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滿→造反」:改專制朝換民主代

[複製鏈接]

281

主題

301

帖子

98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syy 發表於 2009-11-6 10: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滿→造反」:改專制朝換民主代


張三一言


題外話。施化寫了《「不滿-造反」的王朝興衰何日而止?》一文。文首好像對我的對他文章的評論有些情緒。我並非對施化特別關照,只是施化談造反,我有興趣參與討論而已。施化也寫了很多與革命造反無關的文字,我並沒有心情理會。情有獨鍾說,自作多情也。文章出了街就成了任人解讀評論的對象。在評論中,除了謾罵橫蠻語霸等不可接受外,會有種種形式和態度的。寫文章的人對人們的解讀評論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寬容的態度;埋怨別人評論是沒有必要的。

討論問題首先要釐清要討論問題的概念。現在與和施化討論的是造反問題,所以,先明確各自對造反的概念,否則的話變成雞同鴨講。

施化的造成概念是:造反就是採用暴力形式改朝換代。施化只給出這個論斷,沒有給出理據,也沒有論證過程。只是說,這個概念中國人已經說了幾千年了,談論當中的那個造反就是這個概念(這個改朝換代概念就是指一個專製取代另一專制)。

張三一言的造反概念是:根據施化《「不滿」離「造反」有多遠?》一文,我概括出來的界定是:「凡體制外,尤其是由民眾力量取代現體制政權就是造反」。我這個結論是由施化給出的事實推導出來的。《「不滿」離「造反」有多遠?》一文中的「不滿」的主角是不是體制外的民眾?這明確無誤地給出了造反是體制外力量對體制的反抗。文中一個主要觀點是「不滿—壓制—再不滿—再壓制,直到造反,改朝換代,然後再重來一遍」這個「改朝換代」就明確無誤是「體制外力量取代現體制政權」。施化的這篇文章很明確無誤地是指今天的不滿可以變成造反。這個造反定義可含蓋今天的政治現實,也能含蓋的大部分歷史事實。

今天政治走向是改專制之朝換民主之代。這個走向既部分地符合施化改朝換代的界定,也符合我給出的「體制外力量取代現體制政權」的界定。施化的造反定義符合現代民主制度前人類歷史的主流,但是,與民主成為主流的今天政治大勢則相悖。可是,施化並不是拿他的定義來評議歷史,而是談論政治現實,所以無法避免謬誤。

施化的界定用到今天政治現實有兩點謬誤。一點是,今天的改朝換代,即改專制之朝換民主之代(例如,眾多的顏色革命)並不是「一定採用暴力形式」,而是絕大部分沒有沒有採取暴力形式。另一點是,今天的改朝換代,並沒有像施化所說的「中國人已經說了幾千年了,不需要再做鑒別分析」的造反所造成的改朝換代,即指一個專製取代另一專制,而事實是改專制之朝換民主之代──中國人已經說了幾千年的造反概念並沒有這個實質不同的內容,哪能不需要再做鑒別分析?

因為民主大勢的今天和民主前的歷史的造反、改朝換代都是不同的:今天是民主之朝替換專制之代。所以,我肯定施化所定義的造反用諸於歷史,反對它用之於今天的政治現實,因為不論你用它來評論今天或預測將來都會出現謬誤。你若要用造反這個概念來評論今天或預測將來,你就必須把今天的造反應有的內容包含進去。

真是「真正想造反的,都是善於利用民意的權力野心家」嗎?(請注意「都是」)造了英殖民主義者英國的反建立了美合眾國的華盛頓是野心家?造了齊奧塞斯庫反並把他夫婦槍斃了的伊利埃斯庫是野心家?所有蘇東民主革命造反在民眾起來之前或之後都有造反的領導人物,請問,這些領導人物都是野心家?現在這些國家都是野心家操控的國家?施化這種大膽判定不加求證的說詞是經不起稍為推敲、質疑的。

只要有客觀的民眾反抗勢力,就必然會有體制內外的野心家意圖操控和利用,凡有勢力,不管你是改良還是革命,不管你是和平還是暴力,都無可避免會有野心家來𣑱指。但是,更會出現有政治抱負的政治家出來組織領導這些運動;民眾中也會出現自己的領袖。今天的中國民主革命,或說造反,必然有野心家光顧,沒有才是怪事。但是更多的,更有影響力的是民主政治家和運動中湧現的民眾領袖。把所有民眾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都視為野心家的判斷是不是過於主觀武斷了?這是一些政治精英嚴重的偏見。

不論你用甚麼方法,野心家都會千方百計想利用的,若為了避免野心家利用而捨棄某些方法,最終結果是捨棄所有方法,包括你施化提倡沒有人響應的「革政」。

施化若只是厭惡和詛咒造形成由專製取代專制的改朝換代的造反,我贊成支持並參加一份。但是,要用造反來反對否定今天的中國民主革命,我就一百個反對。這就是我與施化爭論的關鍵問題。

「不滿-造反」主要是一種行為,造反根據甚麼的理由和要達到甚麼目的才是思想。我同意你的「社會進步的推力是思想」的說法。現在什麼是進步思想?自由民主人權法治憲政等現代人類文明思想是也。要實現這個思想所需要的制度就得有行動有方法。用改良革政革命造反都無所謂。

『台灣今天的進步在於拋棄了孫中山的黨國思想,不是什麼辛亥革命成功』;或者說『台灣的民主不是由於孫中山造反,而是由於台灣的領袖人物拋棄了孫的黨國思想,根本和辛亥革命無關。辛亥革命也和孫中山沒有直接聯繫。』?準確地說應該是:台灣的民主和辛亥革命有極密切的繼承關係,是由於孫中山造反演變而來的,在台灣的領袖人物拋棄了孫中山的黨國思想,維護了孫中山在中華民國憲法的自由民主憲政思想后,並在出現具備制衡的社會條件下民主制度就水到渠成了。兩種說法,哪種持平公正和實事求是一些?你的說法是無視事實,只選取拔高放大有利於自己的事實,把不利自己觀點的事事否定掉。這種霸道文風只能顯示理論能力薄弱,沒有說服力。由之也可見你並不明白中華民國是如何奠定民主體制的。

從施化總是想把終止當今王朝手段:民主革命造反來看,要想終止共產王朝,還不是那麼容易的。

20091030
泥水佬做人 ^得自己 也^得e人

18

主題

1235

帖子

27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1
沙發
民工老貴 發表於 2009-11-6 13:03 | 只看該作者
想說的是,作者和作者要批駁的作者大概有點玩文字遊戲的意思,因此這篇文章讀到結尾也弄不懂作者想表達什麼。

「改朝換代」在中文裡的意思應該很明確,就是指朝代更迭,這裡的「代」絕不可以理解為時代的「代」,所以嚴格意義上講東歐的顏色革命不算是改朝換代。但現今大家把這個詞語的用法泛化了,經常用來表示發生了重大改變,因此該文作者如果是屬於較為嚴謹的討論,應該先定義好原詞的意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0: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