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總理冒險訪印舌戰群儒 陳毅怒罵發難記者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共和國重大決策內幕          2009年3月12日

  上世紀60年代初,印度軍隊不斷侵佔我國西藏的邊境地區,挑起邊界衝突。為了和平解決邊境爭端,周恩來總理冒著風險訪問印度,與尼赫魯總理進行會談。雖然周恩來的和平努力未能收效,兩年後中國軍隊被迫對入侵的印軍發起還擊,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顯示出的儒雅的風度及雄辯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聞界。

  尼赫魯心事重重迎客人

  1960年4月1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上空陰雲密布,細雨霏霏。

  印度總理兼外交部長尼赫魯站在國際機場貴賓廳寬大的落地窗前。他身著長袍,棕色的臉龐上嵌著一對黑亮的眸子,微微翕動的嘴唇不知在自語些什麼。除了一頭華髮和唇間黑白相雜的鬍鬚,誰也不會相信,他已是71歲高齡了。

  尼赫魯從青年時代起就致力於印度的獨立解放事業,先後5次被捕入獄。他和聖雄甘地一道,將印度各黨派、各階層、各種宗教信仰的民族團結到一起,終於贏得了印度的獨立。隨後,他又創立了不結盟運動,在美、蘇兩個對峙集團的夾縫中,開拓出了廣闊的天地。

  1955年的萬隆會議,達到了他人生輝煌的頂點。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一道,極力倡導並通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他亦成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

  此刻,他在等候一位貴賓,一個老朋友。這人就是5年前在萬隆會議上,曾和他並肩站立,向世界呼喚和平的周恩來。

  尼赫魯的心情是痛苦的。兩國間的邊界糾紛已經持續了10年。50年代初期,他曾為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而吶喊。當然,他也期望在「友愛」的熱流中中國能夠在邊界爭端中做一些讓步。然而,遺留在喜馬拉雅山麓的幾十具中國和印度士兵的屍體,把他從一廂情願的迷夢中驚醒了。

  外交部一位官員匆匆走到尼赫魯身邊,輕輕地說:「總理先生,周恩來的專機準時從仰光起飛,再有10分鐘即可到達。」

  尼赫魯微微頷首。萬隆會議前後,尼赫魯曾4次會見過周恩來。他敏銳地感覺到,周是一位極其出色的外交家,具備一個偉大領袖應有的、全部的優秀品質和出眾的才能。和他好好談談,也許他會理解自己的苦衷,緩和邊界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可是,他會命令軍隊後撤嗎?

  周恩來的擁抱仍是那樣真誠

  此時,周恩來的專機已進入新德里上空,這位共和國總理的心境也是沉重的。中印之間約有2000公里的邊界,雖然從未正式劃定過,但在歷史上按照雙方的行政管轄範圍,形成一條傳統習慣的邊界線。這條邊界西段沿著喀喇崑崙山脈,中段沿著喜馬拉雅山脈,東段沿著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麓。它一直受到兩國人民的尊重。 1914年西姆拉會議期間,英國代表背著當時的中國政府代表,在會外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用秘密換文的方式劃了一條麥克馬洪線,企圖把9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英屬印度,才使中印兩國邊界的傳統習慣線遭到破壞。印度獨立后,尼赫魯政府繼承英帝國主義對西藏的侵略野心,不斷向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推進,蠶食中國領土,不斷在邊界挑起武裝衝突,打死打傷我軍民,在我境內設立哨所。我國政府一直採取了剋制忍讓的態度。這次訪印,就是希望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邊境爭端。

  飛機開始降落,劃過濺著水花的跑道,最後停在機坪的中心。艙門拉開,第一個走出機艙的是周恩來。他彷彿沒有注意到前來歡迎的僅百十餘人,仍然微笑著揚著手臂走下舷梯。

  尼赫魯的心抽動了一下。他回頭望了一望,跟在身後的,除了各國外交使團的人外,只有七八個板著臉孔的自己的屬下。周恩來走過來了,臉龐比往昔清瘦了不少,鬢角也添了幾根華髮,只是握手還是那樣有力,擁抱仍是那樣真誠。「周總理,還認識我嗎?」一個身穿西服裙,肩挎照相機的年青女記者雙手緊握著周恩來的手,用流利的中國話問。

  「《泰晤士報》的記者,大名鼎鼎的韋爾娜小姐,我怎麼會忘呢,記得嘛,咱們碰過杯,喝的是茅台酒,不過,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杯子里可摻了不少礦泉水噢!」

