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若是印度對中國輕舉妄動, 從印度的語言, 文字, 宗教, 人種看它的四分五裂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6-23 07: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akihito 於 2009-6-23 07:57 編輯

印度最近在藏南增兵六萬,又向亞洲開發銀行申請到約29億美元的貸款計劃,該計劃事關中印兩國的邊界爭端..種種跡象顯示,印度也正在加緊移民并吞藏南,所以中印似乎必有一戰,現預測若是印度對中國輕舉妄動後, 從印度的語言, 文字, 宗教, 人種看它的四分五裂。。

印度的語言和文字  

        印度民族眾多,語言複雜,據有關資料統計,印度共有1652種語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達33種。

      英語在印度很有影響。除憲法規定的18種語言為聯邦官方語言外,還規定英語為行政和司法用語。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北印度語言主要包括印地語和烏爾都語等。南印度語言主要有泰米爾語、泰盧固語等。印度東北地區語言主要包括那加語和米佐語等。印度中部地區主要有桑塔爾語、蒙達語等。還有安達曼語,主要流行於安達曼群島。

印度諸文字體系

    過去或現在用於書寫南亞和東南亞多種語言的數十種文字的統稱。除了約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3世紀使用的佉盧文字外,該地區所有現存文字皆源於婆羅米(Brahmi)文字,中世紀阿育王的印度-雅利安石刻(公元前3世紀)是最早的證明。在阿育王以後的6個世紀里,婆羅米文字分為北方和南方兩種變體。北方形式發展成所謂的笈多體文字(4~5世紀),最後發展為天城體文字(現用來書寫梵語、印地語、馬拉塔語、尼泊爾語)、孟加拉文、奧里雅文和果魯穆奇文,錫克教籍文字,也用於印度的現代旁遮普語的前身。南方形式則發展成僧伽羅語、泰盧固語、坎納達語等文字以及帕那瓦文字。後者形成其他多種文字的基礎,包括泰米爾語和馬拉雅拉姆語、許多東南亞文字(例如那些用來書寫孟加拉語、緬甸語、高棉語、泰語、寮國語的文字),以及若干澳斯特羅尼西亞諸語言。

印度的主要宗教

印度教(HINDUISM)

  印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於公元8世紀形成,它的前身是婆羅門教。它綜合了多種信仰,沒有單一的信條,但所有印度教教徒都信奉多神教的主神論。印度教還是一種哲學和生活方式。它宣傳因果報應和人生輪迴。印度教還主張非暴力,不殺生。印度教有種姓制度。根據這一制度,人被分為四個等級,且生來就決定。四個種姓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伊斯蘭教(ISLAM)

  印度有12%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公元8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印度。15-18世紀莫卧兒帝國統治期間,伊斯蘭教被定為印度國教,迅速發展,統治印度長達幾個世紀。印度穆斯林以遜尼派為主。伊斯蘭教對印度宗教、社會、風俗和文化藝術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印度穆斯林中的大部分分佈於印控查謨和克什米爾、阿薩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爾等邦。

基督教(CHRISTIANSM)

  印度有2.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據說在公元1世紀就已經傳入印度。1931年印度基督教徒多達數百萬。現在,喀拉拉邦的基督教徒最多。基督教在印度有幾個分支,如敘利亞教會、倫敦教會、丘奇教會、婦女教會以及兄弟教會等。基督教對印度社會和文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錫克教(SIKHISM)

  印度有1.9%的居民信奉錫克教。「錫克」在梵文里的意思是「學生」、「弟子」、「信徒」。錫克教徒主要分佈在旁遮普邦、德里和哈里亞那邦。該教於15世紀末由拿納克創立。錫克教原屬印度教,后發展為獨立的宗教。該教祖師稱為「古魯」,共有十位師尊。錫克教提倡平等、友愛,強調實幹。十七世紀高文德·辛格祖師提倡五K的裝束以示與其他教徒的區別。五K即木梳(KANGHA)、長發(KESH)、劍(KIRPAN)、內褲(KAOHHA)、手鐲(KARA)。

佛教(BUDDHISM)

