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方時事解讀[2009.07.10] - 處理「新疆7.5暴力罪行」的兩點建議

[複製鏈接]

432

主題

956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游雲異客 發表於 2009-7-13 08: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9.07.10]


土耳其總理稱給熱比婭簽證 部長煽動抵制中國


  【綜合消息】據報道,在各國政府對新疆局勢的表態表現得非常謹慎之時,土耳其政府的反應卻較為激烈。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甚至還「承諾」,為「疆獨」頭目熱比婭發放入境簽證。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承諾,向熱比婭發放簽證。 報道稱,此前熱比婭抱怨,她曾經兩次向土方提出入境申請,但都遭到拒簽。

  8日,各國政府對新疆局勢的表態依然較謹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凱利表示,美國繼續對新疆動亂局勢深感關切,但到目前為止「未獲得中國在新疆對民眾鎮壓的信息」。

  土耳其政府的反應較為激烈。該國《今日扎曼》網9日報道說,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對海灣國家外長說,「我們與新疆的維吾爾人是兄弟」;他對BBC記者說,「我們懷著極大的哀傷和焦慮關注著事態的發展」;他還對法新社記者說:「我們希望(北京)立即採取符合人權標準的必要措施。」土外長宣稱,土耳其「不會對正在新疆發生的事情表示沉默」。

  與此同時,土耳其方面甚至還出現了煽動抵制中國商品的輿論。土國內的貿易組織和商會呼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抵制中國商品的行動」。據路透社報道,土耳其工業部長9日在一個會議上也宣稱,「應該通過抵制中國貨的方式向中國施壓」。土方一發言人對此稱,這僅僅是部長的個人意見,並非政府立場。

  路透社9日評論說,由於土耳其的主體民族突厥族和維吾爾族人存在「民族、語言和宗教紐帶」,境內的新疆移民也特別多,因此對新疆事務向來較為關注。

  美聯社則評論稱,土耳其在48小時內對中國的批評「連升三級」,這種做法「既不尋常也十分冒險」。報道稱,中土經貿交流發展迅速,但土政府一直扮演中國新疆政策批評者的角色。當地為數眾多的「疆獨」組織連日來不斷舉行反華遊行,對此土政府也採取放任態度。


【時事點評】自國際支持「東突」、及「東突」分裂勢力在新疆製造「7.5嚴重暴力犯罪」事件以來,對土耳其的態度,時事評論員們非常關注,在我們看來,之所以如此,主要在於以下三點:

第一,「7.5嚴重暴力犯罪」事件之前,也就是在6月29日,土耳其總統阿卜杜拉•居爾曾在新疆烏魯木齊進行訪問,這是他在中國為期六天國事訪問的最後一站。

第二,中國在塞普勒斯問題上對希方持同情態度,而土耳其原本就是新疆分裂勢力「東突」組織活動核心地之一。

●土耳其胸懷有一份巨大的政治抱負

第三,在地緣政治上,不論是在「大中東方向」、還是在「大中亞方向」,更或者是「地中海方向」,曾經在建立過「橫跨歐亞非三大陸」之奧斯曼伊斯蘭帝國的土耳其,始終胸懷一份巨大的政治抱負,但如果考慮到土耳其的綜合實力、以及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化,我們不得不說,儘管土耳其的「政治抱負」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更多地可以視之為一種「政治自負」。

●土耳其的「政治抱負」到底有多大?

至於這份「政治抱負」到底有多大?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給出了詳細的討論紀要,除了幾個段文字之外,在此不再過多地重複。這幾段文字援引如下:

一,僅僅在「大中亞方向」,早在蘇聯解體之前,土爾其就一向認為:中國的新疆部分與蘇聯的中亞部分都屬於「大土爾其」,在他們的「政治詞典」里,中國的新疆部分謂之為「東土爾其」,而蘇聯的中亞部分則謂之為「西土爾其」;

不論是土耳其的已故總統、還是繼任總統都曾公開宣稱:「土耳其的利益區是從亞得利亞海直到中國長城」。因此,儘管土耳其為新疆分裂勢力「東突」組織提供了巨大支持,但是,在土耳其的「政治抱負」中,中國新疆還是應該被弄成「東土耳其斯坦」而不是「東突厥斯坦」。

二,現在是2009年,而早在92年,也就在海灣戰爭爆發、前蘇聯解體前後,目睹自己國家的戰略價值突然一飛衝天,土耳其國務卿就曾經豪邁地預言:「從2010年開始,土耳其就可能成為最強大的西方國家」。


●一系列令土耳其「政治抱負」全面激活的重大事件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儘管今天距離「上述預言難」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儘管我們一點兒也不認為土耳其距離「最強大的西方國家」較10多年前發生了任何「實質性靠近」,但從土耳其的「言行舉止」去觀察,土耳其早已將「政治抱負」付諸於實踐。

事實上,僅僅在「大中亞方向」,從90年代初開始,就發生了一系列令土耳其「政治抱負」全面激活的重大事件:

首先是爆發了海灣戰爭,令美國對緊靠著伊拉克、在軍事上有重大戰略價值的土耳其、在政策上發生重大改變,開始放棄「親希(臘)限土(耳其)政策」,而土耳其在遠大「政治抱負」的指導下,也斷然切斷了當時對土耳其有著重大經濟利益的伊拉克輸油管,以示合作誠意,結果是美國與土耳其全面結盟,

