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gzmc
(有刪節)
The word nursing itself is derived from the Latin nutrire "to nourish". Nurse和婦女母親是同義詞,是nourish(滋養,哺育)不同的對象 - 包括嬰兒,病人老人等等。The nurse has always been a necessity, thus lacked social status.沒有任何社會地位。隨著醫學的發展,護士逐步發展成一個專業,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depended on two additional ingredients: skill and expertise, and knowledge (Donahue, 1996).
下面這一段是抄回來的,護士不再僅僅是婦女母親的同義詞,而是醫療系統中的一支專業隊伍,她的工作包括的病人的治療,安全,康復,健康的維持以及醫療和護理的科研。A nurse is responsible—along with othe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for the treatment, safety, and recovery of acutely or chronically ill or injured people, health maintenance of the healthy, and treatment of life-threatening emergencies in a wide range of health care settings. Nurses may also be involved in med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and perform a wide range of non-clinical functions necessary to the delivery of health care. Nurses also provide care at birth and death.
美國的護士工作是一份工資不錯,受人尊重的職業。在一份調查中,美國人認為護士最值得信任。護士工作專業性很強,工作範圍很廣,在人口老年化的美國,護士的需求量很大,所以護士是皇帝女不愁嫁,到哪裡都可以輕易得找到工作。
護士的教育有五個級別:職業學校(高中畢業生再接收2年教育獲取護士文憑,但沒有學位,這種學校將逐漸被大學替代);大專(2年的大學教育獲取副學士學位- associate degree);本科(學士學位);(註:這三種教育后都得通過護士執照考試才能正式當護士和學習更高的學位,如果考試不及格的話,拿著護士文憑也不能當護士。)碩士(碩士學位,護士執業者- nurse praticianer);博士(博士學位)。
醫務人員的工作對象是病人,工作出錯將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很多醫學專業都需要執照。這些專業包括醫生(博士),護士,呼吸機技術員(學士),放射科技術員(大專),康復技術員(博士),藥劑師(博士),營養師(學士),驗光師(博士)等等。完成某個專業的學習只是獲得了考執照的資格,並沒有獲得該專業的工作資格。所以有文憑沒有執照的人是不能做該專業的工作。執照的考試可能是全國性的,也可能是各州自定的考試,基本上考試標準相似,這樣能保證專業人士的水準。也正因為如此,大學不能只是給學生髮放畢業文憑,而是要保證學生畢業后能考上執照。如何保證呢?保證的措施就是「淘汰」。
高等教育是普及教育,只要有高中文憑的人都可以入學。美國的大學生是成年人,也就是說他們到達了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年齡。他們進了大學不讀書,教授也管不了,到了期末考試不及格,學校就把他們淘汰出門。有悔過之心的學生只好重讀學分,拖了數年後還是有機會畢業的,有更多的人無法畢業。護士的入學門檻比許多專業高,想進入第三年護士專業的申請者得有大學平均成績 3.0以上(大學成績的計算方式如下:A-4分,B-3分,C-2分,D-1分,F-0分來計算。學生某學期拿了英語3個學分,得了A;數學4個學分,得了A;化學4個學分,得了C。平均成績就是(3x4+4x4+4x2)/11=3.27)。3.0隻是門檻,申請人多的話就要比成績了。入學后的淘汰率更高,第一個學期淘汰的新生高達30%。其它醫療專業也有相似的情形,許多人進大學時想讀護士,藥劑師等等,到時連專業的門都進不了,只好轉讀其它容易畢業的專業。如此的教育標準和規範的執照要求,護士不再是沒有社會地位,沒有教育水平的「nurse-母親」。
一位在美國讀護士的中國人寫道:「為了保證學校的執照一次通過rate, 學校要求每個畢業前必須Hesi 執照出關考試,剛剛考完 Hesi 執照出關考試,班裡一半的人fail 了。很多人哭著回家。根據policy ,failed 人還可以再考一次。如果在不過就永久fail,四年白讀,不讓畢業。也難怪不哭著回家。不過今天我還是考過來。忽然覺得千斤的壓力終於卸下來了。好想大哭一場。覺得護士Program 簡直就是地獄。」
護士的工資和工作時間
