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五毛黨」何以成為可能

[複製鏈接]

214

主題

2382

帖子

68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gicthinkpad 發表於 2010-3-26 07: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兼論我們的教育和獨立思考模式

2010年03月08日 星期一 於 01:57:35 · 陳軒 發表在: 百家爭鳴

  ——兼論我們的教育和獨立思考模式

  昨天,室友問我:「你聽說過五毛黨這個詞么?」「當然。怎麼了?」原來他們下午上制度經濟學的時候,老師剛開學上來閑扯社會問題,問台下同學有沒有人聽說過五毛黨,聽過的舉手。結果沒有一個人聽說過這個詞。

  我也感到挺奇怪的,因為本來以為這是一個當代大學生都知道的事物。當然,產生智商上的優越感就沒有必要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經常上網,上網也不一定關心這些。不過在內心無奈地恭喜黨國的同時,我也順便梳理一下對五毛黨及其相關問題的思考。

  1,言論的自由市場下「五毛黨」的不可能

  右邊陣營里,常常盛行這樣的風氣:對意見不合的同學通通冠以「五毛」稱呼。我對這種粗暴簡單的作風一貫抱以反對的態度。你怎麼知道別人一定是拿錢辦事的呢?就因為他的觀點和五毛的觀點相同么?這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你對別人或許是自主思考得出的結論盲目口上帽子,那麼別人也可以給你口上諸如「美分」啦「網特」啦之類的帽子。這樣的話,帽子滿天飛,那就沒有多餘的精力理性討論問題了。這不正是黨國所希望看到的嗎?

  何況,粗暴扣帽子的舉動也正反映出了一種智識上的無力。你惱羞成怒地呵斥一聲:「呔!汝乃五毛!吾不屑與爾曹共論!」不正是承認了自己無法通過邏輯與事實將對方說服么?那麼你自己都不能證明你自己的觀點的確比對方更加有理有據,憑什麼要求對方信服呢?

  所以我不認同「樓上五毛」「圍觀五毛」「已到帳,樓上查收」之類的言論。並且,我認為在一個自由的言論市場下,「辨析五毛」沒有必要也毫無意義(關於言論的自由市場,過去我曾寫過《擁抱一個自由言說的時代》《構建觀點的自由市場》)。簡而言之,在一個自由的言論市場中,每一種觀點都可以自由發表,並通過自身內在的邏輯一致性和對事實解釋的有力程度來爭取盡量多的信服。而每一個個體都作為一個觀察者,結合自己的認識背景、理性或感性的判斷來自由挑選受自己認可的觀點。那麼,無論一個觀點的發表者是不是受雇於特定機構,他的觀點都僅僅是一個「觀點」,無一例外要接受每一個觀察者的甄選與揚棄。所以每一個觀點依靠的都僅僅是自身的理性因素來爭取聽眾,簡單地說,「質」才是主要的,「量」無足輕重。所以,這時候去辨別發言者究竟是基於什麼動機來發表這番言論,豈不是毫無必要麼?這對你自身對言論的認可與否毫無幫助。一個絲毫不講邏輯不顧既定事實與經驗根本相悖的言論,再怎麼樣也不會受人認可的。

  比如說,我今天雇一萬個人上網發表「屎是香的,吃屎有益健康」的論點,相信再怎麼宣傳,也極少有人會跟隨我的觀點。當然,和五毛們相牽連的話題都不是這麼顯而易見的,但是,運用邏輯,運用常識和經驗,還是可以輕鬆識別。比如,有的人針對任何話題只給結論,拒絕論證,那麼無論他說的如何天花亂墜我都不會相信,至少很大程度上存疑。這時候,發表「吃屎論」的那些朋友究竟是「別有用心」,還是受雇於人,這就留給閑的蛋疼的好事者去考證就行了。

  所以我說,在言論的自由市場環境下,理性、邏輯嚴密的觀點自然而然地驅逐違背事實、違背經驗、不講邏輯的觀點,正如自由市場上優質產品驅逐劣質產品一般。花錢僱人製造更多的劣質產品妄圖佔領市場,只能說是白費力氣。他們不進站在了歷史錯誤的一邊,而且還站在了智商傻逼的一邊。

  二,在中國,何以可能?