其次是前蘇聯突然解體,令土耳其眼中的「西土爾其(中亞)」突然出現了運作空間;

再就是美國利用「911事件」、扯著「反恐」的大旗、「蛙跳」進入俄羅斯的前庭、中國的後院--中亞;

●兩份「目前彼此間誰也不佔絕對優勢」的「區域整合計劃」,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在爭奪土耳其

不論是海灣戰爭、還是伊拉克戰爭,土耳其對「美國戰略」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由於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橋」之要衝(土耳其的別名就是「歐亞大陸橋」),且既是歐盟進入中東產油區的「最便利通道」,也是美國將歐盟「有效屏蔽」在中東之外的「要塞」,因此,不論是漸行漸遠的大中東計劃也好,還是剛剛冒頭的地中海計劃也罷,這兩份「目前彼此間誰也不佔絕對優勢」的「區域整合計劃」,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在爭奪土耳其。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旦「相對實力」已經大幅下降、且「絕對實力」也已實質性下降的美國、因「種種原因」今後「不再有能力」向具有遠大政治抱負、且「在經濟上有著加入歐盟強烈動機」的土耳其提供「足夠的利益」與「可期的遠景」,那麼,美國與土耳其之間自海灣戰爭之後形成的這種「相互支撐、相互利用」戰略關係,也就走到頭了。

上面所謂的「種種原因」就是今天「焦點點評」的討論話題。在幾則新聞之後,我們再繼續這個討論。



美聯儲表示將捍衛聯儲決策獨立性 拒絕國會幹預


【華盛頓消息】據媒體報道,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副主席唐納德•科恩9日表示,美國國會企圖將貨幣政策置於審查範圍之內是危險的,他將堅決捍衛美聯儲的決策獨立性。

科恩當天在美國眾議院一個委員會上說,國會下屬的政府問責局如果獲權審查美聯儲,對聯儲進行貨幣政策考量將是一個打擊。他認為,雖然美聯儲官員會定期在公開場合解釋他們的決策因由,但決策過程中涉及的許多想法和建議並不納入最終政策,公開披露原則將妨礙美聯儲對這些想法和建議的梳理。

科恩表示,對金融市場和公眾來說,美聯儲決策會議採取閉門形式是至關重要的。他還聲稱,如果政府問責局公開披露對美聯儲有關貨幣政策考量和行動的審查結果,會妨礙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與公眾在金融市場的貨幣政策方面進行廣泛交流。如果美聯儲的決策獨立性受到威脅,信用評級機構會調低對美國政府的評級,這會加重政府借款成本。

由於一些批評人士指責美聯儲在決策方面過於保密,自從2006年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上任后,美聯儲在增加政策透明性方面取得進展,包括定期公開貨幣政策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會議記錄。


法國總統呼籲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

【拉奎拉消息】 在義大利拉奎拉參加八國集團峰會的法國總統薩科齊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應當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更加多元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薩科齊說,希望全球領導人在未來幾個月內對國際貨幣體系問題進行討論,特別是討論匯率問題和實施一種基於多種貨幣而非美元單一貨幣的「多貨幣體系」的可能性。

他說:「目前,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誕生的布雷頓森林協議的產物。60年後,我們必須問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政治上多極化的世界難道不應該有一個與其相適應的貨幣上多極化的世界嗎?」


日媒披露日本政府或已銷毀核密約證據

【東京消息】據日本《朝日新聞》10日報道,日本外務省曾在2001年作出指示,要求將其保存的有關日美「核密約」的文件銷毀,日方有關「核密約」的證據很可能已經消失。

《朝日新聞》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前政府官員的話報道,一名前政府高官承認「核密約」的存在,並稱歷代外務省事務
次官交接傳承的寫有密約內容的原件也在銷毀之列。這名前高官說,這些文件是很久以前的文件,將對外宣稱沒有的文件小心保存沒有任何意義。

另一名前政府相關人士則說,北美局和條約局(現國際法局)被認為是外務省內保管密約相關文件的部門,聽說這些文件在2001年4月《信息公開法》實施前不久被全部銷毀了。其中,包括如何應對1981年美國前駐日大使賴肖爾證言的守則等一些只有日方才有的歷史文件很可能也都已被銷毀。

不過,由於上述二人都沒有看到銷毀現場,因此也不能完全排除相關文件仍被秘密保存的可能性。

報道評論說,如果證言屬實,那麼日本政府在核密約問題上不僅一直欺騙國民,而且還剝奪了將來的國民對其進行檢驗的可能性,可以說是「雙重犯罪行為」。

根據多名相關人士的證言和美方的解密檔案,日美兩國1960年修訂《日美安保條約》時達成了默許載核美艦停靠日本港口的核密約。美國前駐日大使賴肖爾1981年在接受《每日新聞》採訪時說,載有核武器的美軍艦艇曾在兩國政府諒解之下停靠過日本港口;而日本外務省前事務次官村田良平不久前則說,自己親眼見過密約原件,文件從前任那裡繼承,離任時又傳給了繼任者。但日本政府一直堅決否認密約的存在,並否認載有核武器的美軍艦艇曾停靠過日本港口。



