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成境外經濟間諜冒險園

[複製鏈接]

432

主題

956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游雲異客 發表於 2009-7-18 06: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游雲異客 於 2009-7-18 08:27 編輯

鋼鐵業泄密或危及國防安全
外國公司在華六大「潛伏」手段
各國嚴打經濟間諜

------------------------------------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梁輝、漆菲發自北京 澳大利亞力拓集團員工因涉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日前遭中國國家安全部門拘捕。該間諜事件一經曝光,隨即在中國鋼鐵行業以及在華跨國公司當中引發「地震」。

    事實上,跨國公司在華間諜行為已是「公開的秘密」。去年8月,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曾發表文章警告說,境外利益集團在華活動越來越活躍,越來越多地介入中國的經濟決策,中國經濟主權已遭到嚴重威脅。7月14日,江涌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強調,境外跨國公司在華進行商業情報竊取的態勢越來越明顯,形勢越來越嚴峻。境外跨國公司都有專門的情報機構,一些境外的中小企業也紛紛通過專門提供情報服務的企業來實現自己的情報競爭,而中國企業在這方面還差得遠。當中,日本公司的情報能力值得一提。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說,日本公司的所有僱員都要定期接受相關訓練,讓他們時刻把眼睛睜得大大的,把耳朵豎得高高的。日本企業竊取中國商業秘密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比如中國景泰藍工藝、宣紙工藝等也早已被日本企業盯上,並讓中國相關產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境外情報機構可能參與此次外媒炒作力拓案的一個內容,是關注中國國家安全部門介入調查。澳大利亞《金融評論》日前在採訪梅新育時提問說,中國國家安全部門是否被賦予了新的任務來關注國際經濟案件?梅新育對此觀點予以了駁斥,並認為安全部門介入調查在中國有法可依。梅新育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在西方國家,動用強力部門參與保護商業秘密屬於家常便飯,矛頭所向甚至指向其他西方盟國。同時,西方國家也動用強力部門參與到竊取別國的商業秘密中去。其實,早有西方媒體披露說,冷戰結束后,西方國家龐大的情報機構面臨裁員減縮,他們的任務也有部分地從政治、軍事情報領域轉向經濟領域,以幫助自己的企業在海外擴張。英國《星期日獨立報》就曾披露了柯林頓政府的一項新政策——「消除比賽場地障礙」,它的內容即是為美國的商業利益搜集、接收和處理秘密情報。這項政策的指向之一,就是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擴充美國的經濟利益。而這項工作具體則由美國商務部下屬的「貿易促進協調委員會」來實施,這個秘密機構的官員據稱多是美國中央情報局人員。雖然目前尚未有公開報道證實境外情報機構在華從事經濟間諜行為,但在江涌看來,中國是境外資本必爭之地,加之中國在相關法律法規上尚不完善,讓境外機構有機可乘,中國自然容易成為他們從事間諜行為的樂土。中國需嚴堵泄密漏洞關鍵經濟信息的泄露,給中國帶來的危害是極大的。 7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力拓有關人員通過不正當手段竊取中國國家秘密,嚴重危害了中國經濟安全和經濟利益。據報道,中國鋼鐵行業與外國礦業公司的談判,涉及金額高達數百億美元。談判一旦失敗,中國遭受的經濟損失無疑是巨大的。香港《東方日報》則以幾年前發生的一個案例說明其危害性。報道說,前幾年,浙江電力系統一位前官員擔任一家跨國公司的駐華代表,他利用早前積累的人脈,獲取中國電力系統的重大設備採購底牌,並悉數泄露給外方,導致中方蒙受巨大損失,涉案金額高達上百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接受本報採訪的人士均認為,經濟間諜活動讓境外企業獲得了不公平的力拓案只是冰山一角

    在眾多觀察人士看來,力拓間諜案只是揭開了外國公司在華間諜行為的冰山一角。7月15日,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類似力拓竊密案的情況在我國相當多,竊取對象包括我們的戰略性先進位造業的機密,也包括一般性產業的機密,以及我們傳統手工業的技術機密。