  印度有0.8%的居民信奉佛教。佛教於公元前6世紀發源於印度,喬達摩是該教的創始人,是印度、尼泊爾交界處一小國王子,釋迦牟尼是教徒對他的尊稱,意即釋迦族的「聖人」。由於印度教的興盛,佛教內部紛爭以及頻繁的外族入侵等原因,公元八、九世紀以後佛教開始衰微,到13世紀幾乎消亡。1956年印度政府曾利用佛陀涅磐2500年慶祝之機,吸收了500萬「賤民」加入佛教。但現在在印度信奉佛教的人已寥寥無幾。佛教在中印兩國文化交流史發揮了重要作用。

耆那教(JAINISM)

  印度有0.4%的居民信奉耆那教。該教產生於公元前6-5世紀。耆那的意思是勝利者。該教弟子尊稱創建者為偉大的英雄,即大雄。該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於宗教,認為正確的信仰、知識、操行會導致解脫之路,進而達到靈魂的理想境界。該教是一種禁慾宗教,其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耆那教徒不從事以屠宰為生的職業,也不從事農業。主要從事商業、貿易或工業。耆那教不講究信神,但崇拜24祖。

印度的人種

印度人是什麼樣的?很難像描述中國人那樣「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一語概括。從外貌看上去,從外貌看上去,有的印度人像歐洲的白種人;有的又似非洲黑種;也有黃皮膚的亞洲黃種人,總之三大人種都聚齊在印度,再加上他們之間的混血,堪稱"世界人種博物館"。印度人種構成複雜是由於在印度漫長的歷史中屢遭外族的入侵和佔領,大量來自歐洲,中東、中亞及東亞的外來民族進入了印度,使這裡成為蒙古人種、歐羅巴人種與印度當地土著居民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黑種人)的交匯地。

多少世紀以來,各人種,以及各民族的文化在印度這一古國內相互融合,使印度社會如萬花筒般複雜多樣,成為世界人類學博物館。

白色人種

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髮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種不同。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其次,從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裏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膚變得黝黑。可見印度白種人的皮膚黝黑,是通過人類遷移后,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


此外,政黨也是國家分裂的重要原因。印度的黨派林立,部分地區由共產黨執政,所以政黨也將使印度四分五裂。

和中國以外的鄰國的領土糾紛,也將是印度的業障。印度曾經并吞過的錫金與部分尼泊爾領土,印巴之間克什米爾的領土問題等等。。。中國應該正在積極準備等待印度的挑釁。。。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沙發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6-23 08:54 | 只看該作者
印度的共產黨黨員總數接近200萬,是非社會主義國家中最強大的共産主義力量....

中評:印度共產黨員二百萬 輝煌與波折

  中評社北京6月23日電(評論員 楊鴻璽)2009年5月,以印共(馬)為首的左翼陣線在印度大選中失利,該黨在一向具有關鍵影響的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相繼失守,輸給了國大黨聯盟,印共(馬)在議會的席位銳減,只獲得16席。相比該黨以往的輝煌,此次有許多深刻的教訓需要吸取。

  印共(馬)曾經的輝煌

  印度的共產黨黨員總數接近200萬,是非社會主義國家中最強大的共産主義力量,其中印共(馬)業績卓著。印共(馬)成立於1964年,1977年6月,印共(馬)為首的左翼聯合陣線在西孟加拉邦議會選舉中獲勝,在該幫成立左翼聯合政府,此後,左翼聯合陣線連續七次在邦議會選舉中獲得多數支持。在2004年5月印度大選中,左翼陣線一舉奪得62席,印共(馬)獨得43席。

  在左翼政黨中,印共(馬)是力量最強、影響最大的一個,2004年印共(馬)領導人索姆納特•查特吉當選為人民院議長,成為印度議會歷史上第一位共產黨議長。2006年5月,在新一次西孟邦議會選舉中,印共(馬)領導的左翼聯合陣線贏得全部294個議席的235席,其中印共(馬)獨得176席,勝利空前。截至2007年6月,印共(馬)領導的左翼政府已在西孟加拉邦選舉中獲得七連勝,連續執政達30年之久。印共(馬)還在喀拉拉邦和特裡普拉邦長期執政,該黨現在有97 .7萬黨員、10萬個支部、全國外圍組織5000萬人,印共(馬)領導的人口目前也達1億之多。