中俄日韓四國陸海聯運航線即將正式運營

【琿春消息】 據新華社報道,吉林省琿春市航務局官員10日透露,歷經五年準備的環日本海跨國航線——中俄日韓四國陸海聯運即將正式通航運營,這將成為中國東北從海路到達日本西海岸乃至北美、北歐的最近點。

位於圖們江下游的琿春市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地帶,自二00五年開始,中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有關各方就已經開始籌劃經中國琿春、俄羅斯扎魯比諾、日本新瀉,最後到達韓國束草的陸海聯運航線。

規劃的航線全長約八百海里。二00八年九月,中俄日韓四國相關地方政府及企業共同出資成立了「東北亞航運株式會社」,其中,中日兩方各出資百分之十六,俄方佔百分之十七,韓方佔百分之五十一。按照分工,中方和日方負責為航運組織貨源,俄方負責該航線在俄境內的通關、倉儲、裝卸及轉運手續,韓方負責協調航運船隻,並負責具體運輸承運業務。

東北亞專家張玉山表示,這條連接四國的陸海聯運航線是第一條從中國東北橫渡日本海直達日本西海岸的航線,也是中國東北繼大連之後的第二個出海通道。此前,中國東北的貨物到日本需從陸路到大連,再輾轉到日本海,需十二天的時間,而新航線只需要一天半,航程縮短近八倍,航行成本隨之大幅降低。

二00八年十月,這條陸海聯運航線首次試航成功。今年六月底,航線再次試航成功。目前航運公司正在召開董事會,研究正式通航的具體細節。

專家分析,這條航線的正式運營,將會促進環日本海經濟圈人流、物流的形成,符合航線內各國的長遠戰略利益,是東北亞各國在地區合作中新的突破。


【時事點評】我們先來關注第一則消息。在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以及歐盟諸多國家都在要求「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們先來聽聽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副主席唐納德•科恩說了些什麼。

第一,科恩表示:美國國會企圖將貨幣政策置於審查範圍之內是危險的,他將堅決捍衛美聯儲的決策獨立性;

第二,科恩認為:如果美聯儲的決策獨立性受到威脅,信用評級機構會調低對美國政府的評級,這會加重政府借款成本。

●補充兩個背景

在對科恩先生的「捍衛」具體點評之前,我們還想補充兩個背景:

背景一,「美聯儲表示將捍衛聯儲決策獨立性、並拒絕國會幹預」的新聞發生在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以及歐盟諸多國家都在要求「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的背景下;

背景二,有報道稱,預計美國財長蓋特納周五會提議「賦予證券與期貨監管機構職權,來管理目前未受管制的店頭衍生品(OTC)市場」。

●我們沒有興趣去討論這些玩意兒

首先,東方評論員想聲明一點:在這裡,我們既無意去評價「曾經誓死捍衛」自由市場的美聯儲;也不想討論美聯儲「正在誓死捍衛」的「決策獨立性」,更沒有興趣去討論「至今沒有被下調」的美國政府的信用等級;也沒有興趣去討論「至今仍在捍衛」美國政府信用等級的美國信用評級機構究竟在奉行「什麼樣的一套信用評級標準」;

顯然,在我們看來,已經爆發的次貸危機、仍然有待深化的金融危機已經足以說明一切,那就是:除非造成次貸危機的美國金融體系做徹底的改革,對美國經濟「製造財富」的主要模式--「華爾街金融永動機」做徹底的清算,否則,美國政府以「種種標題」推出的任何「經濟刺激與金融監管改革計劃」都不過是「想」掩耳盜鈴,都是「在」拖延時間。

只要其它主要經濟體(特別是以中國為首的南方經濟體)不相信、不上當,其結果必然是:依然包裹在「美聯儲決策獨立性」下的所有「見不得光的東西」、終有包裹不住的那一天。


●掩蓋在美聯儲「獨立決策權」下「最見不得光的」那些東西


我們認為,美聯儲在「獨立決策」貨幣政策時所「看見」的各種美國經濟、特別是美國金融數據,就是「最見不得光的」那些東西,我們還認為,科恩及美聯儲「堅決捍衛」的所謂「決策獨立性」不過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是一種可以拿到桌面上進行堅決捍衛的「標的」;而美聯儲手上的美國真實經濟數據、特別是金融數據,美聯儲「準備如何處理」這些數據,才是他及他身後的聯儲所代表的「美國資本利益集團」誓死捍衛的核心內容,顯然,這才是必須堅決捍衛、但又「絕對不能」拿到陽光下進行堅決捍衛的東西。



●對美國而言,任何真正意義上的變革將取決於「如何安排」美聯儲、「如何看待」華爾街


東方評論員認為,美國最近已經提出的、及準備提出的金融監管改革計劃有太多的問題。我們知道,美國之所以會爆發次貸危機、次貸危機之所以最終深化為金融危機、並衝擊世界經濟,享有「獨立決策權」美聯儲起著非常關鍵、且極其惡劣的作用,因此,在我們看來,對美國任何形式的金融監管改革計劃、或者任何經濟拯救計劃而言,最具代表性的問題恰恰在於「這些計劃準備如何安排」美聯儲!

