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吉林千人中毒,是怎樣的心病?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9-5-30 2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4月23號開始,吉林省吉林化纖集團有上千名工人在十多天的時間當中先後出現了頭暈、噁心等一系列不良的反應。工人們懷疑這和集團隔壁的一家化工廠排放的毒氣有關。5月18日,國家安監總局在其網站上發布一份文件,對吉林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的事故定性為「泄漏事故」。然而,19日,安監總局網站突然抹去了上述表述。隨後衛生部派出的專家組卻給出了這樣的意見:這一次事件可以排除化學物質毒性所致,主要是和心因性的因素有關上千名的工人,他們到底是有毒氣體的受害者呢,還是心理疾病的患者呢?究竟什麼才是事件的真相?事件到底暴露出誰的心病?





沒有實質性的中毒,為什麼要每天打100元一針的解毒針,吉林化纖醫院醫生表示「患者受損害的不僅僅是神經系統,肝臟、腎臟、心肌的損害,還有白細胞減少」是診斷結果還是危言聳聽,公眾疑慮重重。

緊急上報:吉林化纖廠近千人出現中毒癥狀
  4月27日下午,吉林化纖集團向吉林市政府遞交緊急報告,稱4月23日,化纖集團腈綸廠員工聞到刺激性氣味,下午17時30分至18時氣味加重,部分員工頭暈、噁心,次日早又有員工出現反應。吉林市環保局提供的材料顯示:5月1日21:54至5月2日2:20,瞬時最高監測濃度為45.5mg/m3…

消息封鎖20天:上訪未果,化纖廠家屬網路發帖
  5月7日,重症患者家屬和化纖廠職工,集體到所在的經開區政府上訪。無果。「我們就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因此懷疑政府刻意隱瞞。之後,化纖廠職工開始大規模網路發帖。5月10日開始,各大網路論壇,出現了此事件的詳細信息,並有大量「中毒」圖片…

環保、安監、衛生三部門結論互相矛盾
  各方部門都有自己的結論,環保部門說空氣中沒有異常,所以不是環保的問題。安監部門得出結論是沒有毒氣泄漏,不是安全生產事故,但是安監部門說是屬於生產排放出現的環境影響問題。然後接下來是衛生部門,衛生部門的結論是此次事件排除化學物質的毒性所致,主要是心因性的因素…

康乃爾真的發生過泄漏,還只是「筆誤」?
  安監總局網站上的這一條建議被修改,刪掉了「認真吸取吉林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泄漏事故教訓」。作出這樣的刪改只有兩種可能:一,康乃爾並沒有發生泄漏事故,此前是誤報;二,的確是康乃爾發生過泄漏,但經過一夜的思考,安監部門覺得公布出來有些不妥,所以刪掉了…


   相 關 新 聞   


近千成年人的「歇斯底里」實屬離奇  

「心因性反應」上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的,是2005年6月導致300學生住院1人死亡的安徽泗縣疫苗事件…

  網 友 觀 點
   


精選網友觀點  

來自吉林市的騰訊網友:

吉林市近幾年外來的企業很多,有了外來企業在吉林紮根,就可以安排很多人就業,政府其實是做了件好事。但是,這些外來的企業大多數都是別的省市不接收的企業,因為基本都是有毒有害的。現在終於出事了!我希望此次中毒的人都能好起來!在這裡為你們祝福!更期待你們得到合理的解決辦法和應有的補償!

來自吉林市的騰訊網友:

吉林化纖中毒事件,確實是個全市老百姓最關心和最害怕的事!!!我家就住在吉林市江北,周邊全是化工廠,化肥廠,染料廠,有機合成廠,香蘭素廠,農藥廠,有機硅廠,龍北化工廠,電石廠,龍山化工廠,亞泰水泥廠以上的廠礦地處松花江北。只有一江之隔的水泥廠,造紙廠。當每天風起之時就可以聞到各種難聞的氣味。污染何時能解決?
  
來自吉林市的騰訊網友: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位於吉林化纖附近,內部有上萬名學生,如果繼續蔓延下去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強烈要求有關部門積極採取措施,如若不行,請求立即放假!更重要的是,吉林農業科技學院近期要開運動會了


來自吉林市的騰訊網友:

吉林市近幾年外來的企業很多,有了外來企業在吉林紮根,就可以安排很多人就業,政府其實是做了件好事。但是,這些外來的企業大多數都是別的省市不接收的企業,因為基本都是有毒有害的。現在終於出事了!我希望此次中毒的人都能好起來!在這裡為你們祝福!更期待你們得到合理的解決辦法和應有的補償!

