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孝元皇后王政君(8)

[複製鏈接]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18 1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連載)20:8
    【筆者按語】她是一個有著獨特非凡經歷的平凡女性。她身居國母之位長達六十年,從公元前48年至公元13年,跨越公元前後,見證了西漢晚期五朝天子(漢元、成、哀、平四位皇帝及新朝的王莽)的興衰。她就是王莽的姑母,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二十.孝元皇后王政君

    (8)毀元廟王莽逆姑意  守漢臘元后得善終

    王莽得到傳國璽,還想更改王太后的漢家稱號和璽綬。但是怕老太太不聽他的。王家有個較為疏遠的宗屬叫王諫。他想討好王莽,就上書說:「皇天廢黜漢家而命立新室。太皇太后不宜繼續稱尊。應隨漢朝一起廢黜,以順應天命。」王莽立即起駕去東宮,親手把這封上書交給王太后。太后說:「這話說得對啊!」王莽卻說:「這種悖德逆臣,罪當處死!」當時,冠軍縣(屬南陽郡,故治今河南鄧縣西北)有個叫張永的,立即獻上符命銅璧,上面的銘文說:「太皇太后當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王莽大喜,就下詔尊稱姑母王政君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他命人用鴆酒毒死殺王諫,而封張永為貢符子。

    當初王莽為安漢公時,為了討好姑母,奏請尊漢元帝廟號為高宗,並制訂王太后晏駕后,當配饗漢高宗廟的祭祀禮儀。到王莽改尊姑母為「新室文母」,自然與漢家的孝元皇帝無關了。所以王莽就拆毀元帝廟,在原地另建「文母太后」廟,把元廟故殿改為文母廟饗堂。建成后稱為長壽宮,原因是太后還健在,所以暫不稱作廟。王莽知道王太后喜歡外出遊玩觀光,就在大擺車駕,在長壽宮設酒宴請太后。太後來到見元帝廟被毀,非常吃驚,流著淚說:「這是漢家宗廟,供奉著神靈,怎能這麼就毀壞了呢?如果鬼神無知,用得著立廟嗎?如果神靈有知,我曾是人家的妃妾,豈敢有辱漢帝的廟堂,來陳設祭祀品呢?」她私下對左右說:「這人(指王莽)多次侮嫚神靈,能長久得皇天保佑嗎?」所以酒宴也就不歡而散了。

    自從王莽篡位之後,心裡知道姑母怨恨他,就千方百計地討好王太后。但始終不能讓老太太高興。當時王莽讓宮廷侍臣改佩黃色的貂尾冠飾。王太后卻命令自己東宮的官屬,仍佩帶漢朝的黑色貂飾。王莽新朝頒布正朔更改令。從公元8年起,把(農曆)十二月初一,定為一年的開始(也就是王莽的始建國元年),以取代漢朝每年始於一月一日的正朔制度。這有點兒類似今天的國慶節。但每年的告朔儀式是帝王和朝臣們的事,和老百姓關係不大。但隨之而改動的某些祭祀日,如年末的臘日,卻是每家每戶都舉行祭祀的日子。所以不承認王莽新朝的人,就沿用漢朝的臘日(即冬至后第三個戌日)。當時有個退休的大臣叫陳咸[注]。他曾在漢成帝和哀帝朝擔任過尚書。陳咸預感到王莽要篡漢,就辭官歸故里。王莽改建新朝,召陳咸出來做官。陳咸以病辭謝不應,並讓他三個做官的兒子,均辭職回鄉陪他。陳家平日閉門不出,年末祭祖卻堅持用漢朝的臘日。別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陳咸說:「我先祖是漢朝人,怎能知道王氏臘日呢?」王太后住在後宮王莽眼皮子底下,也公然用漢朝的臘日祭神,並和屬官們共飲臘日酒。

    王太后在始建國五年(公元13年)去世,享年八十有四。王莽不願違背姑母的夙志,把她合葬在漢元帝的渭陵(位於今陝西咸陽渭城區周陵鎮)。並讓當時著名的詞賦家揚雄作了一首弔唁的誄文,說道:

    「太陰(月亮)之精,沙麓之靈,作合於漢,配元(帝)生成(帝)。」

    據《漢書》張晏的注計算:春秋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晉國境內的沙麓崩塌,到漢哀帝病死(公元前1年),王太后開始臨朝聽政,整整是六百四十五年。誄文推崇王太后是月神,命中當為天下女主。「作合於漢」套用《詩經·大雅·大明》「天作之合」(歌頌周文王迎娶商王帝乙之妹為妻的盛況) 的詩句,讚美王政君嫁給漢朝皇家,是王氏和劉氏兩大皇族的結合,以宣揚王莽的新朝。

    《漢書·元後傳》末尾,有作者班固的父親班彪的一段贊語。說道:

    漢朝興盛以來,后妃之家呂氏、霍氏、上官氏,多次使劉氏國家面臨滅亡的危機。而王莽的興起,是因為孝元皇后歷漢朝四世(元、成、哀、平)為天下母,饗國六十餘年。她的弟兄輪番執掌國政權柄,五人以將軍任大司馬,十人被封列侯,最後成就了新都侯王莽的篡位。

    當然,西漢晚年國統三絕,即成帝、哀帝、平帝均無子嗣,也為王莽動搖劉氏王朝提供了機會。假使王莽不毒死漢平帝,而忠心擁戴劉氏去安定天下,王氏家族,就可能像呂氏和霍氏一樣,將會遭到族滅之禍。王莽當然不會讓這種外戚家的悲劇重演,特別是在王氏挺住哀帝朝橫遭打壓的噩運之後。太皇太后王政君,不僅身子骨硬朗,活得比傅氏集團的人年壽長,而且很有雅量,能容忍傅太后的驕橫跋扈,才為王氏東山再起保存了實力。因此,王莽之所以能篡漢自立新朝,確實是利用了姑母的政治權威。王莽當皇帝后,對姑母王政君始終敬畏不已。這一點,也總算是不忘本了。

    [注]西漢後期朝臣有兩個陳咸。本文的陳咸是沛郡洨縣[治所在今安徽固鎮縣東]人。另一個是沛郡相縣[故治在今安徽濉溪西北]人,成帝初年曾擔任大將軍王鳳的幕府長史。相縣人陳鹹的父親叫陳萬年,官至御史大夫。陳萬年教子也是歷史上膾炙人口的故事。陳咸成年後,以父親位居高官而擔任郎官。他常給皇帝上書,內有諷刺皇帝親近侍臣的文字。後來,他父親病卧在床,就叫陳咸跪在床前聆聽教誨。老爺子一嘮叨就是半夜。陳咸聽得直打瞌睡,頭碰到屏風上。陳萬年大怒,拿起拐杖要打兒子,說:「老子教訓你。你反倒打瞌睡,不聽我的。是何道理?」陳咸叩頭謝罪說:「我全都聽明白了。您只是教我如何討好人罷了。」萬年乃不復言。