不僅如此,對扯著「改變」的旗幟才贏得白宮的奧巴馬而言,任何真正意義上的變革也將取決於「如何安排」美聯儲、「如何看待」華爾街。


●自里根起、歷任美國政府一直在努力實踐、卻已力不從心的「既定戰略」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美國「謹慎爆光」的金融監管改革計劃已經顯示,其核心內容在於「一方面要強化美聯儲的監管地位、另一方面又拒絕社會監督美聯儲」,從這些實際情況來看,奧巴馬政府不僅無意約束「通過印鈔機生產美元」的美聯儲,更無意約束「利用金融衍生模型增產美元」的「華爾街金融永動機」,這就是說,在金融危機中上台、且已運行了半年的奧巴馬政府,不論是內政還是外交,其實質都在於:以「變革的戰術」繼續追逐自里根、老布希、經柯林頓、小布希歷任美國政府一直在努力實現、卻已力不從心的「既定戰略」、那就是:以「美國綜合實力」獲取中東、中亞石油控制權,以「石油來綁定美元」、以「石油美元」來穩定「美元本位制」、以「美元本位制」去強化「美國綜合實力」。直到不斷強化的「美國綜合實力」有朝一日能夠徹底支配整個地球為止。


●在奧巴巴政府終於考慮「變相撤出伊拉克(從伊拉克城鎮退出,收縮到軍事基地)」的背後

值得強調的是,「美軍」與「自由女神」雖然是「美國綜合實力」的兩大組成部分,但它們在伊拉克的「真實表現」說明,特別是,在「美元本位制」已經因美國次貸危機、金融危機的爆發而已經「成為問題」的情況下,在美國距離「徹底控制伊拉克」的目標不是更近了、而是更遠了的情況下,在奧巴巴政府終於考慮「變相撤出伊拉克(從伊拉克城鎮退出,收縮到軍事基地)」的背後,除了「與伊拉克反美武裝脫離接觸的安全考慮外,更多的原因則是:因「美元本位制」已經成為問題而被有效削弱的美國綜合實力、已經無力同時支撐美軍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龐大消耗了」。

否則,奧巴馬是不會「變相撤軍」的,這個道理很簡單:儘管是「變相撤軍」,但對美國而言,其後果與「全面撤軍」將是一樣的性質,只是速度上有所差異而已。


●可以預見的是三種情況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可以預見的是:在美國「變相撤軍」之後,不需要多長時間,任何想上台執政的伊拉克政治派別都會用「狂熱的行動」去證明三點:

第一,只有「大聲反美」才有可能贏得伊拉克大選;

第二,只有將美軍全面掃地出門,並與其它大國平衡發展關係,日後必將以各種面目浮現的「伊拉克利益集團」才會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利益;

第三,至於伊拉克是否會有真正的和平,這將取決於大國勢力在伊拉克能否保持平衡,也取決於「非常複雜的伊斯蘭勢力」在伊拉克、特別是在「大中東區域」能否保持平衡(注,這正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操縱新疆分裂勢力、製造「新疆7.5嚴重暴力罪行」的一個戰略著眼點。這一點,我們稍後再做展開)

非常清楚,上面三種情況,不論是哪一種都對美國不利,也正因如此,即便是「變相撤軍」,也一直為發動伊拉克戰爭、最終又陷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布希團隊所「不願」。


●最能代表、也最能維護「美國綜合實力」的,就是目前已遭重創、卻仍在運轉的華爾街


顯然,幾年下來,伊拉克戰爭已經充分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即便是要解決伊拉克這個「小目標」,即便是在「美元本位制」沒有「成為問題」之前,即便是將「美軍」及「自由女神」的作用發揮到極限,它們仍然解決不了問題,更別提「美元本位制」已經「成為問題」、且成為其它主要經濟體、包括美國社會一致擔心的「大問題」了。

上面的討論,其實只是想強調兩個觀點,既:

第一,在我們看來,最能代表、也最能維護「美國綜合實力」的,就是目前已遭重創的「美元本位制」,以及金融功能已經受損,卻仍在運轉的華爾街。


●奧巴馬目前所做的一切,其著眼點都可歸結為「保住美元本位制」、以維持「華爾街金融永動機」的繼續運轉


第二,我們認為,從奧巴馬政府在伊拉克「無奈撤軍」(儘管是變相撤軍,但卻給了中歐俄等大國以巨大的戰略空間)、卻在阿富汗「無奈增兵(美國被迫將美軍補給線交給俄羅斯掐在手中)」的「強烈對比」中去觀察問題,顯然,奧巴馬政府目前所做的一切,其著眼點都可歸結為「保住美元本位制」、以維持「華爾街金融永動機」的繼續運轉。


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美元本位制」生產美元的能力,「華爾街金融永動機」通過槓桿「倍增美元、呑吐、支配國際資金」的能力,在美國或制定、或執行其全球戰略中的核心地位,是怎樣強調都不為過。


●格林斯潘曾「以書面的形式」、提供了一段堪稱其有生以來「最為真誠地證辭」


我們知道,對於「美國為什麼發動伊拉克戰爭?」,曾經光芒四射被市場視為「神」、卻被次貸危機弄得灰土灰臉、最終被趕上下「神壇」的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先生,曾經「以書面的形式(格林斯潘親自寫書)」、提供了一段堪稱其有生以來「最為真誠地證辭」-他在書中寫道:「布希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就是為了獲取石油」。

任何人都明白,一位經濟學家去「談戰爭」,不過是在自我辯護罷了。因為次貸危機之後,出於本能,美國社會自然要追究造成美國次貸危機的「責任人」,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難逃責任。

顯然,退休后的格林斯潘之所以要在「次貸危機」后以書面的形式「談戰爭」,其實就是在為自己「免責」。


●以格林斯潘的專業水平、特別是他掌握的核心數據,他自然知道.....


