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漫談《漢武大帝》電視連續劇

[複製鏈接]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5-22 08: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lixixing 於 2009-5-22 18:26 編輯

漫談《漢武大帝》電視連續劇
再說洗馬---兼論汲黯


李西興


    1986年夏,我在家鄉中國陝西西安,看過一部關於唐太宗李世民的電視連續劇。劇情中涉及魏徵,時任太子洗馬。由於劇中把洗馬誤讀為xi-ma,我寫了一篇小文章,發表在《西安晚報》上,對此加以糾正。近日閑看《漢武大帝》光碟,看到漢景帝任命儒者衛綰作為太子太傅,教皇太子劉徹學習儒家典籍。竇太后對此不滿,就派汲黯作為太子洗馬,教太子讀黃老學說。這裡不僅仍把洗馬的讀音念錯了,而且還出現種種值得討論的謬誤,因此我再次著文,從洗馬說起。
    據《漢書•百官表》記載: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屬官有太子門大夫、庶子、先馬(注意,應讀為xian-ma,而不是xi-ma)、舍人。
太子太傅秩二千石。杜佑云:漢魏故事,太子於二傅執弟子禮。太傅可以不向太子稱臣(見王先謙《漢書補註》)。而先馬,據張晏的解釋:「先馬,員十六人,秩比謁者。」如湻曰:「前驅也。《國語》曰:句踐親為夫差先馬。『先』或作『洗』也【李西興按:讀音均為先導的先,而不是洗涮的洗】。」可見,先馬是太子太傅的屬官,秩比謁者(謁者掌賓贊受事,員七十人,秩比六百石)。一個官秩僅為「比六百石」的屬官,怎麼能和自己的頂頭上司,秩二千石的太子太傅平起平坐呢?何況,先馬的職責,也不是教授太子文化知識的老師。
另外,在《漢武大帝》前面幾集,還說到晁錯是漢景帝的老師。史載晁錯擔任過太子舍人,門大夫。這些職務和先馬一樣,也是太子太傅的屬官。後來晁錯改任博士。博士是太常的屬官,秩比六百石。有次,晁錯上書言之有理,受到文帝賞識,被升為太子家令。太子家令是詹事的屬官,秩應為八百石。晁錯能言善辯,受太子劉啟的寵信,太子家的屬吏們號稱他為「智囊」。可見,晁錯根本就不能算作是漢景帝的老師。電視劇的說法,或是對史書的誤讀,或是編劇所作的故事演繹。
    汲黯在漢景帝時期,史載不過寥寥數語:「為太子洗馬,以嚴見憚。」並沒有什麼具體事迹。到武帝即位,汲黯作為謁者,曾兩次作為皇帝的使節,外出執行特別使命。
    【《漢武大帝》劇中,將此演繹為任汲黯為五千石(漢代根本就沒有五千石的官秩級別)的謁者令。按:西漢時謁者是郎中令(武帝太初年間更名光祿勛)的屬官。謁者的領事號僕射,秩比千石。郎中令是九卿之一,掌管宮殿掖門戶,秩為中二千石。另外,少府的屬官有中書謁者令。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被漢成帝更名為中謁者令,其秩也應在千石以下。】
    一次是東粵(秦漢時期,閩粵人分佈在今福建、浙南和贛東北部分地區,及福建沿海島嶼。漢初有閩粵王國,后又從中分出東粵)人互相攻打,漢武帝派汲黯前去視察。汲黯只抵達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就返回京師,稟報說:「粵人之間相互打仗,已經習以為常了。不值得大漢天子派使節去過問。」第二次是河內(郡治懷縣,在今河南武陟縣西南)失火,燒了一千餘家。漢武帝派汲黯前去視察。汲黯回來稟報說:「老百姓家裡失火,延燒相鄰的房屋,不值得天子擔憂。臣路過河內郡地,見到因水旱受災的貧民有一萬餘家,甚至出現了父子相食的慘景。臣謹便宜行事,用皇帝的符節,打開河內郡糧庫以賑災民。現在歸還符節,並請皇帝責罰我擅用符節之罪。」武帝很賞識汲黯的敢作敢為,不但沒有治他的罪,還把他升為滎陽令。滎陽是西漢時的大縣,官階應為秩千石。不料汲黯卻以當縣令為恥,借口有病,不接受這項任命,回家鄉種田去了。漢武帝得知汲黯不肯就任的底細,就召他擔任中大夫(秩千石,武帝太初年間更名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汲黯因多次直言,懇切進諫,難以久任內廷官職。就被朝廷外放,升任為東海太守(秩二千石)。
