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4節氣:"小寒"飲食養生寶典

[複製鏈接]

1379

主題

2245

帖子

1957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老頭 發表於 2010-1-5 21: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小寒時,太陽運行到黃經285度,時值公曆1月6日左右(1月5日~7日)。小寒之後,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此時,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
    氣候觀測資料表明,我國大部地區從「小寒」到「大寒」節氣這一時段的氣溫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凍作一團」及「街上走走,金錢丟手」等古代民間諺語,都是形容這一時節的寒冷。由於氣溫很低,小麥、果樹、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凍寒。
   為什麼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這是因為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於小寒還處於「二九」的最後幾天里,小寒過幾天後,才進入「三九」,並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位於小寒節氣之後的大寒,處於「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並且冬季的大寒恰好與夏季的大暑相對應,所以成為大寒。
    冬至是北半球太陽光斜射最厲害的時侯,那為什麼最冷的節氣不是冬至而是小寒到大寒呢?我們知道,一個地方氣溫的高低與太陽光的直射、斜射有關。太陽光直射時,地面上接受的光熱多,斜射時,地面接受的光熱就要少,這是主要原因;其次,斜射時,光線通過空氣層的路程要比直射時長得多,沿途中消耗的光熱就要多,地面上接受的光熱也就少了。冬天,對於北半球,太陽光是斜射的,所以各地天氣都比較冷。太陽斜射最嚴重的一天是冬至,這樣說來,冬至應該最冷?其實不然,最低氣溫卻是出現在冬至后一個月左右的小寒和大寒期間。這是因為,冬至過後,太陽光的直射點雖北移,但在其後的一段時間內,直射點仍然位於南半球,我國大部地區白天的熱量收入還是頂不住夜間向外放熱的散失,所以溫度就會繼續降低,直到收入和放出的熱量趨於相等為止。這類似於一天中最高溫度不是出現在中午而是在下午2點左右的原因。至於小寒和大寒節氣哪個更冷?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歷史資料統計表明:不同地點、不同年份情況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北方大寒節氣的平均最低氣溫要低於小寒節氣的平均最低氣溫;南方則反之。
    小寒中的三候,其物候反映分別是:「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在候鳥中,一候,陽氣已動,大雁開始向北遷移,但還不是遷移到我國的最北方,只是離開了南方最熱的地方;二候,喜鵲此時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到了三候,野雞也感到了陽氣的滋長而鳴叫。
    小寒節氣特點
    當太陽黃經達285度時,小寒節氣開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小寒節氣,東亞大槽發展得最為強大和穩定,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也達到最為強大且穩定,西風槽脊尺度達到最大,並配合最強的西風強度。小寒節氣冷空氣降溫過程頻繁,但達到寒潮標準的並不多。
    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少數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們記憶猶新的1975年冬,氣溫最低的節氣竟是大雪哩!
    我國南方地區冬暖顯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凍,最低氣溫在零下10℃左右。而華南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於零下5℃,華南南部0℃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我國隆冬最冷的地區是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溫在可達零下40℃左右,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0℃以下的低溫。加之逆溫效應十分顯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能夠良好生長。
    華南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有利於生產,也適宜發展多種經營。「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柑桔,生長一般要求最低氣溫不低於零下5℃、年溫高於15℃,華南內絕大多數地區都能滿足,副熱帶植物也幾乎應有盡有。只所以如此,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應當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不過天氣並不完全靠節氣掌控,小寒冷不冷,關鍵還要看冷空氣的聲勢大不大。 昨日的氣溫還算給小寒「面子」,北方該冷的大部分地區氣溫卻並沒有陡降,可昨日南方部分城市氣溫卻是達到了零下幾度。
    小寒節氣,人們還要注意氣象台對強冷空氣的預報,預防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對春運的影響,注意防寒防凍。
    節氣諺語
    小寒正處三九前後,其嚴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氣象諺語,可做佐證。如華北一帶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說法,江南一帶是「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每年的大寒小寒雖說寒冷,但寒冷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這往往預示大寒要冷,廣西群眾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諺語。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意思就是如果小寒那一天天氣晴暖,則預兆春天時天氣將會比較寒冷。
    根據小寒的冷暖情況預示未來天氣的諺語不少。如「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 「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驚蟄暖」等。
    根據小寒節氣陰雨(雪)情況,預示未來天氣的諺語有:「小寒蒙蒙雨,雨水還凍秧」、「小寒雨蒙蒙,雨水驚蟄凍死秧」。
    群眾在多年的實踐中,也總結了小寒大寒與小暑大暑的天氣對應關係。如湖南的「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山東的「小寒無雨,小暑必旱」等。
    小寒養生因人而異
    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冬季時節,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
    小寒養生 因人而異
    祖國醫學認為,寒為冬季的主氣,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所以,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冬季時節,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   
    雖然此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並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
    如動后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脫垂等體,宜用紅參、紅棗、白朮、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
    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征,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補陽針對陽虛體質
    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低下等體征,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陰虛陽盛的體質更宜選用冬蟲夏草、石斛、沙參、玉竹、芡實之類,配伍肉禽煲、燉湯水進補。   
    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葯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在這乾冷的日子裡,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飲食習俗
    進入小寒節氣,也已進入數九寒天,飲食以冬季進補為主。冬季乾冷的時候,醫學專家提醒人們注意冬日養生,特彆強調的一點是「養腎防寒」:要補血、補氣、補陰、補陽。民諺也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之說,足見冬日養生進補的重要性。俗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是一種補,而民俗中在冬日有適當多吃點羊肉、狗肉的習慣,也是一種補。但不要千篇一律,本著缺什麼補什麼,順其自然為好。因此,一定要注意,千萬別貪戀油膩、辛辣的食品,應以補氣潤燥為主。
    當然,民諺也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冬日養生最為重要的還是加強身體鍛煉,多進行戶外活動。專家們提倡,要根據各自的身體情況適當進行一些體育活動,特別是在陽光出來時鍛煉為佳。強身健體,增強禦寒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養生途徑。
    南京、廣東的小寒風俗
    南京: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制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於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薑羊肉湯,近年來,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季節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當活下去的理由消失。。。