來自吉林市的騰訊網友:

吉林化纖中毒事件,確實是個全市老百姓最關心和最害怕的事!!!我家就住在吉林市江北,周邊全是化工廠,化肥廠,染料廠,有機合成廠,香蘭素廠,農藥廠,有機硅廠,龍北化工廠,電石廠,龍山化工廠,亞泰水泥廠以上的廠礦地處松花江北。只有一江之隔的水泥廠,造紙廠。當每天風起之時就可以聞到各種難聞的氣味。污染何時能解決?
  
來自吉林市的騰訊網友: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位於吉林化纖附近,內部有上萬名學生,如果繼續蔓延下去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強烈要求有關部門積極採取措施,如若不行,請求立即放假!更重要的是,吉林農業科技學院近期要開運動會了

  在這一事件中,權威話語繼續表現出的與常理常情背道而馳的瀟洒,依然令人憤懣。回顧最近一段時間的公共事件,之所以舉國嘩然,除了因其性質惡劣,更重要的是很多回應或專家認定悖逆了老百姓最基本的邏輯。

一件事有兩個正式說法很奇怪,但並非不可能
  衛生部專家或者當地的有關部門看來是上報了兩種不同結論,一種用以對付公眾的質疑,那千餘人就全都因為自己的心魔而出事了。另一種看來是彙報了事情的真相,所以才有了安監總局這個安全建議。兩者雖然結論不同,但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系統中生產出的產品…

不過太有悖常識,太能挑戰民眾的智商
  衛生部專家此前說可以排除化學物質的毒性所致,主要與心因性因素,不僅被國家安監局斷然否認,而且也被網友們強烈質疑得一塌糊塗,並將「心因性」與「欺實馬(70碼)」並列,作為糊弄老百姓的專有名詞。那麼,老百姓就這麼容易被糊弄過去嗎?試想近千名工人相繼出現頭暈、嘔吐、胸悶等癥狀,僅僅以「心病」作為結論,顯然是太有悖常識了,太能挑戰民眾的智商了…

說到為什麼這麼做,道理也很簡單
  對外說是「心因性」因素是因為事關當地的大企業,如果一旦說明這是泄漏事故的話,一定會引起當地民眾的抗議與索賠。企業要是不能經營下去,恐怕政績也就無處尋覓了,而且往深了追問,就要問到當地監管部門是否盡責的地步,這是不能讓其發生的。…

  怎麼才能讓「中毒」工人儘快消除心中的這種恐懼,這種心因的因是很重要的。如果老百姓沒得病的話,可能會有一些政府部門在傳染著一種病,這種病是什麼呢?

活在恐懼之中,是近千名中毒工人最大的心病
  2005年吉林石化爆炸事故聲猶在耳,「最危險」的苯胺廠卻化身復活搬到家門口做了鄰居,怎不教人膽戰心驚。作為化纖廠工人,對於化工污染更比常人多一份認知,為了糊口,工人對於「化纖廠生產過程也會有化學毒物出來」也就忍了。但隨著更大毒源的貼身緊逼,化纖廠工人們擔心生產生活環境安全的憂懼神經,終於被一股氣味或者莫須有的氣味壓垮了…

一些專家的公信力也是我們的心病
   人們之所以對一些專家產生信任危機,只是因為他們的公信力已成為我們的心病,開始讓我們鬱鬱寡歡。在邀請方——中介機構——經濟學家之間,已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而頻繁走穴已成為一些經濟學家的「主業」,他們的出場費也在三年內漲了10倍,這更讓人們懷疑:在錢堆里打滾的專家,能以民生為本嗎?…

治心病唯一的辦法,就是信息公開
  相關部門把事件複雜化的背後,其實在處理這個事件的時候好像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就是說儘可能讓這個事件平息,不要讓公眾知道,要把自己責任要撇開。傳統上的,捂蓋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爭取讓這些事情能在他們日控制之內,而不去更多的把他們的關注點放到公眾的民生的一個安全的當中。所以說如果有這種病的話,那政府部門也得治病



康乃爾停產裝置21日已復工  

康乃爾4月投產的15萬噸苯胺裝置,被懷疑是造成化纖職工中毒的元兇…



相關專題:誰為環境污染埋單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93

主題

1225

帖子

29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6
沙發
大道無邊 發表於 2009-5-31 10:07 | 只看該作者
"環境污染"損人不利己,應當給予重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680

帖子

170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170
3
summit30 發表於 2009-5-31 12:20 | 只看該作者
媽的,炸了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9-6-8 11:25 | 只看該作者
政府里的混混,居然敢說上千人都是心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7: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