  周圍的外交官都笑了起來,不懂漢語的趕緊問翻譯:「總理先生的話很可笑嗎?」韋爾娜更是樂不可支,一對碧藍色的眸子里溢出了淚水。

  稍頃,韋爾娜問:「周總理,您的和平使命能完成嗎?」

  周恩來兩手一張,「儘力而為吧,辦這樣的事情,一個誠意是不夠的,需要兩個……」

  歡迎儀式進行了25分鐘,便匆匆結束了。車隊沿著空蕩蕩的大街,駛向中國代表團下榻的總統府。

  新德里,1960年4月25日晚7時30分,周恩來將舉行記者招待會。

  消息傳來,頓時轟動了新德里的記者。各外國大使館及新聞台社都知道,在此之前周恩來曾提議和尼赫魯共同舉行記者招待會,這個意見遭到了印方的拒絕。為了使各國外交使團和輿論界對中國立場有進一步的理解,周恩來才決定單方面行動。

  經受過風浪和戰火考驗的周恩來閱歷驚人的豐富,為了取得先聲奪人的效果,平息一下有些記者的憤怒火氣,人一到齊,工作人員便開始散發早列印好的周恩來的聲明,上面扼要簡潔地闡述了中國的立場:邊界從未劃定,問題應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在談判未達成協議之前,雙方應維持邊界現狀,不應片面行動,更不允許使用武力來改變這種狀況。最後,周恩來將雙方的共同點或接近點規納為六條,一併印在顯赫的位置上。

  45分鐘演講極富魅力

  晚7時20分,周恩來、陳毅帶領隨行人員走近圓柱廳的邊門。韋爾娜突然閃了出來,急切地說:「總理先生,有幫人準備不顧外交禮儀向您發難,您可要小心啊!」周恩來微微點頭,「謝謝您,韋爾娜小姐。」說完繼續前行。韋爾娜又迅疾地搶到前邊,語音凄顫地說:「周,這不是招待會,是射擊場,您是唯一的靶子,上千隻槍口都瞄準了你,你不能進去。」周恩來嚴肅了,輕輕撫了撫韋爾娜瘦削的肩膀,「放心吧,新德里的子彈打不倒我。」

  韋爾娜沒有危言聳聽。的確,印度新聞托拉斯的一伙人,預先搶佔了有利位置,準備在周恩來一走進大廳時就狂呼口號,給他一個下馬威。可惜,他們的注意力被手中的周恩來的聲明吸引住了,以至周恩來跨進大廳,緩緩走上靠前排居中的講台時,才有一個尖細的聲音喊:「中國佬,滾出去!」但這陣小小的騷動還沒等掀起大浪,就被熱烈的掌聲淹沒了。

  周恩來開始了45分鐘的講演,他的語音沉穩,略帶沙啞,卻極富魅力。「中國、印度,都有著5000年的古老文明……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和平相處,休養生息,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印之間從未發生過真正的戰爭。我希望,我們這一代人,即使遇到再大的問題,也應坐下來,通過協商、談判解決。切不可對上辜負了列祖列宗的遺德,對下貽害後世子孫。」

  周恩來的演講剛一結束,圓柱廳里便爆發出掌聲的大潮。周恩來端起茶杯,側身呷了一口茶,清了清喉嚨,說:「有位朋友告訴我,在座的有不少是戰神鳩摩羅的子孫,準備好了炮彈轟擊我。我覺得,心裡有火、有氣,就應該發出來,我願意承受。因為,我是你們的朋友。」

  妙喻「強盜」諷刺殖民者

  終於,有一個留大鬍子的人站起來說:「我是印度新聞托拉斯的記者,請問周恩來先生,中印邊界的領土劃分已經是十分明確的了,難道還有什麼必要再進行談判,再重新劃分嗎?」

  周恩來耐心地回答:「如果你對中印邊界的百年歷史多做些研究,並且能真誠地傾聽一下中國政府的呼聲,我想,你是不會提出這種問題的。」

  一位歐洲人站了起來:「我是英國路透社記者詹姆斯,總理先生口口聲聲要靠談判來解決問題,請問,原本屬於別人的東西,你認為有什麼資格和必要去討論這東西的歸屬嗎?」

  周恩來嚴肅地說:「詹姆斯先生,在國與國的領土糾紛中,你剛才的比喻顯然不十分恰當,我願就這個比喻再做些說明,如果一個強盜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那麼原物的主人不該向強盜討還嗎?」

  詹姆斯氣急敗壞他說:「你……你敢說印度是強盜。」

  周恩來坦然而答:「強盜,有,但不是印度,而是英國的殖民政策。中國和印度是朋友,而且應該永遠是朋友。」

  後排一位記者拍了拍詹姆斯的肩膀,站起來問:「總理先生,你們不打招呼,在有爭議的地區擅自修了一條公路,這難道也是在表示和平、尊重和友誼嗎?」

  台下響起得意的噓聲、口哨聲。

  周恩來誠懇地回答:「不錯,我們是在喀喇昆崙山側修了一條公路。這就是青藏公路,是為了改善新疆、西藏地區的交通困難狀況而修築的,其中有幾段因山脈阻隔,穿越了阿克賽欽地區的一角。我們原本以為,這是眾所周知的中國領土。後來印度政府提出了抗議,我們願意就此問題進行協商解決。如果這不算和平、尊重、友誼的話,那麼印度政府越過傳統的邊界,在有爭議地區建立軍事據點,武裝巡邏,不但不打招呼,而且逐步推進,動槍動炮,這又算是什麼呢?」

