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紀碩鳴: 中國的「深喉」高呼中國該對俄羅斯說不

[複製鏈接]

138

主題

817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65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rigade 發表於 2009-6-7 23: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2009年6月7日23:57:26(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一位中國資深戰略研究員的思考:新星號事件是修正中國對俄羅斯關係的契機

紀碩鳴

「中國應擺脫蘇俄戰略工具的地位,成為太平洋新月體的核心國家!」一位資深的中國戰略研究人員,提出了與現實中的中國官方主流戰略思路截然不同的觀點,令人震驚,發人深省。近年來,由於中國經濟急劇發展,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經濟成就引人矚目。與此同時,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使得持有大量美債的中國,國際地位益發為人所關注。更為有趣的是,中國今後究竟走向何方,在這個世界上與誰靠得更近一些,這種戰略方向的調整,不僅美國以及西方世界極為關注,同時還將引發中國內部利益的深刻調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所以預料這些觀點必將引發巨大震動。

在美國,曾經有一位「深喉」改變過一個國家的發展軌跡.這位名叫馬克•費爾特的「深喉」,因揭開了「水門事件」的蓋子,讓人們看到了難以想象的重重黑幕,而引起了廣為重視,新聞界嘩然,最終導致了美國政治格局的變化。這是一位資深的戰略研究人員,在國內具影響力,也是中國重要的智囊人物。有鑒於中國大陸的現實大環境,以及這一議題的高度敏感性,這位資深的中國戰略研究人員不願透露真實姓名。他在採訪中所引用的歷史資料和數據,具有相當高的可信度,在這裡,我們姑且稱其為是中國的「深喉」。

問:最近俄羅斯擊沉了中國的新星號貨輪,中國網路上的反應很強烈,中國外交部為代表的官方語言卻非常含糊其辭,態度很勉強,甚至似乎是在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答:的確,看到這種事情的發生,作為中國人,我很感痛心,這種心情與國人都是一樣的。大家都希望,這個事情的最終結果,最終處理方式,能夠與中國的大國地位相稱,能夠與中國現在的國際地位相稱,而不是用上各種借口,在俄羅斯人面前委曲求全。可實際上,凡是明白中俄兩國之間上百年糾纏不清關係的人都知道,這種願望的達成,幾乎是不可能的。

外交部一上來就自己先承認,我們的船自己出海是「不對的」,那有這樣交涉外交的?見人就先自己矮三分!俄羅斯那個地方,是盜匪橫行的地方,很明顯新星號是遭到了俄羅斯人的敲詐,求助無望,只能跑路。就這樣,還是在公海上被俄羅斯軍隊開炮擊沉。在公海上炮擊民用無武裝的船隻,這在國際上是務必嚴重的事件,甚至可以說是公然的戰爭挑釁行為。這麼說不過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國原本是中立國,當年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因為自己的民用船隻在公海被德軍擊沉而引致的。

如此嚴重的事件,結果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難怪俄羅斯軍人在擊沉新星號之後,還有心情看著落水的中國人嬉笑,人家根本不把你當回事嘛!過去我們讀書的時候,書上都是批評滿清政府,弱國無外交,被人家隨意欺負。一、二百年過去了,結果現在還是如此,這是為什麼?我們要深究的,就是這個問題。

實際上,中國人在俄羅斯人的眼裡,從來就是二等地位,從來就沒有被人家看得起過。我不知道現在國內對俄羅斯的崇拜之風是如何起來的,對普京的崇拜之風是如何興起的,我只知道,珍寶島事件之後,稍微吃了點虧的俄羅斯,立刻就在中國的新疆鐵克列克找茬,尋機全殲了一支連級的中國巡邏隊,而中國方面,除了當時的噓聲恫嚇之外,再也沒有了任何實質行動。有了這樣的經驗,俄羅斯人怎麼會把你中國人放在眼裡?