    史書上記載:「(汲)黯學黃、老言,治官民,好清靜……歲余,東海大治,稱之。上(漢武帝)聞,召為主爵都尉(后更名為右扶風,秩二千石),列於九卿。」
    主爵都尉(右扶風)是京師三輔(即漢朝首都長安的三個直轄區)之一的行政首長,因此可以參加公卿朝議,稱之為「列於九卿」,即副卿(少卿)級的官職,相當於今天中國大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易中天教授在《漢代風雲人物講座》第一講「冤死的晁錯」里說:當時有一個叫鄧公的人就跟漢景帝說過,晁錯死得太冤了。鄧公是一個什麼人呢?鄧公當時的官職叫做「謁者僕射」。「謁者僕射」的級別叫做秩比千石。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相當於副部級。李西興按:根據易中天的解釋,西漢時九卿為部長級,九卿秩為中二千石。那麼副部級應為秩二千石;比二千石則是准副部級。秩比千石的謁者僕射,只能相當今天各部的司局級。至於易先生把西漢官秩之石讀錯音的解釋,請參看我的《漫談「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
    當時,漢武帝正徵招文學儒者,常說「吾欲云云」。汲黯就直言批評說:「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這怎麼能效法唐堯虞舜的盛世之治呢!」這句話惹怒了皇上。漢武帝臉色一變,宣布退朝。公卿們都為汲黯擔心。武帝回到後宮后,對隨從說:「汲黯話說得太過分!他心也太戇直了!」群臣有人就此數落汲黯。汲黯卻答道:「天子任命公卿輔弼大臣,能是讓他們看皇上的臉色,阿諛奉承,陷主上於不誼的嗎?既然我們已在其位,如果只顧著自己明哲保身,這不是羞辱朝廷嗎?」
    有趣的是,唐代魏徵在這一點上和汲黯是一樣的。
    《新唐書•魏徵傳》載:隋末大亂,魏徵先是跟隨李密起義。後來歸順唐朝,在太子李建成手下任洗馬之職。魏徵見秦王李世民功勞很大,就私下勸太子早做打算。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殺后,李世民抓住魏徵,責備道:「你為什麼離間我們兄弟的關係呢?」魏徵卻答道:「太子如早聽我的話,就不會死於今日之禍了。」李世民因為器重魏徵,不但沒有記恨他,反而把他收羅在自己帳下。
    唐太宗即位,魏徵初拜諫議大夫,封鉅鹿縣男。屢遷至檢校侍中,進爵郡公。有次酒宴,太宗對長孫無忌等說:「魏徵原來是隱太子的部屬,我能棄怨用才,可謂無愧於古人了。可是魏徵每次進諫,我若不聽,他就再也不回應我的話。這是為什麼?」魏徵曰:「臣認為某事不可行,所以進諫。若陛下不聽,我又回應了陛下的話,恐怕這件事就得辦了。」太宗說:「你就是應上一聲,再談談自己的觀點,不行嗎?」魏徵說:「古時候大舜告戒群臣:『你們不要當面服從,背後又有不同的說法。』我若當面說可以,然後再談不同意見,不符合做堯舜的臣子之原則啊!」太宗大笑說:「人們都說魏徵言行傲慢。我看他怎麼很嫵媚啊!」魏徵再拜說:「是陛下能引導臣說真話,所以臣才敢說。不然的話,臣怎麼敢多次批逆鱗呢?」
    【按:中國古代稱皇帝為真龍太子,批評皇帝就被比喻為「披逆鱗」。】
    魏徵對唐太宗所說的這番話,實際上是高級馬屁。一是頌揚皇上是堯舜明主,二是讚美皇上能容人直言。所以唐太宗並不感覺魏徵的話刺耳,反而認為他的話很中聽。漢代汲黯之所以敢言,也是深知漢武帝能夠容人直言。汲黯不但敢言,而且往往言之有理,就是皇上和其他大臣聽著不順耳,也駁不倒他。
  比如說,和汲黯同朝為官的張湯,因修訂漢朝律令而受漢武帝信任,被任用為廷尉(相當於今天的司法部長)。汲黯曾當著皇帝的面,質問指責張湯說:「君為正卿,上不能褒揚先帝之功業,下不能教化天下之邪心,以安國富民,使犯罪率降到最低。為什麼只是把高皇帝制訂的律令胡亂變更呢?總有一天你會禍及子孫的!」汲黯和張湯辯論時,在細節問題上,張湯常佔上風。汲黯氣不過,就罵道:「人們常說,不能讓刀筆小吏當公卿大臣,這話一點兒不錯。張湯受到信用,必令天下人恐懼不安,側目而視!」
