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大立:血酬不是定律,革命催生民主

[複製鏈接]

1151

主題

3848

帖子

140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uaiyoulia 發表於 2010-1-7 1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大立:血酬不是定律,革命催生民主
作者:李大立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      更新時間:2010-1-5


海外民主論壇上有一種觀點說,凡是革命都會導致專制,因為有「血酬定律」,革命者流血犧牲奪得政權后,為保守政權,必然加倍地血腥鎮壓新的「顛覆者」,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對有數千年封建統治傳統的中國來說,更不應革命,中國大陸之所以至今沒有民主,是因為孫中山辛亥革命搞錯了,如果按康梁君主立憲的路走下去,中國早就民主化了。所以現在我們爭民主,只能改良,不能革命,「只問政體,不問國體」,唯一的出路是「黨主立憲」。代表作有邵建先生「梁啟超為何棄美學英更反法」及施化先生「「民主德國」為什麼不民主?」等等,筆者不敢苟同,以前寫過不少文章與之討論(請參閱筆者博客),對這兩篇大作意見如下,請指教:

邵先生「梁」文說:「梁氏認為,革命無以獲致共和,也無以獲致民主,它真正所能收穫的,祗是專制(即共和專制或民主專制)。革命黨不是要學北美嗎,梁啟超指出,北美的獨立革命 不是革命,祗是一場擺脫殖民地的戰爭。因為北美獨立並非革英國政治制度的命,相反,它雖然獨立了,但依然沿襲的是英國自1215以來保障自由的憲政制度,而且有所變革和發展,比如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創新為民主共和。在這個意義上,北美獨立就是獨立戰爭,它之不能或不便稱為革命,就像抵抗日本殖民侵略的中國抗日戰爭也不宜稱為抗日革命一樣。」

眾所公認,革命和改良是一對矛盾,指的是改變社會制度的手段;民主和專制是另一對矛盾,指的是社會制度的性質,不可混為一談,兩對矛盾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絕不能說革命必然導致專制,只有改良才能導致民主;為了達到相同的目標,可以使用不同的手段;相反,使用同一手段,也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

這裡邵先生無疑搞錯了「革命」的定義,革命指的是社會制度迅速的急劇的改變(而不一定相反性質的改變)、改良指的是社會制度緩慢的持久的變化。從對外的觀點看,你將美國獨立戰爭看成是反殖民戰爭不錯,但對內看,既然你也承認美國獨立戰爭使美國沿用的英國憲政制度「有所變革和發展,將英國的君主立憲創新為民主共和」(美國的普選兩院制,比英國的保留貴族上議院特權民主多了,換言之,美國的民主共和比英國的君主立憲先進多了,須知民主和君主畢竟是互相對立的另一對矛盾)從改變社會制度上看,將之稱為一場革命,有何不可?(事實上包括百科全書在內均同時稱之為美國革命)退一步說,美國後來的南北戰爭,廢除了農奴制度,社會制度有巨大急劇的改變,不能不說是一場革命吧!而這場革命的結果,是使美國的民主憲政向前走了一大步,實現了不分種族人人平等的普世價值,並沒有導致獨裁專制的結果,怎麼能說凡是革命(特別是暴力革命)都必然導致獨裁專制呢?

邵先生文中說:「革命黨聲稱向西方學,就應該學它最新的而非落後的,甚至打了個比喻,如果有了新的鐵路火車,難道我們還要學它們那些舊的嗎。意即美國的民主共和在英國的君主立憲之後,我們當然應該學最新的、最好的。但,梁認為,於制度而言,沒有最新和最好,祗有最合適。針對中國國情,君主立憲最合適,民主共和則容易導致水土不服。……中國兩千多年來始終是君主專制,國事祗是皇帝的家事,國民無以過問,他們既沒有這方面的機會,也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和興趣。一旦驟臨國是,反而無所措手足。到最後,這個共和或民主,祗能為權力者以假借民意的名義所利用,適足以形成真正的專制。」

邵先生的這種「中國特殊論」一百多年前中國還處於貧窮落後狀態的情況下已被孫中山所否定,在六十多年前也早已被包括共產黨在內的進步力量批評過,更遑論今天中國經濟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社會和民眾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世界。你堅持說只有西方人才可行民主憲政,中國人不配享有,從認識上說,就連溫家寶都不如,溫不是說民主自由不是西方獨有的,而是普世價值嗎?

