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亞琛教授指蘭州大學博導學術剽竊zz

[複製鏈接]

58

主題

1001

帖子

27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igtutu 發表於 2009-7-3 18: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亞琛工大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教授沙普爾的數據被盜用。亞琛工大校長為此致信蘭州大學校長,至今沒有迴音。涉嫌剽竊的論文署名者包括蘭州大學副校長。

「這是我遇見的最愚蠢的剽竊,它破壞了中國學人的聲譽。」亞琛工大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教授沙普爾(Prof.Fred Schaper)周三下午在採訪中這樣對歐覽新聞表示。

去年八月,沙普爾教授偶然在網路上看見專業雜誌Cellular Signalling的下期文章預覽,令他驚訝的是,其中一篇論文採用的數據居然來自他的研究成果,而文章作者是他素未謀面的蘭州大學的楊金波和其他四人。

沙普爾教授回憶說,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楊金波署名的論文進行比較,確定他在美國一次學術會議上的演示講稿被人盜用。2007年1月,他曾經在美國金斯頓會議(Keystone Meeting)上做過一次演講。果然,在這次會議的與會者名單上,沙普爾教授發現了楊金波的名字。楊金波不僅是這次會議的發言者,同時也是會議工作人員,沙普爾教授說,與會者同時擔任大會工作人員的做法在這種會議上很正常。2007年的楊金波還是美國克里夫蘭一個研究中心的博士后。而今天的楊金波已經掛上了三個頭銜: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蘭州大學腫瘤生物學與藥物篩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在沙普爾教授向雜誌編輯部致信之後,Cellular Signalling雜誌立刻決定停排楊金波的文章,並且要求楊做出解釋。而金斯頓會議的組織者也懷疑,楊金波可能利用大會工作人員的身份,將會場電腦上的演示文稿下載。為此,金斯頓會議未來將拒絕楊金波的參加。

性格直爽的沙普爾教授在去年八月直接向楊金波發出電子郵件,要求他對此事做出回答。楊金波在回復Cellular Signalling編輯部的郵件中否認剽竊,辯解說自己不過是重複了沙普爾教授的試驗,並且得出了同樣的數據,然後用類似的圖表進行表達。並稱自己在論文中沒有提及沙普爾的研究結果,但願意補上。

而在回答沙普爾教授的郵件中,楊金波辯解說,自己早已經開始了類似的研究,在金斯頓的學術會議上,他旁聽了沙普爾的報告,此後重新做了一些試驗,加入自己此前的研究成果,但他也表示願意將某些有疑問的數據撤去或進行修改。

沙普爾教授對歐覽新聞說,假如楊金波此時立刻承認錯誤,並且撤回論文的話,對他而言此事也就到此為止了。可是此後的發展,更進一步激怒了這位處事認真的德國科研工作者。沙普爾說,他為此花費了不少時間,找出了自己的所有相關數據和圖表,並把它們全部發給楊金波以及楊在美國的教授George Stark。「這本來並非我的工作啊」,沙普爾教授苦笑著說。

在Stark教授和沙普爾提出的證據的雙重壓力下,楊金波的說法開始有了鬆動。但他一方面向Stark教授聲稱自己從未聽過沙普爾的報告(和自己以前的回復自相矛盾),另一方面,他又改變口徑向沙爾普教授表示,是他手下的兩名學生在網路上發現了沙普爾的演講文件,並錯誤地使用。楊金波表示願意承擔學生的責任,他還「寬宏大量」地提出此事的處理方案可以由沙普爾教授來決定,要麼他撤回論文,要麼他把沙普爾教授作為論文的共同作者加入。

沙普爾教授向歐覽新聞說,楊金波提出的把他作為論文共同作者的建議簡直是匪夷所思。此外,楊金波提到的兩名學生既沒有出席美國金斯頓會議,而他的演講文件也從來沒有上過網,而且被楊提到的學生根本沒有機會為自己辯解,成了楊的擋箭牌。為此,沙普爾教授還特意和報道此事的德文雜誌社交涉,要求編輯部從報道中去掉這些中國學生的名字,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機會洗刷自己的名聲」。

「我還為我的中國博士後學生楊感到不平」,沙普爾教授對歐覽新聞說,楊金波盜用的部分數據來自他以前的一個楊姓中國博士生,在亞琛就讀期間,這位中國學生的學術成就非常出色,給沙普爾教授留下對中國學生的深刻印象,目前這位博士生已經在美國的一個知名實驗室工作。沙普爾教授說,而楊金波的行為卻恰恰給一些對中國人的偏見做了印證。

在去年八月底的回信中,楊金波終於承認了剽竊的事實,雖然他仍然堅稱自己未曾下載過沙普爾教授的演講文件,但這次他表示是他的學生為了「學習的目的」,從一位其他與會者處下載了演講文件。楊金波表示願意承擔這起事件的責任,並希望沙普爾「不要因此損害蘭州大學的名譽」。楊金波在給沙普爾教授的最後一封回信中寫到,沙普爾教授至今提出的所有證據都很硬,為此他將不再做辯解。楊金波還寫到,「很抱歉為處理此事耽誤了你那麼多時間,希望這封郵件能讓你感覺稍微好一些。」

去年年底,德國一家生命科學學術雜誌報道了這起剽竊事件,今年四月,這本雜誌的英文版Lab Times又對此做了報道。這本發行量達兩萬八千本的生命科學學術雜誌在德國和歐洲學術圈內很受好評。

歐覽新聞聯繫到位於弗萊堡的雜誌編輯部,雜誌主編諾爾曼博士(Dr. Neumann)告訴歐覽新聞,有關沙普爾教授遭遇的報道發表之後,他曾經接到一位在德工作的印度科研人員的來信,這位善意的印度科研人員在信中說,希望編輯能夠考慮到,類似的報道是否會引起學術界對中國科研人員的普遍猜疑。諾爾曼博士為此解釋到,歐洲的學術界也並非徹底清白,比如他們雜誌的德語版在三年前,就曾經詳細報道過一位瑞士研究人員抄襲別人學術成果的事件。諾爾曼博士還特意指出,假如此次事件的主角是其他國家科研人員,他們也會同樣予以披露。

為澄清事實,亞琛工大法律部門還曾經起草了一份信件,由亞琛工大校長施馬赫騰貝格(Prof. Schmachtenberg)簽署發給了蘭州大學校長,要求蘭州大學對此事進行調查。據了解,蘭州大學迄今對此事並沒有給出任何正式的說法。

對於亞琛工大方面來說,蘭州大學官方沒有回應似乎並不奇怪。在亞琛的中國學生的幫助下,亞琛工大發現,那篇涉嫌剽竊的學術論文的第五作者安黎哲,恰恰是蘭州大學的副校長,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安黎哲教授的專業雖然和這篇論文並無關係,但在蘭州大學,他是楊金波博導的頂頭上司。

http://www.lab-times.org/labtimes/issues/lt2009/lt02/lt_2009_02_14_17.pdf

It is a Shame!
真正的強者, 有一顆勇敢的心,永遠的弱者, 只能抬頭仰望他的光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3: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