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外華人遭遇的最大人生陷阱是什麼?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12-15 0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酸酸話梅  發表於 2009-12-10 07:47  

好不容易適應了西方社會的文化與價值,一旦在中國機會的召喚下回國,卻又要碰到反過來的文化不適應症、即人們常說的「反向文化衝突」。一個人如果不適應自己從小生長的文化,成為所謂的「假洋鬼子」,不是悲劇是什麼?

對於那些留在國外工作定居的朋友來說,他們最大的悲哀在於,經過非凡的努力,適應了西方文化、融入了西方社會、甚至把自己徹底西方化之後,一個永遠無法融合的問題:種族認同的困惑將陪伴他們一生……

始於19世紀的中葉的中國人出國移民和留學的歷史,始終交織著個人謀生與發展和民族救亡與復興這兩大主題。最早從廣東沿海去北美修鐵路的華工們,他們的出國目的就是為了出賣勞力掙錢活命。而晚清政府送那些十一二歲的學童赴美留學,其根本動因則是因為:歷史走到了那個年代,中華帝國已經無法閉關自守,不向西方學習和開放,其實已經沒有任何出路!

這個發端於十九世紀中葉、關乎個人與民族生存與興亡的歷史浪潮,在過去二十年裡,達到了新的高潮。但是與實際需要相比,中國人走向世界的人數與規模,可以說才剛剛開始!在未來一、二十年中,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而與這個偉大歷史進軍同步前進的,就是中國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向世界邁進、與世界融合的過程。就是當代青年向世界學習、與世界接軌、向世界挑戰的過程!

談笑之間,中國人出國的動機和目的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簡單說,出國已經越來越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出國求學求知,以便回到中國社會,參與國際競爭的一個重要手段,而不再是尋找「生活天堂」的通道。加入WTO之後,中國與世界的競爭,說到底就是懂得國際規則的國際化人才之間的競爭。

但是,中國人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從來都沒有鋪滿鮮花,而是荊棘叢生,充滿了個人生活的失落與錯位。一方面,青年為了個人和國家的未來,需要出國求知;另一方面,出國卻給出國者帶來重大的挑戰甚至是危機:為了未來,往往要否決現在;為了未知的成功,往往必須放棄已有的成就。當我看到無數終於獲得成功的幸運兒乘著國際航班飛向藍天的時候,我看到的卻是他們前面坎坷的泥濘小道。這就是新東方學員們身上所聚焦的當代青年奮鬥的無奈與悖論。

為出國付出慘重代價的朋友們,他們人生可能遭遇到的最大的陷阱、或者影響他們人生幸福的最大陷阱之一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就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中西方文化衝突。不徹底「融入」西方文化,你就不能在當地生存發展,即使回國,你也不能算是「學成」歸國----留學生最重要的使命,並不是技術,而是對於另外一種文明的把握和傳播。

於是你學習。但好不容易適應了西方社會的文化與價值,一旦在中國機會的召喚下回國,卻又要碰到反過來的文化不適應症、即人們常說的「反向文化衝突」。一個人如果不適應自己從小生長的文化,成為所謂的「假洋鬼子」,不是悲劇是什麼?



於是你不回國。但對於那些留在國外工作定居的朋友來說,他們最大的悲哀在於,經過非凡的努力,適應了西方文化、融入了西方社會、甚至把自己徹底西方化之後,一個永遠無法融合的問題:種族認同的困惑將陪伴他們一生。種族差異,是文化認同之核心、文明衝突之母。是幾乎無法協調、融合的初始價值。

讓我舉兩個經典例子來證明我對於種族融合的悲觀主義:加拿大總督伍冰枝女士,是五十年代從香港來到加拿大的第一代移民。儘管她本人並不把自己當作中國人看,比如她的姓名是:Adrian Clarckson,用的是她的前夫的姓,但她成為總督之後,華人媒體還是把她歡呼為華人從政的光輝代表----在這個例子里,華人社區把一個與自己血緣相關、但文化並不相同的人,當作了自己人。伍總督的尷尬是永恆的。(由於伍冰枝一直不與華人社區進行溝通認同,華人社區在發現自己對伍冰枝肉麻不成趣之後,又對她採取了一種冷淡和排斥的態度----徐小平加註於2005年)

