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說美國沒有反華力量?

[複製鏈接]

1344

主題

1773

帖子

115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haiji 發表於 2009-6-16 19: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陳冰

  世界上最擅長「變臉術」的不是川劇演員,而是政治家。川劇演員需要操練才會學得絕技,而政治家只要少說幾句話,就能贏得一片喝彩。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訪華之旅,就達到這效果。她很少提及令中方不快的話題,所以完成了「從自由派議員到負責任的政治家的轉型」。有華裔社會活動家因此教訓中國人,看,你們給佩洛西貼上「反華」標籤太輕率了吧!

  讀薛海培先生刊於早報的文章(「天下事」6月12日),讓我立刻想起多年前在英倫的一次「酒吧對話」。那是彭定康就任英國駐歐盟代表后首次訪華,得到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接見。彭定康在接受BBC的採訪時說,雖然中國媒體沒有刊發照片,但中國領導人還是對他這個「千古罪人」很友好。在酒吧談論起此事,就有來自大陸的中國留學生說,彭定康任港督時中國政府把他說成「千古罪人」是不是亂扣帽子?我反問,中美關係現在好了,難道要收回過去講的「美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的話嗎?而一位英國朋友則說,彭定康的位置變了,他的立場也隨之變化,而中國則是隨機應變。政治是複雜和多變的,貼標籤是需要,與「千古罪人」握手也是需要。

  說這點往事,只是想與和薛君持相同觀點的人交流一下外交的複雜性。佩洛西過去的確是反華人物,而這次訪華沒對中國說三道四,並不是說她真成了「負責任的政治家」,也不能說她今後一定對華友好,而是美國需要她這樣做。金融危機中的美國,是多麼希望中國繼續購買美元國債,要是佩洛西還在指責中國,美國政府答應嗎?美國選民答應嗎?她不批評中國,是為了美國的利益,但一定不能說中國過去貼錯了標籤。

貼標籤來自西方政治

  需要澄清的是,給政治家貼標籤的做法,並不是來自中國,而是西方政治運作中的常規動作。只要閱讀西方報紙的政治報道,英文的前綴「anti-」(反)與「pro-」(親)隨處可見,「反華」、「反美」、「反英」、「反以色列」以及「親華」、「親美」、「親俄」、「親歐盟」、「 反全球化力量」等語彙的出現頻率,可謂等量齊觀。如果某位政治家改變了主張,某個政黨改變了政策,則用「U-turn」來形容。

  和「鴿派」、「鷹派」、「異見人士」這類概念一樣,「反華」和與之對應的「親華 」等術語,都是西方的舶來品,攜帶的是西方文化思維。在西方政治生態中,貼標籤是非常普遍的事,甚至自我貼標籤,比如柯林頓自我標籤為「第三條道路」,布萊爾把他領導的工黨稱作「新工黨」。再如,西方把台灣的民進黨說成是「反中政黨」,而把馬英九的政策標籤為「親大陸政策」。要說真正挨批的,應該是西方人,幹嗎把複雜的問題簡單二分法!馬英九真的親大陸?佩洛西的「反華議員」之稱,其實最早也是美國媒體給標籤的,並不是中國人乾的。

  實際上,中國文化和政治運行中兩分法的思維並不明顯,中庸之道讓人們審時度勢,靈活應變。美國大選中的希拉里(希拉莉)及其丈夫柯林頓,夠「反華」的,但中國人知道很多話是說給美國選民聽的,一旦當選他們都得面對現實,所以當他們伸出「橄欖枝」(又一個西方舶來詞!)時,中國人總會好說好商量。佩洛西到中國訪問,並沒有受到口誅筆伐的聲討啊!

  那麼,西方文化真的是二分法嗎?當然不是。貼標籤是有時效的,一個政治家的言行在某一段時期可能被概括為「反」,在另一階段可能就變成「親」。比如說彭定康,在任港督時被標籤為「反中」,而從出任歐盟代表后則標籤為「親中」。同樣,標籤是有政治目的的,西方一直把中國對朝鮮的政策標籤為「親朝」,是為了拉攏或脅迫中國同他們站得更近些。中國人沿用西方「反華勢力」的代表說佩洛西,也是讓她不要太極端,到中國看看再說。

美國存在反華勢力

我們再來看美國是否真的存在反華勢力和反華集團?當然有,美國政府為了實現其政治目的,經常性地資助和培育一些團體和組織反對某國的政府。早在2007年末,美國國會就曾秘密批准布希總統提交的一份議案,撥出4億美元的巨款作為加強顛覆伊朗政府的活動經費。自美軍的秘密突擊隊進入伊朗后,伊朗的反對派組織就開始活躍了,伊朗不斷發生原因不明的各種爆炸事件。再往前推,柏林牆的倒塌與美國等在東歐培育反社會主義組織無不關係,所以西方國家打贏了「沒有硝煙的戰爭」,成功實現了「和平演變」。更駭人的是,美國中情局在冷戰時期,還曾計劃聯合英國的年輕軍官,把不參加越戰的威爾遜政府推翻,連關閉英政府高官的監獄都準備好了。只是後來撒切爾夫人成為保守黨的領袖,而讓他們看到新希望才停止對最忠實的盟國下手。

  美國能培育「反伊朗」組織,同樣也會培育「 反華」勢力。去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夕,在希臘採集火種時,就有「無疆界記者」組織的人來搗亂,拘捕肇事者後幾天後放人。後來證實,這個組織得到美國、英國、法國政府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及其他政客的資助,經常在輿論上詆毀中國,比如用「壓制網路言論自由國家」排名等方式,毀譽中國。

  美國反華力量的另一個來源是因意識形態、無知、偏見而自然形成的。世界上並不是人人都知道各個國家的全貌,也不全是理性的,生活中的偶然、某些特殊事件以及所受的教育、傳媒的影響、宗教的熏陶,都有可能讓一些美國人成為自然的反華力量。佩洛西17年前在天安門廣場上從懷裡抽出抗議布條,是因為她感知的天安門政治風波與她的思想不對稱,成了「反華議員」,她可能並沒有看到中國進步的一面。同樣,美國的天主教徒不少,在國內反對墮胎,對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一定反對,那麼他們在有關中國的問題上也可能以一概全地「反華」。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很多勞工階層不明就裡地反對中國,不去追究美國銀行放任自流的政策,而把責任推到中國的廉價出口產品上,成為新興的反華勢力。

  我們可以探究反華力量的根源,但不能否認美國不存在反華力量。其實在任何國家,都存在「反」和「親」的力量。美國有「親以色列」和「親巴勒斯坦」力量,只是前者的力量遠強於後者,要不然巴以衝突早解決了。就是歐美成員國英國的政壇上,也有「親歐盟」和「反歐盟」以及「等著看」幾種勢力。那種把貼政治標籤的「罪責」強加於中國人的人,把中國人批評美國政要曲解為把美國視為假想敵的人,或者否認美國有反華力量的人,不是無知,就是在替美國掩飾骯髒的一面。

  國際政治和外交是很複雜的,也是風雲莫測的,需要智慧來應對各種變化著的局面。而引導世界走出冷戰心態,走出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思維的,恰恰是中國人提出的「和諧世界」理念,是中國人的中庸之道。對此,中國人應當對自己的文化傳統有自信,而不是妄自菲薄,或者自我拔高。

作者是中國資深媒體人
清貧仍能讓我自得其樂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沙發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09-6-16 19:16 | 只看該作者
切!美國不反華,難道跟中國攜手對付越南、寮國、柬埔寨?
美國總是要反華的,因為只有中國才夠「塊頭」做美國的敵人。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1: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