  很明顯,黨國並非吃乾飯的,他們絕非花錢打水漂的冤大頭——當然,他們花的雇傭金本來也不是他們自己的。在中國,「五毛黨」絕對具有相當意義的戰略價值。那麼為什麼現實和我上一節的分析相悖呢?這是因為上一節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而在當今中國有兩個條件未被滿足:自由的言論市場,和理性、具有基本邏輯常識的言論接收者。前一個因素不必多說了,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媒體,包括網際網路,是開放的,自由的,並且還被依法管理。這就使得進入「市場」的言論已經被一些機構一些組織篩選過了,並且更重要的是,一些特定的言論的自由傳播會受到干擾,乃至完全禁止。那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言論的自由競爭也就無從談起了。暑假上老羅的課,他提到了一個很典型的現象:當今中國對於時事的討論,作為一個右派學者往往是很為難的。左派學者說:這個問題應該是XXX,他們的觀點、論據、論證過程都可以在媒體上自由地呈現。但是當右派學者反對的時候,他們的論點、論據以及論證過程往往都受到「依法管理」,這就像兩個拳擊手打擂台,裁判總是拉偏架。這樣的話,言論市場的優勝劣汰就要受到嚴重的影響。當然,這正是裁判的目的。

  其次,理性的言論接收者也是一個過於理想化的因素。這和我們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我們的教育,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的教育,從小學到大學都是「給結論」型的教育模式。鴉片戰爭的四個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三次本土化,只需要把教材編撰者給我們總結好的一二三四背下來就可以,至於為什麼,別問,記住就行了。所以當我們的考試還在考默寫「重要意義」「深遠影響」的時候,別人的考題卻是「假如XX事件沒有發生,請描述今日的歐洲」之類需要綜合全面理解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事件背後的歷史邏輯的話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語文教育,它長期以「文」的培訓遮蔽了「語」的能力培養。關於這一點我在曾經的文章《為什麼說我們的教育是培養順民的教育》有過論述:

  「大家覺不覺得奇怪,中學學的那些科目里,」數學「」化學「乃至」歷史「」政治「(且不管中學里學的那些垃圾能否能稱為政治學)除了是中學中的一門課程外,它們都還是一門學科;但是只要提到」語文「,我們就反應過來那是中小學里的那個」語文「,它不是一個學科,離開了中小學教育它就不再存在了。

  為什麼呢?其實「語文」並不是一門課程,而是兩門:「語」和 「文」。「語」就是「語言」,「文」就是「文學」。我們的基礎教育里把兩樣雖有聯繫但功用卻大不相同的課程混合在了一起,而且長期以文學的教學壓制了語言的教學。語言的功用是什麼?是明白、透徹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運用語言,應該首先具備正確、合乎邏輯地表達思想的能力,然後才談得上文學性的運用語言文字。而且我認為文學性地表達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具備的。我們可以要求每個人都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培養每個人都能創作文學作品呢?但是,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合乎邏輯地說理,這是無論什麼樣的人都必須具備的能力。

  反觀我們的教育,長期以文學性的寫作培養偷偷替換了說理能力的培養。我們的作文,大多是要求你寫一些風花雪月的泛濫著不切實際的文學性的文字,而不是思路縝密的思辨性文字。就是最最需要說理的議論文上,我們也不去學習如何符合邏輯地推導結論,而是花更多的注意力去「編造名人小故事」作為論據。並且臨考時老師都會提醒你:最好不要寫議論文,最好寫記敘文。為什麼?因為我們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實在是一塌糊塗!但是我們都知道,今後的繼續學習和工作中,無論什麼專業,應用最廣泛也最重要的就是議論文的寫作能力,確切地說是議論文寫作背後嚴密的邏輯思辨能力。而除了文字工作者,我們大部分人不會有多少機會寫作記敘文——除了寫些小情小調的日記性文字,而且,那樣的文字,水平高低並沒有多大關係。