  台下的記者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周恩來的雄辯雖早有耳聞,但今日才是第一次領教。

  冷靜回擊「侵略」誹謗

  「我是印度獨立報記者托姆拉。總理先生,你不認為,中印之間的領土爭端,愈演愈烈,直到今天動槍死人的境地,完全是你們自恃大國身份,對印度橫行侵犯的結果嗎?」

  周恩來冷峻地說:「不對。緬甸、不丹、尼泊爾都是小國,也都和我們有麥克馬洪線的困擾,可為什麼我們能和平地達成邊界協議呢?事物的邏輯並不是當一個大國與一個小國發生糾紛的時候,大國就必然是無理的、蠻橫的。如果這樣的邏輯成立,那麼印度同巴基斯坦、錫金的邊界糾紛,也是大國欺侮小國嗎?事實上,印度無論從哪方面看,都不是一個小國,她的綜合國力,她的人口,她的國際地位和威望,尤其她引以驕傲的幾千年的古代文明,一絲一毫也不比中國差,這怎麼說得上是大國對小國的侵犯呢?」

  托姆拉激怒地漲紅了臉,晃動著粗短的胳膊,扯著嗓子喊:「不管怎麼說,你們是侵略者,是你們傷害了印度的感情,你們要滾出去……」

  周恩來的面孔異常冷峻,語氣卻異乎尋常地平穩:「如果說到傷害感情,我想反問一句,究竟是誰傷害了誰?去年我國在平定西藏叛亂時,明知有些人背後搞鬼,我們並沒有責怪,而是在採取軍事行動前,電告貴國政府,保證對印度僑民提供保護。達賴喇嘛逃往貴國避難,中國政府根據『對政治犯可以給予保護』 的國際慣例,予以了寬容。在邊界糾紛中,中國軍隊沒有前進一步,連例行的邊界巡邏也停止了。我們傷害誰啦?可是印度政府呢?面對領土糾紛拒不談判,至今不斷派出軍隊在我領土內巡邏。多次開槍,打死打傷我邊防軍民。去年,在我國處理自己的內政西藏問題時,貴國各城市都舉行了大規模的反華遊行,聲援西藏叛亂集團。更令人無法容忍的是,去年4月,在貴國孟買,政府慫恿一批歹徒,將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肖像貼在中國總領事館的牆上,往肖像上拋擲變質雞蛋、爛西紅柿和磚瓦泥塊。請問,這是什麼?這不僅是傷害了我們的感情,而且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侮辱。」

  托姆拉惶急地辯解道:「那是一小部分人,絕不能代表印度政府……」

  儒雅的風度征服千餘記者

  坐在周恩來身側的外交部長陳毅猛然站了起來,抓起話筒怒不可遏地喊道:「夠了,不要狡辯了,我只說一句,中國是受到損害了,中國是受到了損害了。毛澤東主席有句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謂予不信,皇天可鑒。」

  大廳里的人被陳毅的話全部震懾住了,記者們你看看我,我瞅瞅你,苦笑著搖頭。

  在座的每個人都明白,陳毅不光是外交部長,而且是身經百戰的元帥。

  周恩來接過話筒說:「請原諒,我的外交部長是一時憤慨所致,並非危言恫嚇。我想最後再說一句,中印兩國都曾是帝國主義的殖民地,飽受過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和蹂躪。中印兩國應該友好、和睦。自家的事好商量,絕不能讓邊界糾紛再繼續擴大,以致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來。」

  韋爾娜站起來,極嚴肅莊重地說:「我還有一個問題,總理先生能夠坦誠相告嗎?」

  周恩來揚揚手說:「我想,我會盡其所能地回答你。」「那好,據我所知,您今年已經62歲了,比我的父親還要大8歲,可是,你為什麼仍然那麼年青、俊美,像個小夥子,能回答嗎?」

  全場上靜默有頃,猛然爆出一陣暢快的大笑。

  與剛才舌戰群儒、大展辯才的情形相左,此時的周恩來,倒真有些靦腆了。他望了望身旁忍俊不禁的陳毅,又攤了攤兩手,囁嚅著說:「這樣的問題,我可以不回答嗎?」

  「不行。」這兩個字,居然是上千名記者用不同語言異口同聲發出的轟鳴。

  周恩來搓了搓兩手,說:「好,我回答,我只是按照東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進行生活的……」

  話音未落,台下的掌聲、叫好聲猶如天邊滾過的巨雷,上千名記者全部站起來,跺著腳,拍著巴掌,長達7分鐘的掌聲里,竟然包括剛才那些曾向周恩來發難的人。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23

主題

233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645
沙發
往事並不如煙 發表於 2009-3-12 22:41 | 只看該作者
向為了新中國而浴血奮戰,英勇獻身的先烈們叩首!
向我們的,人民的好總理致敬!
懷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0: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