    【《西漢宮廷故事》二十、孝元皇后王政君(1)-(8)連載完】
李西興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沙發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18 09:09 | 只看該作者

孝元皇后王政君(1)

本帖最後由 李西興 於 2009-5-18 10:11 編輯

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連載)20:1  
     【筆者按語】她是一個有著獨特非凡經歷的平凡女性。她身居國母之位長達六十年,從公元前48年至公元13年,跨越公元前後,見證了西漢晚期五朝天子(漢元、成、哀、平四位皇帝及新朝的王莽)的興衰。她就是王莽的姑母,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二十.孝元皇后王政君

   
     (1) 王翁孺有好生之德  良家女得平步青雲

    漢武帝時期,由於連年四域用兵,開拓疆土,軍費支出浩大。到了武帝末年,漢朝出現財政危機。當時的郡國守相多任用酷吏。他們嚴刑峻法,橫徵暴斂,以致激起民變,造成各地盜賊蜂擁群起。為了穩定政局,漢武帝臨時設置繡衣御史,帶著象徵皇權的使節,象徵刑罰的斧鉞和可以調兵的虎符,到各郡國督促追捕群盜。御史本是御史大夫的屬官,品級並不高(秩六百石)。但是他們權力很大,可以直接誅殺二千石級以下的地方官吏,相當於傳統劇目裏手持尚方寶劍的欽差大臣。當時,各部御史上奏告發處斬的二千石級地方官員,直接處決千石級以及之下的官吏,加之捕殺群盜和被株連者,常常多達萬人以上。

    濟南郡東平陵(今山東章丘縣西)人王賀,字翁孺,也是繡衣御史之一。他在奉命在魏郡督辦捕盜,對於涉及盜案者和畏懦的官吏,王賀皆縱之不誅。朝廷考核時,指責王和「奉使不稱」,免去他的官職。王賀嘆口氣說:「我聽說,誰救活千人性命,其子孫將會被封侯。我救活一萬多人,後世能不興旺發達嗎?」

    王賀被免職后,徙居魏郡元城(故治今河北大名縣東),擔任鄉里三老。魏郡都稱譽他是好人。元城有位老年人說:「春秋時期沙麓崩塌,晉國史官卜其吉凶,曾說過:『陰勝陽,土勝火,所以造成沙麓崩塌。六百四十五年之後,將會有聖明的女子興起。』這大概是指齊國田氏的後裔吧!王翁孺是齊田後裔【按:戰國時齊國最後的一個國君---田建,被秦所滅。項羽大軍開進咸陽,封齊王建的孫子田安為濟北王。至劉邦建立漢王朝,田安失去封國。齊人稱田安的家族為「王家」。因此齊王田氏家族的後人就以王為姓氏】,如今恰好遷到當年的沙麓故地。八十年之後,王家當有女貴興,君臨天下。」

    王賀的兒子王禁,少年時在長安學法律,曾擔任國廷尉史(司法部秘書)。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王禁的妻子李氏生下一個女兒,取名政君。當初,李氏懷孕時,夢見月入其懷。王政君長大后,是個性情溫順的姑娘。父母曾兩次將她許嫁給人家,都是還沒有過門,未婚夫就死去了。後來東平王聘王政君為姬妾,尚未納入王宮,東平王也死了。

    【按:王先謙《漢書補註》引錢大昭曰:東平王,王充《論衡》作趙王。《偶會篇》云:王莽姑正君許嫁二夫,二夫死。當適趙而王薨。《骨相篇》云:王莽姑正君,許嫁至期當行時,夫輒死。如是者再。乃獻之趙王,趙王未娶又薨。《漢書·元後傳》載,王政君五鳳年間(公元前57-前54年)入掖庭,時年十八。而東平王劉宇,是漢宣帝的兒子,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立,元帝即位后始就國,為王三十二年,鴻嘉元年(公元前20年)去世。所以,聘王政君未納而薨的王不可能是東平王。其次,漢景帝前二年(公元前155年)立兒子劉彭祖為廣川王。二年後徙王趙。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薨,謚敬肅王。子劉昌繼位,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薨。子劉尊嗣立,地節元年(公元前69年)薨。無子,絕二歲。宣帝地節四年(公元前66年)立劉尊弟劉高續位趙王,數月薨。子劉充嗣,五十六年薨(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劉高續立為王,僅幾個月就死去。而那年王政君不到八歲。其子劉充繼立為王五十六年。也不符合聘王政君而未納而薨的條件。所以王充《論衡》言正君「當適趙而王薨」以及「乃獻之趙王」,應指在趙地為王者也。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立趙敬肅王的小子偃為平干王,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薨。子劉元嗣,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薨。在時間上,只有平干王劉元符合聘王政君為姬妾,未納而薨的條件。《漢書·地理志》說:趙地「東有廣平」。又說,「廣平國(故治在今河北雞澤東南),武帝征和二年置為平干國,宣帝五鳳二年復故」。可見,平干是西漢武宣時期趙地東部的封國。所以聘王政君為姬未納而薨的王應該是平干王劉元。「平干」位於趙地東部,可能當時人們也稱之為「東平」吧。】

    王禁覺得很奇怪,就請算命的給政君相面。算命的說,「此女當大貴,貴不可言。」王禁聯想起政君母夢月入懷之事,認為算命人說得有道理,就教政君識字彈琴。五鳳四年(公元前54年),王禁把女兒政君獻入皇宮。當時王政君已經十八歲了,在掖庭充任家人子。

    西漢時期,後宮女官的品級也是逐步健全的。最初,漢宮繼承秦朝制度,除相當與皇帝至尊地位的皇太后,太皇太后和皇后之外,姬妾皆稱夫人。夫人里又有美人、良人等不同等級的稱號。到武帝時設置婕妤、娙娥等,各有爵位,元帝增加昭儀之號,一共有十四個等級。昭儀相當與丞相,爵位相當於諸侯王。婕妤相當於上卿,爵位相當於列侯……美人相當於二千石級(即少卿或郡守)……良人相當於八百石級,等等。家人子是最低的後宮女官,又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相當於有秩斗食。有秩是漢代鄉里掌管訴訟稅的吏員,年奉不足百石,故曰斗食,每月十一斛(合今220公斤)。或雲,每天一斗二升(合今2400克)糧食。

    【自韓劇《大長今》風靡華語界的兩岸三地之後,網友是否也想了解一下,中國漢代宮中的下層女官是如何生活的呢?這在最近中國大陸熱播的《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中已經做了嘗試,可惜該劇編劇的史學水平不高,以致劇情里謬誤甚多】