  但是,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為什麼不以這樣的思路去施行教育改革?難道是我們學生的水平不夠嗎?放屁,水平不都是在教育中培養出來的么?難道是教育資源緊張嗎?扯淡,把那些印著大坨大坨應試垃圾的語文教學參考書、習題集換成印著人文經典的書本發給學生不就解決了么?但是為什麼不呢?我個人認為,這是因為當局懼怕培養出學生的邏輯思辨能 力。

  比如,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論斷:「沒有某某某,就沒有新中國」,或者說,「只有某某某,才能救中國」。我不是想說這樣的結論一定是錯的,在這裡我不想討論這些結論的正誤,我只是想說:為什麼沒有某某某就沒有新中國只有某某某才能救中國?能否拿出合乎邏輯的論證過程出來?沒有,根本沒有,所以我們的教育只能以死記硬背為本體,以玩弄文字玄虛為作文宗旨,但是就是不讓你擁有理性、獨立思考的能力。「

  相比較之下,國外的教育對邏輯的重視是很值得注意的。對於他們的教育我們當然無法親身體會。但是對於他們的標準化考試諸如SAT、GRE的觀察還是能夠讓人窺斑見豹。這些標準化考試(我指 SAT I及GRE general等reasoning test)不考察對具體知識的掌握,而著重考察在語言環境下和數字環境下的邏輯推理能力。這是無論文理都需要的基本學術素質。而反觀我們,尤其是文科,何曾強調過邏輯的重要性?就好像我之前的一篇日誌,我們的媒體所著力宣傳的正是別人考試中所羅列的反面教材的樣板。

  而我們,不要說在中小學階段開設很有必要的「邏輯」課了,就是在其他學科中貫穿邏輯的訓練也是很難做 到的。

  同樣地,我們的教育也使我們缺乏必要的「討論」訓練。我們習慣於接收既定觀點,不會通過比較觀點,尤其是比較自己和對方的觀點來是自身觀點得到進化。

  總而言之,我們的教育造成了我們作為個體對邏輯能力的缺失。這也就使「宣傳」成 為了可能。而宣傳的第一要旨就是大面積反覆斷言。這就是「五毛黨」所賴以存在的理論基礎。一個兩個你不信,一天兩天你不信,千個萬個,成年累月,潛移默化地就影響了個體的判斷和態度。

  三,「中立」如何取代判斷

  剛剛看到的一篇文章名叫《中立病》。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啟發,使我對「五毛黨」數量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由於我們缺乏真正的邏輯辨別能力,但是又拚命想努力保持所謂的「客觀」,所以就簡化出了一種「中立」的處理方法。比如說,A有一個+100的觀點,B有一個-100的觀點,這時候C看到了他們的爭論,由於他沒有能力去判斷A和B的觀點究竟分別有多少理性依據在其中,於是他就保持0的觀點,他認為這樣就達到了所謂的客觀。這就是為什麼我經常聽到別人討論時事的時候冒出所謂「哎呀,X國也是XXX」「天下烏鴉一般黑」「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等固定句式,這些萬用模板可以用到任何討論中去,就像馬哲達人周旭昆老師的萬用辯證法一樣。但是,它們沒有任何意義。

  就是這些人,還發明了一個詞叫做 「偏激」,扣給所有不願意和他們一樣患有「中立病」的人。但我們仔細考察「偏激」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有問題的說法。如果事實就是+100,那麼採取+100 的看法不叫偏激,叫符合事實。相反,這時候採取0的看法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偏激」。但他們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的觀點裡,任何時候採取0的態度都是理性的,都是牛逼哄哄高人一等的無比理性。

  這樣就更加強化了「五毛黨」存在的必要性。比如說,當局想讓我們接受+100的觀點,那麼他雇了一萬個人去散布+100的觀點。當一個人看到一個+100和一個0兩種觀點的時候,他想,我要客觀,要理性,要中立。於是他有了+50的觀點。他又看到了一個+100,他想,我要客觀,要理性,要中立。於是他變成了+75.又來了一個+100,又來了一個+100,又來了……於是,在他的中立方法論下,他就無限趨向於+100了。

