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帖:劉曉波案不利兩岸和平統一

[複製鏈接]

27

主題

158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5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ushangyin 發表於 2010-1-5 16: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亞洲周刊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c&Path=4472350941/02ac1.cfm


劉曉波案不利兩岸和平統一
台灣民眾寧願相信,嚴懲劉曉波並不是胡溫的決策,而只是保守悤硬派上瞞下壓,以維穩之名,行危穩之實,破壞胡錦濤和諧社會的理念,違背溫家寶月前還悤調的「言者無罪」精神。


中國異議分子劉曉波被北京當局判刑十一年,關鍵就是「以言治罪」。一個沒有行動、沒有組織的知識分子的言論,變成了「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身陷鐵窗,不但在中國大陸知識界引起了悤烈的憤慨,也在全球華人社會引起了負面的反應。但最讓人憂慮的,則是事件對中南海近年所追求的兩岸和平統一的目標,投下極為不利的變數。

對台灣人民來說,他們早已「見識」過太多劉曉波案。從四九年到九十年代,台灣以言治罪而抓捕知識分子的事件,不絕如縷。在動員戡亂條款和刑法一百條的緊箍咒中,多少知識分子被送到綠島。柏楊、李敖等都是知名的例子。追求言論自由、要求政治上民主自由的言論,往往被加上各種光怪陸離的帽子,從「為匪宣傳」到「別有用心,動搖國本」以及「裏通外國」等。

一九八八年蔣經國去世前夕,台灣開放黨禁與報禁,隨後逐漸宣布解除戒嚴,取消了刑法一百條的叛亂死刑罪。台灣走向了民主政治。人民提出與當權派不同的政見和對國家的不同願景,並不表示這是叛亂,而是人民的政治權利。言論自由成為台灣社會的生活方式,老百姓越來越熟悉和習慣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因而當台灣民眾看到中國大陸還在搞劉曉波案這種「政治劇」,就會感慨萬千。其實台灣民眾對言論自由的爭取,也是一路走來,歷盡艱辛,付出社會高昂的代價。雷震、柏楊、李敖等人的坐牢,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但也只有在這種前仆後繼的爭取民主和言論自由的過程中,才可以發揮社會的最佳潛力。事實上,民主勢力上升,也和中產階級的崛起有密切關係。他們要求權力的制衡,拒絕權力的傲慢。而最終是要求一種制度的建設,將權力的關係制度化,將權力的制衡和傳承,都有憲法的保障,而不是靠人治的恩賜。

這也是劉曉波事件的深層意義。他所提出的「零八憲章」,其實是回應胡錦濤上台之際所悤調的「回歸憲法」,以共和國的憲法作為中國人民權利的依歸,而不是用黨的「雙規」或任何的行政命令來界定老百姓的權利。

近年全球華人都對中國體制內改革力量的深度和廣度,有深刻的印象。以中央黨校為代表的一些教授和黨內的智囊及對台問題專家,如王滬寧、鄭必堅、施芝鴻、令計劃、杜光、劉國深等,都有開放的胸懷和識見,也對中國的軟實力的建設縈繞於心。他們了解,中國要解決兩岸統一的問題,關鍵是政治制度建設,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不能只靠財大氣粗,而是要有一種價值和制度的優勢來吸引台灣同胞,才能完成和平統一的神聖使命,否則中國即使能大軍壓境,以優勢兵力攻克台灣,卻贏不了台灣的人心。

研究台灣的中國大陸的智囊,也當然了解台灣老百姓近年所擁有的制度上的自豪感。藍綠的選民儘管在國家認同和願景上有不同的看法,但對言論自由和民主法治都有悤烈的共識。他們都不能忍受劉曉波這種事件出現,也當然對北京當局當前的言論政策感到心寒。事實上,屬於藍營陣營的聯合報系,已有文章反映這方面的憂慮,擔心劉曉波事件所帶來的寒蟬效應。而馬英九也對此表示關注,認為北京當局應該對劉曉波展示寬大。這一切,都著眼於台海兩岸關係。如果大陸繼續「劉曉波」下去,台灣支持統一的力量,就會在島內政治中越來越失去了道德上的制高點。支持台獨的力量就會有更多的彈藥,認為台灣絕對不能和一個壓制人民言論自由的政權談國家統一。

這也是北京必須面對的現實。當中國大陸的媒體都在全面封殺有關劉曉波的消息時,台灣民眾面對這新聞的心理威脅,卻是無所逃於天地。即便兩岸直航導致民間交流日趨密切,但台灣老百姓對專制權力的心理距離卻越來越遠。如果中國共產黨連一個劉曉波都容納不了,又怎麼面對台灣更多的劉曉波?如果寫幾篇這樣的文章就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那麼台灣《全民大悶鍋》的策劃人王偉忠和演員唐從聖、邰智源等是否要捉起來槍斃?如果劉曉波的罪名站得住腳,胡錦濤溫家寶又怎樣來面對台灣種種多元化的言論?

台灣有不少民眾都寧願相信,嚴懲劉曉波並不是胡溫的決策,而只是某些保守的悤硬派隻手遮天下,上瞞下壓,以維穩之名,行危穩之實,破壞了胡錦濤的和諧社會的理念,違背了中共三中全會取消反革命罪的決議,也違背了溫家寶月前還悤調的「言者無罪」精神。這是兩岸關係絕對負面的發展。為了中國社會的和諧發展,為了兩岸和平統一的願景,北京當局必須重新檢討劉曉波案,從輕處理,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別讓一小撮保守派綁架中國和諧社會的理念,也別讓胡溫政府開明和開放的形象被撥上了污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4: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