    可見王政君初進宮時,也僅是衣食糊口而已。

    過了一年多,恰好遇上皇太子劉奭所愛幸的司馬良娣病死之事。司馬良娣臨死前對太子說:「妾非死於天命,是被(太子宮)其他女人詛咒死的。」太子因此遷怒於其他娣妾,誰也不見。漢宣帝聽說后,就讓王皇后選擇後宮家人子,去侍奉太子。皇后就選王政君等五人,讓太子看喜歡哪個。太子一個也沒看上,卻不好駁皇后的面子,就勉強應了一聲:「其中有一個還可以。」當時王政君的坐席離太子最近,並且只有她的衣服綉著絳紅色花邊。皇后認定被太子看中的是王政君,就把她送進太子宮為妃子。史載「王妃一幸而有身」,即和太子僅同房一夜就懷孕了。而當時,太子後宮娣妾數十人,有的受太子寵幸長達七八年,卻沒有一人懷過孕。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王妃生下一個男孩。漢宣帝非常愛這個適長皇孫,親自給他取名叫作驁,字太孫,常常把他帶在身邊。宣帝晚年,想廢太子劉奭而最終沒有廢,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深愛適長皇孫劉驁。

    三年之後,漢宣帝駕崩。太子劉奭即位,是為孝元皇帝。他立太孫為太子,以太子母王妃為婕妤,封王禁為陽平侯。僅過了三天,王婕妤就被立為皇后,王禁加官特進(朝會的席位僅次於三公),王禁的弟弟王弘官至長樂衛尉。(1)

    【注】孝元皇后王政君(1)-(8),最初在【海外華人俱樂部---貝殼村】連載。為便於海內外網友觀看新編大型電視連續劇《母儀天下》(該劇就是以孝元皇后王政君為主線創作的),轉帖在中國大陸【精英博客】連載。今開通【情回中國】,特將這個故事在【史海鉤沉】一次性貼發。歡迎網友欣賞,討論並不吝賜教。
                                           ---李西興2009-5-18於紐西蘭奧克蘭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3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18 09:31 | 只看該作者

孝元皇后王政君(2)

本帖最後由 李西興 於 2009-5-18 10:14 編輯

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連載)20:2
    【筆者按語】她是一個有著獨特非凡經歷的平凡女性。她身居國母之位長達六十年,從公元前48年至公元13年,跨越公元前後,見證了西漢晚期五朝天子(漢元、成、哀、平四位皇帝及新朝的王莽)的興衰。她就是王莽的姑母,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二十.孝元皇后王政君

   
     (2) 史駙馬善護皇太子  王太后厚待定陶王

    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王禁去世【《母儀天下》劇中到成帝時,王氏子弟犯罪,王太后之父還來向其女求情,與史實相違背】。長子王鳳嗣侯,並擔任衛尉侍中。王皇后自從有了兒子,很少和漢元帝在一起相處。太子劉驁長大后,愛好飲酒,喜歡宴樂,被父皇元帝視為沒有才能。當時傅昭儀有寵於上,生定陶王劉康。劉康多材藝,甚受父親寵愛,坐則側席,行則同輦。元帝時常想廢太子而立劉康。幸虧得到侍中史丹的大力佑護。

    史丹的父親是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宣帝臨終時的首輔顧命大臣。漢元帝劉奭為皇太子時,史丹任太子中庶子,侍從劉奭十多年。元帝即位,史高任駙馬都尉侍中,出常驂乘,甚有寵。元帝親信史丹,下詔讓他監護太子家。建昭年(公元前38年-前35年)之後,元帝有疾,不親政事而留戀音樂。有時元帝命人把鼙鼓安置在殿下。他站在臨軒上,憑欄向下投擲銅丸,投在鼓面上發出的音律很莊嚴。後宮包括皇帝左右熟知音律的人,誰也不會這一絕技。然而定陶王劉康卻能做到。

    元帝因此多次誇獎劉康有材能。史丹進言說:「所謂有材能的人,是指能敏而好學,溫故知新。皇太子就是這樣的人。若果用能否使用樂器來評判人才,像陳惠、李微這些黃門吹鼓手,都比丞相匡衡高明。他們能做相國嗎?」元帝只能嘿然而笑。

    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中山孝王劉竟病逝。劉竟是元帝的最小的弟弟,曾和太子劉奭一起遊學長大。元帝望見前來弔唁的太子,傷感小弟早夭,悲不能自止,卻發現太子並無悲戚之容。元帝非常生氣,說:「不仁慈的人,怎能奉宗廟而為民父母呢?」並因此指責史丹。史丹免冠謝罪說:「是臣見陛下太哀痛了,怕陛下動情傷身。所以暗地告誡太子,弔唁時不可哭泣,以免皇上更為傷感。臣罪當死。」元帝見他說得有理,才消了氣。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卧病不起。傅昭儀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和太子難得見皇帝一面。元帝並稍有起色,內心有些不滿,多次向尚書諮詢漢景帝時改立膠東王為太子的故事。當時,太子的大舅父陽平侯王鳳,與皇后、太子都很擔憂,卻不知如何是好。史丹是親密近臣,侍候著病重的皇上。有次史丹見元帝獨寢,直接進入皇帝卧室里,頓首涕泣說道:「皇太子是適長子,被立為儲君十多年,天下百姓莫不歸心。如今道路流言,說皇上愛幸定陶王,擔心有動搖太子之議。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爭而不奉詔。臣願先死以示群臣!」【在《母儀天下》劇中,將此情節移植為蕭育所為】

    元帝素來仁慈,不忍心見史丹痛哭流涕。加之史丹的言詞懇切之至,使元帝大為感動,喟然長嘆說:「我身體日益困頓,而太子和兩個王子年又幼小,意中戀戀,哪件事不操心呢!況且皇后謹慎,先帝又愛太子,我怎能違背先帝意願!駙馬都尉那裡聽來這種話?我絕沒有這個意思。」史丹退離病榻,頓首道:「愚臣妄聞,罪當死!」元帝就對史丹說:「吾病越來越重,恐不能復原。好好輔道太子,毋違我意!」史丹噓唏而起。由此太子的嗣位之事得以確定。

    元帝駕崩,太子劉驁繼位,是為孝成皇帝。尊皇後為皇太后,以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益封五千戶。王氏之興自王鳳始。又封太后同母弟王崇為安成侯,食邑萬戶。王鳳庶弟王譚等皆賜爵關內侯,食邑。

    這年夏天,長安城常起黃塵大霧,成天四處一片朦朧。諫大夫楊興等認為是陰盛侵陽之兆。說:「高祖皇帝定下盟約,非功臣不能封侯。如今太后的弟弟都無功封侯,違背了高祖盟約。所以天象出現怪異。」王鳳為此上書請求辭職。這時成帝正要依賴外戚王氏的襄助,當然不會同意。

