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育與教化

[複製鏈接]

391

主題

911

帖子

41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古語並無「教育」一詞,中國人說「教化」。教化,春風化雨般,使人通過讀書而變化氣質,成為一有道德之人,此之謂「做人」,這是中國傳統教育的目標。中國文化認為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道德,有德斯成人。只知衣食住行的享受,「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

    現代中國的教育當然已經全部是知識技能型的西式教育了。傳統的以德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固然還有,但已是命如懸絲,不絕如縷。如言德智體美勞,德排第一,但實際智最重要。即使是德育,雖然各級教育部門不遺餘力,但實際效果卻是普遍不認同,不滿意。本來德育的目的是使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從而自覺實踐道德,現在的德育目標卻是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內容也多是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等,真正有關思想品德的部分既幼稚又假大空。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的確產生出了一批「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真有氣節的有德之士,現在呢?

    談到體育,更可笑。中國文化也講究體育攝生,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中國讀書人普遍通曉養生之道。但現在的女孩子滿不在乎地穿著露臍裝,男孩子打完籃球大灌冷飲,一點兒不知愛護身體,純粹是戕害生命嘛!真正的衛生養生常識不學,卻可以花一生的精力研究一投擲一跳躍,真不知其意義何在。

    中國文化傳統並無美育一項。中國人觀念:善即是真,善即是美。人有德而善,才會真實,才會美麗。中國人讚美女子為淑人、佳人,指其品德言。美人,絕不是一尊稱。

    中國文化的觀點「勞則善心生,逸則噁心生」。在艱辛的勞動中,孩子的善心很容易激發、培養出來,所以在中小學讓孩子參加班級勞動是極有道理極其有益的。但現在的家長太溺愛孩子,甚至潛意識裡認為體力勞動是低人一等,有錢有勢一切都有人伺候才算是生活目的,所以對孩子參加勞動並不熱心,家務活很少讓孩子插手。安逸慣了的人一旦長大面臨生活的壓力,自然會叫苦連天,備感挫折;自然會認為世界上錢最重要,有錢就不會如此辛苦了。此時你再給孩子講人生道德不可或缺,他能信嗎?

    現在中國的教育中不中西不西,或者說中西兩失。西方正規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同樣有愛心,知道勤勞、創造、自立是美德,同樣有基本的禮儀。我們的孩子呢?中國的價值觀沒有了,西方的價值觀只窺其皮毛。乃至有相當多的學生認為道德是騙人的,「做人」「教化」這類傳統的中國教育思想是迂腐的。出現這樣的結果,責任不在孩子,在社會,在我們每一個成人。既然我們成人都認為現在是多元社會,價值觀可以隨心所欲,人生不一定要以做人為目的,作為社會縮影的學校,其價值觀教育觀自然也無所適從了。什麼時候中國社會的價值觀比較穩定了,中國的孩子才會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在此之前的一代代孩子也只能毫無章法地胡亂成長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18: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