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聖經》文本研究是個橡皮泥

[複製鏈接]

6

主題

16

帖子

1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太空裸奔 發表於 2009-11-6 11: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些非基知識分子著迷《聖經》文本研究,搞歷史批判,以為能從中看出別人不知道的東西,自詡為見識深刻,其實是自欺欺人。因為對文字的解讀很難有客觀的標準,很多時候你只要抱一個特定的想法,就一定能從一堆文字中推出你想要的結果,沉浸在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幻象之中。看看一度泛濫的紅學研究就知道是咋回事了。

《聖經》的文本研究,這個跟前清的考據學、當代的紅學其實是一個路子,但其可考程度還不如考據學與紅學,因為《聖經》的原始文本(抄本)遠不如這兩者的豐富,其年代也更為久遠難考。人們對200年前的《紅樓夢》都爭不出個所以然,對幾千年前的《聖經》更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任何一部歷史典籍大都是這個現象,年代越遠越如此。

這套方法看似科學,但其實很不靠譜,特別是針對《新約》。《新約》跟《舊約》不一樣,它不僅不是國家正典,在幾百年裡還是反動黑材料,類似於今天某輪子在本朝的待遇,所以長期都處於地下民間狀態,當時的抄本雜亂不堪,真偽難分,最高權威是教會內部的「口述傳統」——那些被認為是使徒們從耶穌親眼看見、親耳聽見的原始信息。

公元397年第三次迦太基宗教會議才以教會的名義最後確定了《新約全書》的內容和目次。 所依據的標準就是這些經書是否符合耶穌與他的使徒們一貫的教義。這樣,《新約》一開始就不是根據哪個歷史版本來定稿的,而是根據幾百年裡定型下來的教義,再根據這樣的教義所選擇而成的書。

所以,《聖經》文本研究所依據的歷史抄本,這是不能被當做一個客觀標準的,對《聖經》的文本研究更有賴於對教義的理解,而不是某些抄本,這就好比對中華文明的研究應立足於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之上,而不是搞一些偏門的野史。

一句話,《聖經》文本研究就是個橡皮泥,揉啥像啥,就如保羅所說:「要遠避無知的辯論,和家譜的空談,以及分爭,並因律法而起的爭競。因為這都是虛妄無益的。」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沙發
Dhammapala 發表於 2009-11-6 11:49 | 只看該作者
新約全書的主要問題是結構上不合理;福音書太少,書信太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3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9-11-6 11:53 | 只看該作者
2# Dhammapala

這由不得你說,哈哈~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4 09: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