    過了五年,太後母弟安成侯王崇去世。王太后非常悲痛。成帝為了安慰母親,不僅讓王崇的遺腹子王奉世繼承其父的侯封,還於次年,即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把另外五位舅父都封為列侯:王譚為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紅陽侯,王根曲陽侯,王逢時高平侯。五人同日被封,故世人謂之「五侯」。至此,王太后八位兄弟,除了王曼死得早,其餘七人都封侯了。太后的母親李氏,改嫁後生一兒子名叫苟參。太后讓成帝仿照漢武帝封田蚡的前例,封苟參為列侯。成帝說:「當時封田氏,不合乎正道。」提拔苟參擔任侍中水衡都尉。至此,王氏子弟都擔任卿、大夫、侍中及諸曹官員,把持了朝廷所有的要害職務。

    當時政事無論大小,都必須徵得大將軍王鳳的同意。有次,成帝聽說光祿大夫劉向的小兒子劉歆學問通達,才能非凡,就召見劉歆。劉歆當即誦讀詩賦,討得皇上歡心。成帝就命左右取來官員衣冠,準備立即任命劉歆為中常侍(按:西漢時中常侍是加官,即賦予已經任職的官員入宮侍奉皇帝的權利)。他左右的侍從卻說:「還沒通知大將軍呢。」成帝說:「這點子小事,何必告訴大將軍呢?」左右叩頭力爭。成帝只好把自己的打算告訴王鳳。王鳳認為不行,成帝只好作罷。這位年輕的皇帝,是如此地害怕他手握大權的舅父。

    漢成帝即位好幾年了,沒有生兒子,身體也常鬧病。每次定陶共王劉康來朝,王太后和成帝秉承先帝的意願,對待劉康很好,給他的賞賜是其他王的十倍,絲毫沒有把以往的嫌隙(即動搖太子地位)事放在心上。成帝還常對劉康說:「我沒有兒子。人命無常,難保不諱。一旦有意外,咱弟兄倆就見不著面了。你就長留京師陪伴我吧!」有次劉康來朝,成帝病體有所反覆。劉康留居長安的定陶王府邸,日夜侍候哥哥。弟兄倆情誼甚為親重。大將軍王鳳內心不想讓劉康留在京師。恰好當時發生日蝕。王鳳乘機進言說:「日蝕是陰盛於陽的異常天象。定陶王雖和陛下最親,但根據禮制,他應坐鎮籓國。由於他滯留京師,上天出現異象以示告誡。陛下應以遣定陶王歸國為宜。」成帝不得已,只好同意王鳳的意見。劉康臨行時,和哥哥相對涕泣,揮淚而別。

    【大家都知道,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曾為她的兒子趙王如意謀求取代太子而沒有成功。漢高祖死後,呂后的兒子漢惠帝繼位。呂后一朝大權在握,就先報復戚夫人母子。她毒殺趙王如意,並殘害他的母親戚夫人(請欣賞《西漢宮廷故事》二、呂后與戚夫人)。王太后對待定陶王劉康和呂后對待趙王如意,真是天壤之別。其中之根本原因,是王政君和呂雉二人的稟性大不相同】(2)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4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18 09:40 | 只看該作者

孝元皇后王政君(3)

本帖最後由 李西興 於 2009-5-18 10:17 編輯

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連載)20:3
    【筆者按語】她是一個有著獨特非凡經歷的平凡女性。她身居國母之位長達六十年,從公元前48年至公元13年,跨越公元前後,見證了西漢晚期五朝天子(漢元、成、哀、平四位皇帝及新朝的王莽)的興衰。她就是王莽的姑母,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二十.孝元皇后王政君


     (3) 敢直言京兆尹屈死獄中  上辭呈大將軍獨攬朝綱

    京兆尹(京師行政首長,少卿)王章,素來剛直不阿,敢於直言。他認為王鳳遣定陶王歸國的建議不對,就上書請求解釋日蝕歸咎之所在。成帝召見王章,問他的看法。王章回答說:「天道聰明,保佑善舉而降災惡行,以祥瑞或災異為徵兆。現在陛下因無繼嗣,親近定陶王,是注重宗廟社稷之舉,上順天心,下安百姓。這是正義善事,應當有祥瑞。怎麼會導致災異呢?災異出現,是大臣專政的徴兆啊。聽說大將軍把日蝕歸咎於定陶王,建議遣王歸國。他是想孤立天子,以遂其專擅朝政之私心。非忠臣之所為也。況且日蝕,是陰侵陽之象,應歸咎於臣專君權。如今政事無論大小,皆由王鳳決定。天子一次也插不上手。王鳳不反省自責,反而歸咎於好人,把定陶王遠遣返國。當然,王鳳的誣罔不忠,是不止這一件事的。」王章還列舉出王鳳排擠前丞相王商等事。認為應罷免王鳳,另選忠賢以接任他的職務。

    王商是漢宣帝的舅父樂昌侯王武的兒子。元帝時,官至右將軍。當時,定陶王劉康幾代太子。王商是輔政重臣,為護佑太子出過力。

    成帝即位,非常敬重王商,改任為左將軍。王商和王鳳意見常不一致。王鳳對王商是敬而遠之。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秋,京師流言洪水將至,百姓四處奔逃,長安城裡大亂。天子召集公卿,商議如何處理。大將軍王鳳說,請太后、皇上和後宮人等上御船,以確保安全,並下詔令吏民登城避水。群臣都順從王鳳的建議。唯獨王商說:「自古無道之國,尚不聞洪水泛濫城郭之事。如今天下太平,怎麼會突發洪水?這必定是訛言。不宜下登城令,使百姓更加驚恐。」成帝就沒有下詔。不一會兒,城中稍稍安定。經查問,果然是謠言。由此可見王商的見識遠勝王鳳。

    次年王商接替匡衡擔任丞相。王鳳的兒女親家楊肜為琅邪太守。該郡發生了十四次災害。丞相部屬查問太守的責任。王鳳就此對王商說:「災異是天事,非人力所為。楊肜政績素來很好。不宜查問此事。」王商不聽,徑自上奏要罷免楊肜。奏章被王鳳壓下不發。王鳳為此怨恨王商,私下派人找王商的過失,並指使人上書告發王商,最後導致王商被免去丞相職務。王商免職后三日,發病吐血而死。