明眼人都能明白:假如「美軍」與「自由女神」能按「預設計劃」順利地擺平小小的伊拉克(不論是小布希親自領銜的政治、軍事決策團隊,還是格林斯潘主導的經濟決策團隊,戰前都認為這不成為問題),那麼,以格林斯潘的專業水平、特別是他掌握的核心數據,他當然的理由期望:起碼在他的有生之年,在美國資本的貪婪下,在其代言人--美聯儲的「獨立決策」中,以「燙平」美國經濟周期為名、用低利率吹起的美國資產(特別是房地產)泡沫之中,早就隱藏著的美國金融危機,將被美國一連串的「後續手段」消解無無形,在不明究里的市場眼裡,他仍將是「金融之神」。


●如果僅限於經濟層面,這些「後續手段」包括有這些內容

顯然,如果僅限於經濟層面,這些「後續手段」包括有這些內容:

第一,一次次的、在美國精確控制下、通過「華爾街金融永動機」、操縱國際能源、大宗商品價格的大漲大跌;

第二,在「第一」的基礎上,利用「美元本位制」的優勢,再通過全面引導國際資金的定向流動,巧妙設置其它經濟體的經濟運行成本,精心誘導其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政策,實現「令其它主要經濟體出錯、出大錯」的方式來為「隱藏的美國金融危機」買單的目的。

第三,在「第二」的基礎上,一方面,美國資本將通過「華爾街金融永動機」大量攫取其它主要經濟體的財富,而另一方面,還要利用其它主要經濟體在經濟政策上的出錯、甚至出大錯,激化其內部社會矛盾,誘使其它主要經濟體在政治、安全決策上出錯、甚至出大錯。

第四,在「第三」基礎上,美國資本再通過「美軍」與「自由女神」這兩個戰略武器,從「外部(政治、安全壓力)」到「內部(顏色革命、社會動亂)」施壓於這些主要經濟體,迫使這些主要經濟體停止對現有的、對美國最為有利的國際經濟、特別是金融遊戲模式的衝擊。


值得強調的是,如果沒有「獨立決策權」,當時在格林斯潘領導下的美聯儲,恐怕很難向美國社會解釋,在那種情況下,它為什麼還要實行低利率?顯然,那些設計好的「後續手段」是不能見光的。

●「失去節奏」的「美國全球戰略」最終無法消解「隱藏的金融危機」


然而,美軍在伊拉克的「勝而不利」,終於令「中歐俄」抓住機會啟動了「伊核問題」,並以此為支點,成功地將「美國既定戰略」狙擊在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而無法前行,此後,「失去節奏」的「美國全球戰略」最終無法消解「隱藏的金融危機」也就成了必然。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次貸危機在07年8月終於「東窗事發」,而美國金融危機也在一年之後、於08年8月(喬治亞戰爭后)終於全面爆發,直到今天,儘管胡錦濤主席因處理新疆問題未有出席G8會議,但會場上諸如法國總統那種「應當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更加多元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的呼聲是不絕於耳。

有意思的是,據媒體報道,剛剛在莫斯科「友好接待」了奧巴馬、並批准了「核裁軍」、「俄美過境補給協議」的俄羅斯總統,轉身就拿「美元」說事兒,為了強調美元問題的急迫性,這位俄羅斯總統甚至向媒體出示了一個「新世界貨幣」的「幣樣」。

顯然,俄羅斯總統的「翻臉無情」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奧巴馬搞「核裁軍」也好、向俄羅斯申請「俄美過境補給協議」也罷,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就是「保住美元本位制」,否則,別說有能力支撐其「既定的全球戰略」了,即便是伊拉克與阿富汗的「龐大消耗」也無從支付。

在這裡,有必要指出的是,美國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龐大消耗」既有經濟層面的消耗、也有政治層面的消耗。經濟層面的消耗很容易理解,對華盛頓決策層而言,緩解方法也很直接,就是維持「美元本位制」、恢復「華爾街金融永動機」的功能;而政治層面的消耗,則有許多種表現形式,而美國與伊斯蘭社會之間日益加劇的仇恨、就是其中的一種。


●華盛頓有將「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仇恨」向中國身上「分擔」的企圖心

如果從這個層面去觀察問題,那麼,我們也就不難明白,美國挑頭操縱新疆分裂勢力製造「7.5嚴重暴力罪行」的重要目的之一,除了要在中國內部製造「民族對立」,配合美國正在施展的「經濟手段(比如,再次將石油、大宗商品價格拉高)」去干擾中國的經濟政策、破壞中國社會穩定外,還有將「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仇恨」向中國身上「分擔」的企圖心。

值得強調的是,「分擔仇恨」也不是問題的全部,由於中國外購能源的主要來源地就是中東、中亞伊斯蘭國家。因此,在「分擔仇恨」的基礎上,全面破壞中國在中東、中亞伊斯蘭國家中的形象,全面破壞中國與中東、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基礎,全面破壞中國全球能源戰略布局,從根本上干擾中國的經濟運行與經濟決策、是美國全力維護「美元本位制」、儘可能恢復「華爾街金融永動機」全部功能、繼續向「美國綜合實力」提供資金支持的「精心計劃」。