    在汲黯位列九卿的時候,公孫弘、張湯等,還都是小官吏。到公孫弘、張湯開始升遷,與汲黯位列同級時,黯常常批評他們倆。最後公孫弘當上丞相,封為列侯,張湯也官至御史大夫(副丞相)。就是汲黯當年的副手們,都當上和汲黯同列的官職,有的人還比汲黯更加受到皇上寵信。對此汲黯非常不滿。有次,他公然當面對漢武帝說:「陛下任用大臣,就像堆柴火一樣,是後來者居上。」把武帝氣得沒法,只能說:「汲黯說話是越來越放肆了。」
    不久,匈奴渾邪王帥眾來降。漢朝徵發二萬乘馬車去迎接。官府置辦經費不足,就向老百姓借馬。有些人就把馬藏起來不借,致使湊不齊拉車的馬匹。武帝發怒,認為長安縣令辦事不力,準備把他斬首。汲黯說:「長安縣令沒有罪。只有斬了我汲黯,老百姓才肯把馬交出來。況且這些匈奴人,背叛其君主向我大漢王朝投降。朝廷命令沿途各縣,用車馬迎送。我真不明白,為什麼大漢王朝要騷動天下,疲敝中國,以討好胡人的叛徒呢?」一席話把皇上頂得有口難言。
    後來渾邪王部眾到了長安,商賈們與匈奴降眾做些黑市交易,被官府追究,有五百餘人罪當處死。汲黯聽說此事,立即入宮晉見皇上說:「當初匈奴人斷絕與大漢的和親情誼,大肆攻略漢朝邊塞。中國舉兵與他們作戰,死傷不可勝計,花費之巨數以百萬計。為臣確實很愚鈍,原以為陛下擒獲這些降虜,會把他們貶為奴婢,與繳獲的財物一起,賞賜給從軍戰死的家屬,以酬謝安慰天下百姓。如今不但沒有這麼做,反而把渾邪王所帥的數萬降眾,奉若驕子。為了賞賜這些胡虜,而使得國家府庫空虛,並徵發老百姓侍侯他們。長安市民怎能知道,在家門口和降虜做買賣,也會被官吏視為邊關的黑市交易呢?陛下啊,您既不能用戰勝匈奴所獲之利以謝天下,又要以微小的罪過,濫殺無知的商賈,竟然多達五百餘人。臣確實不能理解,陛下怎麼能這麼做呢?」漢武帝當然不接受他的意見,卻又難以駁斥他,只好恨恨地說:「吾久不聞汲黯之言,今天又來妄發議論了。」
    【每讀這段歷史時,筆者就感嘆,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由於國共兩黨的內戰,喪失了向日本政府索要戰爭賠款的時機。後來海峽兩岸又長期對抗,助長了某些人,特別是台獨分子的哈日情結。中國政府禮遇友邦,甚至禮遇投降的敵國,這種泱泱大國風度,怕是濫觴於漢武帝吧。今天之中華民族,確實應該多一些汲黯式的人,懂得向政府建言:任何時候,應把本國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我敬佩汲黯,就是敬佩他直言敢諫,不管皇帝愛不愛聽,也要為民請命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古代的忠臣,特別是文臣的表徵之一。難怪淮南王劉安準備造反時,想收買朝廷里的大臣,卻非常忌憚汲黯,說:「汲黯好直諫,能守節,敢為忠義而犧牲個人生命。至於去說服公孫弘等,那是很容易的事。」
    最近我在【精英博客】,拜讀王鐘的知青傳奇故事。文中說道,某知青因為在日記中寫有質疑林彪的文字而被捕。其實在文革初期,對林彪的質疑的群眾,大有人在,本人也是其中之一。那時我也是知青,每次回城探親,年輕人在一起,總要聊聊時事。一九六九年夏天,我因病回城,在家裡住了一段時間。一天晚上,和要好的年輕朋友們一起喝青梅酒,聊天抒發情懷。我一時興起,就說了三件事:一是「農業學大寨」不能持久(根據我在山區插隊的經驗而推論出來的);二是江青不是好皇后;三是林彪不是忠臣。后兩點,我都是以歷史上的宮廷故事為依據的。因為當時,江青以主席夫人的身份干政,太不得人心。而對於林彪,我則說,成天吹捧君主的,能是忠臣嗎?當時,絕大多數群眾開始當逍遙派,大可不必處處防範別人告密。然而,我只寫古典式的詩詞,從不寫日記。因為文革初期,我所在的中學,有許多老師因勤勉寫日記而肇禍,給我的印象極為深刻。
    當然,如果林彪能像汲黯那樣,敢於對毛主席直言而不面從的話,也就不可能成為偉大領袖的親密戰友,怕早就是第二個彭德懷了。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八日於紐西蘭奧克蘭

