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處處否定母體文化 台獨文化驕狂自大

[複製鏈接]

2

主題

43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ot111111 發表於 2009-1-27 11: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劉俊霖 法國 學生

  台灣中國時報1月27日刊發一則文章,題目是「文化迎春-蕭泰然 讓國際聽見台灣」。在評論中,高度推崇蕭泰然的藝術成就,文章寫到: 像是蕭氏蜚聲國際,被譽為東方浪漫派代表作的〈小提琴協奏曲〉,在上海演出時讓對岸發現一首遠遠超越「梁祝協奏曲」的傑作,卻已多年不曾再台灣完整演出,甚至迄今無任何國內樂團的錄音出版。

  這裡有必要對蕭泰然做一點介紹。

  相信此人的名字對諸多人而言,應是相當陌生,不過其人在台灣,卻被綠色本土勢力譽為「台灣拉赫曼尼諾夫--最後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綽號,則是與其生平大量創作台獨歌曲有關。較為有名的是「福爾摩沙交響曲」,「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尤其是曾為所謂「台獨國歌」,「台灣翠青 」譜曲,可謂是綠徹頭、也綠徹尾的台獨份子;相比金美玲等死硬日系台獨而言,旅居美國「愛台灣」的蕭泰然,可謂風采絲毫不遜。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71歲老邁的蕭泰然作為「傑出台灣音樂人」,獲頒台「行政院」文化獎。表彰其為「台灣音樂做出的巨大貢獻」。

  由是觀之,對於台灣人而言,尤其是在台本土勢力眼中,出身極獨組織,基督教長老教會的蕭泰然無疑是台獨的一面旗幟。而作為台獨文化的表意圖騰,自然就需要以所謂「過人的文化成就」作為與其地位相匹配的物件。當然,過於意識形態化的「台灣翠青」、「一九四七序曲」、「福爾摩沙交響曲」是不合適作為「藝術成就」大書特書的。因此,一首創意平平,幾乎在國際間隱姓埋名的「小提琴協奏曲」就被人為拉拔到「遠遠超越對岸『梁祝協奏曲』的高度」。

  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就可以追溯到台獨文化的本質:一種很奇妙的次文化。

  衆所周知,台灣曾經被日本殖民50餘年,從台獨的心態上而言,對於強權的依附性心理,是佔有主導地位的。當年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時期,其屬下滕新平就曾有一句名言:台灣人「貪財、怕死、愛面子、畏威而不懷德。淋漓盡致的刻畫了這樣一個群體。所以相較中國大陸八年抗戰付出近乎四千萬人命的慘痛代價,台灣卻可以好整以暇在戰後六十年,拍出一部與日本柔腸寸斷的「海角七號」;而最近一部上映的「一八九五」,則是維系了貪財、怕死的基調,對於是否應抵抗侵台日軍的問題,台灣內部的士紳、平民階層,甚至義軍本身,均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所以,具備這樣依附性次文化性格的族群,除了對強權天生的極度崇拜,不斷試圖尋求庇護以獲得安全感,更會對於其脫胎的母體文化,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以及高度的排斥感。這就是所謂俄狄普斯的弒父情節。

  所以,台獨為了證明自己天然的獨立性,為了強調「有所不同」,這種次文化會刻意與母體文化做出明顯的切割動作,甚至是通過否定母體文化的優越,而強調自身的優越。這就像台灣人面對張藝謀的奧運會開幕式目瞪口呆,對「印象西湖」,「印象劉三姐」贊不絕口,甚至希望請張藝謀執導「印象日月潭」,而另一方面又刻意強調說,台灣擁有世界級的導演。

  還有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是,台灣經過五十年的殖民統治,又經過二十餘年瘋狂的「去中國化」,經歷了明顯的文化斷層,甚至島內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在這種集體心靈斷奶的情況下,卻居然可以宣稱:台灣保留了最傳統的中華文化,甚至要跟大陸在「孔子學院」這種文化擴張的領域裡,一較高下。

  看後不禁啞然失笑,就如同多年前,李登輝曾叫囂說:要跟大陸在經濟上一決雌雄!這種夢幻囈語,已經隨著台灣被廣東,山東,江蘇所超越而成為笑談;尤其在大陸文化張力愈發強勢的今天,在我們僅僅用春節晚會,就可以創造出「千手觀音」,「飛天」,「蝶戀花」這類無比高貴、華麗的文化盛宴的今天,對自己是否為「中國人」尚且羞羞答答不願承認,或是幹脆不屑承認的台灣,又有何種資本,與大陸博大精深的正統中國文化競爭呢?

  就如同在文章開始,被「中國時報」所極力推崇的所謂「遠遠超越對岸梁祝協奏曲的『小提琴協奏曲』」,不僅在國際知名度上,遠無法與盛名累累的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相提並論;更何況,其意境,其文化內涵,其植根於越劇經典元素,擁有幾百年深厚積澱的背景,又豈是各種音樂元素拼湊起來的「小提琴協奏曲」所能望其項背?「遠遠超越對岸梁祝」的狂妄溢美,註定只是不切實際的虛幻念頭,徒增笑爾。對比「在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協奏曲」的文化普世性,一生擅長於「台獨政治歌」的蕭泰然,在作品意境上,就已命中注定其成就相當有限。

  台獨的本土文化,將會隨著大陸經濟的崛起,文化領域的強勢複蘇,而越來越受到強大衝擊。唯有拒絕那種深入骨髓的「晚清心態」,重新擁抱中國文化,台灣才能夠在中國文化圈中仍舊佔有一席之地。如果一味排斥,甚至處處否定母體文化,以凸顯所謂「優越性」,只能是在國際觀欠缺的大背景下,另一種悲涼的夜郎自大而已。

  台灣未來何去何從,值得深思。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1-27 16: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453

帖子

1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4
3
評民 發表於 2009-1-28 13:20 | 只看該作者
此文的確是一篇語重心長的好文,但我看是對牛彈琴。隨著中國大陸的日益強大,台獨人士們希望破滅,可能會在幾年後掀起大規模的移民出走潮。我看不到他們有任何其他出路。不過對大陸來說,死硬台獨分子出走是最好的消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8

主題

951

帖子

35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58
4
笑書生 發表於 2009-1-31 21:46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越強,台獨越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97

帖子

20

積分

註冊會員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1

積分
20
5
張遼 發表於 2009-2-1 14:21 | 只看該作者
台獨窮途末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4: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