    對於王鳳排擠王商和遣定陶王歸國這兩件事,成帝也不滿意。聽了王章的進言,成帝有所感寤,就說:「不是京兆尹直言,我怎能聽到這番有關社稷安危的宏論!唯賢人了解賢才。請君試為朕推薦可靠的輔佐者。」於是王章奏封事,推薦中山哀王劉興的舅父,琅邪太守馮野王。說他「先帝時兩次擔任卿【馮野王在元帝時以左馮翊(少卿),遷大鴻臚(正卿)】,為人忠信耿直,很有智謀。以前因為馮野王是王舅,而從朝廷外放出任郡守。現在如果以賢才召他入朝輔政,可以明示聖主是樂於進賢的啊。」成帝從立為太子時起,就多次聽說馮野王是先帝朝的名卿,聲譽比王鳳高得多。所以就準備用馮野王來取代王鳳。

    成帝每次召見王章,總是讓左右迴避。王鳳的堂弟侍中王音,在側室聽到王章的談話內容,就告訴王鳳。王鳳一聽,就稱病出宮回府,並向皇帝上了一道請求辭職的疏文,大意為:「臣宗族蒙恩,兄弟七人封為列侯,賞賜不可勝數。臣輔政七年,所言輒聽,薦士常用。臣本人確實沒有什麼功善可言。且陰陽不調,災異數見,咎在臣不稱職。河平(公元前28-前25年)以來,臣久病連年,最近益甚。願乞骸骨,歸府自行治療養病。」文辭甚為悲切。太后聽說后,以淚洗面,連飯也不吃了。

    【按:漢朝皇太后的拿手好戲,是用絕食來要挾當皇帝的兒子。景帝時,梁孝王恨袁盎等阻礙他被立嗣事,派刺客刺殺十幾位漢朝大臣,遭到查辦。竇太后絕食以要挾漢景帝,挽救小兒子梁孝王得免法網制裁(參看《西漢宮廷故事》八、漢景帝與梁孝王)。武帝時,王太後用絕食要挾漢武帝,使得竇嬰冤死(參看《西漢宮廷故事》九、內戚之間的爭鬥)】

    成帝自幼年時起,就親近和倚賴王鳳。現在這位大權在握的舅舅,突然稱病請辭,加上母親悲戚不食,搞得成帝一時間無所措手足。他只好下詔回應王鳳說:「朕處事不明,政務多有荒疏。故上天屢示變異,其咎都在朕躬。大將軍卻主動承擔過失,請求辭職。這將使朕無地自容啊!《尚書》載成王對周公說:『請叔父不要引咎自責,使我難堪』。也請將軍安心養病,儘快康復,稱朕意焉。」王鳳這才又上朝處理政事。成帝為了討好母親,指使尚書彈劾王章妄言。【《母儀天下》電視劇說王鳳稱病不朝,朝堂為之一空,所以成帝不得不屈服。此為編劇的演繹,非有史實根據】

    王章下獄后,被廷尉,以「用夷狄習俗來比喻皇上,企圖斷絕皇嗣子生育的可能性;並且背畔天子,私心向著定陶王。」判處大逆罪。原來王鳳小妻的妹妹張氏曾經嫁過人。王鳳認為張氏有生兒子的體貌,把她送進後宮為美人。王章在奏章認為,嫁過人的婦女,於禮不宜再婚配至尊。並舉出「羌胡的習俗,為確保父系血統純正,要殺掉妻子所生的第一個兒子。」王章因此死於獄中。他的妻子被流放到合浦(漢郡,轄今兩廣沿海地區,故治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

    【按:王章和晁錯有某些相似之處,都是為效忠皇帝,不顧身家性命的人。晁錯為削劉氏諸侯王的封地,是為「尊天子,安宗廟」,卻被漢景帝下令腰斬於東市(參看《西漢宮廷故事》七、同姓宗親爭奪天下)。王章是為抑制王氏外戚勢力,確保劉家的天下,而死獄中。不過王章用「羌胡殺首子」的習俗,來規範西漢皇宮的納妃制度,也太沒有見識了。漢朝皇帝納妃,從來不忌諱女方是否嫁過人。漢高祖曾納魏王豹後宮的薄姬,薄姬生漢文帝劉恆,后被尊為皇太后。漢景帝的王夫人,曾嫁給金氏,生一女。后和其丈夫離婚,送進皇太子劉啟宮。王夫人生漢武帝劉徹,后也成為皇太后(參看《西漢宮廷故事》十、金屋藏嬌)。從王章的進言可以看出,西漢時君臣之間的言路還是比較寬鬆的。只不過被皇帝認可時,就說「微京兆尹直言,吾不聞社稷計!」用來定罪名時,就被解釋為「比上夷狄,欲絕繼嗣之端;背畔天子,私為定陶王」的大逆之言了。】

    王商免相病死於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次年京兆尹王章下獄死。被王章推薦的準備取代王鳳的馮野王,不久也被免職。

    這次政治風波,大將軍王鳳和妹妹王太后的溫情攻勢,迫使漢成帝屈服,殺掉不同政見者,並剷除了政敵隱患,可謂大獲全勝。從此之後,公卿見到王鳳,都不敢正眼瞧他。郡國的守相、刺吏,皆出自大將軍府的幕僚。侍中王音因告密有功,從太僕晉陞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漢朝的政權基本上被王氏一門控制。(3)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5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18 09:45 | 只看該作者

孝元皇后王政君(4)

本帖最後由 李西興 於 2009-5-18 10:32 編輯

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連載)20:4
    【筆者按語】她是一個有著獨特非凡經歷的平凡女性。她身居國母之位長達六十年,從公元前48年至公元13年,跨越公元前後,見證了西漢晚期五朝天子(漢元、成、哀、平四位皇帝及新朝的王莽)的興衰。她就是王莽的姑母,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二十.孝元皇后王政君


    (4) 漢成帝召侄入繼國統  漢哀帝即位丁傅新貴

    王鳳輔政十一年,陽朔三年(公元前22年)病逝。臨死前推薦王音接替他。王音擔任大司馬車騎將軍主持朝政,被封為安陽侯(食邑與五侯等,俱三千戶)。王太後有八個兄弟,唯獨王曼死得早,沒趕上王家滿門封侯的好時光。太后就此事成天在成帝面前嘮叨。時間長了,再加上其他因素,成帝下詔追封王曼為新都哀侯。讓王曼的兒子王莽嗣爵為新都侯。後來又封太后的外甥淳天長為定陵侯。

    王音死後,王商、王根、王莽相繼擔任大司馬。漢成帝在位二十六年(公元前32-前7年),王氏一家封了十個列侯,五人相繼擔任大司馬輔政。所以稱帝時的漢朝,實際上是王家的天下。

    到了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成帝仍沒有兒子,皇位的繼承權成了大問題。當時定陶共王劉康已經去世,兒子劉欣嗣立為王。劉欣的祖母定陶傅太后重金賄賂當時輔政的大司馬票騎將軍王根,和成帝最寵愛的趙昭儀(皇後趙飛燕的妹妹)。在王根幫助下,成帝徵召劉欣進京立為皇太子。成帝次年去世,劉欣繼位,就是漢哀帝。王太后被尊為太皇太后,成帝的皇後趙飛燕被尊為皇太后。漢哀帝的生母丁姬和祖母傅太后,按名分仍是定陶王的后妃。所以,從哀帝即位之日起,傅氏和王氏兩家外戚,圍繞著丁姬和傅太后的名分問題,展開了激烈的權力之爭。