  或者,他同時看到了一萬個+100和一個0,他仍然要中立,擔難免加權么。而他自己本身又成為了一個新的觀點提供者參與了其他人的判斷過程。但他已明顯偏離了0.於是,在強大的人數優勢下,並且在「依法管理」的言論市場中,當局很容易把不具備自我判斷能 力的人群的態度拉離正常值。

  四,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

  缺乏邏輯訓練的另一個弊端就是在中國,我們常常混淆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這也給了五毛們可乘之機。因為事實判斷是需要大量理性論證的,而五毛黨隊伍的自身素質制約著他們執行這麼高難度的任務。而且他們本身所從事的宣傳工作從本質上也是違背事實的。但是價值判斷是不需要理由的,價值判斷只需要作出聲明就可以了。於是五毛們可以一擁而上,以「扣帽子」「表忠心」「祈使句」的形式對網民進行價值判斷的洗禮。進而達到他們本身被賦予的「使命」。

  比如說,「扣帽子」就屬於一種價值判斷。「社會主義好」屬於價值判斷,「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好在哪裡?能否一直好下去?」屬於事實判斷。再比如,「汪精衛是壞人」是一種價值判斷,如果我們追問一下的話,就成了「汪精衛是漢奸,漢奸是壞人,所以汪精衛是壞人」,乍看上去挺像三段論,好像是事實判斷。但汪的夫人陳璧君有不同看法。1946年4月16日江蘇高等法院開庭審訊陳璧君,陳璧君在法庭上說:「日寇侵略,國土淪喪,人民遭殃,這是蔣介石的責任,還是汪先生的責任?說汪先生賣國?重慶統治下的地區,由不得汪先生去賣。南京統治下的地區,是日本人的佔領區,並無寸土是汪先生斷送的,相反只有從敵人手中奪回權利,還有什麼國可賣?汪先生創導和平運動,赤手收回淪陷區,如今完壁歸還國家,不但無罪而且有功。」我不是說贊同陳的說法。我只是認為,對價值判斷多問幾次,將價值判斷解構到事實判斷的層面,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本來面目模糊的事情。就像陳璧君,對「汪精衛是漢奸」的事實判斷提出了異議,並給出了自己的論證。這就促使我們要麼接受她對我們既有印象的顛覆,要麼對「汪精衛是漢奸」或者「漢奸」進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繼而利用基於事實的論證反駁陳的說法。無論怎樣,都有助於我們認識的進步。

  再比如,「和平演變」也是個似是而非的詞。我們提起「和平演變」就好像陰險狡詐罪大惡極,彷彿這是人世間最邪惡的思想。但在這種統一的價值判斷下,我想問:為什麼不能讓代表了「和平演變」的那些思想在媒體上自由流通,讓我們也好見識其險惡用心從而更好地批判它呢?讓別人的文化和所謂「我們的傳統」都放在群眾面前,讓群眾自由選擇如何取捨不是更加「人民當家做主」么?為什麼要嚴防死守呢?他說:那是壞的,你不要接觸。於是我們就將自己的判斷權交給了最霸道的保姆。

  另外,達賴的問題也是同樣典型的例子。我常常就奇怪,有些同學,沒有聽過達賴的任何演講,看過達賴的任何文章,對達賴的主張沒有任何第一手的認識,但提起其人就恨不得殺之而後快。要說起來也簡單,他們習慣了被別人給結論,而放棄了自己判斷的機會。「達賴是壞人」是一個價值判斷,我們需要追問:達賴怎麼就是壞人了?因為他主張分裂。這裡就可以兩條線發問了:一,為什麼說他主張分裂?除了當局這麼告訴你的之外,有什麼依據?二,主張分裂為什麼就一定是壞人了?有沒有可能主張分裂但不是壞人?好壞的依據能否單單依據主張分裂與否來判斷?

  這樣的話,將價值判斷一層層解構到最基本的事實判斷上去,五毛們聲嘶力竭的吶喊或許會不再那麼有效。

  五,如何通過邏輯來獨立思考

  說到這,應該給有邏輯地獨立思考下個定義了。什麼是獨立思考?