另外一個例子是關於美國國會唯一的一個華人議員David Wu。他在2001年5月應邀去美國能源部演講,到了門口被警衛大公無私地擋駕在門口,反覆詢問他是否是美國公民,他拿出議員證來也沒有用。使得這位華人在美從政驕傲的象徵人物倍感失落……在這個案例裡面,作為徹底美國化並且攀上國會議員如此高位的David Wu,遇到的是非華人族群、或者可以說是主流社區的「另眼」看待。吳議員的苦惱是深遠的。、

伍冰枝或者DavidWu,他們已經是在西方社會登峰造極的華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這兩個故事,最經典地印證了我想表達的一個主題:在海外生活的華人,也許能夠獲得物質和事業的一切,但有一種東西卻註定有所欠缺:基於民族和種族特點的中華文化環境。失去這個環境的華人,無論你如何成功,不管你多麼富有,其生活總會令人感到某種巨大的缺憾。、

為了生存與發展,華人不得不離家背井到海外尋求出路。但是,人口浩渺的中華民族、幅員廣大的中華故土、影響巨大的中國文明,使得華人出國有了一個非常不同於其他移民族群的特點:這就是全球範圍內炎黃子孫在種族和文化基礎之上的一致認同性。這種認同性,當大家在國內時,體現出的是一種和諧而充實的生存狀態(比如全國一致歡呼申奧成功,狂歡世界盃出線);當人們到國外時,則表現出一種精神的互相依託和支援。

海外華人,無論什麼身份,什麼狀態,他們永遠的精神依託,就是中華文化的自覺、亞洲祖國的意識。不同的人對這種認同心理的評價和看法是不一樣的,有人讚美它,有人厭惡它。但無論如何,它將永遠駐紮在海外華人的靈魂深處。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349

主題

7041

帖子

257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576
沙發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09-12-15 03:21 | 只看該作者
無病呻吟。

在中國又怎麼樣,不讓你回國,算不算人生陷阱?你要自焚,算不算人生陷阱?
在中國的一切遭遇就是光榮,在國外的一切遭遇就是陷阱,誰家的邏輯?
美國不知道,但加拿大挺好的。公司里移民比真的本地人都多,誰歧視誰呀?
一個人,如果極力宣揚他自己都不信的東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干任何壞事的準備。— 托馬斯潘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12-15 03:30 | 只看該作者
美大學首位華人校長田長霖:誓要衝破玻璃天花板  

2008年07月10日 14:40 來源:央視網

    生活在美國的華僑華人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在美國的主流社會中,要想佔有一席之地並非一件易事,很多人稱這種現象為頭頂上的玻璃天花板,有光明,沒前途。但是有一人卻敢於並衝破了玻璃天花板,他就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擔任美國一流高等學府校長的華人——田長霖。

  1956年,21歲的田長霖只身前往美國留學,他創造了多項美國教育史上的奇迹,他曾以1年零8個月的時間攻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6歲成為柏克利大學最年輕的「傑出教授獎」得主,40歲就當選美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然而,田長霖作為一位華人進入美國的主流社會,毅然決然地衝破美國社會限制少數族裔的「玻璃天花板」,還要從他當選美國柏克利加州大學校長這件事說起。

    1990年,在白人驚嘆的注目下,中國土生土長的田長霖成為柏克利加州大學第一位華裔校長,同時他也創造了美國歷史上華裔及亞裔人士第一次擔任美國頂尖大學校長的新記錄。

  田長霖說,我覺得一定要打入美國的主流,一定要為華裔衝破這個玻璃天花板。

  1990年7月1日的上午9點,當校董會對外宣布這一消息以後,這件事馬上成為美國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田長霖也成為了當時的新聞熱點人物。

