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提摩太之家」世紀婚禮的解經問題

[複製鏈接]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5-20 09: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09-5-20 06:23 編輯

江上數峰青發表於 5-9 11:15  

關於「提摩太之家」世紀婚禮的解經問題

這段時間一直有聽說,也有關注「提摩太之家」的所謂「世紀婚禮」,與不少弟兄姐妹一樣,我的心情很沉重,也很憂傷,他們的所作所為常常讓我想起一節經文:「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羅10:2)然而,更讓我吃驚的是,不僅僅是「提摩太之家」的弟兄姐妹,甚至網上有不少的弟兄姐妹仍然不清楚他們的解經問題在哪裡,所以我有負擔稍微談談他們的解經錯誤,也希望我們每個弟兄姐妹真的要小心,努力「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

當我們談到解經,首先我們需要知道聖經究竟是本怎樣的書。我們當然都是知道聖經是神的話,是神的「啟示」,或者準確的說,聖經是神的「默示」。(嚴格來說,「啟示」和「默示」是有區別的,「啟示」是指神通過一種使人可以認識他並與他相交的方式,向人彰顯他自己。簡單的說,「啟示」是神的彰顯。而「默示」是指聖靈對於聖經作者的超自然影響,使其作品成為啟示的忠實記錄,或使得他們所寫的真實地成為神的話語。簡單的說,「默示」是對「啟示」的保存。「啟示」是神對人傳達真理,而「默示」則是有關這個真理如何由最早的接受者(先知或使徒,某種意義上也包括主耶穌)傳遞給當時其他人或者以後的人,參看Erickson《基督教神學》第一卷第八章和第十章)「默示」包含了聖經作者對啟示的理解,包含了他們的思想、情感、意志、理智等,在聖靈的護理下,保證聖經作者的表述完全的反應上帝在他們心中的「啟示」。正如彼得后書1:12所說: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所以,當我們說「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時候,我們並不是說聖經作者就是一個機械,上帝說什麼,他們就寫什麼,在聖經寫作中,他們只是一個無意識的抄寫員。我們乃是說,聖經作者完全的參與在聖經的寫作中,他們所寫的話語實實在在是他們自己的思想,他們自己的情感,他們自己的意志和理智(請注意林前7:25,40),然而他們的思想、情感、意志和理智完全的反應上帝的啟示,並在聖靈奇妙的護理下,「無誤」且「無謬」用他們所選擇的語言、文字、段落表達出上帝的啟示(「無誤」(inerrancy)和「無謬」(infallibility)屬於「聖經無誤論」討論的範疇,我不打算多說,有興趣的人可以參看《芝加哥聖經無誤宣言》)。

正因為聖經這種「默示」的特質,所以上帝透過聖經啟示他自己時,他並沒有使用一種「超歷史、超文化、超文學」的語言來表達,反而是在聖經寫作當時的「歷史、文化、文學背景」下來表達他的啟示。正如著名的聖經學者George Ladd所說:「聖經是神的話,借著歷史中人的話而表達。」 神並沒有超越聖經寫作所處的時代,用超越當時人理解的說話方式來啟示他自己,反而透過當時的聖經作者,透過他們所處、所理解、所生活的歷史、文化、文學背景來傳遞他永恆的啟示。所以聖經中的歷史和文化並不是啟示本身,反而是啟示的載體(這當然不是說聖經中的歷史和文化不是真實的,我個人所秉持的信念是「字句和文體無誤」,即聖經中所記載的每一件事情,甚至每一個字句和時態的使用都是真實而無誤的,我所強調的是這些並不是啟示本身)。

明白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也是「歷史-文法解經」的認識論基礎。我可以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比如,當新約書信中說:「【林前16:20】眾弟兄都問你們安。你們要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這裡原文是一個命令,要求弟兄姐妹們親嘴問安(這裡的「弟兄」不僅僅是指今天的「弟兄」,而是指今天的「弟兄姐妹」,這也是當時的說話方式,即一般不特別提到女性,這也是一個例證,說明聖經的啟示並沒有超越當時的文化表達。當新約書信要特彆強調男女區別時,通常是用「男人」和「女人」來區別)。弟兄姐妹們,我們今天有「親嘴問安」嗎?「親嘴」在當時是人們表示親密相交的表達,並且當時不同階層的人之間是絕對不會「親嘴」的,比如奴隸主是絕對不會和奴隸親嘴的,在哥林多教會中,會有不同階層的人,但是保羅卻明確要求哥林多教會中不論任何人,都應當彼此親嘴問安,其中所強調的是基督徒超越種族、階層的彼此相愛,並且這種愛是應當有實實在在的行為表達的,而這才是神的啟示。可以看出,保羅並沒有使用超越文化的表達方式(比如說「你們要以超越種族、階層的愛來彼此相愛」這樣的話),反而是在當時的文化下表達永恆的真理。然而,文化總是會改變的,並且不同地區、民族、國家的文化也彼此不同,所以正確的做法不是「原封不動」的將當時的文化移植到我們今天所在的文化中,而是在我們今天所在的文化中應用神永恆的啟示,比如對照保羅的經文,對於今天的中國基督徒,我們可以強調一定要「彼此擁抱 」,這才是正確的遵行林前16:20神的教導。

