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美派的崇洋媚外何以如此上風

[複製鏈接]

132

主題

1086

帖子

31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owei 發表於 2009-6-30 00: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中新網6月25日加編者按語、報道推介,人民網於2009年6月26 -27日國際版首頁,在《要聞》欄目下轉載推薦:外媒:「崇洋媚外」是中國發展中必經之路(以下簡稱「崇洋」),除了《要聞》,在國際版首頁的《焦點、熱點》,《外電參考》、《關注中國》三個欄目下也都推薦「崇洋」。矚目之高,是否空前,無暇統計。不過,人民網在國際版首頁、同時對一篇文章作四欄目之推薦,是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應該沒有疑問吧。

  看來,崇洋媚外翻身的日子到了。有粉往臉上搽,在崇洋媚外前面加上親美派,絕非畫蛇添足,而是要把享受的對象搞清楚,以示尊重。所謂崇洋媚外的洋和外,在中國,大家公認,指的是美國,崇美利堅、媚合眾國是也。沒聽說過,崇比利時、媚盧森堡的。

  不是反攻倒算,崇洋媚外一直是阿憤敲打親美派的利器。儘管親美派可以在肚子里說,「我就崇洋媚外,你能把老子怎麼樣!」,但是畢竟沒膽量把這話拿到桌面上來。

  這回好了,《聯合早報》6月25日刊出署名文章,以中國最重視的「發展」之路為主旨,勇敢地打出「崇洋媚外」的旗幟,用科學論證的筆法,證明中國崇洋媚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時給出了中國最終擺脫崇洋媚外的途徑。一時間,理論家們,個個目瞠口呆,自嘆弗如。

  「崇洋」何以如此上風?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崇洋」的威力、來自它熟練地運用三大「科學」。雖然文章標題承擔巨大政治挑戰,但是「崇洋」作者一上來,並沒有直奔主題,而是描述尋常瑣事,借友人之口,從「中國人對洋人有種莫名其妙的尊重和仰慕」作切入,進而上升到「中國人真的如此崇洋媚外?」在解除了人們與崇洋媚外沾邊的恐懼之後,作者筆鋒一轉,立即引用調查數據,給人以有根有據的印象,從而駛進崇洋媚外政治含義的軌道。「崇洋」作者不好意思明說「科學」二字,咱替他吹。

  首先,「崇洋」引用中國調查青年人的數據:有59.2%認為自己周邊大多數國人普遍有點崇洋媚外,35.1%認為「崇洋媚外的風氣存在,但不普遍」;55.6%認為美國人是世界上最自信的人;76.5%認為民族自信心與國家經濟實力關係很大;面對洋人,48.7%的中國青年感覺不自信。

  社會調查提供概率數據,是社會科學的重要研究方法。而概率數據是概率科學的基礎。59.2%,打個對摺也有30%。高達30%認為崇洋媚外在中國有普遍性,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比例。因為大家都明白,剩下的大多數稀里糊塗或者毫無感覺。這就是科學的厲害,你不服不行,不服送你一頂不相信科學的帽子!

  (劉文哲點評:可是,看一個國家,主要地,並不是看它的大多數,而是看它的脊樑。)

  其次,「崇洋」從政治科學出發,論斷「崇洋媚外是很多國家發展中的必經之路」。中國不也是發展中國家嗎,中國不也要發展嗎。「中國經濟總量即將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上海與北京的繁華不遜色於東京、倫敦及紐約之際,許多中國人確實還是看不起病、買不起房、甚至上不起學。在基本條件不健全的時候,中國人自然缺乏自信。」中國人在想什麼?「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不是看到『美國的月亮格外圓』,而是現實的困難讓人不得不期待更多、更大的權利保障。」話說得雖然有點虛偽,可也滿有煽動性的。所以,「崇洋」的結論就是,面對現實的不自信、只能崇洋媚外。

  (劉文哲點評: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有云:「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崇洋」的政治學恐怕無法理解中國的骨氣。)