    而這些間諜行為往往跟中國政府官員、國企高管的腐敗牽涉在一起。通常,在華外國公司通過金錢和美色引誘中國官員、企業高管掉入他們事先設下的陷阱。中國民間經濟分析機構安邦集團提供的一組數據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數據顯示:近十年來,跨國公司在華的行賄案件一直呈上升趨勢,在中國調查的50萬件腐敗案件中,六成多與國際貿易和外商有關。

    去年被捕的商務部官員郭京毅就是典型案例。據報道,在中國商務部條法司任職的郭京毅,在草擬外商併購中國企業的法令時,特意為外商留「後門」,對外資企業斬首併購中國一些行業的龍頭企業大開綠燈,致使中國經濟安全形同「馬其諾防線」。江涌告訴本報記者:「在當前中國,像郭京毅這樣的人很多,口軟了要替人家說話,拿錢了就要替人家消災。」
    梅新育博士舉例證明事態的嚴重程度。他說,從早年的原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鐵英收受港商巨額賄賂案,直到近年敗露的沃爾瑪、朗訊、默沙東、德普、立邦漆等案件,已經連續不斷地敲響了警鐘。

競爭優勢,損害了中國企業的經濟利益;還擾亂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市場秩序,對我國維護經濟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外資企業在中國「攻城略地」,有人早已驚呼,中國經濟面臨八國聯軍的入侵。此話絕非聳人聽聞,有數據顯示,中國在工業主要產業的 39個分行業中,外資市場佔有率有2個行業超過七成,4個行業超過五成,9個行業超過四成。除了危及經濟安全,鋼鐵行業的泄密還可能導致軍事機密的泄露。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鋼鐵行業有其特殊性,是影響國計民生地戰略性行業,因此鋼鐵企業的生產安排、鍊鋼配比、採購計劃,不僅屬於企業的內部機密,更屬於涉及國家安全的機密。在情報界,間諜機構往往可以從一國鋼鐵生產與消耗的數據當中,推算出該國的國民經濟建設情況,甚至軍艦、飛機等大型武器系統的生產情況。江涌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強調,「內外勾結」往往是境外機構屢屢得手的原因之一,中國需嚴防「內奸」和「外賊」,嚴堵泄密漏洞。因此江涌認為,要作好防範,首先要有防諜意識,做好宣傳和教育,讓大家有共同維護國家利益的意識。一位不願具名的安全部門人士也指出,首先要儘快制定有關 「反經濟間諜」的法律,同時進一步完善《國家保密法》,對我國商業經濟秘密提供全方位、高強度的有力保護;對在華經濟間諜行為要根據《國家安全法》、《保密法》和《刑法》中的相關條款給予有力打擊和法律懲處。境外公司在華多耳目

    在此次力拓間諜案中,據說中國警方在力拓上海辦事處電腦中截獲了數十家鋼鐵企業的內部信息。而被拘捕的力拓上海辦事處負責人胡士泰,是一位擁有澳大利亞國籍的華人,另外三名被拘捕的力拓員工則都是中國人。據圈內人士透露,胡士泰在中國鋼鐵行業很混得開,跟中國鋼鐵行業內很多人士有私交。據傳此次接受調查的首鋼高層譚以新是胡士泰北大的同學。胡士泰利用同學關係、朋友關係等人脈,上下打點得以獲取中國鋼鐵行業的機密。
    中國競爭情報學專家鄒祖燁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境外跨國公司都有專門的情報機構,一些境外的中小企業也紛紛通過專門提供情報服務的企業來實現自己的情報競爭,而中國企業在這方面還差得遠。競爭優勢,損害了中國企業的經濟利益;還擾亂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市場秩序,對我國維護經濟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外資企業在中國「攻城略地」,有人早已驚呼,中國經濟面臨八國聯軍的入侵。此話絕非聳人聽聞,有數據顯示,中國在工業主要產業的39個分行業中,外資市場佔有率有2個行業超過七成,4個行業超過五成,9 個行業超過四成。除了危及經濟安全,鋼鐵行業的泄密還可能導致軍事機密的泄露。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鋼鐵行業有其特殊性,是影響國計民生地戰略性行業,因此鋼鐵企業的生產安排、鍊鋼配比、採購計劃,不僅屬於企業的內部機密,更屬於涉及國家安全的機密。在情報界,間諜機構往往可以從一國鋼鐵生產與消耗的數據當中,推算出該國的國民經濟建設情況,甚至軍艦、飛機等大型武器系統的生產情況。江涌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強調,「內外勾結」往往是境外機構屢屢得手的原因之一,中國需嚴防「內奸」和「外賊」,嚴堵泄密漏洞。因此江涌認為,要作好防範,首先要有防諜意識,做好宣傳和教育,讓大家有共同維護國家利益的意識。一位不願具名的安全部門人士也指出,首先要儘快制定有關 「反經濟間諜」的法律,同時進一步完善《國家保密法》,對我國商業經濟秘密提供全方位、高強度的有力保護;對在華經濟間諜行為要根據《國家安全法》、《保密法》和《刑法》中的相關條款給予有力打擊和法律懲處。