另外,再比如:即使在啟示已經完全的新約書信中,也沒有一個地方明確的要求廢除「奴隸制」,反而強調作「奴隸」的要完全順服他的「主人」(林前7:24,西3:22,弗6:5-7,彼前2:18-20,我多說一句,這些經文也常常不作任何符合文化調整的錯誤的被應用到今天的勞資關係中,我們需要好好想想:今天的勞資關係和過去的奴隸-奴隸主關係完全等同嗎?),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神的心意並不是要廢除「奴隸制」,而只是要反對那些不人道的做法?再比如:林前11:2-16,保羅明確要求姐妹聚會必須要蒙頭,是否我們今天聚會時姐妹仍要蒙頭呢?(我知道聚會所很強調這一點,但很可惜他們也犯了同樣解經的錯誤,這裡的重點是第10節,姐妹應當順服弟兄的權柄,蒙頭在當時是順服權柄的記號。因為當時的哥林多教會錯誤的理解了「基督徒的自由」,以為自由就是 「凡事我都可行」,所以產生了諸如「不蒙頭」、「混亂聖餐和愛筵」、「靈恩泛濫影響聚會的次序」等問題,保羅在9-10章談過這個問題的教義上的錯誤之後,再談到具體的應用)。

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在這裡並不想作一堂「歷史-文法解經」的講課,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學習。我要回到我的主題,那麼「提摩太之家」的解經錯誤究竟在哪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錯誤的理解了「文化」和「啟示」的問題,將「文化」等同於「啟示」,而直接應用到今天。特別是在解釋「歷史書」(有時也稱為「敘事體」或「敘事文學」)時,我們更要注意這一點。另外,我們也要小心,不要將「神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對特定的人(或人群)的特別帶領」與「神永恆的啟示」混為一談,靈恩派在這方面就犯了這個錯誤,比如猶太人進攻耶利哥城時圍繞城禱告了七天,城就倒塌,我們也可以這樣,使得屬靈的牆可以倒塌。請注意這個事件的特殊性,猶太人後來也從來沒有用這種方式去攻城,僅僅限於耶利哥,因為這是神特別的吩咐(這裡有神特別的美意,然而我不打算在這裡解經,有興趣的自己去看一些好的解經書)。

在解釋「歷史書」時,我們需要牢記:三個「不變」,三個「改變」。三個「不變」是:不變的神:指神的屬性、永恆的預旨、聖約的應許不改變;不變的人:指人性而言,人在罪惡之下,人具有神的形象,但卻是扭曲的神的形象;人需要被救贖,人需要恩典,信徒也仍然在肉體、世界和魔鬼的影響之中等;不變的世界:這個世界本質上是敗壞的、墮落的、對抗神的,這個世界仍然或多或少有體現出「神的律法」的價值觀,這個世界最終會被神審判(這裡的世界不是指物質的世界,而是指這個世界上的觀念、思潮和生活態度)。三個「改變」:時代、文化、個人的境遇會改變(想要更多了解如何解釋「歷史書」,推薦看「第三千禧年神學課程 」)。所以讀「歷史書」時,我們需要從中看到的是不變的神、不變的人性、不變的世界,並在新的時代、文化和個人境遇中將其中永恆的真理應用到今天。

創24章從來就沒有為我們設立一套合神心意的婚姻模式,最完美的婚姻模式在神設立婚姻時(之後我們再談這一點)。請記得,摩西寫下摩西五經首先是為了教導當時在曠野的以色列人,這裡的教導重點:首先是看到神對選民的護理和保守,神的恩典和憐憫;其次是讓他們看到神的心意是要他們分別為聖(包括生活、居住環境、還有婚姻),其中看到婚姻是應當在信仰里(請牢記三個「不變」和三個「改變」)。因為在當時,以父母媒約作為結婚的基礎是非常普遍的文化,雖然這個文化並不是上帝最初的心意,但是上帝並沒有打算立刻改變這個文化,反而在這個文化中傳遞他永恆的啟示。這跟後來的一夫多妻問題、休妻的問題等事一樣的(請注意上帝有沒有因為「一夫多妻」不符合他創造的心意而沒有祝福撒母耳的母親哈拿?)

