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盲目追捧「海歸」VS 過分打壓「海待」

[複製鏈接]

23

主題

31

帖子

5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2

積分
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aohua 發表於 2004-7-22 20: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盲目追捧「海歸」,過分打壓「海待」,都只能反映出一種浮躁

  ----留學,要用一生來收穫

  近年來,「海歸縮水」成了社會的一大現象,富有想象力的國人,更是譏諷地用「海待」二字概括。近日,記者採訪了雅思教育集團的創始人周涌,他大聲疾呼:「所謂海待現象,不過是個假命題!直面少數『海待』,再放眼整個『海歸』群體,反思留學的真正意義,找准未來的方向,這才是我們應該去思考的……」

  16萬留學生回國工作

  「『海歸』在過去之所以被狂熱追捧,是整個社會不成熟的表現。」周涌分析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有過留學三次浪潮,影響最深遠的,是第三次浪潮―――上世紀90年代中葉萌發的自費留學熱。如今,「留學潮」的回聲開始響起―――據國家人事部最新統計:截至2003年底,中國留學人員總數已達58萬人,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回國工作的留學生已接近16萬人,成為傳媒熱點、公眾焦點。

  另一方面,從2001年開始,國內外的網路和高科技技術發展趨向同步,至少就剛畢業的「海歸」而言,優勢已不再明顯。而很多企業和投資人在經歷了新經濟泡沫的擠壓之後,對「海歸」的評價與使用也逐漸趨於理性。可以說「海待」的出現,多是自身原因造就。留學不理性,人生規劃不科學、過高估計自己、實踐能力缺乏……

  但是,將少數「海待」過度放大,也只能反映我們所處社會的不寬容心態;如果將少數「海待」歸結到「留學有罪」,則更反映出我們所處時代的一個通病―――浮躁和膚淺。

  四點病因「海歸」成「海待」

  留學生為何會成「海待」?專家指出四點「病因」。

  一、將留學作為一種鍍金手段,而不是真正融入全球多元文化。很多留學生只是突擊考個雅思就出國留學,每天掙扎在書本的海洋之中,哪有時間廣泛接觸社會?

  二、急功近利,將留學當成了一種開麵館似的短期投資。為了在經濟上迅速得到回報,一些腹中空空的留學生回國以後,卻動輒要月薪上萬的開價。「國內的大學生寫一篇英語文章最多1000個單詞,在英國你得準備20000個單詞的論文,而且看的是原版的幾十萬字的英文書。這樣的情況下,無準備就出國的人,又能學多少東西?」周涌說道。

  三、混水摸魚的「方鴻漸」攪亂市場。從國外「野雞」大學甚至是短期培訓班拿到一個身份曖昧的「洋文憑」,他們使整個「海歸」的口碑大跌。

  四、歸來之後水土不服。一些「海歸」在求職時盲目貪求,城市一定得北京、上海,單位一定得世界500強,職位一定得中層以上,月薪至少過萬……這些都是導致「海歸」變「海待」最直接的原因。

  50%現象

  良性留學很重要

  「但是,應當清楚地看到,『海待』不過是留學者中相當少數的一部分。」周涌強調,「同時,留學是一項長期的教育和投資,需要用一生來收穫。」

  孫先生,英國一所知名大學的留學生,畢業以後放棄了國外就業的機會,回到成都創業。目前,他的公司開發的醫用軟體得到國家科技部認可,即將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僅僅是成都高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一個典型縮影,與此類似的留學回國人員創辦的公司在園區內還有144家,近200名留學生正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著。據悉,成都市出國留學人員歷年累計達7000多人,在蓉創業、發展的留學人員已達2600多人,申辦企業超過200家,總投資過億元。

  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日前談起過一個有趣的「50%現象」:在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有50%以上的高級管理人員是歸國留學人員;在政府科技部門司局級領導中,有50%以上的是歸國留學人員。目前,全國共有留學人員創業園60多個,留學人員在國內創辦的企業達5000多家,年產值超過100億元。

  對此,周涌提出三點建議:一、我們應該留學;二、我們應該理性選擇留學渠道和方式;三、我們應該良性留學!

  記者謝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0: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