1379

主題

2245

帖子

1957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57
沙發
 樓主| k老頭 發表於 2010-1-5 21:48 | 只看該作者
小寒飲食養生

    天津電視台都市頻道兩檔美食欄目——《美食大搜索》、《美食新氣象》在為您奉獻美食美味的同時,還時刻關注著您的身體健康。俗話講:「葯補不如食補」,在小寒節氣到來之際,《美食新氣象》欄目的嘉賓主持王大夫特別為您提供了以下飲食建議,希望通過健康的飲食方式幫您調理身體,防治疾病。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從字面理解,大寒冷於小寒,但實際上確是小寒比大寒冷,因此「三九天」就恰在小寒節氣之內。古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使臟腑的陰陽氣血有所偏衰。根據中醫「冬主收藏」的說法,在這一寒冷節氣我們應該滋養陽氣、收藏精微物質,使臟腑功能得到補充。
    「臘八粥」原料
    飲食上「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張耒的《粥記》中也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麒麟鱸魚
    為溫養陽氣、斂陰津於內,還可食鱸魚。《本草綱目》記載:「味甘平,入肝脾腎經,有補五臟,益筋骨,治水氣,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腎,安胎補中。」。
    梨
    此時令,水果中以食梨為佳。梨,醫書記載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經。主治熱嗽,止渴,治客熱中風不語,止心煩、氣喘。能夠調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道益壽鴿蛋湯。
    原料:枸杞、黃精各10克,鴿蛋4個,冰糖適量。做法:1.將枸杞、黃精洗凈切碎,待用。2.鍋中注入適量清水,加入以上食材,煮沸后約15分鐘把鴿蛋打破后逐個下鍋內,同時將冰糖入鍋同煮至熟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氣血,潤沛滋陰。
    特別要提醒您注意的是,此節氣也是一年中心腦血管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最高的時期。因此平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症、哮喘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防寒,合理調整飲食,注意早預防,樹立科學的養生觀和養生之法。(天津市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王鑄主任)