    傅太后是當年漢元帝寵妃,最初號婕妤。傅婕妤的兒子定陶共王劉康,深受父皇鍾愛,差點兒把皇太子劉奭取而代之。當時元帝還寵愛中山哀王劉興的母親馮婕妤。為了表明這兩位愛妃在後宮僅次於皇后,元帝設立了昭儀的封號,意思是昭顯其禮儀以尊貴之。

    元帝去世,傅昭儀隨兒子去定陶王國(故治在今山東省定陶縣),稱定陶太后【按:《母儀天下》電視劇說,元帝駕崩,傅太后死也不肯離開長安。實在是編劇不懂歷史而生造的情節。須知,傅馮二昭儀在元帝死後,能以諸侯王太后的名義去封國,是元帝防患於未然的措施和皇太后王政君的大度。如她們不隨其子去封國而留在長安後宮,則形同軟禁,隨時有可能遭受譴責而被至於死地】。劉欣自幼就被祖母傅太后躬親撫養照看。劉欣被召近進京立為皇太子一個多月,成帝另立楚孝王的孫子劉景為定陶王,奉嗣定陶恭王劉康。劉欣準備上書謝恩。太子少傅閻崇說:「《春秋傳》說:不以父命廢王父命(見《春秋公羊傳》哀公三年,原文為「不以父命辭王父(即祖父)命」)。為人後之禮不得顧私親。太子現在被立為皇上後嗣,不得顧私親(即生身父母)。因此不應謝恩。」太傅趙玄卻認為應當謝恩。太子聽從了趙玄的意見。成帝降詔案問太子謝恩一事,尚書因此彈劾趙玄。趙玄被調任少府,光祿勛師丹接任太子太傅。皇帝還下詔,命傅太后與太子生母丁姬,居住在長安的定陶王國府邸。並讓有關吏員討論,皇太子可否與傅太后和丁姬相見。有關吏員回奏,認為不得相見。不久,仁慈的王太后提議,讓傅太后和丁姬每十天看望太子一次。成帝曰:「太子承奉正統,當以您為祖母。不得再顧其私親。」王太后說:「太子是傅太后撫養大的。如今她去太子那裡,就好像奶媽去看孩子,沒什麼大不了的。」於是成帝降詔,命傅太后可以去看太子。丁姬沒有撫養過太子,所以不許去。

    漢哀帝即位時年十九歲。王太後下詔,令傅太后、丁姬每十日去未央宮看一次皇帝。接著,漢哀帝下詔問丞相和大司空:「定陶恭王太后應住在何處?」丞相孔光說應另建一座宮殿。大司空何武說,可以住在北宮。哀帝採納了何武的意見。北宮和未央宮有復道相通。從此傅太後天天到未央宮,死纏著哀帝封給自己尊貴的名號,並提拔傅氏親屬做大官。高昌侯董宏迎合皇帝,就上書說:「秦庄襄王生母本是夏氏,而被華陽夫人收養為子。他即位后,把華陽夫人和夏氏都尊為太后。陛下也應立定陶共王后(丁姬)為皇太后。」這件事發下有司商議。大司馬王莽和左將軍領尚書事師丹共同彈劾董宏,說他「明知皇太後為至尊之號,天下只能有一個。卻妄引亡秦故事,想破壞大漢聖朝的制度。他的上書非所宜言,實屬大逆不道。」 哀帝初即位,較為謙讓。就聽從了王莽師丹,把董宏免為庶人。

    傅太后大怒,要挾皇上非要稱尊號不可。哀帝只好請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詔,尊定陶恭王劉康為定陶恭皇。漢哀帝四月丙午即位,才過了四十天,在五月丙戌,就立傅太后的堂侄女傅氏為皇后,並下詔說:「《春秋傳》說:『母以子貴』。尊傅太後為恭皇太后,丁姬為恭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長信宮(太皇太后王氏宮)、中宮(皇太後趙飛燕宮)。」追尊恭皇太後父為崇祖侯,恭皇後父為褒德侯。封舅丁明為陽安侯,舅丁滿為平周侯。皇後父傅晏為孔鄉侯。由於皇太後趙飛燕黨同丁傅新貴外戚集團,她的弟弟侍中光祿大夫趙欽,也被封為新成侯。(4)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6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18 09:52 | 只看該作者

孝元皇后王政君(5)

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連載)20:5
    【筆者按語】她是一個有著獨特非凡經歷的平凡女性。她身居國母之位長達六十年,從公元前48年至公元13年,跨越公元前後,見證了西漢晚期五朝天子(漢元、成、哀、平四位皇帝及新朝的王莽)的興衰。她就是王莽的姑母,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二十.孝元皇后王政君


    (5) 三公大臣一併撤換    四位太后並主後宮

    太皇太后王政君在哀帝繼位之初,就下詔命大司馬王莽辭職,以迴避皇帝外戚家族。王莽就上書稱病,請求辭職。漢哀帝當然不能立馬批准。他就派尚書令去傳詔挽留王莽,說:「先帝委政於君,而棄群臣歸天。今君稱病請辭,這將昭顯朕不能奉順先帝之意。為此朕很是悲傷。朕已經降詔,命尚書等待君處理政事。」又派遣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將軍師丹、衛尉傅喜稟告太皇太后:「皇帝聽聞太皇太后詔命,感到很悲哀。大司馬不出來主持政事,皇帝也不敢聽政了。」王太后只好命王莽留任輔政。

    有一天,漢哀帝在未央宮設酒宴。宦官們把傅太后的席位設在太皇太後座位的旁邊。王莽看到了,就責備內者令說:「定陶太后,實際上是籓國的姬妾,怎麼能和至尊的太皇太后並排就坐!」命他們撤掉,另設席座。傅太后聽說后大怒,不肯參加宴會。並因此非常怨恨王莽。王莽就再次上書請辭。漢哀帝賜王莽黃金五百斤,安車駟馬,送免職的輔政大臣光榮退休回府。漢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傅太后的堂弟傅喜出任大司馬,被封為高武侯。

