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行一善

[複製鏈接]

220

主題

1965

帖子

68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1-30 06: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代社會的學佛人好高騖遠,忽視基礎。有些人懂得了一點佛法,認識了幾個法師就驕傲起來,目中無人;有些人修學了一些佛法,念了幾個咒,誦了幾本經就自我膨脹起來,貢高我慢,覺得除了佛祖菩薩,誰都不如他;還有一些人一邊修學佛法,一邊干著惡業,自以為是方便法,不會受到果報,自欺欺人;還有一些人修學佛法,請法師加持,目的是為了自己的事業發展,為了升官發財;還有一些人修學佛法很精進,但是不能發起善念,對於身邊的不幸,非常冷漠,沒有同情;等等等等。

  佛教導我們要行十善業,不行十惡業,善是做人的基礎,更是學佛的基礎,沒有善作基礎,我們修學的一切佛法都是空中樓閣,不能落到實地上。《佛說阿彌陀經》講的很清楚: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現代社會有很多念佛人,有口無心,一邊念佛求生凈土,一邊與常人一樣,不知選擇,該幹什麼還幹什麼,毫無善惡觀念,善根福德幾乎無有,從佛法中不能受到實益,身體有病,事業不順利,家庭不安定,到臨命終時,業障現前,平時多好的功夫,一時打散,正念無法提起,根本無法往生,隨業流轉,豈不可惜。

  因此,我們現在修學佛法,一定要從基礎學起,從行善做起,為他人著想,行菩薩道。所謂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關鍵在於我們要日行一善,從身口意中發起,從身邊點點滴滴做起,積小善為大善,立小功為大功,天長日久,我們善功純熟,惡業消減,我們念佛求生西方凈土的善根福德因緣自然具足,往生必矣!

  請大家珍惜機緣,堅持行善,改變我們過去好高騖遠,忽視基礎的毛病,真正腳踏實地,認真行善學佛,我們必定在平時就會受益,如此則心行一致,善行善念與往生西方凈土的切願合一,屈升臂頃,念佛往生,這是必定可以實現的。 
三時行善
  三時行善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開示的行善方法。很多同修學佛之後都想行善、修行。但是一旦作起來卻十分吃力。總是時有時無,一時想起,一時忘記。對於這個問題,世尊在《未曾有因緣經》中是這麼開示的:
  王曰如世尊說。十善行法。心道三法。難得護持。當云何受。令不漏失。
波斯匿王問佛說:十善業道的修行裡面的心道三法很難護持,怎樣才能受持不讓其遺漏呢?
在《未曾有因緣經》中,心道三法是指:嫉妒、嗔恚、驕慢、邪見。比平素說的貪嗔痴更詳細一些。
  佛告王曰。世人心粗。譬如猿猴。為諸煩惱風所動轉。是故欲行十善道者,不得遲久。
世尊告訴波斯匿王,世人的心粗暴,如同猿猴一樣難以控制,容易被種種煩惱牽纏轉動,所以行善的時候不能持久。容易退失。
     欲修十善。當限三時。何謂三時。從晨至食。名為上時。經一食頃。名為中時。行百步時。名為下時。
     所以想要修行善業,應當訂立三時。什麼是三時呢?
     從早晨到中午,名為上時。當時的人是日中一時,所以從晨到食就是我們說的上午。
     一頓飯的功夫名為中時,大約可以算一個小時
     行走百步的時間名為下時,大約可以算五分鐘。
     受十善法。隨其所堪。於一時中。將護其心。堅持三戒。無令漏失。是則名為修行十善。

     要修行善業,隨其所能承受的,在上時、中時、下時中挑選一個時間。在這個時間中,護持其心,堅守三戒。不要漏失,則是名為修行十善。

     釋迦牟尼佛在這裡為我們開示了修行善業的方法。從這裡知道,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漸進培養行善的習氣。在選定的時間中,五分鐘也好,一小時也好,一個上午也好,守護自己的心念,不犯貪嗔痴,不犯嫉妒驕慢邪見,更不用說有這樣的行為和言語了。每天我們都要這樣作,而且要達到這個固定長的時間。這樣才能逐漸養成行善的習慣。