  再其次,「崇洋」運用預測科學,斷定「因此中國遲早也能走出崇洋媚外的階段」。這話說的水平實在是高。其言下之意,確定中國正在崇洋媚外。遲早是個什麼時間概念?通常的理解,遲早,少說是一、二十年,多說是指一輩子,大約四、五十年。所以,諸位,不用著急了,最多五十年,中國就再也不必崇洋媚外了。

  (劉文哲點評:得感謝「崇洋」的預測學還有給出路的善心。巧妙地給中國戴上長期崇洋媚外的帽子,太讓親美派興奮了。)

  遠的不多說了,自今日起,親美派可以揚眉吐氣了,重要地是,親美派可以高喊崇洋媚外愛國論:先愛美國,再愛中國。愛美國是現在。愛中國是在中國趕上美國的時候。這一下大家可以理解親美派在網路上的表現了:一聽見美國兩個字,就神經緊張。若再見到批評美國的文字,那親美派就氣瘋了,觸動愛美國的神經,怎麼受得了。

  非要給百分之一千正確的文章提意見,有點煩人。不是挑刺,「崇洋」貌似善心,卻好像尚存缺欠。「崇洋」沒有告訴我們,這個「國家發展中必經之路」的崇洋媚外,到底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如果只是精神鴉片,不如免了。

  劉文哲評點:崇洋媚外的思想是西方教育的結果。而崇洋媚外這個辭彙,卻是地道的國貨。據說語出茅盾的《向魯迅學習》一文:「那時清王朝以及當權的洋務派崇洋媚外,出賣國家主權。」從此,在人們的意識中,崇洋媚外就等同於出賣國家主權。

  現在,有人跳出來,為崇洋媚外翻案,以達到給親美思潮助威的目的。所以,我們有必要說幾句話,以正視聽。

  「崇洋」自說自話什麼「崇洋媚外是中國人一種精神不自信的表現,這種不自信來自於自身生活的艱難處境。」這純屬扯淡,窮苦人有崇洋媚外的資格和權力嗎!崇洋媚外跟大多數人一點關係也沒有,崇洋媚外是權貴知識階層少數人的特權。

  實際上,崇洋媚外本質上是殖民文化的產物。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獨立了,但是其權貴知識分子的心態和思維並沒有獨立。為眼前的金錢利益所迷惑,他們自覺地或不自覺地認為,爭當世界權貴美國的跟班僕從、是一種可以給他們帶來利益的榮耀。他們用「科學」的方法詮釋奴才邏輯,因此才會產生自願去做美國「第五十一州」子民的賣國夢想。他們甚至激動地說,把中國賣給美國,才是真愛國,因為這樣中國就美國化了。這樣的扭曲心態是他們推銷美國利益至上哲學的源泉。

  崇洋媚外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而是美國文化長期培育出來的罌粟。美國每年為「國外教育」投進幾百億美元,無非是培養熱愛美國的代理人和第五縱隊。這些人,把崇洋媚外這種可惡的東西,居然包裝成迷人的罌粟花,這實在是少數華人知識分子的悲哀。這種東西,所以能夠得到報刊媒體的推崇,是因為它適應了一些人、心靈深處當假洋鬼子的慾望。這種墮落心態是長期資本主義教育的必然成果。這種教育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金錢就是利益。利益比道德更高尚。一些人哀嘆自己沒有生在美國,天長日久,由精神抑鬱到人格分裂,結果,或者以文化流氓出道,宣揚崇洋媚外就是培育美國民主。或者以叛逆無賴登場,變相標榜自己有出賣國家主權的自由。

  最後,對崇洋媚外者,也說幾句:

  你愛美國嗎?你去愛好了。

  你要出賣中國嗎?有本事你儘管去出賣。

  你還要宣傳崇洋媚外的哲學嗎?你確實享受到在網路上進行蠱惑宣傳的自由,不過,你會遭到正義的和道德的嚴厲批判。

123

主題

3559

帖子

91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14
沙發
栗 劍 發表於 2009-6-30 0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12: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