    不久郎中令泠褒等進言說:「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復引定陶蕃國之名,以冠大號。車馬衣服宜皆稱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供厥職。另外應該在京師為共皇立廟。」哀帝讓群臣討論這個提議。群下多順從皇上的意思說:「母以子貴,應為皇帝生母和祖母立尊號,以示皇帝的深厚孝道。」但是丞相孔光、大司馬傅喜、大司空師丹不同意。師丹曰:「尊卑如同天地之位,不可搞亂了。現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為號,是母從子,妻從夫的意思啊。要為共皇太后、共皇後設置官吏,車服制度與太皇太后相同,混淆了『至尊無二』的原則。另外,陛下既成為先帝的繼承者,就不再是定陶共皇的承祭人。不宜在京師為共皇立廟。」師丹由此與皇帝意見不合。不久被罷免了大司空和高樂侯的官爵。

    第二年,大司馬傅喜和丞相孔光也先後被罷免。漢哀帝任命舅父陽安侯丁明為大司馬衛將軍,朱博為丞相,封陽鄉侯,趙玄為御史大夫。至此,三公均是親近傅氏和丁氏的人。朱博再次提議尊崇皇帝親生父母和祖母。同年四月,漢哀帝下詔說:「漢家之制,推親親以顯尊尊。定陶恭皇之號不宜復稱定陶。其尊恭皇太後為帝太太后,丁後為帝太后。」帝太太后所居稱永信宮,帝太后所居稱中安宮。這樣哀帝朝漢宮裡,同時並存四個太后。每個太後宮都設置太後宮管事少府和太僕(如長信少府,永信太僕之類),秩皆中二千石(等同於正卿,即增加了八位正卿的職務)。並在京師長安為恭皇劉康建立寢廟。可惜帝太后丁氏沒有福氣,二個月後就病死了。

    傅太后獲得帝太太后的尊號之後,趾高氣揚。她見到太皇太后王政君,言辭也極不恭敬,經常把王太后呼為「老太婆」。朱博等還追究以前反對傅太后稱尊的大臣們的罪責。師丹被褫奪關內侯爵位,免為庶人。王莽被遣送到新都侯國(在今河南新野境內)去居住,同時褫奪了他奉朝請的權利。

    傅太后惱恨傅喜,嫌他是自己的堂弟,卻不阿附自己。儘管傅喜已被免職,傅太后仍不放過他。她指使孔鄉侯傅晏去暗示丞相朱博,命朱博奏免傅喜的侯封。朱博就和御史大夫趙玄商議。趙玄說:「傅喜事以前解決過了。現在怕不宜再追究了吧?」朱博說:「我已經向孔鄉侯許諾照辦。匹夫之間一諾,尚且拚死去做。何況這是傅太后的意思?否則我就得死了!」他們怕上奏只彈劾傅喜,過於顯眼,就把前大司空汜鄉侯何武也捎帶上。奏章說:「傅喜、何武,以前在位對治理國家毫無建樹。雖被免職,仍有不應得的爵士之封。請把他們免為庶人。」漢哀帝知道傅太后怨恨傅喜,懷疑朱博和趙玄是秉承傅太后指使。他立即命趙玄去向尚書交待。趙玄如是招認。哀帝大怒,把朱博、趙玄和傅晏下獄問罪。朱博自殺,趙玄處減死罪三等。傅晏被削去四分之一的封戶。由此遏制住傅太后肆意報復他人的野心。(5)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7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18 09:57 | 只看該作者

孝元皇后王政君(6)

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連載)20:6
    【筆者按語】她是一個有著獨特非凡經歷的平凡女性。她身居國母之位長達六十年,從公元前48年至公元13年,跨越公元前後,見證了西漢晚期五朝天子(漢元、成、哀、平四位皇帝及新朝的王莽)的興衰。她就是王莽的姑母,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二十.孝元皇后王政君

    (6)短命哀帝功敗垂成  長壽太后一舉翻盤

    漢哀帝曾目睹孝成皇帝時外戚強盛,政出王氏的弊病。他即位后,仿效漢武帝和漢宣帝,屢次罷免仍至誅殺執政大臣,以加強君主的權威。他在位六年,更換的輔政大司馬,從王莽、傅喜、丁明和傅晏、韋賞直到董賢,計六位,更換丞相從孔光、朱博、平當、王嘉,最後又是孔光,其中朱博和王嘉下獄死。這反映出漢哀帝政治上的不成熟,而他又喜歡輕舉妄動。【台灣的前「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當政八年,換了六個行政院長。看來陳的執政水平,應為漢哀帝之流】。哀帝有計劃地讓丁傅兩家可靠的人執掌兵權。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哀帝免去彭宣的左將軍之職,讓光祿勛丁望擔任左將軍。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設並列兩位大司馬,拜孔鄉侯傅晏為大司馬衛將軍,陽明侯丁明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傅太后爭得皇太太后的尊號,一年之後病故,被尊為孝元傅皇后。後來,哀帝的寵臣董賢【董賢事詳見《西漢宮廷故事》二十二、斷袖之戀】和丁傅權貴爭權。傅晏、丁明先後被免職。董賢被任命為大司馬衛將軍。然而,過了半年,哀帝精心培育的寵臣和丁傅集團,羽翼尚未豐滿,哀帝本身卻突然病亡。於是,當時的漢朝廷政局又發生了巨變。

    漢哀帝在位期間,太皇太后王政君一直不過問政事,王氏宗親均被罷黜。朝野士人由於對外戚丁傅和董賢不滿,多次上書為王氏鳴冤。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漢哀帝為平息朝野的不滿情緒,徴召王莽入京,侍奉太皇太后。王莽回到京師才一年多一點兒,漢哀帝突然病死。太皇太后即日起駕到未央宮,收取皇帝璽綬。然後召見大司馬董賢。問他如何辦理喪事。董賢當時年僅二十三歲,對朝政尚不熟悉,所以無法應對。王太后說:「新都侯王莽,以前曾治理孝成皇帝喪事,熟悉通曉朝廷政務。我命王莽來協助你吧。」董賢叩頭謝道:「那太好了!」王太后就派使者駕駛快速馬車去召王莽,並且下詔,命尚書、諸發兵符節、百官奏事及皇宮禁衛軍,統統歸屬王莽。這位七十高齡的老太后,一舉把政局翻了過來。(6)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8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18 10:03 | 只看該作者

孝元皇后王政君(7)

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連載)20:7
    【筆者按語】她是一個有著獨特非凡經歷的平凡女性。她身居國母之位長達六十年,從公元前48年至公元13年,跨越公元前後,見證了西漢晚期五朝天子(漢元、成、哀、平四位皇帝及新朝的王莽)的興衰。她就是王莽的姑母,孝元皇后王政君。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二十.孝元皇后王政君