    當中,日本公司的情報能力值得一提。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說,日本公司的所有僱員都要定期接受相關訓練,讓他們時刻把眼睛睜得大大的,把耳朵豎得高高的。日本企業竊取中國商業秘密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比如中國景泰藍工藝、宣紙工藝等也早已被日本企業盯上,並讓中國相關產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競爭優勢,損害了中國企業的經濟利益;還擾亂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市場秩序,對我國維護經濟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外資企業在中國「攻城略地」,有人早已驚呼,中國經濟面臨八國聯軍的入侵。此話絕非聳人聽聞,有數據顯示,中國在工業主要產業的39個分行業中,外資市場佔有率有2個行業超過七成,4個行業超過五成,9個行業超過四成。除了危及經濟安全,鋼鐵行業的泄密還可能導致軍事機密的泄露。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鋼鐵行業有其特殊性,是影響國計民生地戰略性行業,因此鋼鐵企業的生產安排、鍊鋼配比、採購計劃,不僅屬於企業的內部機密,更屬於涉及國家安全的機密。在情報界,間諜機構往往可以從一國鋼鐵生產與消耗的數據當中,推算出該國的國民經濟建設情況,甚至軍艦、飛機等大型武器系統的生產情況。江涌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強調,「內外勾結」往往是境外機構屢屢得手的原因之一,中國需嚴防「內奸」和「外賊」,嚴堵泄密漏洞。因此江涌認為,要作好防範,首先要有防諜意識,做好宣傳和教育,讓大家有共同維護國家利益的意識。一位不願具名的安全部門人士也指出,首先要儘快制定有關 「反經濟間諜」的法律,同時進一步完善《國家保密法》,對我國商業經濟秘密提供全方位、高強度的有力保護;對在華經濟間諜行為要根據《國家安全法》、《保密法》和《刑法》中的相關條款給予有力打擊和法律懲處。境外情報機構可能參與

    此次外媒炒作力拓案的一個內容,是關注中國國家安全部門介入調查。澳大利亞《金融評論》日前在採訪梅新育時提問說,中國國家安全部門是否被賦予了新的任務來關注國際經濟案件?梅新育對此觀點予以了駁斥,並認為安全部門介入調查在中國有法可依。