  該黨曾經有很好的執政經驗。非常善於從理論修養、幹部教育、組織建設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戰鬥力。如,注重黨員隊伍建設方面,注意嚴格入黨程序,加強對黨員的管理和教育,尤其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紐帶作用。該黨在全國有工會、農協、農業工人陣線、婦女陣線、青年陣線和學生陣線等6個群眾組織。同時,該黨注意大力爭取社會弱勢群體的支持,堅決反對種姓制度,推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正義,都為該黨贏得了選票和贊譽。

  在執政地區,該黨還非常重視以獨特的思路和方式發展經濟,非常注重把馬克思主義印度化,講馬克思主義與印度的本國實踐緊密結合,探索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IBM等世界知名大企業已經在西孟加拉邦擴展業務,在該黨領導下,西孟加拉邦的經濟增長在印度全國名列前茅,遙遙領先。該黨在執政地區堅持並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如進行大規模土地改革,為印共(馬)贏得了最堅決穩定的「票倉」。該黨在城市支持工會維護工人利益,在農村致力於建立村民自治制度即潘查亞特製度,保障了農民的基本權利,也提高了基層政權治理水平,該制度所設置的數以萬計職位,也為印共(馬)等左翼力量通過議會選舉獲得進入政權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因為印共(馬)支持通過議會鬥爭取得權力。

  印共(馬)需吸取教訓

  雖然該黨在建設與發展方面取得輝煌成就,但面對形勢新發展和新環境,其基層組織建設也陸續出現一些困難和問題,如部分黨員素質不高,不少支部活動不積極,宣傳與組織動員能力需要提高等。

  幾年來,政策不當導致印共(馬)失去許多農村選民的支持。該黨在西孟加拉邦大規模獲取土地用來發展工業,引起許多農村選民不滿和反對,導致其大幅度倒向國大黨聯盟。而在喀拉拉邦則出現黨派內訌,導致這一左翼重鎮失守。印共(馬)在其執政地區的農業成就,所解決的主要是穩定問題,發展問題沒有獲得根本解決,農民生活並不十分富裕,一些農民生活依然艱難。而該黨的一些政策卻開始損害農民利益,引起農民方案和抵制。

  比如2007年,西孟邦政府計劃在一個村莊開建經濟特區,准許一個印尼的企業集團收購1萬英畝土地建設化工廠,數萬農民擔心因此而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他們不惜挖斷道路並製造障礙,阻止該計劃實施。有報道說印共(馬)工作方式不對路,與村民發生衝突,造成11人死亡。類似徵地衝突在該黨執政地區並不鮮見,已經多次發生。2008年10月,印共(馬)控制的西孟邦政府為吸引著名企業集團——塔塔集團前往投資,貿然決定徵地交付塔塔集團建廠使用,生産輕型轎車。但許多農民並不買賬,認為政府強制徵地損害其權益,而政府的補償太低。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發起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迫使政府取消該計劃。這些事例說明,政府土地改革思路要有長遠規劃,政策要配套,工作方法也要改進。

  印共(馬)選舉策略欠考慮。該黨堅持反對辛格政府與美國簽署的印美民用核協議,曾藉此退出國大黨領導的聯合政府,並在大選中以此攻擊國大黨聯盟,而民眾認為此問題並非主流,不必過於糾纏。該黨在選舉中還堅持「逢國大黨必反」,給選民留下主張僵化、政治主張狹窄的固執印象,民眾認為該黨已經落後於時代發展,對其反感增多。2011年西孟加拉邦將舉行邦內選舉,分析家認為印共(馬)可能在該選舉中落敗,從而失去對該邦30多年來的控制權。

  種種負面因素導致了負面後果,印共(馬)沒有在此前的成就基礎上前進,反而出現退步,其中的教訓深刻。考慮到印共(馬)的輝煌歷史和良好基礎,只要以該黨為首的左翼需要吸取教訓,作出深刻反思,根據時代發展和選民需要調整政策,未來仍有希望走出挫折和陰影,再造輝煌的未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1655

帖子

48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4
3
木瓜香 發表於 2009-6-23 10:17 | 只看該作者
印度的文化挺複雜的。信仰也很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8: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