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呼喚航母時代,珍惜民族血性!

[複製鏈接]

833

主題

2013

帖子

895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花落有聲 發表於 2009-11-4 10: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一個軍事迷的角度《滄海》,其實別有一番意義。這部電視劇至少告訴我們中國海軍現在真實的情況到底怎樣的,網上有很多軍事迷,他們對電視劇的關注和評論家的視角不一樣,他們更關注《滄海》的軍事價值。很多人通過它了解到了「被傳說中」中國海軍軍史上的英雄,也了解到了海軍的建制、軍服、艦艇武器的發展,最讓我欣喜的是本劇對「86海戰」的詳細描述,不過雖然電視劇已經為此付出很大心血,但它仍然是電視劇式的小屏幕的,如果能用電影來表現那一段則會更感染人,所以,盼望這段故事能被拍成電影表現出來;還有關於核潛艇長波台的建設過程,其實此前連核潛艇的建造經過都是模糊的,《滄海》給我們補上了這一課,善莫大焉。

  《滄海》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對中國海軍戰術、戰略的解讀有史記的價值,中國海軍從創建到掙扎,再到和平時期,以及和平中的憂患,戰略軌跡怎樣,這是很多人最關心的,尤其現在索馬利亞海域出現了「德新海」號事件之後,中國海軍的戰略與戰術已經是和平時代中國百姓最大的聚焦之一,可喜的是,《滄海》對戰術戰略的表現是很準確的,是合乎普通國人心聲的。

  另外,我認為《滄海》是對中國航母的一種呼喚,我說它是中國海軍「前航母時代」的最後一部史詩,意義也在於此,今年的兩次大閱兵,給軍事迷們最大的遺憾就是我們還沒有自己的航母,這也是我看著《滄海》心存之憾。

  關於國家的強大,《滄海》也留有讓人回味的潛台詞,其實,清朝後100年,中國也是很強大的,清末的國家GDP曾是英國的9倍,1894年慈禧太后辦60大壽的時候中國不是沒有錢,但她拿出430多萬銀兩去修頤和園了,這直接造成了國家軍力的無以為濟,而在《滄海》里也直接或者間接的表現了一些類似的東西,比如1980年代后國家對海軍投入的不足給軍隊帶來的困惑,這是很現實也很深刻的潛台詞,我相信明白的人會讀懂的,所以,我覺得《滄海》不僅是小文人式的憂患,更有家國天下的大情懷,看劇的時候有的時候很高興,有的時候也會感覺很悲涼,到現在我們也在呼喚中國要強大,但什麼代表強大,至少這部劇告訴我們繁榮是不是強大。

  尤勇飾演的刺刀司令王山魁這個形象在劇中越來越高處不勝寒的,他從草莽英雄――李雲龍式的,到中國海軍的將軍,每天都遇到來自各方面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壓力,這反映了海軍的現狀,這是現實的,電視劇里的後期將軍服里包裹的王山魁總讓我覺得他很孤獨,也或者也是在說中國海軍的孤獨。
  《滄海》里何政軍飾演的馬建成有一句最精彩的「反話」:中國海軍兵敗太平洋的日子不遠了!8月1日我在鳳凰衛視做南海問題的節目的時候,在所有的嘉賓做結束感言時我就特意提到這句話。馬建成身上表現了很清醒的知識分子思維,是一個充滿著大戰略思想的智者。
    有位身在美國的華人兄弟,我很早介紹他看《滄海》,前幾天他在新浪上看了,他打電話來說最喜歡的人物還是馬建成,我問他為什麼喜歡馬建成,他給出的答案和我們我想法不一樣,他馬建成感動他的是他是一個有血性的中國知識分子,這哥們兒在海外呆了快30年,和馬建成有相同的經歷,所以他現在覺得中國知識分子里馬建成這樣的血性太少了,當年中國兩彈一星的元勛們的年輕時代都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馬建成最準確的詮釋了這些人。
10月31日,錢學森先生剛剛離我們而去,有血性的中國知識分子又少了一個,這時守在電視機前看《滄海》你會覺得有點兒凄涼。
你的明媚太耀眼
你的世界太誘惑
你的眼神太溫柔
你的語言太冷漠
你的,都是你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0: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