如果邵先生讀過笑蜀《歷史的先聲》,甚至只需看看中共1945年前後在《新華日報》所發表的社論文章的題目,就不會如此放言了:「民主第一」、「中國要求的祗是民主」、「要真民主才能解決問題」、「中國的缺點就是缺乏民主,應在所有領域貫徹民主」、「不要空喊民主」、「民主與國情」、「民主的真義」、「民主的才是合法的」、「一切光榮歸於民主」、「為民主拚命」、「爭民主是全國人民的事情」、「一黨獨裁,遍地是災」……其中1946年1月24日「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實行民選嗎?」一文中說:「這是一個老問題:中國廣大人民文化水準太低,致使有些人懷疑他們是否有運用選舉權的能力;反對實行民主的人,更以此為借口,企圖拖延民主的實行……但是,無論如何,選舉的能否進行和能否進行得好,主要關鍵在於人民有沒有發表意見和反對他人意見的權利,在於人民能不能真正無拘束的擁護某個人和反對某個人,至於選舉的技術問題並不是無法解決的。解放區實行民主選舉的經驗便是明證。我們略舉幾個例子,看看解放區是怎樣選舉的吧:(然後舉出農民用投豆子選舉的例子,此處略)。老毛說得更生動:「別看不起農民,以為他們不懂民主,他們懂得吃鹹菜和吃肉的區別……」邵先生這樣說,只有兩個解釋:要麼,邵先生認為經過六十年和平建設,今天已經沾沾自喜躋身強國行列的中國,其老百姓對民主的認同反而不及六十多年前一直處於戰爭和貧窮狀態的時候?要麼,邵先生本人對民主的認識還不如六十多年前的共產黨。

與此相呼應的是施化先生,他在「民」文中說:「暴力為什麼不產生民主,主要因為有一個還沒有被很多人認識的「江山血酬律」……。用通俗的話說,血染的江山祗能用鮮血來奪取,而付了足夠的鮮血就享有江山。現代民主國家沒有血酬律。世代以來在「江山」或者「天下」的歸屬問題上,是沒有爭議的︰元規則規定所有權歸於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由於不存在歸屬問題,這些國家沒有一個人或一個黨敢於稱王霸道,凌駕於他人……而通過暴力武裝鬥爭的革命造反得來的天下,就符合了這條規律。中共的「江山」號稱是幾千萬烈士的生命鮮血換來的,沒有人敢於懷疑他所有權的份量。今天還在台上執政的中共,吃的就是這個老本。這條基本價值規律「江山血酬律」,付多少得多少,誰付誰得,天經地義。他憑什麼要和老百姓分享權力也就是實行民主?

「當一個用暴力建立的政權一誕生,天下所有權立刻自動歸於戰勝者。更進一步,由於暴力一定施加在敵對者身上,給其造成傷害,受到暴力侵犯的敵方一定要報復。這時候,他還不得不從民主回到暴政去。否則,一放開,政權又落回敵人手裡,他的血不是白流了嘛!具體來講,祗要流一天血,人們就認一天血酬律,不認江山人人有份!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施化堅持反對革命,反對造反,反對暴力。按照吳思理論的原意,血酬隨著時間貶值,到了多少代以後,血酬值歸零,政權就很容易被推翻了。我的想法,與其從零再建立新的血酬,增加民主的阻力,不如告別暴力也就是告別血酬,讓後代更容易一些地去發展民主。這樣的苦心怕是不大容易被人理解的。」

施化先生的「江山血酬律」貌似有理,實則荒謬。因為他只適用於中國,不適用於世界;只適用於中國的過去現在,不適用於中國的將來,所以不成其為「定律」。

歷時八年的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1783年9月3日美國宣布獨立,總司令華盛頓當即解散了他的軍隊,12月4日就在紐約市發表了正式的告別演說。12月23日華盛頓就向聯邦議會(Congress of the Confederation)辭去了他在軍隊里總司令的職務,聯邦議會在馬里蘭州召開會議,建立了由平民選出官員,而不是由軍人來組織政府的先例,避免了軍國主義政權的出現。華盛頓堅信唯有人民擁有對國家的主權,沒有人可以在美國籍著軍事力量、或只因為他出生貴族而掌握政權。

華盛頓接著返回弗農山(Mount Vernon)的莊園,就在1783年聖誕節前夕那天傍晚抵達家門。自從1775年因戰爭離開心愛的家園后,他都沒有機會返過家。在門口歡迎他的是他之前曾向其許諾過會在8年內返家的妻子,以及4個已經能夠走路的孫子女,全都在他離家的這段時間出生。戰爭也帶走了他所撫養的繼子約翰的性命, 於1780年在約克鎮的一次行軍里發燒過世。