  全盤接受課本給予我們的結論顯然不是。

  那麼是不是與政府對著干就叫獨立思考?是不是反傳統反常識就是獨立思考?「大多所謂的」知識分子「,即我在另一篇文章中稱為」倒賣觀念的職業好手「:教師,記者和」媒體代表「,他們在有了些道聽途說的科學知識以後,便自封為現代思想的代表,自封為在知識上和道德上比那些仍然看重傳統價值者高一等的人、肩負著向公眾提供新觀念責任的人。他們為了使自己的貨色看上去很新鮮,必須對一切相沿成習的事情大加嘲諷。在這種人看來,賦予自己的立場以」新穎「或」新事物「而不是真理,成了主要的價值。」《致命的自負》中的這段話,今天仍然振聾發聵。

  那麼什麼是獨立思考呢?它和批判性思考類似,都是基於近代西方科學革命后形成的基於邏輯和經驗的科研式思考過程。曾經看到一篇文章概括得很好,在此全文引用,我不再贅述:

  「和言論自由一樣的,獨立思考也有鏈條,而不是說我想什麼就是什麼,這就是獨立 思考。更加不是說,只要批判政府就代表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的基礎依據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如下:事實——常識——邏輯(理論)——意識形態——結論。

  而社會動員的方式依據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如下:結論——意識形態——邏輯——常識——事實。

  但是思考的過程既是複雜的,又是很快的,很多念頭和想法都是一瞬間就完成。這就導致了不可避免的受其他因素影響,如情緒,記憶,好惡,社會氛圍等等。比如不用受政府迫害的英國國王,也曾經下令不許使用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因為那是一個「亂黨」。所以獨立思考的困難在於人類本身的局限性,而不僅僅在於外部問題。

  外部問題當然也有,比如資料的收集,保存,整理和查閱(經常看著書櫃都堆不下的書欲哭無淚);比如合適的學術氛圍,除了來自行政當局的干擾外,有沒有學霸,幾個人自封了XX派的掌門后互相吹捧,把其他人一律打為……;比如有沒有經費;比如有沒有合適的傳播與交流渠道……

  假設內部性局限和外部性局限都得到了解決(這在現實當中是完全不可能的),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是這樣的:首先是忠實正確的展示事實的原貌——然後是通過被普遍認可的概念進行處理(常識)——在之後是依靠他人或是自己的邏輯(理論)加以演繹,歸納,總結,分析——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帶入自己的價值取向(意識形態,當然也有可能被逼的加入某種意識形態)——最後得出一個結論。

  即便如此,這種經過一個完整的獨立思考後得出結果,也可能是錯誤的。

  首先事實可能是不正確的,因為獲得的資料有限,資料可能記載就有錯誤,或者是記憶有錯誤,這都是有可能的,就像我之前寫的內容,包括儒家六經的引用部分,包括花園口的死亡人數部分,包括央視拍的大國崛起 -葡西兩國的內容,都是根據記憶寫的,結果發現記錯了一些東西,這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常識也可能是錯的。首先常識是傳播的廣,因此才能大多數人都知道,其次才是對這種東西不產生懷疑,導致普遍認可后,才成為常識。

  理論更是如此,可能理論本身就是錯了,也可能是把理論誤讀了,沒看懂。

  意識形態就更加別提了,意識形態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種潛意識裡面的信仰,經常會潛移默化的「下意識」修改 前面的過程,以保障自己對意識形態的信仰不被動搖。

  但是就算有這些問題,也必須嚴格的堅持這種模式,因他可檢驗。自己,更多的時候是其他人,可以一路順藤摸瓜的摸上去,看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因此學術論文必須有一個非常嚴苛的規定,就是詳細到頁數,章節,段落的提供原始資料。

  整個西方的學術系統,基本上還是能夠按照這種模式在運作。不斷的,有所依據的推翻前人,又不斷的,有所依據的建立新的體系。

  因為要推翻前人,也要按照同樣的模式進行分析,又留下來可供後人分開觀察的鏈條。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事實高於理論」。