婚姻需不需要愛情?當然需要。請注意上帝設立婚姻時所表達的他永恆的定旨是什麼。上帝將夏娃帶到亞當面前,有沒有直接說:「這就是我為你預備的妻子,不管你高不高興,願不願意,你都得憑信心接受」?沒有!反而是讓亞當自己明白這一點,以至於他可以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這是什麼?這不是愛嗎?你還能想到有這更甜言蜜語的愛的表達嗎?如果婚姻不需要愛情,那「雅歌」算什麼?那弗5:25的教導算什麼?

我只能簡單談到這裡,其實他們的言論里解經的問題非常多,諸如:「人活著就是為了大使命」之類的話。我不可能一一論及,但我寫下這些話,真的是很痛心於那些年輕人今後的一生,他們將自己的一生婚姻幸福建立在對聖經錯誤的理解和教訓上,如果沒有上帝特殊的恩典,後果難以想象。這幾天我和很多弟兄姐妹都在不住的為他們禱告,願神憐憫和施恩!

同時,我也勸大家一定要多學習神學,特別是系統神學、解經和教會歷史。這些神學教訓都是歷時歷代信徒對信仰回應的結晶,裡面有很多「血的教訓」,我觀看今天教會中所存在的很多問題,本質上在過去的歷史中早就出現過了,「已過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我也認識「提摩太之家 」的兩個弟兄姐妹,也了解一些他們做這個「世紀婚禮」的緣由,我想說的是,他們所自認為來自「聖靈的感動」或者「確據」,甚至「大異象」和「大神跡」,由此所產生的悲劇性結果(當然我不敢說他們就一定會有悲劇性的結果,一切都是神的恩典!)在教會歷史上不斷的上演,這些都提醒我們要小心謹慎!特別要留心聖經的教訓,當使徒約翰在勸勉以弗所教會的信徒說:「【約一4:1】親愛的弟兄阿,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我們以為他們就很愚拙,很容易被邪靈所誤導嗎?我們很堅強?完全錯誤,我們都是一樣的人!甚至我們還不一定比得上當時的以弗所教會的信徒(他們有使徒的教訓,他們也很明白真理(啟 2:1-11)),然而他們仍然會在靈界的誘導中產生問題,這不更加要提醒今天的我們要小心謹慎嗎?

在此,我也要警告那些作教導的人,你們(包括我)所從事的是一項非常「危險」的工作,我們一定要對我們所教導的內容有充分的把握,不清楚的就說不清楚,沒弄明白的不要輕易教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真理可以叫人得自由,得生命,然而對真理錯誤的解釋,卻可以引導人走入歧途,甚至滅亡,聖經對此提出了非常嚴厲的警告,我在此再次提出來,供我們警醒(包括我自己):
【太18:6】 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里。

【雅3:1】 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判斷」是「審判」的意思)。

【提前4:16】 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

【彼后3:16】 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講論這事。信中有些難明白的,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就自取沉淪。

願神憐憫,若沒有他永恆不變的恩典,我們這些敗壞、墮落、詭詐、愚拙、自以為義的人怎可能存活?感謝主!不是我們能做什麼,而是你為我們成就了一切。歷史不在我們手中,而在你手中。「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羅11:36)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8
沙發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5-20 09:25 | 只看該作者
此文原載《佳美之處》論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8
3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5-20 19:25 | 只看該作者
真是一篇好文。尤其對聖經無誤和文化與真理的區別等說的比較透徹。建議一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4
sousuo 發表於 2009-5-20 21:08 | 只看該作者
是篇好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1396

帖子

220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3
5
paci 發表於 2009-5-20 22:27 | 只看該作者
林前 8:1 論 到 祭 偶 像 之 物 , 我 們 曉 得 我 們 都 有 知 識 。 但 知 識 是 叫 人 自 高 自 大 , 惟 有 愛 心 能 造 就 人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