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人真實的生活水平

[複製鏈接]

22

主題

78

帖子

2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漢白玉 發表於 2010-3-17 09: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本人真實的生活水平
最近看到中央電視台經常播放一些什麼「大國崛起」,之類的片子,一不小心以為我們現在是不是真的進入了一個「盛世」呢?而對於我們的近鄰--日本,在我的印象里除了參拜神社,就是經濟停滯不前,等等。真實的日本是這樣的嗎?最廣大的日本人民生活水平到底怎麼樣呢?看看去過日本,並生活過的人是怎麼說的把。希望大家一定要耐心閱讀完全文!  

先總地來說把,日本在下列領域掌握著領先技術。  

超導技術:`日本開始研究超導新幹線,預計時速將到達500公里。實力公司包括:日立,東芝,日本車輛,三菱重工等。  

材料技術:NEC,東芝,日立,古河電工,神戶制鐵所,住友電工,東京電力,等等;  

納米技術:高速通信技術,NEC,日立;下一代DVD技術:SONY;東芝;  

下下一代DVD技術:日立;平面顯示屏技術:佳能,SONY,雙葉電子;硅技術:東京微電子,尼康;  

MEMS:三菱電機,夏普,松下;  

宇宙:石川島播磨重工;川崎重工,三菱重工;東芝,NEC,三菱電機;  

在傳統行業領域,世界現狀大致如下:鋼鐵:第一名是盧森堡的公司,第二荷蘭公司,第三名是新日本制鐵;第四名是JFE制鐵(日本);中國的寶鋼排在第六位(與日本合資);化學:三菱化學排在第五位。前四名是美國和德國瓜分;旭化成第九位。汽車:GM暫時排在第一,估計會被第二位的豐田超過;日產第8;本田第九;  

家用電器:前十五名被日本包攬:松下,日立,東芝,夏普,三菱電機是前五名;半導體:日立和三菱合資的半導體公司排第四位,英特爾高居榜首;  

通信領域:NTT獨佔鰲頭。  

一般認為,新技術從研究到成熟是一個階段,從成熟到應用是第二階段。第二個階段的時間10-15年。換句話說,如果現在想應用一項新技術,它必須在10年之前就已經成熟了,否則不能應用。日本正在計劃建設超導新幹線,也就是說,他的超導方面的研究,在十年前就已經成熟了。  

日本在某些領域面對的強大對手依然是美國。偶爾有某些歐洲老牌公司在銷售額方面領先。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不可能成為日本的對手,因為中國無論在傳統領域還是在新技術方面,都不值得一提。上述所有行業,以前15名為基準,只能看到一個中國公司的名字:寶鋼,還是採用日本的技術的合資企業。  
普通日本人的吃學住醫  
我在日本生活十多年,博士畢業收入比日本人略高。和普通日本人的生活基本一樣。可以客觀的介紹普通日本人的吃學住醫等,也就是他們現在的生活,教育,住房,醫療事情。首先要說明的有兩點,一是在日本打工幾年省吃簡用回國的人過的不是普通日本人的生活,他們的觀感有一定的片面性,二是請大家心平氣和的看這篇介紹,做到知己知彼,思考怎樣學習改變。  
1.收入與購買力日本人固定月工資一般可以簡單的計算,大約多少歲每月就可以掙多少萬日元,例如30歲拿30萬日元,50歲拿50萬日元,再加上夏季和年終的兩次共2-5個月的獎金。所以30歲年收一般是450萬日元,40歲年收600萬日元,以上是稅後收入,低於這個數的是混的不好,高於這個數的是事業有成。稅收及保險等等一般佔10-20%,都在工資里扣過了由公司或銀行直接繳納給相關部門。這個夏季獎和年終獎很重要,臨時工沒有,只有正式職工有,在一個公司乾的越長越高,買房買車等基本都靠它。臨時工工資一般是700-1000日元/小時,一天工作八小時每月26天工作166400日元/月。  

日元/人民幣匯率變動較大,但一般可按1萬日元為700人民幣計算。還有個最粗略的計算方法就是100美元=1000元=10000日元。日本現在到處都有百元店,日常用品成千上萬種什麼都是100日元,也就是人民幣7塊,在中國要賣10多元的東西如捲尺,工具等等在那裡也是100日元。超級市場里的蔬菜水果等也都是一個或一把100日元。10個雞蛋10日元10斤大米一千日元的特例除外,100日元的購買力和1-7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基本相等,也就是說在中國1-7元可以買到的東西在日本都可以用100日元買到。

