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蘇靈·沉思錄】.繞不過的人物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9-1-29 23: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1-9 17:30:53  作者: 蘇靈  

  《南方周末》是一份我喜歡,並且敬重的報紙。最近,它評選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作出重大貢獻的領導人,稱之為「改革八賢」。
  這「八賢」是——鄧小平、葉劍英、胡耀邦、萬里、谷牧、習仲勛、任仲夷、項南。
  這「改革八賢」,評選者評得恰當,當選者當之無愧。想來不會有太大的爭議,除了那些心胸狹窄,小肚雞腸,又自以為怎樣了不得的人之外。

  但遺憾的是,還有一位,當年至少與胡耀邦、萬里等改革派齊名的領軍人物,未能榜上有名。如果再加上他,稱作「改革九賢」亦無妨。不僅無妨,而且更準確。
  他是誰?也許目前國內的媒體,甚至像《南方周末》那樣的先驅論壇,都不便提他的名字。說穿了吧,他,是趙紫陽。
  沒錯,就是趙紫陽!還記得嗎?那個老百姓「要吃糧,找紫陽」的趙紫陽。
  儘管存在爭議,退一萬步,即使他在什麼什麼事件中,犯了什麼什麼錯誤,但趙紫陽依然是「趙紫陽同志」。
  上世紀80年代,他是四川省委書記,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他是中國共產黨總書記。
  更重要的是,「農業生產承包責任制」出自他的推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出自他的「十四大」報告。他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重要的,傑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繞不過趙紫陽,不能忘記趙紫陽。如果中共還真的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歷史唯物主義的話。
  在改革開放30周年的時候,沒有對趙紫陽的記載和紀念,但願在改革開放40年、50年的時候,能補上他。
  其實,一個人一時的「榜上無名」無所謂,永遠的「名垂史冊」,足矣。
  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沙發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09-1-30 00:46 | 只看該作者
紫陽選擇了民主政治,紫陽必然會名垂青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3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1-30 02:0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Hanxin 於 2009-1-29 23:51 發表 [【蘇靈·沉思錄】.繞不過的人物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2009-1-9 17:30:53  作者: 蘇靈  

  《南方周末》是一份我喜歡,並且敬重的報紙。最近,它評選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作出重大貢獻的領導人,稱之為「改革八賢」。
  這「八賢」是——鄧小平、葉劍英、胡 ...


到還原歷史真相的時候. 就會真相大白了. 等待吧.
不過有一點不用等待. 六四初期反官倒. 反的就是鄧家和趙家的兩位大公子. 後來被很快的轉移了矛頭. 佩服. 有一手.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4
zhousx18 發表於 2009-1-30 06:22 | 只看該作者

記得一些當時的比喻:

「要吃糧找紫陽,要吃米找萬里」;
「萬里一倒火車亂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5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1-30 06:2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zhousx18 於 2009-1-30 06:22 發表 [【蘇靈·沉思錄】.繞不過的人物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要吃糧找紫陽,要吃米找萬里」;
「萬里一倒火車亂跑」

是的. 這一點上誰也沒有沫殺它. 但包產到戶並不是他第一個提出來的.

[ 本帖最後由 小辣辣 於 2009-1-30 08:00 編輯 ]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6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1-30 08:0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小辣辣 於 2009-1-30 06:26 發表 [【蘇靈·沉思錄】.繞不過的人物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是的. 這一點上誰也沒有沫殺它. 但包產到戶並不是他第一個提出來的.


第一個提出包產到戶的是萬里. 所以有 "要吃米. 找萬里"之說.