     還要注意的是,這個期間只能專心於十善,專心於護持自己的心念。不能用其他的方法來代替。不能持咒,不能念佛。有人會很不理解,會問為什麼?因為很多人學佛的次序搞倒了。方法沒有弄明白。要知道經典中什麼樣的人念佛?善男子,善女人念佛。如果還沒有養成善的習慣,念佛的效用是不會很大的,不會立即得到經典中所述的種種利益。只能算種下了殊勝的種子,什麼時間能夠開花結果就不一定了。但是如果您已經有了十善的習慣,即使僅僅念一聲佛,也會如同在肥沃的良田中種下種子一樣,種子會馬上開始發芽、生長、開花、結果。所以,學佛之後首先要作的就是用懺悔改變自己的習氣,然後培養行善的習慣。之後才談得到用什麼方法修行。如果我們每一天都念佛持咒,但是佛號一停,十惡依舊的話,是不可能得到佛法的殊勝利益的。所以練習十善是學佛的開始,學佛的入門,如果這個沒有做好,那麼就算是天天念佛持咒,天天燒香供養也不能算是佛的弟子。同樣的道理,十惡的習氣還沒有改變,我們念佛持咒,每一句都會摻入貪嗔痴的雜質。所得到的也不會是我們所希望的結果。所以在這裡要專心於善,專習護持心念。養成十善的習慣。這裡唯一可以作的是懺悔,哪一點沒有做好,分析出來加以改進。

     那麼,如果五分鐘的時間,我們比較純熟了,可以延長時間,或者增加次數,比如我增加早中晚各五分鐘。這個看自己的具體情況。時間要逐漸延長,延長到一個小時,比較純熟,我們就會喜歡上行善,因為為善最樂。等到時間延長到半天的時候,它已經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了。另外的半天會不自覺的也護持十善,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萬事開頭難,因為我們沒有認真護持自己的心念和行為已經很長時間了,所以不知道善行的快樂,不知道善行的幸福。但是只要開始,不用多長時間,我們就能體會到為善最樂的感覺。修行就是快樂的事情。因為釋迦 牟尼佛講,因果的道理是:行苦苦報。行樂樂報。故此修行不是找苦吃,是尋覓幸福。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行善,功德福德可能會很少吧?波斯匿王也有這樣的擔心,所以為我們向佛問了這個問題。

     王曰如世尊說。限三時持十善行者。其功蓋微。云何生福。佛告王曰。人修十善。時節雖促。功報彌廣。何以故。心道三戒。難守護故。雖少時持。果報無量。譬如有人於百年中積聚薪草。以火焚之。須臾滅盡。是故當知。少時修善。能滅無量惡業重罪。又如攢火。加勤用力。須臾得火。火之功力。能燒天下草木叢林。須盡乃息。大王當知。人修十善。亦復如是。須臾之功。能滅無量惡業重罪。能令行者。起菩提芽。萌芽成故。漸漸增長。至成佛果。

     釋迦牟尼說,因為心道三戒難於持久,所以雖然行持的時間短,但是所得的果報無量無邊,如同有人用百年時間積存的柴木,一把火可以燒盡。行善少時能夠滅除無量的惡業。無上菩提的萌芽才能發出,逐漸生長。最後得至佛果。

     世尊為我們講的很清楚,十善是無上菩提的起始,是成佛之基礎。所謂一燈能滅千年暗。想學佛,真學佛,先從十善學起。而且方法簡單可行,能夠立即行動。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1-30 09: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
Djogchen 發表於 2009-1-30 21:36 | 只看該作者
自勝建立萬法是功
心體離念是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8: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