    【筆者注】本文曾於2009年4月中下旬在【貝殼村】和【精英博客】分為上下兩篇貼發。
Li Xixing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沙發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5-22 08: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ixixing 於 2009-5-22 18:25 編輯

筆者同時在【網路文學】貼發《恐嚇與謀殺---八命奇案》(1)-(19)
在【史海鉤沉】貼發《西漢宮廷故事---孝元皇后王政君》(1)-(8)
歡迎感興趣的網友賞讀。
Li Xix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3
jvmpzh 發表於 2009-5-22 09:50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政府禮遇友邦,甚至禮遇投降的敵國,這種泱泱大國風度,怕是濫觴於漢武帝吧。今天之中華民族,確實應該多一些汲黯式的人,懂得向政府建言:任何時候,應把本國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這種想不到﹑意外﹑或突如其來的事故「受寵若驚」... 跟著是當權者死要面子﹐慷老百姓的慨給對方﹗ 這些作風即使今天兩岸政府半斤八兩呀~~

任何時候,應把本國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4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5-27 09:14 | 只看該作者
筆者新在【史海鉤沉】貼發《西漢宮廷故事---王莽篡漢》(1)-(9)
在【網路文學】貼發《恐嚇與謀殺---八名奇案》(1)-(23)
歡迎感興趣的網友賞讀。
---李西興
Li Xix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35

帖子

3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5
5
忍不住了 發表於 2009-6-23 05:32 | 只看該作者
贊一個。我也在奧克蘭。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由於國共兩黨的內戰,喪失了向日本政府索要戰爭賠款的時機。後來海峽兩岸又長期對抗,助長了某些人,特別是台獨分子的哈日情結。中國政府禮遇友邦,甚至禮遇投降的敵國,這種泱泱大國風度,怕是濫觴於漢武帝吧。今天之中華民族,確實應該多一些汲黯式的人,懂得向政府建言:任何時候,應把本國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6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6-24 12:42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奧克蘭「忍不住了」網友的評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3: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