四年後,1787年華盛頓出席了在費城舉行的制憲會議。他並沒有參與討論,但他的威望維持了會議的領導能力,通過了美國憲法。又過了兩年,1789年經過選舉團投票無異議的(獲得了全部的選舉人票)當選總統,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全票當選的總統。第一屆美國代表會議(First United States Congress)投票決定將付給華盛頓$25,000的年薪——這在1789年是個很大的數目。但是他婉拒了他的總統薪水,他將承擔政務看作公民的義務。在總統就任的儀式中,華盛頓非常謹慎地確保儀式場面的規模和裝飾儉樸得符合共和國的標準,而不會超過當時歐洲各國的王室。後來他甚至得借款$600元以搬家到紐約以接掌政務。1792年當他再次獲選連任總統時,有人勸華盛頓當皇帝,有人勸他當終身總統,他都拒絕了,選擇永久地把民主制度留給美國人民,自己也名垂青史,1796年他再一次回到了他的弗農山的莊園過平民生活。

美國的另一場革命戰爭南北戰爭歷時四年,雙方傷亡60多萬。北軍勝利在望,總統林肯和北軍統帥格蘭特不但沒有興高彩烈,反而憂心重重;他們考慮的不是如何從肉體上或者從精神上徹底消滅敵人,以鞏固取得的勝利和政權;他們思考的是如何去克服戰爭的後遺症,消除南北人民之間的互不信任和仇視。在接受投降時,南軍全體官兵受到不尋常的尊重,他們不必放下武器,仍然可以攜帶手槍和佩劍。每個人都得到一張由格蘭特親筆簽署的證明書,證明他們已經是平民,可自由回到家鄉,不受追究,不受歧視。這樣的證明書籤發了三萬多張,戰後沒有一個投降的軍官或士兵被捕坐牢,或受到任何政治、經濟的壓迫;個人和家庭的尊嚴和安全得到保障,重新過著和平安寧,幸福平靜的生活。直至今天,美國南方到處可見當年南軍將領的塑像,美國國會現存每州選送的兩個英雄塑像,其中就包括當年赫赫有名的南方「叛軍」將領李將軍。全體美國人民對林肯總統和格蘭特統帥的作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不但是因為林肯總統消除了奴隸制度,解放了奴隸;更因為他和平地對待南方軍人。林肯和華盛頓同被列為美國最受尊崇的總統,而格蘭特後來也成為美國第十八任總統。

請施化先生告訴我們,在美國華盛頓和林肯身上,你看到了「江山血酬律」了嗎?

沒錯,過去中國數千年歷史總是封建統治的更替,但大多數改朝換代開國之初,都會大赦天下,實行仁政。史記:「仁者愛萬物」、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姜太公對周文王說:「能以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我國古代聖賢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都是說要把拯救整個人類看作是自己的責任。馬克思也說過:「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只可惜中共和毛澤東遠沒有這樣的學識和胸懷。像共產黨毛澤東這樣公然宣稱「我們絕不施仁政」,並且在奪取政權后大開殺戒的絕無僅有。這種對待已經放下武器的昔日敵人截然不同的態度,不知道是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所造成,還是毛澤東個人惡劣的質量所造成,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只有留待歷史學家去深入研究了。但是,筆者相信,隨著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信息流通的無遠弗屆,人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民主自由普世價值的深入人心,中國再出現毛澤東這樣的既是無知淺薄的土包子,又是狂妄自大的領袖狂、沒有人性的殺人狂的土壤,再出現當年共產黨這種以地痞流氓憤青邊緣知識分子為主體、以未經任何實踐檢驗的泊來品空想共產主義理論為教旨、用燒殺搶手段與文明世界為敵的草莽反智政黨的土壤,已經日漸消失,將不復存在,因此施化先生「江山血酬律」即使在中國也應到此為止了。

筆者在以前若干篇文章里說過:民主憲政是我們共同的目標,但到底用革命還是改良的手段實現它,不取決於主觀願望,而取決於客觀條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權者而不是人民大眾。改良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如果當權者死抱權力不放,改良的路被堵死,革命必然發生。而只要革命的領袖和政黨具有民主思想(如美國的華盛頓、林肯和中國的孫中山),革命由群眾運動主導不出現一黨獨大的武裝力量(如蘇聯和東歐的顏色革命),革命的結果就有可能導致民主,中國民主化很可能由顏色革命實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1: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