過去,中國商人的貨物,俄羅斯人想扣就扣,想罰就罰,實在扣不了,也罰不了,也會創造一些理由來扣、來罰。中國遊客走在大街上,甚至就是莫斯科紅場那種世界窗口性質的遊覽地,都會有軍警上來刁難、罰款。至於在俄羅斯經商,就更不用說了,全是靠錢來開道,在俄羅斯被警匪一家搞的傾家蕩產的中國人多了去了。中國人在俄羅斯混到這份田地,我們的很多人當然是有責任的,大國形象喪之誰手,外交上是有一本帳需要算算的。但比這更重要的是,一百多年前,從俄羅斯人翻越烏拉爾山脈開始,直到現在,他們從來就沒尊重過中國人,打心裡就瞧不起你,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根源。

你別看二戰的時候,俄羅斯最後打敗了德國,但德國人把俄羅斯整慘了,這一點讓俄羅斯記憶猶新,讓俄羅斯人佩服。於是,現在的俄羅斯,居然就有不少納粹黨的粉絲,在大街上橫行霸道,年輕人以穿和玩德國軍服為榮。人其實都是這樣,最怕讓人瞧不起,而中國人偏偏就總讓人瞧不起,沒錢的時候讓人瞧不起,有錢的時候,還是讓人瞧不起,這足以證明問題是在我們自己這邊的。

問:中國與俄羅斯之間不是也有世所共知的蜜月期?中蘇、中俄之間的傳統友誼難道並不存在?

答:從來就不曾存在過!(

說中蘇、中俄之間存在什麼傳統友誼,完全是痴人說夢,歷史上哪裡有這種友誼?我們很多時候,純粹是繼承一種歷史性的解釋,而並非歷史。

不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及現在九十年代迄今,中蘇與中俄,大致有著兩段人所共知的蜜月期。

第一個蜜月期,最為著名,很多美國人認為,就是這個蜜月期,將中國徹底拉入了社會主義陣營。這個蜜月期就是朝鮮戰爭,中國軍隊入朝代替蘇軍參加了朝鮮戰爭,維護了金日成政權,將一場已經被一個「二愣子」打敗了的戰爭,用無數人命作為交換,最後硬是在朝鮮打成了僵持。這種結果,是大大超過斯大林期望的。

要知道,那個時候,二戰剛剛結束,蘇聯人在1949秋天剛剛試爆了原子彈,但美國人不但有實戰經驗而且已經擁有了一批原子彈,蘇聯很擔心自己加入朝鮮戰爭而遭致美國的核打擊,二戰後的大好局面一下子全報銷了。沒辦法,不敢跟美國人硬磕,但又不願意看著朝鮮半島被美國全部收入囊中,更不願意看到美軍直接出現在蘇聯的東部邊界,直接威脅甚至一把沒收了俄羅斯人奮鬥上百年才擁有的太平洋利益,把蘇聯徹底包圍於歐洲一偶,徹底回歸彼得大帝之前的戰略局面。

兩難之中,蘇聯和斯大林這才想到了中國。這其中還有個背景,蘇聯和斯大林原來與金日成密謀開戰的時候,根本沒把中國放眼裡,根本沒有與中國領導人商量過此事。在蘇聯人的眼中,金日成比起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人更顯得根紅苗正,血統純潔。中國領導人則顯得總想另搞一套。甚至雙方信奉的起家理論都有很大的不同,蘇聯是從城市走向農村,中國是農村包圍城市,完全是兩個路子。中國在蘇聯的夥伴名冊上,實際根本沒名,那是朝鮮戰爭之後加上去的。

所以,中蘇之間的關係本來是很牽強的,雙方關係的基礎就不牢固,後來分道揚鑣也很正常。問題是,這個蜜月期裡面,中國內部政治出現了新的變化。當時的中國,除了毛澤東懂得什麼叫「太平洋利益」之外,其他人基本不知道。所以後來老毛一聽蘇聯人要在中國搞聯合艦隊,就火大了,成了分手的導火索。蘇聯人其實是基於自己的太平洋戰略利益,與中國合作的,它要確保這個利益,除了拉住中國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於是,蘇聯開始大批向中國提供武器裝備,中蘇關係進入了第一個蜜月期。後來的一些人,對於這種很純粹的戰略利益交換關係搞偏了,政治上無限升級,真的以為是蘇聯老大哥對中國的幫助。應該說,這也是當時中國大多數領導人戰略思考水平決定的。

