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專家稱中國依賴石油生命線不敢對印開戰

[複製鏈接]

14

主題

19

帖子

2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直言 發表於 2009-10-22 2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印度著名戰略專家、前政府高官蘇布拉馬尼亞姆日前在印度媒體撰文,呼籲政府加快在「阿魯納恰爾邦」(中國藏南地區)和中印邊境控制線附近地區興建基礎設施。文章稱,印度政府無需擔心這會引發中印戰爭,因為與1962年時相比,中國的國內外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比如其十分依賴的石油運輸線要經過印度洋地區,因而不敢貿然再次發動戰爭。

     蘇布拉馬尼亞姆在文章中稱,中國希望成為不受任何任限制的亞洲強權,因此其會利用巴基斯坦遏制印度崛起,減緩印度經濟發展速度,還會拉攏印度鄰國降低印度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不過,核武器的出現使美、中、歐洲、日本、俄羅斯及印度各大國間出現大型戰爭的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  

     蘇布拉馬尼亞姆認為,大國或聯盟之間爆發戰爭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在當今世界,各種壓力及挑戰需要在不結成軍事同盟的前提下尋求解決之道。他指出,這一點印度可以通過發展與大國之間的密切的經濟、軍事及技術聯繫,以此提高印度對這些國家而言的重要性,或是使鄰國注意到與印度正面對抗需要付出的代價。

     蘇布拉馬尼亞姆表示,對於中國崛起一事,美國、俄羅斯、日本及歐盟並不樂見。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大國中,只有俄羅斯對華出售軍備。而反觀印度,所有這些大國都願意向印度出售軍備。目前,印度已經是俄羅斯的最大軍售市場。而且,莫斯科甚至願意協助印度建造核潛艇,還同意出租核潛艇給印度。印俄兩國已經簽署協議,要共同研發第五代戰機。美國有意向印度出售前線戰鬥機,將印度開發成美國的主要軍備市場之一。

     蘇布拉馬尼亞姆稱,在中國對印度的壓力中,有一部分應該歸因於中印軍事能力差距——就軍備數量而言,中國遠遠多於印度,而就某些領域而言,中國軍備的質量也遠超印度。不過,這一不平衡是可以改變的——印度正在大規模對美採購可獲得的軍備,從而獲得了對華技術優勢。而且,蘇布拉馬尼亞姆還指出,與美、俄,歐盟及日本定期展開聯合軍事演習、擴大貿易、增加技術合作,就能給人造成這些國家非常重視印度的感覺。

     蘇布拉馬尼亞姆稱,新德里還應該快速發展阿魯納恰爾邦和中印實際控制線沿線的基礎設施。他表示,鑒於多種原因,印度無需擔心1962年中印戰爭的歷史會重演。當時中國是一個孤立的國家,因此不必在乎國際輿論。然而,現在的中國已融入世界體系,國際貿易欣欣向榮。而且,1962年中印戰爭爆發之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忙於應對古巴導彈危機,無暇干涉中印戰爭。另外,印度在戰爭中甚至根本沒有使用空中力量。最重要的是,當時中國並沒有其今天需要注意的弱點:其石油運輸航線必須穿越印度洋,途經馬六甲海峽,才能夠抵達中國。

     蘇布拉馬尼亞姆稱,雖然中國可能會將印度視為對手,並會試圖減緩印度的發展速度,但印度卻並無在未來三十年內趕超中國的野心,因為這幾乎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蘇布拉馬尼亞姆指出,雖然華盛頓無法阻止中國在未來二十年內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GDP最高的國家,但美國不可能會放棄其在最重要的軍事、經濟、技術實力領域的領導地位。為此,美國將尋找互惠互利的合作夥伴。這時,作為一個講英語、民主、青少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自然會成為美國的選擇。很明顯,中國已經決定利用其核力量,向印度施加壓力。不過,中國向印度施加的壓力越大,印度就會越向美國靠攏。

     最後,蘇布拉馬尼亞姆表示,一些觀察家認為解放軍內部鷹派人士會對中國對印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印度需要與其他大國進行磋商,以便更好的對中國對印政策做出評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5: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