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聯合早報:「中美國」為何變成「中美怪」?

[複製鏈接]

8

主題

46

帖子

35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5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kdr1 發表於 2009-12-2 09: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譚中
跨越大洋

  11月中旬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前後的美國輿論聚焦於中國人民幣值調整的問題,奧巴馬到北京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勸說中國讓人民幣與美元幣值脫鉤、不隨美元貶值,中國卻勸說美國減低預算赤字、防止通貨膨脹及美元貶值,可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美國輿論對人民幣值的敏感性也牽動了一位重要學者,他是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是英文新字「Chimerica」的發明人。我一直認為這個字是模仿我和印度友人、現任印度環保部長蘭密施共同提倡的Chindia(中印大同)的翻版,因此應該把它譯成「中美大同」,但中文媒介喜歡把它譯成「中美國」。兩種翻譯其實都和英文原意不符合。

  弗格森像是故意捉弄人,他於11月16日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說,當初故意把希臘神話的獅頭、羊身、蛇尾的吐火女怪chimera改裝為Chimerica。這麼看來,Chimerica既不是「中美大同」也不是「中美國」,而是「中美怪」。他還說:「我們也許正在看到這一怪物的臨死時刻」。

弗格森言論前後矛盾

  早在今年8月31日出版的美國《新聞周刊》上,弗格森就登了一篇以「Chimerica即將離異」為題的文章,被中國媒體譯成《「中美聯姻」走向破裂》。這篇文章出籠以後,中國媒體就有反應。網上有人評論說:Chimerica時代遠未終結,才剛剛開始。

  弗格森可謂出爾反爾,先吊人胃口地把Chimerica建立起來,然後又造成中美「離婚」形象,最後索性把它當作怪物而宣判死刑,這不是一位言論家負責任的態度,今後誰也別把這位教授的話當真了。

  也不能完全怪弗格森前後矛盾,是前年開始的金融風暴大大打亂美國資本主義旋律,也使中美關係起了量變與質變。弗格森承認:「早在2007年初,似乎中國和美國相互纏繞到變成一個經濟整體,我把它稱為Chimerica。中國人儲蓄,美國人花費;中國人出口,美國人進口;中國人放債,美國人借貸。 他說:「有個時期,Chimerica不像怪物,而是在天堂結婚。」

  去年11月金融海嘯高潮,弗格森開始談論美中需要達成協議來「逐漸減少Chimerican不平衡」。現在他索性責備中國單方獲利,說中國外匯儲備由2000年的1650億美元升至現在的2萬3000億美元,使得美國人不儲蓄而想從房產上獲利。他也參加到美國許多經濟學家強烈呼籲人民幣升值的隊伍。
    中國政府對美國這一強烈呼籲是認真考慮的,實際上一直在對人民幣值進行適當調整。可是貨幣是最敏感的問題,一不小心就可能出大差錯。再有,中國調整人民幣值主要從中國的利益出發,北京也不願意造成在這問題上接受華盛頓指揮或向美國低頭的印象。更重要的,20世紀末葉美國對日本施壓,使得日元變成強勁的國際貨幣后,日本經濟就陷入停滯狀況,久久未能恢復,中國引以為戒。
  雖然Chimerica壽終正寢,新的標新立異的符號還會不斷出現。一位新近在印度網際網路言論中頗有名氣的年輕人賽克森納總結了印度民間的一種意見,認為國際形勢將會被他新造的英文字Chinusa(可譯成「中美金怒薩」)現象所操縱。

中國在掩蓋貧窮?

  賽克森納說,印度也莫想和中國搞什麼Chindia」(中印大同),也別怕什麼Chi-pak(中巴聯合),更別幻想被美國扶植來制衡中國。現在的國際形勢似乎回到冷戰時期美蘇兩大超級大國主宰世界,所不同的是,當年美蘇意識形態迥異、經濟互不交往,現在的Chinusa卻是兩個沉溺於資本主義、經濟上又互相依靠的超級大國,把世界分成兩大勢力範圍,中國專管亞非兩洲,美國專管歐美兩洲。

  賽克森納的Chinusa和當年弗格森的Chimerica是從相反的角度出現的,後者當初是讚美並提倡,前者一露面就帶貶義、帶反抗的情調。現在Chimerica原形畢露變成「中美怪」了,和「中美金怒薩」變得大同小異,等於說,兩者都是國際言論對中國的批評。當然,Chinusa尚鮮為人知,比Chimerica更容易曇花一現。

  從Chimerica的曇花一現到Chinusa的曇花一現,客觀地反映出中國已經進入國際舞台中心的現實,儘管中國發展本身是和平而不帶有打擊別人、抬高自己意圖,但在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範式「優勝劣汰」的旋律中,中國的興旺對潛在的競爭對手難免不起副作用,印度在這方面就特別敏感。

  賽克森納說中國和美國同樣是個「沉溺於資本主義」的國家也許比較武斷,但卻不是標新立異,許多國際評論家都有這種感覺。印度朋友還有另外一種比較中立的說法:「社會主義的中國在資本主義的全球化競爭中如此如魚得水是一個謎」。這話對中國當前發展的性質既褒獎、又批評。

  可以把Chimerica和Chinusa比作鏡子,是國際人士從不同角度看中國。剛才說的中國是個「謎」(enigma)可以作兩種解釋:一是認為中國發展有不符合國際公認的一般邏輯之處,另一是中國開放得不夠,對國際人士缺乏坦誠、難以推心置腹。

  中國要面子、打腫臉充胖子的傳統也增加了外國朋友深刻了解中國的困難。印度讓貧窮展現在五星賓館的邊緣,還讓英國人製成《貧民窟百萬富翁》獲獎、到自己臉上抹黑,中國卻走向另一極端,把貧窮藏起來不讓老外看到。可是中國的貧富懸殊、兩極化世界上最嚴重的事實是全球出名的、無法遮蓋的。

  如果把中國所有的形象工程(包括奧運及國慶大典)花費的錢都用到最需要錢的地方,中國可能就沒有必要掩蓋貧窮了,在那一基礎上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會只有一步之遙,國外也不會說中國是「謎」或者對她心存恐懼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3: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