至於第二個蜜月期,就簡單多了。

那是中國因為八九年的風波,實際在全球處於被圍困的狀態,軍事裝備很陳舊,而且改善無望,放眼四周,可以說中國周邊那個國家的裝備都比中國的要強一些。蘇聯這個時候剛好解體,政治上、經濟上,產業上,都崩潰了,這種情況下,原蘇聯的軍事工業就要謀求出路,賣軍品,賺點錢,以便維持下去。

於是,兩個都走向市場的國家,一拍即合,你賣我買,大量軍用品的交易,以數百億美元的規模,進行著、發生著。需要提醒的是,此一時非彼一時,同樣的軍事裝備的交易,過去是「政治第一」,現在則已經變成了「利益第一」。這就使得軍工產品的交易變得與其它商品、消費品的交易一樣,交易環節中該有的腐敗,那樣都不會少,一樣也不缺。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大量的國際掮客活躍於中俄武器交易過程中,使得中俄武器買賣變得異常複雜,這就是市場化的後果,也是第二個蜜月期的基本特點。

對於中國來說,如果僅僅是你賣我買,還好說,但這裡面還隱藏著一個更要命的問題。前蘇聯由於分崩離析,除了白俄羅斯之外,其他的加盟共和國已經貌合心離,內部嚴重的問題和困境,使得前蘇聯地區的實力大減,國際威勢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俄羅斯政權的領導人有兩位,第一位領導人葉利欽,內部問題太嚴重,自顧不暇,所以在國際上沒什麼建樹。第二位普京與葉利欽不同,這位經常喜歡亮相,顯示一下肌肉的領導人,對國際事務很有興趣,而且趕上油價高漲,賺進了一些石油資本,有了少許本錢,這就讓普京經常要對西方顯示一下自己的存在,甚至也敢動武。對車臣,對喬治亞,都是如此。

不過,話雖如此,但要是讓普京全面地繼承前蘇聯的衣缽,擔起對抗西方的重任,他顯然還不夠分量。怎麼辦?利用中國購買軍火的機會,拉上中國一起干,就是必然的選擇。俄羅斯人看的很清楚,中國是全球新興市場國家,是一個高速增長中的國家,由於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利用中國對抗美國和西方世界的壓力,對俄羅斯而言,是再好不過的事情。所以,對中國提供二流軍火和裝備,俄羅斯人除了掙錢之外,利用中國反美、反西方,也是戰略上的重點。

所以說,第一個蜜月期與第二個蜜月期一樣,都是利益關係。後面的蜜月期,是利用中國來對抗、削弱美國和西方世界的影響力。中國鬧了半天,還是怎麼也沒擺脫掉被利用的戰略關係。實際上,中蘇之間,中俄之間,從來就不曾經有過什麼傳統友誼,我們有的只是某種戰略利益關係。中國過去被蘇聯人利用,現在還是被俄羅斯人利用,當做了全球性的戰略工具,用來對抗美國和西方國家,而且居然迄今尚不自知。

問:您的意思是,中國長期以來其實僅僅是蘇俄的全球戰略工具!您這樣表述問題,是否很難解釋一些問題,蘇聯提供的這些軍事裝備難道沒有幫助過中國嗎?如果沒有蘇聯的軍事和技術援助,中國是否根本就不會擁有「兩彈一星」?如何看待和解釋這種現象和問題?