「包產到戶」的波折:1980年肥西縣見聞  
2008年06月16日 08:56:58  來源:北京日報  
    在全國開展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同時,安徽正在進行一項可以載入史冊的大事:包產到戶。這件事情發生在1978年秋天和1979年全年。在真理標準討論中,各地省委書記都有表態,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萬里同志表態的時間並不早,但實際上卻做得最好,就是因為他在安徽積極支持了「包產到戶」。

    首先實行「包產到戶」的是安徽的肥西縣。

    1980年1月,我在合肥參加一個學術討論會。會議期間,馬沛文打電話給我,讓我對當地的「包產到戶」進行調查,並說已通知安徽記者站的余仕昆和我一起調查。於是我就找了余仕昆。

    我和余仕昆二人從合肥到了肥西縣(該縣離合肥市很近),主要在南山區。我們見到了區委書記(這位區委書記對「包產到戶」的態度很積極)。當時是冬天,地里的情況看不到。只能同當地的農村幹部(區、公社、生產隊幹部)談了話,也訪問了幾個農民家庭。

    我們了解到當地實行「包產到戶」的直接原因:1978年秋天,安徽省發生大旱災,為了使秋種(種麥子)能順利進行,各級幹部就採取了一些措施。有的地方就採取了把生產隊的土地直接包給農戶種的辦法。而這樣做的地方,首先是肥西縣。後來,肥西縣搞「包產到戶」被省委知道了,第一書記萬里對此採取了支持的態度。    

萬里:讓他們試試。不就是一個縣嗎?如果減產了,我調全省的糧食來支援他們!

    萬里同志這樣做是很不簡單的,因為歷史上曾幾次出現過這樣的事,都被打了下去。從歷史上說,最有名的就是上世紀60年代三年困難時期,安徽實行「責任田」那一次,主要負責人曾希聖(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因為推廣「責任田」被罷了官。

    萬里於1978年秋冬到1979年在安徽遇到的情況,有些類似於曾希聖。但是,時代不同了。當時全國正在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這就有了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而萬里又是一個很講實事求是的人,他對當時安徽省肥西縣出現的「包產到戶」這件事的態度是:讓他們試試。他甚至說,不就是一個縣嗎?如果減產了,我調全省的糧食來支援他們!

    那麼「試」的結果如何呢?在實行「包產到戶」的地方,在1979年夏收取得了大豐收;到1979年秋收,又是一個大豐收。這就是說,「試」的結果是成功了。

    這樣,到了1980年初,萬里就敢於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把「包產到戶」的典型拿出來,在全省推廣。我們到安徽調查,正是這個時候。

    我們在肥西縣看到的情況,知道「包產到戶」的效果是很不錯的。有的農民甚至要我們去看看他家所存的糧食,說去年(1979年)收的糧食,一年也吃不完。在有一處,我們看到幾個農婦在做納鞋底等針線活。當地生產隊幹部對我們說,要是在「大呼隆」時(「包產到戶」前),她們還不在地里站著?在地里幹活叫「站著」,可見那時勞動效率的低下。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是不同的。

    當安徽省委推廣「包產到戶」的時候,在有的地方卻採取了一種新的措施,他們不再「包產到戶」,而是「包干到戶」。而「包干到戶」,是從「大包干」這種形式變化出來的。什麼是「大包干」呢?原來在肥西縣實行「包產到戶」的同時(1978年秋到1979年),在鳳陽等地方卻在實行「大包干」到組。這「大包干」也是農村生產責任制的一種形式。

    這種「大包干」的形式,就是把生產隊的土地包給生產組。這種做法,是當時的中央文件(如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於農業問題的兩個文件)中允許的。

    按照這種「大包干」的辦法,收了糧食后,就採取一種比較簡便的辦法。用當地農民的話說是:「繳足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俺們自己的。」他們還編了幾句順口溜說:「大包干,真簡單,直來直去不拐彎。」顯然,採用「大包干」這種辦法,同「包產到戶」的分配辦法(交產再分配,超產獎勵等)相比,要簡單得多,在群眾中實行起來也方便得多。

    1980年初,安徽省委推廣「包產到戶」時,鳳陽這些地方就不再搞「包產到戶」,而搞起了「包干到戶」。這個「包干到戶」,顯然比「包產到戶」要簡便得多,更易為農民所接受。後來中央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大多數地方農民接受的也是「包干到戶」。

    為什麼後來對最先實行「包產到戶」的肥西縣宣傳得比較少呢?