432

主題

956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沙發
 樓主| 游雲異客 發表於 2009-7-13 08:59 | 只看該作者
●土耳其在「疆獨」問題上主動「扮演」一個特殊角色,其實也是「借道問題」的邏輯發展


前面討論了土耳其對中東、中亞、甚至中國新疆的遠大「政治抱負」,也討論了美國與土耳其之間、自海灣戰爭以來形成「相互支撐、相互利用」的「同盟關係」。結合我們之前對土耳其進行的一些「提前分析」,結合視中亞五國為俄羅斯勢力範圍的俄羅斯對「中國中亞經濟一體化政策」的一慣戒心,結合「俄美」間在「借道問題」上的最新進展,我們不難看出,土耳其選擇這個時候、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特別是伊斯蘭國家)都在保持低調的時候,它卻在「疆獨」問題上主動「扮演」一個特殊角色、並率先攻擊中國,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其實也是「借道問題」的邏輯發展。


●針對「借道問題」,我們曾經給出如下觀點


眾所周知,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借道問題」,我們曾經給出如下觀點:

第一,我們認為,美國向俄羅斯、或者中國「借道」,或者歐盟向中國、俄羅斯「借道」的「借道問題」不過是大國間的一個「排列組合」問題;

第二,我們認為,這種「排列組合」一旦出現,就意味著美國的中亞政策最終因「南亞無法破局」、「東亞幾近破局」、「伊核一不小心就可能破局」而做出「無奈調整」,意味著急於在南亞破局的美國人在南亞方向選擇「被迫後退」,意味著中亞、南亞局勢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大體穩定。儘管巴基斯坦國內局勢在一定階段會因美國從另一個方面獲得補給而表現得更加惡化,但不至於有重大危險,否則,局勢又將立刻回到目前這種「東亞幾近破局」、「伊核一不小心就可能破局」的局面。

第三,我們還認為,這種「排列組合」一旦出現,那麼,也就意味著「伊核六方」將「更多地」在另一個「戰略子平台」上、將「更多地」以「另一種方式」進行後續角力,顯然,所謂的「戰略子平台」將是科索沃,所謂「另一種方式」將是經濟戰爭、或者金融戰爭。

值得強調的是,各種形式、各種行業的「貿易保護」,可能會是這些所謂經濟戰爭、或者金融戰爭的「主要工具」,而利率、匯率的劇烈變化,將是戰爭激烈程度的「主要指標」。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中國政府近期在「貿易保護」問題的「有所表現」,中國政府開始在人民幣結算問題上大舉出擊,其實都是在擺姿態、做準備。


第四,我們認為,與面對「真正的戰爭」一樣,中國要想最大限度地制止經濟、或者金融戰爭,或者將經濟與金融戰爭所造成的損失減到最低,就必須堅定地表現出「敢於應戰的戰爭決心與戰爭能力」。


●所謂「骯髒騙局」也就正式「結案」了


我們注意到,有關「借道問題」的最新消息是,在俄羅斯正式宣布「充許美國過境俄羅斯向駐阿美軍進行軍事補給、但俄羅斯有權隨時檢查美國軍運」之後,就在今天,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已經批准俄羅斯在其南部建立第二個軍事基地。

到此為此,俄羅斯高官之前咒罵吉爾吉斯與美國之間達成的「骯髒騙局」也就正式「結案」了:顯然,其結果一如我們之前所預期:最終掐住了「駐阿美軍補給線」的俄羅斯,不僅不會絲毫怪罪吉爾吉斯,不僅不會「少給吉爾吉斯一個盧布(價值202億美元)」,還會「趁興強化」與吉爾吉斯的關係、「趁勢強化」俄羅斯在吉爾吉斯的存在。


●「借道問題」已經走到了第二個層次、走到了從「協議」到「落實」的兌現階段


值得強調的是,隨著「美國向俄羅斯借道」終於從「消息」成為了「協議」,「借道問題」已經走到了第二個層次、走到了從「協議」到「落實」的兌現階段。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我們的評估沒有錯誤的話,那麼,由於「美俄」之間已經達成了核裁軍新宣言及「美俄」有意進行「合建反導系統」的談判,「美國向俄羅斯借道」從「協議」成為「事實」也就僅差一步了,那就是「美國在東歐方向正式向俄羅斯做出重大讓步」。


●美國成功地將土耳其扯進「借道」事務,「美俄」都在小心測試中國與歐盟的反應

顯然,這種讓步必將犧牲喬治亞,但是否「一步到位地」一起犧牲烏克蘭國家利益,從而嚴重地、「立刻傷及」歐洲的東歐利益,從而迫使歐盟立刻向中國提出借道申請,我們認為還有待觀察。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從美國成功地將土耳其扯進「借道」事務的情況來看,不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在小心測試中國與歐盟的反應。

對美國而言,為了儘快拿到「過境俄羅斯的補給線」、好騰出空間激化巴基斯坦亂局、從而在南亞方向、中亞方向同時干擾中國的能源戰略布局,「直接犧牲」喬治亞是值得的,後果也是可控的,但「直接犧牲」烏克蘭利益,就值得三思了,因為其後果有兩種:

第一,很可能導致「在東歐受傷的歐盟」迅速與中國靠近,從而「立刻」向中國提出「借道」問題,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一再強調,當「北約之美國」的補給線在俄羅斯的手中掐著、而「北約之歐盟」的補給線卻被中國掐著的時候,北約也就「不成其為北約」了。

第二,當北約「不成其為北約」之後,對奧巴馬政府借「碳關稅」這個道具與歐盟「暫時結成」的、表面上針對南方經濟、實際上更多是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同盟」也將造成「既時傷害」。

值得強調的是,這個以「碳關稅」為主題的「歐美貿易保護同盟」,實際上還起著維護「西方金融霸權」的作用,在這個問題上,在即便是在「簡單回歸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問題上「談不攏」的歐美,也是有共同語言的。


●英國首相與英國商務大臣之間「不同看法」,恐怕預示了「歐美」或者北約的將來


顯然,如果俄羅斯因東歐問題不肯向歐盟「借道」,而歐盟又因巴基斯坦亂局須向中國「借道」而選擇向中國靠近,那麼,美國想與歐盟維持針對「南方經濟」的「碳同盟」也就增加了很大變數。


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天,儘管位置不穩的英國首相布朗在G8峰會上仍然高唱「維護美元」的調門,但前任歐盟貿易代表、現任英國商務大臣就公開表示「歐盟應該考慮放鬆對中國的軍事禁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英國首相與英國商務大臣之間「不同看法」,恐怕預示了「歐美」或者北約的將來。



●從「新疆7.5嚴重暴力罪行」的「後續發展」中,我們是可以看出點兒什麼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可以肯定的是,在俄羅斯終於同意向美國開放邊境之後,中國與歐盟的「具體反應」將對「俄美過境協議」的「落實」產生很大的影響,至於中國與歐盟將做何反應,其實從「新疆7.5嚴重暴力罪行」的「後續發展」中,我們是可以看出點兒什麼的!


●中國的這一連串列動顯然是在顯示「不怕打貿易戰、甚至金融戰」的決心


我們注意到,中國政府已經抓捕了力拓公司駐中國的幾名商務代表、以及幾家中國大型鋼企的負責人,顯然,與中國之前收緊稀土資源出口、加快「人民幣境外結算布局」的動作類似,這與爭奪世界資源話語權、金融話語權直接相關,與中國「今後準備面對更加惡劣的經濟環境」的態度直接相關,在「歐美」出現「貿易保護同盟」傾向的情況下,中國的這一連串列動顯然是在顯示「不怕打貿易戰、甚至金融戰,並向外轉移通貨膨脹」的決心;


而爆發貿易戰爭、甚至金融戰爭,恰恰是「借道問題」所暗含的「排列組合」成為事實之後,大國之間「最為可能的角力方式」。顯然,種種跡象表明,北京對這一「排列組合」早有心理準備。



●美國將「欲加入歐盟而不能的」土耳其扯進了「借道」事務、令「事件的後續發展」顯得非常微妙


另外,在美國將「三獨」中的最後一張牌--「疆獨」也打出來之後,從歐盟相對低調的反應來看,儘管「歐盟」內心非常渴望用「三獨櫃架」來制衡中國,但是,由於美國成功地將「欲加入歐盟而不能的」土耳其扯進了「借道」事務,並利用土耳其的「政治抱負」、在新疆問題上向中國發難,自己則躲在後面保持低調,從而令「事件的後續發展」顯得非常微妙。


面對這一局面,除了不願意中亞因民族與宗教問題、立刻陷入混亂的俄羅斯高調錶態「這是中國內政」之外,歐盟似乎也已明白,這恐怕是一個陷井,一旦歐盟高調介入,且導致中歐關係的再度惡化,那麼,美國也就少了層顧忌,不僅不用擔心中國向歐盟「借道」,從而破壞北約團結、破壞「碳同盟」,萬不得已,還可隨時根據需要與中國緩和關係,只要「這種緩和」有利於「美元本位制」就行、有利於恢復「華爾街金融永動機」的金融功能就行。


低調與低調的本質區別!

面對這一局面,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的中東、中亞、甚至南亞、東南亞伊斯蘭國家恐怕也看清楚了,這就是一個陷井,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想利用宗教、種族問題向中國身上「分散仇恨」,因此,在中國政府迅速平息暴亂、並定性為「新疆分裂勢力分裂中國的罪行」之後,由於宗教因素,這些國家對事件始終保持著低調。但這種低調顯然與「歐美」的低調有本質區別!

我們注意到,同樣是維族人口眾多的國家,中亞國家對「7.5」事件態度謹慎,雖然官方尚無正式表態,但以哈薩克為例,哈薩克維族聯合會主席塔馬梅多娃公開表示,「沒有任何理由允許發生新疆的流血事件,無論哪一方都不應激化矛盾。」而哈總統戰略研究所所長蘇爾丹諾夫則表示,新疆暴力犯罪事件必然會引起外界對新疆安全的擔憂,影響中亞國家同中國經貿合作的開展。因此,中亞國家期望中國能儘快穩定新疆局勢,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