答:我們的很多人,總是看表面,不看內里,對問題的研究不透徹,喜歡隨大流,這樣的人,不可能是戰略高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國在世界上是戰略學的開山鼻祖,在歷史上,中國有孫子那樣級別的戰略大師,但在我軍的最高學府,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由於左的思潮影響,居然沒有專門的戰略科系,就用學毛選來代替了。這樣下去,中國人談戰略就弱了一些,很自然地變成了形而上學。很多時候是唬人,或者是被人唬。

談到蘇聯的軍事援助,得看一些基本的事實,尤其是要全面看。

蘇聯的確對中國提供了不少的軍事裝備,但這主要是沖著朝鮮戰爭和蘇聯的太平洋利益。按照《外交史》提供的數字和分類計算,在蘇聯的貸款總額中,軍事貸款佔73%,經濟貸款佔23%,此外,僅抗美援朝貸款就占貸款總額的60%。另有著作計算的結果是:軍事貸款佔76.1%,經濟貸款佔23.9%。這些計算大都是根據貸款協定的條文,確定的貸款用途,但也有研究人員的結果更為客觀,他們認為,軍事裝備的實際比例,遠比上面的數據要高得多。

蘇聯人實際是不太關係中國的經濟建設的,原因很簡單,前面也說過了,這與他們的太平洋利益,關係不大,他們要的是一支能夠威脅美國和西方國家太平洋利益的、有戰鬥力的軍隊,而不是一個富裕的中國。

根據蘇聯公布的材料,截至1957年7月為止,蘇聯向社會主義陣營各國的貸款數目達到280億盧布。對於發展中國家,1954-1957年給印度貸款10億多盧布,償還期12年。1954-1956年給阿富汗貸款4.13億盧布,償還期30年。1956-1957年給印度尼西亞貸款4.264億盧布,償還期6-12年。1959年又增加對印度貸款共25億盧布。此外,1953年蘇聯向朝鮮提供無償經濟援助10億盧布,以後增加的貸款7.6億盧布也經1960年10月簽訂協議免於償還;1955年向越南提供無償援助4億盧布。與之相比,蘇聯給中國的貸款總額為數還不算少,約佔給社會主義國家貸款總額的五分之二,但這主要是因為戰爭的原故,作為經濟援助的項目,宣傳上挺起勁,但其實蘇聯給中國的貸款數額實際卻少得可憐,還不足給印度貸款的十分之一。

中國五十年代軍事裝備的更新,以及此後的「兩彈一星」的基礎部分,的確與蘇聯的援助有關。但打狗還得要根燒火棍呢,蘇聯提供的這些軍事裝備,可以看作是蘇聯獲得太平洋利益所要付出的成本,人家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獲得了全球的戰略平衡,在太平洋有了一個與美國人交過手、還死要面子的先鋒大將,我們為人家高興個什麼勁?

在五十年代,很多人對於蘇聯的軍事援助津津樂道。但其實,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不太值錢的常規裝備。我們可以看到,1954年以前的國慶閱兵中的美國制湯普森衝鋒槍、蘇聯的43式波波沙衝鋒槍,在1959年以後就看不到了,換成了仿製的56式衝鋒槍、54式手槍以及56式半自動步槍。當時,還有一大批的炮兵裝備和裝甲兵器也進行了換裝,表面看,範圍不小,花錢不少,「老大哥」還算夠意思。可如果你結合蘇聯的戰略理論進展來看這個問題,結果就不同了。

在同一時期的蘇聯,隨著核武器的不斷發展,斯大林去世後繼任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堅持「導彈制勝論」和「核武器制勝論」,認為這才是打贏今後戰爭的關鍵,常規兵器只是擺設而並不重要。當時的蘇聯對核武器的追求達到了並不理智的程度,甚至準備試爆1億噸TNT當量名叫赫魯曉夫的氫彈,只是計算后發現對試驗場周邊環境存在致命影響,才縮減為5000萬噸TNT。實際上,那個時候的蘇聯,別說常規武器沒有價值了,就是蘇聯自己海軍的航母發展計劃都被壓縮棄置一旁,他們認為航母是「浮動的鋼鐵棺材」,在未來核戰爭中是中看不中用的傢伙。

所以,對於用大量常規武器援助中國這件事情,玩慣了小米加步槍的人,覺得這回是「鳥槍換炮」了,但其實在人家蘇聯人眼裡,這些東西根本不值錢的。一個有力的證明是,當中國「兩彈一星」發展到緊要關頭的時候,蘇聯就斷絕了對中國的援助,夥伴含義永遠是次一級的選擇,發展到有威脅的地步,就不成了。至於常規兵器,對於人家來說,用這點東西,不但當了一回老大哥,而且有了一個太平洋的忠實盟友,誰不幹啊?!