  這就是,理論是有局限性和適用範圍的。曾經有過動議,要求所有寫論文的人自己寫上自己理論的局限性和適用範圍,免得其他人麻煩,後來因為此事 實在難的離譜,所以不了了之了。

  舉幾個例子:

  比如,甲午戰敗是因為清廷腐敗。這在中國基本是個「鐵律常識」 ,能否挑戰這個常識?可以的

  有兩個「事實」,可以讓腐敗決定戰爭成敗論的根基動搖。

  首先,清廷腐敗最大的證據,大部分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就是慈禧貪污了北洋海軍的軍費去修頤和園。那麼根據近年來對清宮檔案的整理,發現這筆錢其實後來還回去了,金額也沒有傳說的那麼多,屬於挪用,但是當時中國的財政系統就是如此,用錢都是經常挪來挪去的。

  這個證據可以證明,清廷沒有過去被證明的那樣腐敗。這是一個對「腐敗決定戰爭成敗論」構成衝擊的證據。

  第二,根據各種資料證明,日本明治政府也相當腐敗,由腐敗的「長洲官僚」們把持。如山縣有朋,井上熏等核心人物,各個都屁股不幹凈。據鍾慶提供的數字,山縣有朋一個人曾經貪污和挪用公款達日本歲入的1/10,井上熏也是收受好處,協助謀奪他人財產,還有大把其他問題,如權錢交易等等。

  如果繼續堅持簡單的「腐敗決定戰爭成敗論」,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哪個國家貪污腐敗越多,哪個國家打仗能勝利。

  當然,話題到了這裡,雙方可以繼續舉證:例如清廷上下官僚都涉及貪污問題,而日本只有高層貪污,底層官吏和士兵比較廉潔。所以「腐敗決定戰爭成敗論」繼續起作用。或者說,要求詳細舉證清廷在甲午戰爭前後的財政收入支出表格(以清宮檔案為基準)。又或者說,山縣有朋貪污了很多,但是用貪污來的錢結成了龐大的「山縣黨」,在日本政壇上取得了極大的優勢,這對保證日本在戰爭準備和戰爭進行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李鴻章則因為沒錢籠絡朝廷大員,導致清廷在戰爭前後,高層都是以內訌為主,因此「哪個國家貪污腐敗越多,哪個國家打仗能勝利」,該結論成立。

  只要盡量按照「事實——常識——邏輯 (理論)——意識形態——結論」這個鏈條進行,那麼這種爭論都是可以的,乃至「有益」的。

  怕哪種情況呢?你要給慈禧翻案?你是封建王朝的奴才吧?你要給腐敗翻案?你是腐敗官僚的御用文人吧?

  扣帽子也不是不可以,哈耶克也被別人扣上傻瓜的帽子,他自己也給別人扣上社會主義者(在新古典自由主義的語言體系當中,屬於嚴重的貶義)的帽子,後來有一次爭論的急了,被自己的同夥扣上了同樣的帽子。但是扣帽子都是情緒的結果,最終還是要回到理性的獨立思考程序上面來。

  所有關於腐敗和戰爭之間關係的爭論,都可以繼續進行。但是在下面這個事實之前, 一切爭論得出的結論,都只能處於從屬地位,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局限性」和「適用性」。

  大東溝海戰爆發之後,中日雙方的軍艦是兩敗俱傷,而根據當時在旁邊打醬油的歐洲艦隊的觀察,是清國海軍勝利了,因為「他們完成了既定的作戰目標,就是護送運兵船和給養去朝鮮」。

  那之後的戰爭走向,是決定在船台上。搖搖晃晃回港的日本軍艦,被當時連泡麵都吃不上的日本工人們用3-5天修好,迅速的返回了戰場。而中國的軍艦,永遠沒有開回海上的那一天了。

  歷史留給了中國兩個遺產:

  1. 李鴻章嚴厲下令給軍港:大船務必在一個月內修好,小船務必在10天內修好;

