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經濟險在房地產

[複製鏈接]

1344

主題

1773

帖子

115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haiji 發表於 2010-2-2 1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葉檀 2010-01-25

在1月初,筆者再次到溫州,聽到了一個有幾十萬收入的小業主對房地產憤怒的抨擊,他已經買不起當地的房產。事實上,在2009年宏觀經濟數據靚絕的情況下,大多數的民營企業的經營沒有實質好轉。東南沿海地區有更多的實業家抽離實業,將資金投入證券或者房地產市場。
當2009年房地產統計數據曝光時,高到讓人難堪的數據獲得的不止是道德批評,更隱含了對中國經濟與金融風險的擔憂。人們寧可相信廉價的好話,而真相是,如果拿一枚細針刺破房地產泡沫,中國的宏觀經濟數據將改寫。
房地產對宏觀經濟的重要性體現在所有方面。地方政府得到了空前的賣地收入。1月8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2009年中國土地出讓金年終盤點報告。報告指出,2009年中國土地出讓金總金額達15000億元。按照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09年全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335353億元,約為4.4%。2009年,商品房銷售額43995億元,同比增長75.5%,約佔GDP的13%。考慮到很多企業的贏利靠房地產投資得來,那麼,實際數據應該高得多。在整個2009年,房地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4左右,在9月份之後整個的投資增長當中,房地產投資成為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房地產貸款大增,沒有房地產業中國的消費數據會更加難看。
綜合來看,2009年,房地產貸款新增超過2萬億元,占各項貸款新增額的20.9%,其中在新增房地產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佔比達69.7%,有80%的個人消費貸款是房地產貸款,貸款超過房地產最瘋狂的2007年的兩倍。就在政府收緊貨幣政策的同時,在中國惟一的熱帶省份海南,房地產正處於瘋狂炒作階段。房地產已經與工薪階層無關,轉而成為資金與財富的宣洩口。
由於資產品價格普遍水漲船高,房地產投資拉高了中國企業的贏利數據,多數企業不靠主營業務,而靠一年數次進入證券市場,或者倒賣地皮為生,很多地方國有企業擁有城市中心的黃金寶地。據筆者了解,某城市國有企業70%的利潤來自於非主營業務的投資收益。
另據報道,當前國資委分管的129家央企中,超過70%的央企涉足房地產業,其中,主營業務和房地產關係不大的多達80多家,分佈在鋼鐵、冶金、醫藥、農業、化工等各個行業。2009年1-10月,央企中涉及建築業的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增長44.5%。有數據顯示,央企中僅母公司和二級企業設立房地產公司的房地產資產總量,目前已高達1800億元人民幣。沒有房地產業,他們無法存活。
越來越多在實體經濟經營業績不佳的企業進入房地產業。2005年曾經表態不會涉足房地產開發的中國電信,最近突然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開始密謀向房地產行業進軍。2009年11月17日,中衛國脈公布重組計劃,其中包括收購中國電信17億酒店類資產,而中衛國脈是中國電信的控股子公司。
中國電信的凈利潤近兩年「飛流直下」。2007年,中國電信凈利潤為248.03億元人民幣,2008年凈利潤4.41億元。2009年,3G網建大量投入和大批量廣告投入,還沒有帶來贏利。國資委官員說控制非主營業務的央企進入房地產領域,可能嗎?
    房地產市場成為中國經濟的火山爆發口。在民眾情緒上已經如此,每個認可房地產市場重要作用的人,都會被視為既得利益階層遭到痛斥。
1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汽車、房地產作為我國整個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一點也不能動搖,不但不能動搖還要進一步發展,因為他們關聯度高,「汽車關聯一百多個行業,拉動鋼鐵、電子、化工、橡膠工業,還可以玻璃工業、座椅拉動紡織業和製革工業。房地產上游可以拉動鋼鐵、建材水泥,還可以一直拉動到家用電器,家裡新買一個房子,換一個電視,甚至紡織業也被它拉動了,窗帘也要換新的」。這被視為一個吸食房地產鴉片上癮者的自白,政府過於依賴房地產,在房地產尾大不掉之後倒過來強調房地產的重要性,被斥為養虎遺患。這些人忽視了一個事實,在房地產市場的虎正是地方政府、地方與中央的國有企業。
2009年的房地產泡沫是寬鬆貨幣縱容的結果,2010年央行試圖通過收縮信貸,把房地產收回瓶子里去。這是場只能贏不能敗的戰爭,否則水浸貨幣,今年的通脹情況將大大惡化。
清貧仍能讓我自得其樂

25

主題

141

帖子

7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0
沙發
seasonsyan 發表於 2010-2-2 15:42 | 只看該作者
凡有金融活動,就會有炒賣及投機。房地產的問題不光是中國有,美國及香港也有,不過大家形式不同,規模也不一樣罷了。

中國今年開始退市,也開始了一系列的打壓行動。說很簡單,但如何掌握分寸,並不容易。或許這也算是經濟發展之下的一項考驗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5: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