問:從戰略角度來看,本來是利益交換,兩不賒欠的事情,結果卻是平白落下個「老大哥」的地位,以至到今天還耀武揚威的?

答:沒錯!我們的政治就是這樣,好像什麼東西,不上綱上線,就無法交代。明明只是買點軍火,也就是軍用性質的商品吧,就是那種世界上常見的軍火買賣吧,就是那種俄羅斯人向全世界兜售的東西,結果卻是全世界買賣軍火的國家多了去了,唯有我們中國,立刻又變成了什麼戰略夥伴關係了,好像不被人家當槍來使使,心裡就不踏實。

問題是,這樣一來,中國與美國和西方世界的關係,就不可能搞得好了。因為自覺不自覺之間,又變成了人家的先鋒大將。毛澤東以前講過,不爭霸,實際上是你不爭也得爭了,人家把你頂到前頭去了。

問:中國放棄與俄羅斯的合作關係,轉而與美國搞好關係,這是否現實?美國剛剛與中國發生了南海衝突,情報船跑到了中國潛艇基地的大門口搜集情報。

答:美國與中國經常發生衝突是客觀現實。從朝鮮戰爭開啟人們的記憶之後,就有美國在西藏問題上的干預,有台海爭端,軍艦護航,還有越南戰爭,還有中印衝突,等等。近些年來,南斯拉夫大使館的「誤炸」,南海上空的飛機相撞,等等,也激起了中國老百姓的普遍憤慨。這一切都使得這個問題的討論和研究,處於一種高度敏感的狀態。如果說別的研究討論也敏感,但至少可以在某一個層面得到支持和讚賞,要麼是上面,要麼是下面,唯有這種討論,恐怕上上下下沒人說個好字。

就拿中美的南海衝突為例吧,關於這個事例,很多媒體都有著詳細的報道。美國時間3月9日上午,五角大樓突然發布消息,聲稱美國海軍情報船無瑕號(Impeccable)在南海公海處,遭遇一艘中國情報船和一艘海事局漁業監督船、一艘國家海洋水文監督船和兩艘掛著中國國旗的小型漁船的圍堵和騷擾。

事發海南島之南65海裡外,連續幾天,中國船隻一直要求「無瑕號」離開該水域,3月8日兩艘中國漁船逼近,當美船員用高壓水龍頭噴射阻擋漁船的時候,漁船繼續靠近到了幾米的地步,甚至有船員「脫至內衣」。美國政府已向中國使館提出交涉,美國國務院也發表聲明,希望中國能遵守國際法。

3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反駁美國毫無道理的指控,認為是美國海軍情報船非法在中國專屬經濟區活動,中國政府有權驅離。於是,此事立刻成為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的「船隻版」。2001年,王偉等駕駛飛機驅逐美國偵察機EP-3,但不幸遇難,最後EP-3被迫降落海南島。事發地距離海南島東南60海里。此次中美軍船摩擦事件,發生在海南島以南65海里處,兩次事發地都超過了12海里領海範疇,但卻在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範疇之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領海是國家主權範圍,專屬經濟區提供該國經濟和能源開發。

問題是,美國國會並未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一直對該公約進行窄義解讀,一直認為他國的專屬經濟區就是國際公海,可以供美軍進行情報搜索工作,因為此類行為公約未明文禁止。中國是該公約的簽署國並批准,在兩次中美摩擦事件中,都對公約進行寬義解讀,認為他國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只能做合乎國際法「精神」的行為,不能濫用自由,不可以在專屬經濟區進行對中國主權有危害的行動,其主要邏輯如是,專屬經濟區內他國連打漁都不可以了,難道還允許大搖大擺刺探軍情?