    適合於小寒食用的食療方
    人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節氣內,所以說小寒是全年最冷的節氣。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鱅魚、鰱魚、蝦、海參、淡菜、蚶、酒等。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下面介紹幾個適合於小寒食用的食療方:
    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將羊肉洗凈,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薑、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適用於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畏寒怕冷的人群。
    羊腎紅參粥:鹿腎(或羊腎)1隻,紅參3克,大米100克,調料少許。將羊腎切開,剔去內部白筋,切為碎末,紅參打為碎末,大米洗凈,加入適量水及調料,煮1小時食用。有益氣壯陽、填精補髓的作用,適用於虛弱無力、腰膝酸軟、畏寒怕冷、耳聾耳鳴、性功能減退等腎陽不足的人群。
    胡桃仁餅: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麵粉250克,白糖少許,將胡桃仁打為碎末,與麵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烙為薄餅食用。有補腎禦寒、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乾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中國天氣網)
    小寒養生:葯膳進補食譜
    山藥羊肉湯:
    [配料] 羊肉500克,山藥150克,姜、蔥、胡椒、紹酒、食鹽適量。
    [做法] 羊肉洗凈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姜蔥洗凈用刀拍破備用;淮山片清水浸透與羊肉一起置於鍋中,放入適量清水,將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鍋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燉至熟爛即可食之。
    [功效] 補脾胃,益肺腎。
    強腎狗肉湯:
    [配料] 狗肉500克,菟絲子7克,附片3克,蔥、姜、鹽、味精適量。
    [做法]狗肉洗凈切塊,置入鍋內焯透,撈出待用,姜切片,蔥切段備用。鍋置火上狗肉、姜入內煸炒,烹入紹酒熗鍋,然後一起倒入沙鍋內,同時菟絲子、附片用紗布包好放入沙鍋內,加清湯、鹽、味精、蔥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燉2小時左右,待狗肉熟爛,挑出紗布包,即可食用。
    [功效] 暖脾胃,溫腎陽。
    素炒三絲:
    [配料] 干冬菇1.5兩,青椒2個,胡蘿蔔1根,植物油、白糖、黃酒、味精、鹽、水澱粉、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 冬菇水發洗凈,擠干水分,切成細條,胡蘿蔔、青椒洗凈切絲。鍋內放油燒熱,將三絲入鍋煸炒后,放黃酒、糖、再煸炒,然後加鮮湯、鹽,待湯燒開后加味精,用澱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盤內即可。
    [功效] 健脾化滯,潤燥。
    飲食禁忌:狗肉忌與綠豆,杏仁,菱角同食。
    患有頑固性皮膚瘙癢症者忌食香菇。
    絲瓜西紅柿粥:
    [配料] 絲瓜500克,西紅柿3個,粳米100克,蔥薑末、鹽、味精適量。
    [做法] 絲瓜洗凈去皮,切小片西紅柿洗凈切小塊備用。粳米洗凈放入鍋內,倒入適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絲瓜、蔥薑末、鹽煮至粥熟,放西紅柿、味精稍燉即成。
    [功效] 清熱,化痰止咳,生津除煩。(患有痤瘡的人可長期食用)(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小寒養生粥


    臘八節喝臘八粥帶出冬季養生好方法。小寒到來話養生,各種粥類是主打。
    中國農曆的臘月初八,也是傳統的「臘八節」,相信大家在這天都已經喝過那味道香濃的臘八粥了吧。冬季里喝臘八粥暖胃又營養,是絕佳的養生天然補品。而明天又是我們的傳統節氣「小寒」,也就是說一年之中最冷的時期已經到了。在這個時候喝點養生的粥最好不過了。說到這裡,昨天還沒有喝到臘八粥的朋友也不用著急,下面我們會介紹幾款適合在這個時候喝得冬季養生粥,保證讓你暖暖和和的過好這個冬天。
    小寒時節指的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時候,每年到了這個時節都需要進行一番滋補保養,而冬季滋補的健康佳品那就非粥莫屬了。關於養生粥,首推的當然還是我們最熟悉的臘八粥,它一般是以糯米、紅豆、桂元、棗、花生、白果、松子等煮成『甜稀飯』,在隆冬里吃上它,又營養又可口又暖和。臘八粥的好處在於它富含的各種豆類,能夠迅速的補充我們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同時,薏米、紅棗、枸杞等等又都是冬季滋補的佳品。所以,在這個時候來上一碗臘八粥最好不過了。
    除了美味又家常的臘八粥,還有什麼粥適合在這個時候食用哪?
    1:大米粥
    大米是我們經常食用的一種傳統主食,有胃氣、補脾虛、壯筋骨、和五臟之功效,最適合在冬天的時候食用。大米的性味甘平,煮成粥來喝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因此,冬季養生粥絕少不了它。
    2:紅薯粥
    《本草綱目》中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能使人「長壽少疾」。還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等。當代《中華本草》說其:「味甘,性平。歸脾、腎經。」「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主治脾虛水腫、瘡瘍腫毒、腸燥便秘。」紅薯配上小米煮成的粥甘甜味美,喝過之後還有回香。二者的組合更是堪稱經典,對消化不好和想要減肥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3:牛肉粥
    牛肉性溫和,同羊肉一起被稱為冬季滋補的絕佳肉類。牛肉煮成的粥營養價值高,口味獨特,可以補脾胃,並且能夠強健筋骨。最重要的是能夠迅速使身體產生熱量。
    4:山藥粥
    書中說山藥健脾益胃、助消化、益肺止咳,臨床上常用治脾胃虛弱、泄瀉、肺虛痰嗽久咳之症。而且還有降低血糖,延年益壽等功效,因此是非常棒的滋補佳品。而且以煮粥的形式來食用山藥一點也不會破壞它的營養成分,可以起到冬季養生滋補的功效。
當活下去的理由消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9: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