    梅新育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在西方國家,動用強力部門參與保護商業秘密屬於家常便飯,矛頭所向甚至指向其他西方盟國。 鋼鐵業泄密或危及國防安全《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梁輝、漆菲發自北京澳大利亞力拓集團員工因涉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日前遭中國國家安全部門拘捕。該間諜事件一經曝光,隨即在中國鋼鐵行業以及在華跨國公司當中引發「地震」。事實上,跨國公司在華間諜行為已是「公開的秘密」。去年8月,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曾發表文章警告說,境外利益集團在華活動越來越活躍,越來越多地介入中國的經濟決策,中國經濟主權已遭到嚴重威脅。7月14日,江涌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強調,境外跨國公司在華進行商業情報竊取的態勢越來越明顯,形勢越來越嚴峻。力拓案只是冰山一角在眾多觀察人士看來,力拓間諜案只是揭開了外國公司在華間諜行為的冰山一角。7月15日,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類似力拓竊密案的情況在我國相當多,竊取對象包括我們的戰略性先進位造業的機密,也包括一般性產業的機密,以及我們傳統手工業的技術機密。而這些間諜行為往往跟中國政府官員、國企高管的腐敗牽涉在一起。通常,在華外國公司通過金錢和美色引誘中國官員、企業高管掉入他們事先設下的陷阱。中國民間經濟分析機構安邦集團提供的一組數據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數據顯示:近十年來,跨國公司在華的行賄案件一直呈上升趨勢,在中國調查的50萬件腐敗案件中,六成多與國際貿易和外商有關。去年被捕的商務部官員郭京毅就是典型案例。據報道,在中國商務部條法司任職的郭京毅,在草擬外商併購中國企業的法令時,特意為外商留「後門」,對外資企業斬首併購中國一些行業的龍頭企業大開綠燈,致使中國經濟安全形同「馬其諾防線」。江涌告訴本報記者:「在當前中國,像郭京毅這樣的人很多,口軟了要替人家說話,拿錢了就要替人家消災。」 梅新育博士舉例證明事態的嚴重程度。他說,從早年的原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鐵英收受港商巨額賄賂案,直到近年敗露的沃爾瑪、朗訊、默沙東、德普、立邦漆等案件,已經連續不斷地敲響了警鐘。境外公司在華多耳目在此次力拓間諜案中,據說中國警方在力拓上海辦事處電腦中截獲了數十家鋼鐵企業的內部信息。而被拘捕的力拓上海辦事處負責人胡士泰,是一位擁有澳大利亞國籍的華人,另外三名被拘捕的力拓員工則都是中國人。據圈內人士透露,胡士泰在中國鋼鐵行業很混得開,跟中國鋼鐵行業內很多人士有私交。據傳此次接受調查的首鋼高層譚以新是胡士泰北大的同學。胡士泰利用同學關係、朋友關係等人脈,上下打點得以獲取中國鋼鐵行業的機密。中國競爭情報學專家鄒祖燁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

    同時,西方國家也動用強力部門參與到竊取別國的商業秘密中去。其實,早有西方媒體披露說,冷戰結束后,西方國家龐大的情報機構面臨裁員減縮,他們的任務也有部分地從政治、軍事情報領域轉向經濟領域,以幫助自己的企業在海外擴張。

    英國《星期日獨立報》就曾披露了柯林頓政府的一項新政策——「消除比賽場地障礙」,它的內容即是為美國的商業利益搜集、接收和處理秘密情報。這項政策的指向之一,就是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擴充美國的經濟利益。而這項工作具體則由美國商務部下屬的「貿易促進協調委員會」來實施,這個秘密機構的官員據稱多是美國中央情報局人員。

    雖然目前尚未有公開報道證實境外情報機構在華從事經濟間諜行為,但在江涌看來,中國是境外資本必爭之地,加之中國在相關法律法規上尚不完善,讓境外機構有機可乘,中國自然容易成為他們從事間諜行為的樂土。

中國需嚴堵泄密漏洞

    關鍵經濟信息的泄露,給中國帶來的危害是極大的。競爭優勢,損害了中國企業的經濟利益;還擾亂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市場秩序,對我國維護經濟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外資企業在中國「攻城略地」,有人早已驚呼,中國經濟面臨八國聯軍的入侵。此話絕非聳人聽聞,有數據顯示,中國在工業主要產業的39個分行業中,外資市場佔有率有2個行業超過七成,4個行業超過五成,9 個行業超過四成。除了危及經濟安全,鋼鐵行業的泄密還可能導致軍事機密的泄露。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鋼鐵行業有其特殊性,是影響國計民生地戰略性行業,因此鋼鐵企業的生產安排、鍊鋼配比、採購計劃,不僅屬於企業的內部機密,更屬於涉及國家安全的機密。在情報界,間諜機構往往可以從一國鋼鐵生產與消耗的數據當中,推算出該國的國民經濟建設情況,甚至軍艦、飛機等大型武器系統的生產情況。江涌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強調,「內外勾結」往往是境外機構屢屢得手的原因之一,中國需嚴防「內奸」和「外賊」,嚴堵泄密漏洞。因此江涌認為,要作好防範,首先要有防諜意識,做好宣傳和教育,讓大家有共同維護國家利益的意識。一位不願具名的安全部門人士也指出,首先要儘快制定有關 「反經濟間諜」的法律,同時進一步完善《國家保密法》,對我國商業經濟秘密提供全方位、高強度的有力保護;對在華經濟間諜行為要根據《國家安全法》、《保密法》和《刑法》中的相關條款給予有力打擊和法律懲處。