    這次(指粉碎「四人幫」以後)實行「包產到戶」,最先是在肥西縣。但是,為什麼後來對肥西縣宣傳得比較少呢?這是因為當時的肥西縣委對「包產到戶」的態度消極,甚至是反對。如在1979年,肥西縣委曾發過指示,要求實現「包產到戶」的公社、生產隊把土地收回。當然,實際上是收不回。但發了這樣的指示,就表明了縣委的一種態度。

    對於這種把包下去的土地往回收的主張,農民是堅決反對的。他們問:「我們多打糧食犯不犯法?」還有人說:「我們知道,現在我們國家還要花外匯到國外去買糧食。現在我們自己把糧食種出來,賣給了國家,這有什麼不好呢?」農民的這種態度,是相當有力的。

    而鳳陽等地,先是「大包干到組」,後來又是「包干到戶」(1979年及以後),搞得有聲有色,就在全國出了名。這也是后話。

    這篇報道為什麼沒能寫成?

    我從安徽回到報社以後,曾在理論部的範圍內,對我所了解到的「包產到戶」的情況作了彙報。我彙報后,部里的同志有些議論,其中一位在會上說,「集體經濟不能否定!」聽他的口氣,顯然是不以為然。這種態度,顯然同馬沛文同志不一致。

    當時,我雖採訪了「包產到戶」,並在部里作了彙報,但並未寫成新聞稿,見諸報端。這是為什麼呢?部里領導同志有不同意見,是一方面的原因(這是直接的)。還有一個原因,我記得是:聽說上面對「包產到戶」有一個態度,就是不制止,不宣傳。這個態度是誰的,當時也沒有明確說,因此我也並不知道。但是因為有了這個態度,我們要在報紙上公開宣傳,就是不可能的了。當然,後來(上世紀80年代)有的地方記者曾在光明日報上發表關於「包產到戶」(以及「包干到戶」)的報道,這已經是比較晚了。

    小平同志對「包產到戶」是什麼態度?

    現在有個問題,就是鄧小平對「包產到戶」是什麼態度?在1962年7月,鄧小平說:「有些以生產隊為核算單位的地方,現在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如實行『包產到戶』、『責任到田』、『五統一』等等。以各種形式包產到戶的恐怕不只是百分之二十,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怎樣能恢復農業生產》)他認為,這樣的問題應該「百家爭鳴」,大家出主意,最後找出辦法來。他還說:「現在看來,不論工業還是農業,非退一步不能前進。你不承認這個退?農業不是在退?公社不是在退?公社核算退為大隊核算,大隊核算又退為生產隊核算,退了才能前進。」鄧小平還指出:「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有些包產到戶的,要使他們合法化。」鄧小平引用「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句「四川話」,就是為了論證「現在要恢復農業生產」,「在生產關係上不能完全採取一種固定不變的形式」(同上)。(作者張義德為光明日報高級編輯)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7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09-2-1 11:3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涼泉居士 於 2009-1-30 00:46 發表 [【蘇靈·沉思錄】.繞不過的人物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紫陽選擇了民主政治,紫陽必然會名垂青史。。。



在俺的記憶中「趙大軍」是當年最大的官倒
計劃經濟的「倒賣批文」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經濟實行雙軌制,凡緊俏物資,都有二種價格,一種是國家調撥價格,另一種是市場價,這二種價格差有時會很大,甚至能差一倍,這就給有權勢,有背景的人創造了先富有起業的條件。你不管是市長的兒子,還是計委主任的女兒,就算你是商業局局長的乾兒子,或公安局局長的姨外甥,你都可能用國家計劃內價格調出緊俏物資,然後轉手用市場價賣給別人,你會掙上一皮包錢,夠你吃、喝、嫖、賭到再弄到下一單計劃價格的緊俏物資,掙到下一皮包錢。這就是鄧小平的, 「讓部份人先富起來」的經濟改革計劃。

