者
多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2: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