    7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力拓有關人員通過不正當手段竊取中國國家秘密,嚴重危害了中國經濟安全和經濟利益。

    據報道,中國鋼鐵行業與外國礦業公司的談判,涉及金額高達數百億美元。談判一旦失敗,中國遭受的經濟損失無疑是巨大的。香港《東方日報》則以幾年前發生的一個案例說明其危害性。報道說,前幾年,浙江電力系統一位前官員擔任一家跨國公司的駐華代表,他利用早前積累的人脈,獲取中國電力系統的重大設備採購底牌,並悉數泄露給外方,導致中方蒙受巨大損失,涉案金額高達上百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接受本報採訪的人士均認為,經濟間諜活動讓境外企業獲得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損害了中國企業的經濟利益;還擾亂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市場秩序,對我國維護經濟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外資企業在中國「攻城略地」,有人早已驚呼,中國經濟面臨八國聯軍的入侵。此話絕非聳人聽聞,有數據顯示,中國在工業主要產業的39個分行業中,外資市場佔有率有2個行業超過七成,4個行業超過五成,9個行業超過四成。

    除了危及經濟安全,鋼鐵行業的泄密還可能導致軍事機密的泄露。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鋼鐵行業有其特殊性,是影響國計民生地戰略性行業,因此鋼鐵企業的生產安排、鍊鋼配比、採購計劃,不僅屬於企業的內部機密,更屬於涉及國家安全的機密。在情報界,間諜機構往往可以從一國鋼鐵生產與消耗的數據當中,推算出該國的國民經濟建設情況,甚至軍艦、飛機等大型武器系統的生產情況。

    江涌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強調,「內外勾結」往往是境外機構屢屢得手的原因之一,中國需嚴防「內奸」和「外賊」,嚴堵泄密漏洞。
    因此江涌認為,要作好防範,首先要有防諜意識,做好宣傳和教育,讓大家有共同維護國家利益的意識。一位不願具名的安全部門人士也指出,首先要儘快制定有關「 反經濟間諜」的法律,同時進一步完善《國家保密法》,對我國商業經濟秘密提供全方位、高強度的有力保護;對在華經濟間諜行為要根據《國家安全法》、《保密法》和《刑法》中的相關條款給予有力打擊和法律懲處。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7-18 06:10 | 只看該作者
也怪中國高官們不爭氣. 愛貪污者太多. 要大力清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2

主題

956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3
 樓主| 游雲異客 發表於 2009-7-18 06:11 | 只看該作者
外國公司在華六大「潛伏」手段

  除了錢名利色,國外機構在中國搞情報的手段多樣、聞所未聞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漆菲、金微發自北京 力拓間諜案牽出了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情報交易鏈條,一幕幕此起彼伏像是上演經濟諜戰大片,也讓國人見識了外國公司在中國搞諜戰的新手段。

錢名利色四管齊下


  「在這些公關手段中,錢、名、利、色無處不在,無所不含。」在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看來,境外利益集團經常聘請一些部門領導與職員做諮詢師,或者以課題經費的名義,將錢財贈予有關部委研究機構與學者,通過這樣的方式對中國相關部門決策和立法施加影響。

  江涌舉了這樣一個實例:某些國際大公司常年以課題研究名義,向國內某家研究中心提供研究經費,該中心投桃報李,一直為跨國公司在華利益充當「打手」。

  此外,還有一些司空見慣的手段:安排出國觀光、子女境外就讀、協助轉移資產等。或者以參加國際學術研討、邀請做訪問學者、收錄論文進SCI(科學引文索引)、授予名譽學位或職稱等為誘餌,吸引中國官員、學者為其效力。