  2. 那之後的114年的時間裡,大量的腦殘慷慨激昂的痛斥李鴻章膽小怯戰,不懂海軍戰法,強烈要求李鴻章拿根草繩,用狗刨拉著軍艦出海。「

  六,結語

  最後,我沒什麼想多說的,只是希望五毛們早日失業,那種就算有人肯出錢也無法在 「自由的言論市場」上左右民意的失業。

  2010 年3月4日

  來源:人人網(原文已被人人網刪除)

  作者:陳軒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14

主題

2382

帖子

68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0
沙發
 樓主| magicthinkpad 發表於 2010-3-26 07:26 | 只看該作者
哈哈,從backchina的垃圾堆里找到的一篇好文,希望沒有被移動的命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3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0-3-26 07:45 | 只看該作者
五毛黨」:一個商業化的造謠集團

文章提交者:武毛克 加貼在 社會聚焦 鐵血論壇
世界著名的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波茲曼最先表達了對電視時代文化成為娛樂附庸的憂慮,但如果他能夠到中國網際網路上來溜達一圈,就會發現他那本著名的《娛樂至死》需要出一本續集。因為網路時代已經讓電視時代的一切成為小兒科,當他諷刺電視時代的美國公眾話語已經被拉斯維加斯的老虎機和歌舞女郎操縱時,他絕不會想到網際網路時代的輿論正在被一群「五毛黨」操縱。

據央視報道,一半網路熱帖是由網路公關公司聘請大量「五毛」人為製造的產物,網路公司不僅可以左右輿論,甚至可能挾輿論之威影響法院判決。「五毛黨」的起源要追溯到民國時期,但「五毛黨」在網路上大放異彩只是近年的事情。作為一種沉默的監視力量,「五毛黨」和「綠壩」、「河蟹」構成了網際網路的獨特風景。「五毛黨」是一種類似於東廠特務的危險種群,它像「文革」時期的各種盯梢者、密告者或者小時候喜歡給老師打小報告的學生幹部,潛伏在各種論壇和社交網站上,以至於讓自由言論者頗有些人人自危。正因為「五毛黨」這種惡劣品行,在網際網路上,「五毛」是一種頂級的罵人方式,當網友將所有能夠搜羅出的「國罵」用完再無可罵時,就開始嘲諷對方為「五毛」。

[ 社區 ht]
當一種手段被認為行之有效時,政治和商業力量都不會放過,因為無論是政治還是商業,基礎都是民意。因此,「五毛黨」成為殘酷的商業競爭中的輿論打手。無數的「五毛」匯聚成偽民意的公共場,煽動「不明真相」的民眾跟著起鬨、攻擊和製造事端。某種程度上,社會的輿論已經不僅僅只掌控在宣傳部門和傳統媒體的手中,商業力量大量滲透進輿論領域,扮演中國輿論的幕後推手。

「五毛黨」是網路時代輿論被操縱的新現象。「五毛黨」的存在讓我們對網際網路促進輿論進步和言論自由充滿擔憂,因為多數「五毛黨」恰恰是自願成為輿論操縱鏈條中可憐的寄生蟲。他們是熱愛自由的網民的內部叛徒,一方面享受言論自由的好處,一方面在破壞言論自由的根基。媒體驚呼「五毛黨」是一個網路黑社會,這個黑社會卻在很大程度上迥異於現實的黑社會。「五毛黨」的出現讓商業力量直接左右輿論,將一個龐大的造謠集團組織化、商業化、程序化,無限繁殖的網頁和言論自由的幌子,給謠言提供了一個合法生存的舞台。

來源:南方日報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匿名  發表於 2010-3-26 10:28
五毛黨」:一個商業化的造謠集團

文章提交者:武毛克 加貼在 社會聚焦 鐵血論壇
世界著名的媒體文化研 ...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0-3-26 07:45

你就在放屁,而且放的是臭屁!
你就在放屁,而且放的是你媽的騷屁!
你就在放屁,而且放的是你爸爸的臭屁!
你就在放屁,而且放的是你爺爺奶奶腐朽屁!
5
匿名  發表於 2010-3-27 06:31
請發帖拿錢請全家喝地溝油的五毛輿論導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9: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