很多中國護士抱怨自己的工作辛苦,待遇低。我來談談美國護士的工資,工作時間和護士病人的比例。
護士的工作範圍廣泛,但是絕大多數護士還是臨床護士,在醫院診所照顧病人。臨床護士的工資不錯,跟據我所知道的一家醫院的護士工資情況,剛畢業的護士工資年薪$63,000(稅前),有本科學位加$1,000/年(年薪$64,000),碩士加$1,000/年,博士加$1,000/年,護士專科文憑(內,外,婦,兒等)加$1,000/年,每年的年資加$1,000/年。假設一位護士有碩士文憑和手術室護士專科文憑,工作了十年,她的工資應該是$76,000(時薪約$39)。由於護士供不應求,許多護士做超時工(時薪$58.5),工資超過$100,000不是什麼稀罕事。不管你有什麼學位,只要你是臨床護士,工作範圍基本相同,也沒有博士護士領導大專護士的情形。工作基本是同工同酬,博士護士也只是比沒學位的護士多出每年三千美元,扣稅後實際到手的現金大概每月百來美元。由此可見,如果你選擇做臨床護士,學位給你帶來的經濟收入有限。
美國護士的工作種類多種,每個醫院都有自己的制度,我只是談談在比較普遍的醫院病房工作護士的情形。美國是個大國,不可能所有地區所有醫院都是一樣的。
大多數醫院的護士有兩種上班的時間表:8小時工作制和12小時工作制。
8 小時工作制是7:45am-4:00pm; 3:45pm-12:00am; 11:4am-8:00am。在這8.25小時的工作時間中,有45分鐘的吃飯時間,實際工作時間是7.5小時/天,一個星期工作37.5小時,150小時/4星期。傍晚和夜班的護士工資比日班護士多2-4美元/小時,相當於多了3,900-7,800美元/年。這三班的護士都是固定的班次,不倒班。由於大多數人的生理鍾都是晚上睡覺,所以大多數新護士的第一份工作是上晚班或夜班,等到白班的工作崗位騰出來,他們才能申請轉到白天班去。這過程又是找工作。當某科室有某個班次的護士空缺,這空缺會在醫院內公布,有興趣的人可以提出申請,護長會考察申請人的教育和表現來決定要哪一位護士。認識護長對獲得該職位肯定有幫助,但是這不一定是走後門,護長不會因為認識你而自動要你,最重要的還是你的表現。在美國講的是責任制,護長要對自己的科室負責,要了一個懶惰不聽話的人是給自己找麻煩,皇帝的兒女都不要。我和某些管理人員談起僱人的事,他們基本上是堅決不要親戚朋友,如果這些親朋好友的工作有問題,你說他們也不是,不說他們也不是,到時所有的問題還是要自己解決,說不定為了避免麻煩,你還要把懶惰親戚的工作都幹了。也有的人是野貓子,喜歡上夜班和多賺點錢。
12小時工作制是 7:30am-8:00pm; 7:30pm-8:00am。午飯時間是一個小時,實際工作時間是11.5小時/天。其中四個小時屬於shift differential(班次補助),每小時多賺2.7小時。每星期工作三天,其中第四個星期工作四天,這樣護士總的工作時間是149.5小時/4星期。
除此以外,每年護士有帶薪假期20天,帶薪病假12天,帶薪假日12天,總共是44天的工作日(都是以7.5小時/天來計算)。減去周末,每年實際工作216天(以7.5小時/天為標準)。由於病房是24小時365天開放的單位,一年要有五個護士來提供一天的服務。
普通病房護士病人的比例是1:5-8,ICU護士病人的比例是1:2-3。吃飯時間段內一位護士負責兩位護士的病人(自己和另一位護士的病人)。有時忙起來護士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下班后還要留下來完成書寫病歷,這些都是沒有超時工算的,因為院方認為你應該有能力在工作時間完成工作。我聽說有些手腳不靈的護士吃飯時間都不休息,下班后還要多干一個多小時才能做完工作,這些都無法得到任何補償。
在美國兩個護士互相替換來吃午飯,也就是只有50%的工作人員吃飯,仍有50%在工作。在去午飯之前,護士總是檢查過自己的病人,常規的事都做好了,例如病人該換的液體換好了,替換護士只是應付臨時的病人需求。如果事情沒做好,兩位護士會商量更合適的午飯時間,總之要把工作做好。
這個護士病人的比例恐怕要與護士的工作量有關。我無法衡量美國護士的工作量,更無法比較中美護士的工作量。每間醫院對護士的工作要求各有不同,一些醫院配備的護士助理比較多,護士可以多做技術性的工作,有的護士確是打針發葯床上護理全包了。
美國的護士也抱怨工作辛苦,整天走來走去手腳不停。不過護士的工資還可以,生育期間很多護士選擇周末上班,這樣她們周日留在家裡照看孩子,保持工作經驗。等到孩子上學后她們再做全工。如此有彈性的工作崗位在現代社會中不多見,使她們能做到家庭事業兩兼顧。
有些醫院提出了「無條件微笑服務」的概念,有的完全可以自理的病人,不自己上廁所,在床上拉尿,讓護士給擦屁股。有的患者家屬吃完飯,把碗筷一推,命令護士:「去,給我把碗刷了」!
美國護士絕對不會「洗碗」,至於有自理能力的「Abusive"病人,護士會告訴病人:"你可以起來走動就得自己上廁所,在床上不動會衍生出其他併發症,我來幫助你上廁所。」護士連扶帶拖把病人帶去洗手間。這種做法是由醫學和護理基礎的,非常普遍的,可以說每個護士都是這麼做的。病人找護長投訴也沒用,我們根本不鼓勵病人卧床不動。
原文link
http://www.dxy.cn/bbs/post/view? ... &age=0#12432989
[ 本帖最後由 goodoctor2 於 2009-2-14 00:56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