  不過最有效的手段莫過於「美色」。商海中的美女與美男間諜最為搶手,「名和利往往很多人還擋得住,但『色』總是無堅不摧。」江涌說。更有學者揭露,許多人主動尋求這類「糖衣炮彈」,自然而然就把情報「拱手送人」。

科研課題二次倒賣

  二手課題倒賣的現象如今越來越嚴重。據江涌介紹,一些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等重大課題在經過兩三年或更長時間的研究周期結項時,國外別有用心的機構就會找上門,「很多研究者會覺得何樂而不為呢?我把這個題目給國家了,同樣也可以給你,多賺一筆經費嘛。」

  在江涌看來,這方面的情報很多是有意倒賣的,更有部門長期跟境外合作,常年向外輸出情報。有些課題經費來源是經過「洗白」的,通過民間或者個人的名義經過「二傳手」,「三傳手」傳遞,這樣也就造成了分辨的難度。

利用掮客「買辦」

  在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滋生了一大批從事「買辦」活動的掮客。這些掮客與境外利益集團形成日趨緊密的「共生」態勢,遊走在境外利益集團與國內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獲取超額收益。

  與境外利益集團結成利益共同體的還有一些法人。一些大型中資企業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充當外資的「鋪路石」與「敲門磚」。如某些有違常理的合資路線,一開始就體現出外資的獨資圖謀。由於中方出資人往往缺乏有關經營經驗,因此合資公司實際由外資主導。

與地方政府形成共生

  在GDP增長作為主要考核政績的制度安排下,一些地方政府紛紛進行「沖向底部」的「割喉戰」,爭相招攬外資,過度引進,超前開放,導致日趨嚴重的「外資崇拜」。如有的地方政府在篩選當地骨幹企業的戰略投資者時,首先排除的是中資企業,執意將國有股權轉讓給境外投資者。「兩稅合一」剛剛提上議事日程,有的地方政府和某些外資企業便聯合行動,希望影響立法機關的決策,保留外企特殊優惠待遇。

  獲得了地方政府的保護,某些外資企業在搞情報戰時也多了份保證。

壟斷資本合圍圈地


  看似友好的中外合資合作形式也成為境外資本在中國圈地的重要手段。

  比如,中國第一、世界第五的電池生產商福建南孚公司已成為跨國壟斷資本「合謀」的經典案例。1999年,南平市有關部門為改善治理結構而主導引進外資,但竭力避免被同行產業資本(主要是競爭對手美國吉列)所併購,但外資公司卻裡應外合,把南孚的情報透露出去。怕什麼來什麼,以摩根士丹利為首的國際基金在2002年對南孚實現控股后,2003年就轉手將所持股份全部賣給了吉列。

利用保密法漏洞


  國人對一些「秘密」重視程度不夠也常被境外機構利用。中國20年前曾頒布《國家保密法》,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信息化的發展和電子政務的建設與應用,現實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國家保密法》對「涉密」範圍的界定非常模糊而寬泛,另外也沒有明文規定各行業中的機密標準。北京一家鋼鐵諮詢機構對此提出疑問:「我們平時也提供一些行業分析報告給客戶,可是什麼樣的數據不能提供呢,哪些數據又被界定為國家機密,我們並不了解。」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有些數據被境外機構獲取是出於不知情,由於沒有保密範疇的界定,大部分人也沒有形成良好的保密意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2

主題

956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4
 樓主| 游雲異客 發表於 2009-7-18 06: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游雲異客 於 2009-7-18 09:37 編輯

各國嚴打經濟間諜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吳茜茜、郇公弟、張之簡 特約撰稿羽策發自紐約、柏林、巴黎、東京 「在企業生活中的每一天,重要信息都有可能被精明的對手獲取。在接待潛在競爭對手時要格外小心,甚至有人會在鞋底貼上不幹膠,粘取地板上的碎屑進行分析。專業展會是經濟間諜最喜愛的場所,有人會扮成參觀者來回拍照,還有人扮成求職者輕鬆獲得重要信息。電話、照片等都可能泄漏重要信息。……」