更有容易撈錢的方法叫「倒賣批文」。要是國家計委,國家物資總局,中國對外貿易總公司,國務院等中央權力機構,能走這樣後門的人,就非等閑之輩了。當時倒賣批文最有名氣的是趙大軍、榮智健、陳丹、李小勇、李小鵬、王兵、王軍等人,趙大軍等趙氏兄弟是趙紫陽的公子,當時趙紫陽是國務院總理,當然拿批文不成問題。而李小勇、李小鵬是李鵬的兒子,批文賣的最多。王軍和王兵是種鴉片的軍頭王震的兒子,不僅批文賣的多,且價格最高,批文價格一天比一天高就是他們哥倆個炒起來的。這些情況,當時深圳有多家公司曾向北京反映過,當時的總書記胡耀邦也指令深圳市委進行查處,但當時的市委書記李灝是李鵬的心腹,李鵬叫李灝頂著不辦,胡耀邦也沒辦法。
待胡耀邦被李鵬、王震一夥逼下台後,深圳的批文買賣更加紅火,陳雲的兒子、女兒、姚依林的子女、陳雲林的兒女、宋平的子女都加入到倒賣國家批文的行列。當時公安部、國安部的深圳情報站,也就這事向北京作了專題報告,因事涉高幹子女,且連鄧小平及趙紫陽的子女也牽涉其中,北京無任何人敢出面查處。而鄧朴方的康華公司尤為嚴重。康華公司在全國發展了幾百間分公司,幾乎全部靠炒賣批文起家。而鄧小平的小兒子鄧質方一次從上海圈了二十公傾地拿到香港和李嘉誠合作開發房地產,李嘉誠一次過給了鄧質方十六億港幣作為地價款,而這地是江澤民白白送給鄧質方的。世界上哪有這種生意,一分錢沒花,一轉手先得十六億。以後賣房產還能賺多少,還需請會計師慢慢計算。趙大軍類似的事件也不少.

胡耀邦被廢黜后,鬱悶而死,引發了學潮,學生們提出了反貪污、反官倒,這官倒者,就是倒賣批文也。當時,趙紫陽也意識到這反官倒是沖著他來的,所以他才決定通過和學生對話和平地解決「八九」學潮。趙紫陽這樣做是破釜沉舟的一招,如果成功,可以贏得更多人民群眾的支持,以此來與鄧矮子爭鋒,扭轉敗局,只要自己能夠大權獨攬可以把兒子拋出去,當然誰也無法保證一旦趙紫陽登上權力頂峰,是否還會對自己的太子下手;如果這招不靈,也不必擔心兒子的安危,腐敗的狗崽子多著呢,如果動我趙家,那鄧家,王(震)家、陳(雲)家,榮(益仁)家、李(鵬)家不是也要同時拋嗎,否則如何服眾,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趙紫陽的陰毒,但鄧的手法比趙老辣,因此趙最終失敗。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8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09-2-1 12:0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瘋瘋顛顛 於 2009-2-1 11:34 發表 [【蘇靈·沉思錄】.繞不過的人物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在俺的記憶中「趙大軍」是當年最大的官倒
計劃經濟的「倒賣批文」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經濟實行雙軌制,凡緊俏物資,都有二種價格,一種是國家調撥價格,另一種是市場價,這二種價格差有時會很大,甚 ...


趙紫陽與夫人共育有四男一女,長女趙亮曾任北京長城飯店副總經理,現任職一拍賣行。長子趙大軍、次子趙二軍同「下海」經商,曾任深圳石化副總經理的大軍據說在六四后已移居新加坡並在當地落地生根;二軍則曾任海南華海公司總經理,與大軍在六四后同因「官倒」被查,但最後不了了之。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8: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