4

主題

1751

帖子

65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52
沙發
DaHL 發表於 2010-3-18 09:20 | 只看該作者
說明啥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980

帖子

187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75
3
zhaodeneng 發表於 2010-3-18 17:23 | 只看該作者
看樣子日本人收入高,支出少,可以存錢了。不知房價情況怎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匿名  發表於 2010-3-19 15:37
回復 1# 漢白玉
這和美國人、加拿大人生活水準一致,大約4萬/人年。夏季獎和年終獎也是個別公司。要看全面,應該去小城市看。

0

主題

11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5
whygodgodgod 發表於 2010-3-20 02:43 | 只看該作者
這位博士的文章若干年前就在網上看過,感覺有誤導作用。我也在日本的東京和大阪生活過一段時間,感覺日本人的生活質量絕對不如中國人。
下面一則文章我才覺得是真實的日本人生活寫照。


豐饒與匱乏——日本人之物慾人生
(又名:日本人吃不起西瓜 )
范力民

  富裕總是相對的,貧困才是絕對的,人們常常會在其終老之時發現,儘管他可能窮其畢生精力追求財富,但最後其實仍是一無所有。不僅個人的生活難脫此境地,由個人組成的群體亦概莫能外。

  但若有人提出日本人其實並不富裕,可能會立即遭到指責。因為儘管日本經濟10年來一直委靡不振,但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高居發達國家之首,日本仍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日本的外匯儲備仍是世界最多,日本人的個人金融資產總和竟高達1400萬億日元,就是說,包括嬰兒在內,每個活著的日本人就有1000萬日元(約合60多萬人民幣)以上的金融資產。說日本人不富,誰肯信?看看世界各地的遊客,那些瘋狂購買名牌的,那些被劫匪作為「富人」盯上的,不還是日本人居多?

  不過,戰後快60年了,日本經濟確如一個度過了青壯年期的人,走過了他的鼎盛時期,這是不容否認的。且大多數日本人,甚至包括青年人在內,似乎並不滿足於現狀。面對生活現實,許多人不禁發出疑問:難道這就是我們要的生活?

「有」錢不能隨意花

  雖然在外國人看來日本人很有錢,但筆者在東京工作期間,竟沒發現所認識的哪個日本人任意揮霍,節儉者反而居多,甚至節儉到令我們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的人都不可思議的程度。盛夏時節,東京悶熱難當,許多日本家庭卻不開空調,任憑溫度上升,寧願忍受酷暑而不願看到電錶的字數上漲。一位在日本公司就職的朋友說,公司一課長聽說在中國許多人習慣飯後吃點水果,非常羨慕並驚嘆:這太奢侈了!

  飯後吃水果就算是奢侈,是不是日本人過於節儉而近於吝嗇呢?問題遠沒那麼簡單。沒有實地體驗東京人的生活,就無法理解這種現象和日本人的心態。戰後50多年來,日本人一直辛辛苦苦地打造自己的家園,但土地狹小、人口眾多、資源極缺等各種各樣的限制條件,造成日本經濟結構畸形發展,日本人實際上生活在畸形發展的生存空間中。日本面積只有37萬平方公里,人口卻有1.26億。試想一下,在僅有甘肅省那麼大一塊土地上放上1億多人口,會是什麼結果。在土地稀少,資源短缺的條件下,日本人越是發展,地價和整體物價水平越是高。戰後50多年來,日本人創造了「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但同時也打造了一個其貴無比的日本。貴到什麼程度?20世紀80年代末泡沫經濟高峰時期,有一種說法叫做「賣掉東京可以買下半個美國」,地價之高可想而知。即便是今天,日本仍是全世界物價最高的國家,東京仍是物價最貴的城市。

在這樣的國家生活,的確需要節儉,有時甚至要苛待自己。就拿水果來說,在東京買一個蘋果,在美國可能買4-5個,在中國可以買一大堆。再說西瓜,我們中國人夏天隨便吃,但在日本,吃西瓜的確很奢侈,因為西瓜的價格在每公斤10美元至40美元不等,有人戲稱「吃10個西瓜等於吃掉一個電視」,實不為過。一個中資機構的朋友告訴筆者,說他在日本時得到的教訓之一就是不能隨便請國內來日本的人吃西瓜,尤其是那些不了解日本物價情況而又來考察的上級幹部。當他眼睜睜看到他們將西瓜吃到一半就丟在那裡不管,而他又羞於解釋時,他的心情糟透了。