  當時是美國眾議院眾議員的勞米·美拉塔說,這是美國非常重要的一天,有一個華人擔任美國第一流大學的校長,來教育美國其他的年輕人,這個意義非常大。

  田長霖就職后,極力倡議建立一個真正的多元化國際學院,他積極推行平權政策,這使得田長霖面臨來自多方的壓力,甚至招來了上任以來的第二次被預謀刺殺。

  田長霖說,我想這種情況都代表美國社會的一個變遷。因為一個非主流的族裔,擔任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在還沒有完全得到社會共識的情況之下,難免會有少數的激烈分子,或者是偏激的人,他會採取許多不恰當的手段。

  田長霖一直明白,這樣的刺殺,是因為他極力推行了平權政策,平權政策是加大獨特的入學方式,是根據加州少數民族人數的比例,來分配各族的入學名額。1980年初,三分之二的伯克利學生還是白人,而田長霖就職兩年後,新生入學時,白人學生第一次成為了非多數族群。這種情況導致了當地白人居民的不滿,1995年,伯克利加大校董會破於壓力,取消了平權政策。

  但田長霖堅持保留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入學方式,之後他簽署了柏克利承諾,開放暑假假日的研習進修方式,讓加州大學中等學校、初級學校,不分種族都能享有柏克利加大多元進修的方案,分享柏克利加大雄厚的知識資源,在東方長大的田長霖選擇了一個即使受限於現實,卻仍不斷尋找出路的獨特處世方法。

  經過田長霖的努力,伯克利加大的學生39%是白人,31%是亞洲人,30%是其它族裔,在校園內沒有了絕對多數的族群。

  看到自己多年的努力已經有所成就,田長霖向伯克利加大校董會遞交了辭呈,但這一舉動就如當年當選為伯克利加大第一個亞裔校長時的情景一樣,還是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

  當時在任的加州州長威爾遜,在病床上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撥通了田長霖的電話,要求他不要辭職,表示雖然在平權法案方面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田長霖是一個最好的校長。

  田長霖辭職的消息震撼美國。《洛杉磯時報》以「一位偉大校長的辭職」為題發表社論,讚許田長霖「傑出而有勇氣」,是「明星級的傑出校長」。社論認為,倘若加大校董事會的過分政治化,可能危及世界頂尖學府的未來,「我們將不只是失去一位偉大的校長,可能將會失去一所偉大的學府。」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9

主題

7041

帖子

257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576
4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09-12-15 03:34 | 只看該作者
3# 新鮮人

謝謝你的例子,說明沒有什麼陷阱,大家不要無病呻吟,繼續努力吧!!!
一個人,如果極力宣揚他自己都不信的東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干任何壞事的準備。— 托馬斯潘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5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12-15 04:14 | 只看該作者
3# 新鮮人

謝謝你的例子,說明沒有什麼陷阱,大家不要無病呻吟,繼續努力吧!!!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09-12-15 03:34



但也說明了幾乎每個華人頭上都有看不見的玻璃天花板.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6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9-12-15 04: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09-12-15 07:12 編輯

伊利諾依州埃文斯頓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神經學家饒毅(Yi Rao)對本行業兩大專業學會的領導層分佈情況進行了研究。其中一個是神經科學學會(Society for Neuroscience,簡稱SfN),另一個是美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簡稱ASBMB)。
。結果表明,不管是美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會的26位理事會成員,還是其下屬11個常設委員會的193名成員,沒有一位是亞裔。他發現,美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會領導層中也同樣看不到亞裔的身影。

  這些數字錶明,亞裔科學家在攀登事業階梯時面臨著一道「玻璃天花板」。似乎說明,在實驗室里亞裔都受到歡迎,而且那些能證明自身價值的人還能獲得終身職位,但他們無法再進入高級管理層。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9

主題

7041

帖子

257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576
7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09-12-15 04:30 | 只看該作者
但也說明了幾乎每個華人頭上都有看不見的玻璃天花板.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12-15 04:14


咱就是個平頭老百姓,在哪都是老老實實過日子,沒有感覺到什麼玻璃天花板。
所以只要是玻璃的,國家和黨(共和黨,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的溫暖能透過來,
只要是天花板,咱個子矮,跳起來也摸不著,那不就和沒有一樣嗎?
至於能不能影響我兒子,就看他自己的能耐了。
一個人,如果極力宣揚他自己都不信的東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干任何壞事的準備。— 托馬斯潘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086