     (7) 清算政敵王莽立威   國統三絕玉璽何用

    王莽首先讓尚書彈劾董賢,免去他大司馬職務。董賢和妻子當天自殺身亡。太皇太后以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王莽建議讓堂弟王舜任車騎將軍,迎中山王劉箕子繼承皇位,就是漢平帝,時年九歲。太皇太后王政君臨朝,把政事委託給王莽處治。王莽就打著太皇太后的旗號,逐步進行政治大翻案。首先,追究趙飛燕和她妹妹趙昭儀【成帝去世時自殺。參看《西漢宮廷故事》第二十一、趙飛燕】在成帝朝專寵宮寢,殘滅繼嗣的責任,把她由皇太后貶為孝成皇后,徙居北宮。其次追究定陶共王傅太后與孔鄉侯傅晏同心合謀,背恩忘本,專恣不軌的罪行,把孝哀傅皇后軟禁在桂宮,傅氏、丁氏兩家在位者,皆免官爵歸故郡。傅晏帶著妻子,被流放合浦(漢郡,轄今廣東新興、開平以西,廣西容縣、橫縣以南,即防城各族自治縣以東地區,故治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唯獨下詔,褒獎傅喜不阿附傅太后的氣節。召傅喜還長安,位特進,奉朝請。接著,貶傅太后稱號為定陶共王母,貶丁太后稱號為丁姬。最後奏請將董賢父子的家財沒收,凡與董賢有關的官員全部罷免職務。董賢的父親董恭,弟弟董寬信及其家屬流放合浦,董賢的母親被遣送回故郡巨鹿(故治在今河北平鄉西南)。官府斥賣董氏家財,計得錢四十三萬萬。漢哀帝和其祖母傅太后,花費數年心血取得的名譽、利益,以及培植的黨羽,一朝均成流水。王莽假借著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名義,排斥異己,安插親信,很快就徹底控制了漢朝的軍政大權,百官均惟王莽的命令之為聽。

    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群臣盛讚王莽功德,奏請太皇太后賜王莽安漢公的稱號。元始三年,王莽的女兒被立為皇后。元始四年,加封王莽宰衡的稱號,位居三公之上。不久,又升宰衡位居諸侯王之上,賜王莽九錫。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下令把漢哀帝祖母傅太后和母親丁姬的墳墓掘平,並拆毀京師的共皇廟。當初建議設立在京師為共皇立廟的人均被流放。至此,不僅宣告了王氏外戚集團對丁傅外戚集團的完勝,也是為王莽篡奪漢朝劉氏天下做輿論準備。

    公元5年,漢平帝被王莽毒死。平帝僅十四歲,尚未成年,自然沒有兒子。於是漢朝的皇位連續第三次後繼無人。王莽選擇宣帝的玄孫劉嬰,時年僅兩歲,托以卜相為最吉,為平帝後嗣。指使公卿奏請立嬰為孺子,令宰衡安漢公莽居攝,如周公輔佐成王的故事。王太后不以為然,但已力不能禁。於是王莽遂稱「假(代理)皇帝」,改元居攝。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根據捏造的符命自立為真皇帝,改天下之號為新,派堂弟王舜去見太皇太后,索取皇帝的傳國玉璽。

    王太后非常惱怒,罵王舜說:「你們父子宗族,蒙受漢朝大恩,富貴累世。不思報答,反而趁嗣君孤幼,謀奪劉氏天下。真是狗豬不如。既然他(王莽)以金匱符命為新皇帝,就應自己另作玉璽,傳之萬世。要這不祥的亡國之璽何用?我是漢家老寡婦,就快死了,要和此璽一起埋葬。絕不能給他!」王太后淚流滿面地說著,在場的人都感動得掉淚。王舜跪在地上,也悲不能止。過了很長時間,他仰起頭對太后說:「臣等確已無話可說。但是王莽非要傳國璽不可,太后能硬不給嗎?」王太后無奈,只好取出傳國璽扔到地下,說:「我已老得快要死了。而你們兄弟,非招致滅族之禍不可!」(7)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20

帖子

6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6
9
ly0530 發表於 2009-5-19 08: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10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20 06:2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李西興 於 2009-5-20 06:21 編輯

筆者正在【文化沙龍】陸續貼發「《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評說」。現已貼發之一「漫談《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和之二「西漢孝元皇后和唐長孫皇后」兩篇,歡迎對此感興趣的網友賞讀!
                                                  ---李西興2009-5-20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11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20 06:22 | 只看該作者
筆者正在【文化沙龍】陸續貼發「《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評說」。現已貼發之一「漫談《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和之二「西漢孝元皇后和唐長孫皇后」兩篇,歡迎對此感興趣的網友賞讀!
                                       ---李西興2009-5-20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12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20 06:23 | 只看該作者
筆者正在【文化沙龍】陸續貼發「《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評說」。現已貼發之一「漫談《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和之二「西漢孝元皇后和唐長孫皇后」兩篇,歡迎對此感興趣的網友賞讀!
                                       ---李西興2009-5-20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13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20 06:23 | 只看該作者
筆者正在【文化沙龍】陸續貼發「《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評說」。現已貼發之一「漫談《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和之二「西漢孝元皇后和唐長孫皇后」兩篇,歡迎對此感興趣的網友賞讀!
                                       ---李西興2009-5-20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14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20 06:23 | 只看該作者
筆者正在【文化沙龍】陸續貼發「《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評說」。現已貼發之一「漫談《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和之二「西漢孝元皇后和唐長孫皇后」兩篇,歡迎對此感興趣的網友賞讀!
                                       ---李西興2009-5-20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15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20 06:25 | 只看該作者
筆者正在【文化沙龍】陸續貼發「《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評說」。現已貼發之一「漫談《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和之二「西漢孝元皇后和唐長孫皇后」兩篇,歡迎對此感興趣的網友賞讀!
                                       ---李西興2009-5-20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16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20 06:26 | 只看該作者
筆者正在【文化沙龍】陸續貼發「《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評說」。現已貼發之一「漫談《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和之二「西漢孝元皇后和唐長孫皇后」兩篇,歡迎對此感興趣的網友賞讀!
                                       ---李西興2009-5-20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17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20 12:07 | 只看該作者
筆者正在【文化沙龍】陸續貼發「《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評說」。現已貼發之一「漫談《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和之二「西漢孝元皇后和唐長孫皇后」兩篇,歡迎對此感興趣的網友賞讀!
                                       ---李西興2009-5-20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18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21 05:53 | 只看該作者
筆者同時在【文化沙龍】貼發《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評說》之一、之二和之三
在【網路文學】貼發《恐嚇與謀殺---八名奇案》(1)-(14)
歡迎感興趣的網友賞讀。
---李西興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19
 樓主| 李西興 發表於 2009-5-21 05:56 | 只看該作者
筆者在【文化沙龍】貼發的《母儀天下電視連續劇評說》之三
《關於毒殺許后和霍氏覆亡》是近日完成的新博
歡迎感興趣的網友賞讀。
---李西興
李西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20
jvmpzh 發表於 2009-5-22 06:49 | 只看該作者
謝謝鏈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6: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