許多到日本打工求學的同胞,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含辛茹苦地省吃儉用,寄錢給家的。日本人開玩笑說,到我們日本來,需要點勇氣。其實就日本人來說,雖然他們的工資待遇高(最新統計日本家庭平均月收入為56萬日元),但一項對日本人一生所需平均費用的測算說,出生和育兒需500萬日元,受教育(小學至大學)需1560萬日元,結婚需560萬日元,住房需5800萬日元,醫療費1800萬日元,退休后的生活費9500萬日元,喪葬費500萬日元。一生需要這麼多的費用支持才能像個人樣的活下來,實在是不易。(註:1萬日元約合80美元)。

  日本人一方面需要支付日常開支(一個家庭每月約花費34萬日元),一方面又要為這些人生最基本的開支及其他可能發生的不測作準備,致使他們只能節儉開支儘可能地存錢,而且越是經濟不景氣,對前途的不安感越強,他們越是存錢。這也是日本人的儲蓄率(1998年為18%)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儲蓄率高造成日本個人金融資產總額高達1400萬億日元,而這些錢大部分實際上「躺在銀行里睡大覺」。西方尤其是美國那些用錢賺錢的傢伙則早盯上了這巨大的資金寶藏。對此,許多日本人不無苦澀地說:「我們的資金支撐了美國的金融繁榮,我們辛辛苦苦幹活掙錢,美國人花天酒地,我們是金錢的奴隸。」

「有」時間不能自由支配

  筆者初到日本時,曾為清晨上班高峰時間電車和地鐵內的肅靜和沉悶大惑不解。車上許多人在假寐,幾乎鴉雀無聲,這與中國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日本人一清早起來就這麼沒有朝氣,是不是他們太累了?後來得知,許多人的確是在不斷地重複著超時的工作和漫長的通勤路程。他們有的白天工作超過10小時,通勤時間又佔去近3個小時,幾乎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

  當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其經濟模式幾乎被全世界羨慕和效仿時,日本大街上那些快步如飛的人流常常作為工作和生活效率高的例子被列舉。其實當時日本已經有人開始注意工作與生活的關係,即現在人們常說的生活質量問題。1989年日本國民生活白皮書顯示,當時日本人平均一年工作2168個小時,比歐美國家多200至500個小時,25至50歲的男人平均每周工作55個小時以上,幾乎沒有閑暇可言。被牢牢拴在家庭上的年輕婦女普遍對工蜂般的丈夫不滿,造成夫妻不和。

  現在,據統計日本已將年平均工作時間縮短到1879小時,幾乎與歐美國家不相上下。但數字是下降了,日本人的實際感受並沒有好多少。最新的統計表明,目前日本每年都有近1萬人因過勞而喪命。日本的「會社」(公司)中心主義使得公司職員上班時間內干公司的事,下了班還要想公司的事。有的人經常是星期六、日還要加班加點做「貢獻」。許多人下了班三三倆倆出去喝一頓,放鬆放鬆,但話題往往跳不出公司的「桎梏」。

  當然,在經濟持續停滯,公司大幅裁員的逆風中,日本人的價值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們普遍開始懷疑「會社」中心主義的價值,但他們對工作狀態的執著熱情似乎並未減弱。1999年版日本休閑白皮書說,令人吃驚的是,人們雖然感到工作時間縮短了,但越來越多的人稱「閑暇時間也少了。」究其原因,一些人回答說:「不讓我們盡心地干,也就沒有心思盡情地玩。」在不幹活就沒有錢的社會,這樣的回答是很正常的。但不能不說,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許多人會變成工作狂,或叫作工作的「奴隸」。

「有」路不知如何走

   翻一下10年前的報紙和雜誌,國際經濟類專題報道幾乎離不開日本的話題。諸如「日本世界第一」、「日本富甲全球,資產遍布世界」、「日本富翁超過美國」、「野村證券稱霸國際金融界」……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而在今天看來,昔日的輝煌有如黃粱一夢。10年前美國人曾驚呼「夏威夷將成為日本的第48個縣」,但10年後的今天,日本並沒有真的成為世界第一,日本人在全球購置的資產被一口口地「吐」了出來,在全球富翁榜上日本人不再名列前茅,日本的金融界面臨處理不盡的呆帳壞帳,金融危機像鬼魂般時隱時現。