    這是法國UsineNouvelle網站對經濟間諜的一段描述。無孔不入的經濟間諜既是各國企業的最愛,也讓各國政府無比頭疼。

大企業是諜戰主角

    隨著經濟發展,商業間諜似乎無處不在,有媒體透露,在矽谷,盜竊創新成果已經屢見不鮮,偷竊手段也花樣翻新:竊聽電話、截獲傳真和電子郵件、雇傭黑客侵入對方的核心網路系統,有的商業間諜在寫字樓轉來轉去,乘人不備順手牽羊,一旦被抓獲,就偽裝成普通小偷……

    美國媒體報道,位列「財富500強」的大公司,幾乎每家都設有「競爭情報」部門,從事商業情報信息的間諜業務。像可口可樂、3M、通用電氣和英特爾等公司,都派重要人物負責調查商業競爭對手正在幹些什麼,甚至偷窺對手的策略和動向。IBM公司有12支情報隊伍,他們分工明確,盯住IBM不同的對手。摩托羅拉公司則從美國中央情報局挖來專業情報和偵探人員,組建起公司的情報部門。不向對方支付1億美元的庭外和解費;寶潔公司曾僱用間諜以市場分析員的名義潛入聯合利華公司,從後者的「垃圾堆」中獲得大量機密;2007年德國商業軟體巨頭SAP涉嫌竊取競爭對手甲骨文商業機密,被甲骨文向美國法院的起訴,最終導致SAP部門高層集體辭職。造成的損失不可低估德國經濟安全委員會4月出台的2009年度國家經濟安全狀況的評估報告中,調查了244名德國企業,其中半數以上表示,它們在過去兩年中受到過競爭對手間諜活動的侵擾,而來自電腦和黑客的攻擊則更為嚴重。法國國內情報總局稱,從2006年1月到2008年底,有2963家企業遭到過盜竊生產機密、破壞管理穩定、阻撓新產品上市等「經濟干涉行為」。被發現的3719名「不懷好意者」來自90個不同的國家。日本經濟產業省2006年針對625家企業進行調查時,有35.8%的企業承認發現過情報被泄漏。德國經濟安全工作協會稱,由於受到網路間諜攻擊和情報人員的「盜竊」,德國每年在這方面的損失高達500億歐元,每5家企業就有一家受到網路間諜入侵。經濟間諜無處不在,但是很多國家卻面臨將其抓獲后,無法可依,不能對其起訴的尷尬局面。2006年,尼康曾發生技術人員把機密零件給俄羅斯方面,進而日本技術被用于軍事領域的事件。由於沒有相關法規,只能定為盜竊罪,結果是不被起訴,企業為此大為不滿。不過這種情況正在逐漸得到改善。各國立法加強防範美國是世界上經濟間諜最多的國家,但因為各項技術先進,它也是其它國家間諜覬覦的目標。為了有效地保護商業秘密,美國聯邦政府於1996年10月通過了《經濟間諜法》。該法不但對已經實施的犯罪進

    對情報工作的重視,使得各大公司之間諜戰故事層出不窮。著名的商業間諜案幾乎都發生在巨頭之間: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曾派出商業間諜到通用汽車公司偷取數箱機密文件,2002年被訴后,不得不向對方支付1億美元的庭外和解費;寶潔公司曾僱用間諜以市場分析員的名義潛入聯合利華公司,從後者的「垃圾堆」中獲得大量機密;2007年德國商業軟體巨頭SAP涉嫌竊取競爭對手甲骨文商業機密,被甲骨文向美國法院的起訴,最終導致SAP部門高層集體辭職。

造成的損失不可低估


    德國經濟安全委員會4月出台的2009年度國家經濟安全狀況的評估報告中,調查了244名德國企業,其中半數以上表示,它們在過去兩年中受到過競爭對手間諜活動的侵擾,而來自電腦和黑客的攻擊則更為嚴重。法國國內情報總局稱,從2006年1月到2008年底,有2963家企業遭到過盜竊生產機密、破壞管理穩定、阻撓新產品上市等「經濟干涉行為」。被發現的3719名「不懷好意者」來自90個不同的國家。日本經濟產業省2006年針對625家企業進行調查時,有35.8%的企業承認發現過情報被泄漏。

