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做合格家長給孩子無私的愛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12-14 21: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個出生在內蒙古科爾沁大草原上一個貧困地區窮苦家庭里的孩子;一個憑自己的堅毅取得博士學位,並且幫助兩個弟弟完成博士學位的偉大兄長;一個系統研究家庭教育,獨創「親子關係模型圖」,並在自己女兒身上成功印證的偉大的實踐者;一個在大江南北一年巡迴報告489場,受眾50萬人的親子關係的傳播者;他就是被譽為「中國親子關係第一人」的董進宇博士,吉林大學法學院的副教授。日前,記者圍繞如何做合格家長,營造學習型家庭等問題,對董進宇博士進行了專訪。

記者:如何做個合格的家長是令很多家長困惑的問題,您是如何定義合格家長的呢?

董進宇:做合格家長需要具備以下素質:懂得如何愛孩子;能夠尊重孩子;善解人意,具備領悟能力,能做孩子的精神家園;通曉人性,能做孩子的人生導師;具備溝通能力,能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記者:作為合格的家長,需要完成哪些任務呢?

董進宇:作為合格家長,我們要完成的任務就是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主動進取精神、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這是孩子成長的六大核心精神軟體。而要實現以上任務,家長就要掌握無條件的愛、表揚、鼓勵、確認、理解、陪伴、制定規則和批評這六大手段。

記者:現在的家庭教育中,母親往往佔據了主導作用,如何做個合格的母親呢?

董進宇: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型應該是父親引導孩子進入複雜的社會叢林,而母親作為精神家園為前往社會冒險的孩子提供安全感和精神支持。因而合格的母親,應該是無條件地愛孩子和接納孩子,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動力和安全感。但是現在很多母親,特別是城市的母親對孩子的愛變成了過分呵護,從而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難以形成。有的母親則以愛的名義打罵和嘮叨孩子,使得親子關係嚴重對立,讓孩子前進的動力變成了阻力。

記者:現在的家長心態大多很複雜,既想讓孩子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又想通過各種興趣班和培訓班讓孩子快速成才,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呢?

董進宇:家長的心態我可以理解,但我更支持讓孩子無憂無慮地享受童年。我兒子7歲了,我就沒給他報過任何一個興趣班,下了課就讓他痛痛快快地玩。也許有的家長會說,你不送他去培訓班,不讓他學特長,他將來不成才怎麼辦?我要說,家長應該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用的人,這樣的人是具備學習興趣和自我學習激情的,這樣的孩子即使不去補習也照樣能成才。

記者:那麼如何能激發孩子的自我學習激情,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董進宇:首先家長要讓孩子在關鍵層面上了解學習是快樂的。然後讓他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學習(家長一定不能好高騖遠地給孩子訂目標),讓他找到勝任感。在學習中,引導孩子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讓孩子主動體會學習的快樂,家長可以引導他說「又解決了一個數學難題,你是不是很開心啊?」讓孩子慢慢進入快樂學習的狀態。

記者:您提出要培養孩子自發學習的激情需要營造學習型家庭的氛圍,具體來說如何營造呢?

董進宇:家長要多給孩子做示範,下班在家多看書、學習,從而讓孩子可以有樣學樣。平常的言談舉止中,家長也要表達對知識的崇敬和熱愛。家長還要避免說一套做一套,要求孩子愛科學,自己卻搞封建迷信。同時,家裡最好有書架,書架上要放滿各種書,給孩子看書學習營造氛圍。平時吃飯或聊天時,家長還可以多發起話題,讓孩子平等地參與討論,大家一起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記者:從您創立的親子關係圖上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的三條「高壓線」,應該如何理解?

董進宇:所謂高壓線是我們在子女教育過程中絕對不能碰的,碰到就死!

第一條高壓線是「忽略孩子的存在」。在孩子生命早期,1—3歲間,家長對孩子不聞不問,孩子的解釋家長不聽,這時第一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第二會損害自信心,他會認為自己不夠好,父母不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

第二條高壓線是破壞性的批評。家長往往認為批評是為孩子好,事實上,破壞性批評的結果與我們希望它達到的結果完全相反。我們希望激發起孩子成長的動力,卻反而扼殺了孩子成長的動力。我們希望孩子完美,卻把孩子弄得沒皮沒臉,自尊心喪失殆盡。

第三條高壓線是強迫。學習是腦力勞動,它需要學習者處於主動狀態。如果孩子不想學習,厭倦學習,那麼學習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折磨,是苦不堪言的事情。

記者:家庭教育方面有沒有陷阱,應如何避開?

董進宇:所謂「陷阱」,就是表面上看沒有問題、有道理,但實際上是災難!

第一個陷阱是「有條件的愛」。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做出相應的行為或取得相應的成績,然後再給予孩子與之相適應的愛。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成了「生意」關係。這種有條件的愛會極大地扼殺孩子的自尊心,貶損孩子人格。

第二個是「家長輸不起的心態」。因為有輸不起的心態,家長嚴格監視孩子的一言一行。發現孩子有壞的行為的苗頭,家長就會擔心、緊張,從而採取破壞性的批評,最後孩子真的學壞了!這好比孩子站在萬丈懸崖上,有掉下去的危險,家長從後面以百米的速度衝上去來救孩子。結果,80%的情況是孩子被我們親手推下去了!這個時候真正應該做的是放鬆,相信孩子沒問題,然後通過與孩子建立良性關係來把孩子拉回來。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1: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