事實上,這種對專屬經濟區不同的解讀,頻繁發生在世界各國之間,為了自身利益,各國也常常調換立場。雖然美國如此堅持專屬經濟區即公海,但如果有任何他國情報船在美國海岸65海里處逡巡,大概整個美國都會轟動了;而日本也常常指控中國船隻在其專屬經濟區做情報活動。單就亞洲而言,中日、中韓、日韓、日本和台灣地區、中國和東南亞諸國之間,在專屬經濟區問題上互相摩擦抗議,那是非常、非常頻繁的事情了,關鍵看你如何處理,處理的是否專業了。

了解了基本事實之後,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事件中有幾個隱含的問題。首先,中美軍方之間的距離相當大,摩擦發生的幾天中,兩國政府、軍方一直沒有任何溝通機制;其次,美國軍方將事件拋向美國媒體,引起轟動,操作上遠比中國主動和積極;第三,不但中美兩個大國,在各個領域裡面針尖對麥芒,就是世界其他國家之間,「諜對諜」大概也是常態;第四,最後要求停戰的是中國,呼籲美國不要用媒體來解決諜報衝突。事後,美軍宣布繼續派「鍾雲號」導彈驅逐艦來南海為「無瑕號」護航。

這個事情其實相當的彆扭,別看中國外交部裡面留過洋的人不少,也有不少人在美國呆過,可這種資歷對他們處理事件顯然並無幫助,因為事情一出來,面對媒體的轟炸,外交部的反應,簡直如同小孩子一般,張皇失措,不知所云,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不知道如何去做。他們對軍事和戰略,完全是外行。什麼「惡人先告狀」,你怎麼會給人家這麼長的時間去告狀的?你自己幹什麼去了?

二戰時的日本,山本五十六曾經反對向美國開戰,他的理由歸結為一句話就是,日本人其實不了解美國。在這裡,我要說的是,其實中國人也不了解美國。中國上上下下很多人的確去過美國,有的人還去過很多次。但他們幹什麼去了?要麼不專業,去了也白去;要麼只對奢侈品感興趣,對紐約第五大道的興趣,遠遠超過對紐約附近西點軍校的興趣。應該說,中國真正了解美國的人太少,這是一個大問題。那些在美國學習的年輕人,實際生活在美國社會的最底層,除了圖書館、課堂和宿舍之外,他們幾乎什麼地方也不去,好一點的,可能還去教堂轉轉,但功利性也太強。他們回國之後,指望通過他們了解美國,那是天方夜譚了。中俄關係好一點,在社會領域滲透的多一些,老關係多一些,所以中俄與中美關係比較起來,中國總是會自然不自然地親俄,而不是親美。

再加上打仗的時候死過人,中美之間的仇恨,還是客觀存在的。不過,我們也得認識到,仇恨是一種最簡單的感情,如果你任由仇恨來擺布,你自己也會變得很簡單。而面對任何挑戰,如果你是一個很簡單的人,最後吃虧的恐怕還是你自己。所以,雖然這個事情是高度敏感的,但在這裡,還是要以一種客觀的態度,來討論一下,看看中美關係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其實,關鍵點就兩個,一個是中國長期以來,被過去的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利用來反美,自然也遭到了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打壓。各種衝突,各種爭執,甚至包括大使館的誤炸,都有這種因素在裡面。在西方國家的眼裡,中國總是另一個陣營裡面的人,不時沖在前面,而且中國自己居然也時不時地承認這一點。另一個是中國不適應獨立面對國際社會的挑戰,不懂得國際社會的規則和語言,講意識形態,講「同志加兄弟」的那一套,很在行,很行;講紳士之間的競爭,將有秩序的競爭,尤其是講風度和幽默,那就很蹩腳,尤其是當使用國際語言來討論爭議的時候,那就更差勁了。總是說不過人家,總是慢半拍,還不允許別人說。包括南海衝突,都是這樣的。

所以在中美關係問題上,很多事情還是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開玩笑,這裡面真的有一個立場的問題。中國很有必要利用新星號事件為契機,重新審視自己一下自己的國際立場,看看是否需要做出戰略調整!中國有必要知道,什麼能源,什麼武器,在戰略框架下,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沒必要因此而仰人鼻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08: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