    德國經濟安全工作協會稱,由於受到網路間諜攻擊和情報人員的「盜竊」,德國每年在這方面的損失高達500億歐元,每5家企業就有一家受到網路間諜入侵。

    經濟間諜無處不在,但是很多國家卻面臨將其抓獲后,無法可依,不能對其起訴的尷尬局面。2006年,尼康曾發生技術人員把機密零件給俄羅斯方面,進而日本技術被用于軍事領域的事件。由於沒有相關法規,只能定為盜竊罪,結果是不被起訴,企業為此大為不滿。行追究,還對「意圖」犯罪以及共謀犯罪行為進行處罰,使美國政府及企業可以在商業秘密尚未被盜用之前即有機會採取法律行動。該法還支持使用「偽裝誘捕手段」 抓獲商業間諜。日本也在去年參照美國的《經濟間諜法》制定了「技術情報適當管理法案」,有望今年在國會上提出。為了防止企業員工把秘密資料給外國政府,「法案」規定,本來沒有許可權得到企業秘密情報的職員若複製秘密文件,通過電子郵件送到私人電腦里,就算沒有透露給第三者,也算是違法行為。擁有尖端科技的德國,在防範經濟間諜方面更是非常用心。德國聯邦政府設有專門的經濟安全工作委員會;德國政府情報機關和反間諜機關——聯邦憲法保衛局直接負責對經濟間諜風險的評估和防範;內政部以及警察機關則負責具體案件的查辦。在企業內部,德國許多大企業也都設有安全部門,僱用專業的安全保護專家,負責防範來自外部以及企業內部員工的泄密行為、乃至恐怖主義活動等對企業安全的威脅。

    不過這種情況正在逐漸得到改善。

各國立法加強防範


美國是世界上經濟間諜最多的國家,但因為各項技術先進,它也是其它國家間諜覬覦的目標。為了有效地保護商業秘密,美國聯邦政府於1996年10月通過了《經濟間諜法》。該法不但對已經實施的犯罪進行追究,還對「意圖」犯罪以及共謀犯罪行為進行處罰,使美國政府及企業可以在商業秘密尚未被盜用之前即有機會採取法律行動。該法還支持使用「偽裝誘捕手段」抓獲商業間諜。

    日本也在去年參照美國的《經濟間諜法》制定了「技術情報適當管理法案」,有望今年在國會上提出。為了防止企業員工把秘密資料給外國政府,「法案」規定,本來沒有許可權得到企業秘密情報的職員若複製秘密文件,通過電子郵件送到私人電腦里,就算沒有透露給第三者,也算是違法行為。


    擁有尖端科技的德國,在防範經濟間諜方面更是非常用心。德國聯邦政府設有專門的經濟安全工作委員會;德國政府情報機關和反間諜機關——聯邦憲法保衛局直接負責對經濟間諜風險的評估和防範;內政部以及警察機關則負責具體案件的查辦。在企業內部,德國許多大企業也都設有安全部門,僱用專業的安全保護專家,負責防範來自外部以及企業內部員工的泄密行為、乃至恐怖主義活動等對企業安全的威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2

主題

956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5
 樓主| 游雲異客 發表於 2009-7-18 06:30 | 只看該作者
也怪中國高官們不爭氣. 愛貪污者太多. 要大力清查.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7-18 08:10


是, 要立法防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6
akihito 發表於 2009-7-18 07:27 | 只看該作者
體制問題! 貪字當頭很難防範, 除非重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2

主題

276

帖子

8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7
7
tonyecc 發表於 2009-7-18 09:11 | 只看該作者
商業間諜在中國活動有風險嗎?沒風險的事談的上冒險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2

主題

956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8
 樓主| 游雲異客 發表於 2009-7-18 14:42 | 只看該作者
7# tonyecc

不把風險當回事不證明沒風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8: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