  面對長達10年的經濟停滯,日本政府和民間都束手無策。窮則思變,選民將高叫「改革」的小泉推上了首相的位置,希冀能有所改變。但小泉除了高呼之外似乎還沒有真正改變什麼。日本許多有識之士不止一遍地哀嘆:日本缺的就是偉大的有膽識的政治家。

  其實,日本各行各業都缺乏開拓性人才。日本人在經濟鼎盛時期沒有把握住經濟轉型的機遇,政客和企業家們或醉心於成就或迷惑於眼前利益。他們出於對土地的執著,忙著收購世界各地的地產,而不考慮決定國家前途的投資大略;他們醉心於吸收西方文化,忽略了本民族精神和思想文化的建設;他們滿足於明治維新以來的均等教育,忽略了培養精英人才的教育。日本人的物質生活是極大豐富了,但精神世界的空虛和人才的匱乏卻是致命的。因此,當日本面臨重大轉折的今天,日本人懷揣巨資卻惴惴不安,感覺自己像呆在一艘行將沉沒的巨輪上,沒有偉大的舵手,不知將駛向何方。

范力民簡介:
新華社高級編輯,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長期從事日本和亞太地區問題研究,曾任新華社駐東京記者。

精英博客
http://blog.voc.com.cn/sp1/fanlimi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6
whygodgodgod 發表於 2010-3-20 03:01 | 只看該作者
日本人的家計簿

日本主流報紙之一的《每日新聞》前幾天刊登的一份日本人家庭的「家計簿」(家庭收支的流水帳),可以看出日本人家庭收支的基本情況。

這是一戶4口之家的日本標準家庭,木村夫妻倆加兩個孩子。木村先生今年32歲,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妻子30歲是家庭主婦,兩個孩子一個上幼兒園,另一個在保育院。
  
木村家住在東京郊外的千葉縣船橋市,月薪是35萬日元,扣除各種稅金與費用后,實際到手是30萬4000日元(約2萬元人民幣)。這是日本這一個年齡段的男人(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的標準工資。木村家的一個月的「家計簿」如下:

收入:30萬4000日元

支出:①住房還貸:10萬2000日元(三室一廳,實用面積70平方米)
      ②水電煤氣費:1萬5000日元
      ③老公零花錢:4萬日元(含中餐費)
      ④通訊費:1萬8000日元(含家用電話、上網費,夫妻手機費)
      ⑤孩子教育費:2萬日元
      ⑥家庭生活費:6萬日元
      ⑦家族保險費:1萬日元
      ⑧美髮等雜費:1萬日元
合計:27萬5000日元(上述費用不包括衣服購置費、人情費和養車費)
剩餘:2萬5000日元(約1670日元,在日本相當於吃35碗拉麵的錢)。
  
從這一份「家計簿」中可以看出,木村家不僅每月很少有積蓄,而且還養不起車,日子必須精打細算。
  
為什麼在一些中國人的眼裡,日本人看起來很有錢?其實,說白了,日本人的這一點工資拿到中國來用,那當然是富翁。但是,這一份工資在日本國內用的話,那就緊巴巴,不會很富裕。吃的方面,我想中國人可能比日本人的日常飯菜還要吃的好。
  
日本是一個相對來說貧富分化比較小的國家,作為一般的公司職員,大家的工資也差不多,生活都過在同一水準上,沒有如中國那樣,同樣大學畢業生,工資可以相差一倍以上。所以說,如果要解讀日本人的真實生活的話,這一份「家計簿」很能說明問題。
  
日本人真正有錢的時候,一般是在退休之後。孩子都成了家,房子的貸款也還清了,一般公司職員都可以拿到1500萬至2000萬日元左右的退休金(註:即美金大約15-20萬左右)。這時候才見到生活的太陽,只是人生已近黃昏。
  
來源:http://www.ribenxinwen.com/html/d/200907/17-3483.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42

帖子

6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4
7
vegifish 發表於 2010-3-20 17:29 | 只看該作者
標題範圍太大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