●在中國不惜以貿易戰、金融戰參與大國角力的時候,最危險一擊恐怕是來自「台獨」的突然襲擊

面對這一局面,北京恐怕一開始就明白,這根本就是一個陷井,一旦定位不準、處理不當,「新疆7.5嚴重暴力罪行」就極可能被反華勢力演化為「民族、宗教衝突」,並損害中國與中東、中亞、甚至南亞、東南亞伊斯蘭國家的友好關係,毀壞中國的能源布局,從而削弱中國與「歐美貿易保護同盟」打貿易戰、與美國打金融戰的實力。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朝鮮及時進行了二次核試」,美國被迫向俄羅斯「借道」,相比之前,南亞方向的危險程度稍有降低,反倒是正在召開「國共會談」的台海方向值得高度警惕,我們想提醒中國決策層的是,一旦「借道問題」成為事實,在中國不惜以貿易戰、金融戰參與大國角力的時候,最危險一擊恐怕是來自「台獨」的突然襲擊,我們再次強調,要對「已被美國置於絕境的陳水扁」突然復出保持高度警惕。


●陳水扁「擺脫官司」的方案恐怕早就擬定好了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陳水扁「擺脫官司」的方案恐怕早就擬定好了,他只需將「已知的貪污所得」悉數貼上「台獨基金」的標籤,就有可能在美國需要的情況下、在顯性「台獨」勢力的策應下,在隱性「台獨」的默契下「脫罪復出」,通過搞「局部台獨」、將「三獨」框架做「最後整形」。


●在如何處理「新疆7.5嚴重暴力罪行」的問題上,我們有兩點建議


因此,在如何處理「新疆7.5嚴重暴力罪行」的問題上,我們有兩點建議:

第一,對內,對直接或間接參與「新疆7.5嚴重暴力罪行」的罪大惡極罪犯,不妨在《反分裂國家法》的框架下去做「刑事處理」,並依法處以極刑,加大力度,以鐵血手段、最大限度地剷除境內的疆獨組織。既警告「疆獨」勢力,也警告「台獨」、「藏獨」勢力。


第二,對外,對直接操縱「新疆7.5嚴重暴力罪行」的敵對勢力,則要「摳住」對方的命門「窮追猛打」。


我們注意到,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建議在香港證券市場同時用人民幣與港幣進行交易。

●「在香港證券市場同時用人民幣與港幣進行交易」所預示的戰略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認為,既然奧巴馬近來內政、外交的著眼點都在於維持「美元本位制」,而俄羅斯總統、法國總統所代表的「方方面面」對「奧巴馬主義」借道俄羅斯的戰略意圖也看得非常清楚,那麼,諸如「在香港證券市場同時用人民幣與港幣進行交易」所預示的戰略意義,也就是不言而喻的:在美國直接操縱「新疆7.5嚴重暴力罪行」之後,在準備與美國打一場貿易戰、甚至金融戰的態度下,創立新的世界貨幣體系以儘快取代美元本位制,全面削弱美國的綜合實力,將是中國「加緊努力」的方向,也因此將成為「非美勢力」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歐元是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結算貨幣,在中國「有意識加快擠兌美元」的之後,必然會藉助歐元的力量,也必然會「相對擴大」歐元的市場份額、必然會激化「歐元與美元之間的矛盾」,而這種矛盾恰恰是科索沃問題的實質。


另外,我們注意到,由於俄羅斯「接住」日本拋出的皮球、如日本所願地在「北方四島」問題上表現得非常強硬,這樣,在「日本政府或已銷毀核密約證據」之新聞的背後,其實是日本伸手向美國索要「書面核保護傘」。

然而,就如我們之前所說,這份書面核保護傘,目前情況下,美國人是拿不出來的(因為另外兩個核大國中國、俄羅斯都與日本有領土爭端,如果美國敢這樣做,那麼,中國、俄羅斯也會把一批戰略核心節點立刻納入核保護傘,從而迅速壓縮美國全球戰略的運行空間),除非美國決策層的腦袋進水。


這樣,「朝鮮二次核試驗」的牌就會繼續吃重,韓國李明博政府所承受的壓力就會繼續增大,我們注意到,繼李明博政府重新向朝鮮提供人道援助之後,中俄日韓四國陸海聯運也即將正式通航運營。


顯然,在朝鮮二次核試衝擊波的持續衝擊下,在美國已無力給出任何條件以滿足日本、韓國要求的情況下,繼日本提出「歐亞十字通道」的話題之後,歷經五年準備,有關方面在今天發出「中俄日韓四國陸海聯運即將正式通航運營」消息,也就不是偶然了。


●事實已經證明、且將繼續證明:「奧巴馬主義」並不比「布希主義」的聰明多少!


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其實不難看出,儘管「奧巴馬主義」在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在那裡左右翻騰、合縱連橫,但是,由於其死穴在於「美元本位制」已是「世界利益」的公敵,且美國綜合實力已經下降至「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層面;在經濟上,仍然不願意、或者無法放棄「華爾街金融永動機(多年內,美國不可能找到能超過它的賺錢模式)」的美國經濟在幾年內是不可能有實質性起色的;在政治與軍事上,有心南亞破局卻又無法破局、或者不敢破局(後果是立刻廢掉雖受重創、卻仍在運行的華爾街金融永動機),儘管利用「疆獨」在中國境內製造了「7.5暴力事件」,但從方方面面的正式反應來看,願意高調配合美國的並不多、防範美國的卻不少!


就朝鮮二次核試后的局勢發展來看,事實已經證明、且將繼續證明:被美國社會寄予厚望的「奧巴馬主義」並不比「布希主義」的聰明多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1: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