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丁磊:稚嫩還是智慧?

[複製鏈接]

11

主題

689

帖子

1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程苓峰 2009-11-10 (www.ftchinese.com)

古語常說:紅顏禍水。女人越漂亮,流口水的越多,揩油的也越多。除非皇親國戚或富甲一方,不要動這個心思。否則很可能就成武大郎。

網際網路是所有行業的「紅顏」,增長猛、創新多。網游又是諸網路業務里的「紅顏」,市場最大、利潤最厚。《魔獸世界》又是網游里的「紅顏」,最上癮、最賺錢。於是古人的話應驗了。《魔獸》的兩任東家九城和網易都有禍上身。

九城讓外國人不爽。《魔獸》的美國老闆認定九城分贓不均,把《魔獸》轉手給網易。失了《魔獸》,一大半收入蒸發掉,股價暴跌。於是美國股民把老闆朱駿告上法庭,指其信息披露不及時,讓小股民賠錢。

網易讓中國人不爽。監管機構甲說:我准了,你運營。監管機構乙說:我還沒準,就此打住。甲對乙說:根據規定,你沒權管。乙對甲說:根據我的理解,我有權管。於是丁磊很鬱悶。運營吧,乙不高興。停止吧,是不給甲面子。乾脆照常運營,等兩位商量定了再說。

外國人折磨朱駿,中國人折磨丁磊。但朱駿是硬傷,丁磊是內傷。硬傷很快就見底,股價已經掉了,官司由法庭判。內傷表面上沒事,實際上很痛苦,動彈不得。

有人能從中看到傳統的力量,體現國情。外國人熟悉的是硬傷,有就有,沒有就是沒有。所以外國人鍛煉,都要求肌肉發達、虎背熊腰,像施瓦辛格。中國人熟悉的是內傷,介於有無之間,看起來沒傷,實際上很傷,還不好說疼。所以中國人推崇內功,所謂「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五臟調和、經脈通暢,才經得起折騰。

江湖上的主流觀點比較務實,說丁磊「太稚嫩」。不懂公關,不能左右逢源。也不能忍耐,捨不得一天丟掉四百萬,才落到如此尷尬。但另一派觀點樂觀並且理想化:說要「感謝丁磊」。原因是:沒有丁磊,一場糾葛不能大白天下,我們對於網際網路所處的環境沒有真實的了解。沒有丁磊,這個灰色區域就可能還得不到更上一級部門的重視,這可是暴家醜、丟面子的事。網易在美國上市,中國網際網路全世界都關心,地球人都知道了。

看歷史,丁磊不是要錢不要命的角色。2002年,網易首先嘗試SP業務,後來三大門戶都跟進、靠這個盈利。不過這個市場很快亂起來,魚龍混雜、大量欺詐,中移動監管不嚴,妄自尊大。2004年初,網易就斷腕,主動退出這個市場。當時SP每季度貢獻800萬美金,佔網易總收入高達40%。

SP屬於「不確定的錢」,丁磊不敢賺。中移動哪一天要整治了,你跑不掉;規則不明確,小命不在自己手裡。當2005年開始,搜狐、新浪都被中移動懲罰而股價暴跌,納斯達克四家SP上市公司全部淪為垃圾股,Tom在線退市、華友被收購,於是所有人都想起丁磊的「先見之明」。

在同樣可以歸結為「規則不明確」的網游,丁磊的做法似乎與5年前大相徑庭。丁磊可是個謹慎的人。不妨對比一下:

第一,SP的「規則不明確」,來自於中移動的政策變化,而中移動不僅是這個行業的監管者也是參與者,是裁判也是選手。它有通吃整個產業的實力。但網游的「規則不明確」,來自於多頭管理;目前的主管部門僅是監管者,不是參與者,不會成為選手。沒有《魔獸》和網易這些產品和公司,監管者就沒東西可管。

第二,SP欺詐屬於明明白白「黑色」領域,沒有群眾基礎,當年用戶對SP的投訴佔到電信業投訴量一半以上。網游雖有種種毛病,也就是監管機構抓住不放的地方,卻是「灰色」地帶不易界定。上癮的玩家天天都等著盼著讓魔獸出爐,有個還算厚實的群眾基礎。

所以從大局看,應該對這個事情有樂觀。簍子硬生生捅出來了,兩個部門在面對面爭辯,自然會到上級部門那裡求解決。不管現在多麼意見不一,一道文件下來就蓋棺定論,莫要糾纏。《魔獸》難免有損失,但受益的是後續的產品,以及整個行業。

丁磊淌這個雷區,可以算做以身作餌,換來這個行業的規則由「不明確」到「明確」,把自己這道「內傷」置換成「硬傷」。到時該出血就出血,該斷臂就斷臂,卸下包袱輕裝上陣。總比數年如一日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強。

4年前陳天橋說過,他60%的時間不是用來做企業,而是跟各級部門和社會機構打交道,為產業爭取一個安定的發展環境。馬雲近兩年明顯跟政府官員、國際名流「過從甚密」,李彥宏在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強顏歡笑,出發點都相似:怕紅顏禍水,紅顏薄命。無論有意還是無意,現在丁磊也在貢獻力量,只不過套上了一種有悖於常情的方式。《魔獸》問題的最終解決,很可能影響到相關部門的再一次權利劃分,以及對網際網路這種新興產業的管理規則。在中國,這尤其是大事。

之前在《網際網路的黃金一代》一文中說到,現在的網際網路領袖很可能在未來走出網際網路,向宏觀經濟、以及政治、文化等領域滲透其影響力。有讀者在評論里反對,說過於激進。其實我看重的並非這些人,而是這個產業。處於傳統和新銳的交鋒點,網路產業會把這些人推到那個歷史位置,令其不得不作為。今天的《魔獸》問題,可能正是這股力量以一種未曾預料的方式潛移默化的發生。

這些網路新銳倍受規則束縛和環境制約,他們對這個轉型社會需要什麼有刻骨體驗。我不相信這些具有超前視野和大勢力的人,會僅僅對為災區人民捐款、養幾隻豬讓個別群眾吃上放心肉、跟大師方丈們參禪論道感興趣。他們中至少一部分人會做出更關鍵的努力,問題是: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
中國沒有人權,太悲哀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9: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