帖子

25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3
8
白雲黑土 發表於 2009-12-15 08:4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白雲黑土 於 2009-12-15 08:56 編輯
咱就是個平頭老百姓,在哪都是老老實實過日子,沒有感覺到什麼玻璃天花板。
所以只要是玻璃的,國家和黨(共和黨,民主黨,自由黨,保守黨)的溫暖能透過來,
只要是天花板,咱個子矮,跳起來也摸不著,那不就 ...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09-12-15 04:30

如果是在國內,你有這樣的心態么???
在國外,95%以上的中國人都會覺得自己沒有那個能力更沒有那個資本不願意去或者根本就是不敢去和別人爭名奪利往上爬,所以也就自我解嘲說「俺平頭百姓與世無爭,老老實實過日子多安逸哦」
中國強大了,反華瘋狗害怕了。。。O(∩_∩)O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9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09-12-15 09:30 | 只看該作者
7# 不惑之禍


其實是阿Q心態.
格外小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7

主題

2531

帖子

845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45
10
cdcd cvcv 發表於 2009-12-15 14: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689

帖子

1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4
11
零下三度XVII 發表於 2009-12-15 18:45 | 只看該作者
酸酸話梅  發表於 2009-12-10 07:47  

好不容易適應了西方社會的文化與價值,一旦在中國機會的召喚下回國,卻又要碰到反過來的文化不適應症、即人們常說的「反向文化衝突」。一個人如果不適應自己從小生長的文化, ...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12-15 03:07

第一代移民,就是為家族做鋪墊與犧牲的。什麼認同感,等到了第二代移民,就沒這個問題了。五月花的後代不會認為自己是英國人,黑奴的後代難道會說自己是非洲人?為啥華人到了你嘴裡就這麼特殊,還幾代幾代地糾纏什麼認同感?
中國沒有人權,太悲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689

帖子

1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4
12
零下三度XVII 發表於 2009-12-15 18:48 | 只看該作者
但也說明了幾乎每個華人頭上都有看不見的玻璃天花板.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12-15 04:14

我問你,你在中國,如果沒有背景,沒有關係,僅憑你自己努力,你能爬多高?裝什麼裝,你在中國過得會更苦,打落牙齒和血吞下去的例子多得是,還天花板,你在國外遇到玻璃天花板,說明你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天花板的高度。在中國,沒等爬那麼高呢,就到了快入土的年齡了。你還玩個屁。真是無病呻吟。
中國沒有人權,太悲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689

帖子

1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4
13
零下三度XVII 發表於 2009-12-15 18:50 | 只看該作者
如果是在國內,你有這樣的心態么???
在國外,95%以上的中國人都會覺得自己沒有那個能力更沒有那個資本不願意去或者根本就是不敢去和別人爭名奪利往上爬,所以也就自我解嘲說「俺平頭百姓與世無爭,老老實實過日 ...
白雲黑土 發表於 2009-12-15 08:47

反啦。在國內,「平頭老百姓」才多得是呢。
中國沒有人權,太悲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14
zjd713 發表於 2009-12-15 19:24 | 只看該作者
第一代移民,就是為家族做鋪墊與犧牲的。什麼認同感,等到了第二代移民,就沒這個問題了。五月花的後代不會認為自己是英國人,黑奴的後代難道會說自己是非洲人?為啥華人到了你嘴裡就這麼特殊,還幾代幾代地糾纏什 ...
零下三度XVII 發表於 2009-12-15 18:45



你怎麼不提一下猶太人??說到底是文化的感染力,你有沒有仔細看文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689

帖子

1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4
15
零下三度XVII 發表於 2009-12-15 19:56 | 只看該作者
你怎麼不提一下猶太人??說到底是文化的感染力,你有沒有仔細看文章??
zjd713 發表於 2009-12-15 19:24

猶太人有宗教,中國人有什麼?
中國沒有人權,太悲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8: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