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成為國際秩序支撐點

[複製鏈接]

28

主題

127

帖子

4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京夢 發表於 2009-1-15 23: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評論員杜平的文章《中國成為國際秩序的支撐點》,文章分析,過去六十年的世界秩序一直以美國為核心,也一直由美國為主導。這一秩序有兩個支撐點,一是美國自己,二是西部歐洲。

因此,二戰以後的美國歷屆政府都把外交戰略的重心放在歐洲,大西洋兩岸之間的關係隨之變成了支撐國際秩序的主要架構。在亞洲,日本和韓國都是美國的盟友,在某些事務中被美國所借重,但總體上它們只是舞台邊緣的配角。中國不屬於西方陣營,在很多時候甚至被視為威脅,因此它距離西方主導的世界舞台就更加遙遠。也就是說,過去幾十年,美國雖然在國際戰略上重視亞洲,但並沒有把亞洲視為外交政策的重心。

  歐洲支撐點的實力削弱

  但是,最近若干年來,歐洲、美國和亞洲三個地區的實力對比已經顯著改變,在世界事務中的影響力此消彼長。結果,歐美已經變得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管理和面對與過去大不相同的世界事務和國際格局。

  歐美之間的戰略合作框架之所以無法有效管理新世界,首先是因為它們當初對付蘇聯的反應模式,無法套用到其他國際事務中。蘇聯解體之後,歐美聯手實施的政治遏制、經濟孤立和軍事打壓等措施,曾經比較成功地應用於科索沃戰爭中,但卻一直無法擴展到全球事務的有效管理中。

  二是因為歐美在冷戰時期建立的合作機制正在失去生命力,雙方聯手處理全球事務的能力和效率都在減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國統領和控制歐洲的關鍵工具,也是輻射其影響力的主要渠道。但在蘇聯解體之後,這種功能已經明顯衰退。為了延續和維持生命力,北約試圖將所有中歐和東歐國家囊括其中,繼而試圖向中亞擴張。但是,由於歐洲不再是國際政治的最敏感地帶,致使北約再也不能藉助歐洲這個舞台,來遙控和影響全球事務。

  三是因為歐洲的經濟實力已經今不如昔,致使它作為美國戰略夥伴的重要性在下降;美國也處於巔峰過後的走下坡狀態,對遍布全球熱點問題的國際承諾已經變成巨大的負擔。歐美實力的同時減弱,意味著它們的戰略目標會隨之收縮,承擔國際責任的能力和意願也必然會減弱。

  四是因為世界局勢已經呈現出歐美未曾預料的嶄新形態,包括新興國家的崛起,包括無處不在的反西方恐怖勢力,更有橫掃全球的金融危機。這些新事態及其後續結果,是歐美合作機制從來沒有面對過的陌生事態,更是它無力應付的。

  美國必須尋找新戰略夥伴

  儘管如此,美國依然是世界的中心和國際秩序的主導者。至少在未來若干年內,美國在世界秩序中的穩定作用,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取代的。當前的國際秩序雖然不夠公正、合理,但維護這個秩序的穩定,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漸進式改革,符合多數國家的利益。

  但是,美國已經不能獨自承擔維護國際秩序的重擔,而伊拉克、阿富汗和伊朗等棘手問題已經使之變得疲憊無力,在多邊貿易談判進程中也失去了熱情和動力。布希政府當年還有能力推行單邊主義,現在即便有這種衝動,也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美國一直倚重的歐洲,英、法、德在國內經濟和社會問題上已是自顧不暇。加上歐盟內部無休止的爭吵和分歧,更使各國的決策和行動缺乏效率。歐洲不只是缺乏有效履行國際責任的能力,其政治意願更受到內部事務的羈絆。

  因此,美國必須尋找新的戰略夥伴,與之分擔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分享管理世界事務的地位,並且平等地協商制定各種遊戲規則。既然不能繼續指望原來的盟國,既然美國不能獨自管理世界事務,那麼,藉助新夥伴的力量,就成了必須作出的選擇。

  在布希政府執政以來近八年時間裡,美國一直在嘗試與中國建立新型戰略夥伴關係,不只是為了雙邊層面的合作,而且更著眼於共同面對全球事務。在此過程中,美國把中國的角色定為「利益攸關者」,希望中國成為美國「負責任的」夥伴。

  與此同時,中美之間建立了兩個極其重要的高層對話機制,一是外交部長級的戰略對話;二是副總理級別的戰略經濟對話。中美雙方撇開了價值觀念和意識心態的差異,務實而又有遠見地摸索著開展雙邊和全球合作的新模式。儘管這一模式還遠未形成,但雙方的政治意願是明確的。假若能夠長期持續下去,雙方就很有可能形成一個跨越太平洋的雙邊合作架構,以彌補乃至取代歐美之間傳統的大西洋架構。

  奧巴馬就任總統之後,首要任務之一是儘快恢復經濟增長,之二是繼續維持美國在國際秩序中的主導地位。這兩大任務與中國的發展目標不僅並不矛盾,反而還有很大程度的重疊。

  名副其實的"利益攸關者"

  作為中國出口產品的大市場,美國經濟的好轉無疑符合中國的經貿利益;以美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的相對穩定,同樣符合中國穩健的發展目標。過去三十年,中國實力一直在穩定增強,外部原因之一,就是與美國保持了比較穩定的關係,同時也得益於比較穩定的國際秩序。

  因此,與美國一起共同維護現有秩序的穩定,避免世界局勢出現群龍無首和大逆大反的動蕩局面,對於正處於「順風」上升期的中國而言,顯然是最有利的。昨天,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講話中強調,中國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具建設性的作用,這也可解釋為對維護國際秩序的再次承諾。

  中美之間存在著很多差異,包括發展階段的不同、社會制度的不同以及價值觀念的不同,這些差異都有可能成為破壞雙方開展全球合作的障礙。相較於那些與美國有著共同文化特徵的歐洲國家,中美之間的合作也許確實會遇到更多困難。

  但是,我們也能找到相反的先例。自尼克松以降,美國歷任總統最終都無一例外地克服或忘卻了這些障礙,從而實現了美國利益的最大化。既然在過去相互為敵的時期都能做到這一點,人們就沒有理由懷疑現在和將來就不能做到。當前中美關係的特點是越來越相互需要,而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單方面需求。簡單地說,沒有相互支持與合作,中美兩國所追求的某些全球戰略目標就無法實現。

  與過去所有前任相比,即將上台的奧巴馬總統,對中國的政治成見應該是最少。因此,在對華關係上,他更應該早日拿出遠見、膽識和決斷,掙脫傳統地緣政治和外交思維的束縛,把推進中美關係作為美國全球戰略中的核心目標。
沙發
零下三度VIII 發表於 2009-1-16 00:05 | 只看該作者
吹牛逼不上稅啊,國內整天鬧群體事件,還支點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9

主題

2518

帖子

87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4
3
belayashma 發表於 2009-1-16 02:18 | 只看該作者
首先,一定要把國內的各項事務搞好,免得後院起火;
其次,要以綜合實力拿到話語權,決不能讓老外們只是盯著咱口袋裡的那點錢;
第三,別讓國外不懷好意的媒體把自己給吹暈了;
最後,有合適的機會就要敲打敲打不服氣的,要麼學俄羅斯,要麼學美國,當然了,最好是拿出來一些自己特有的手段,目的就是打狗偏給主人看。
心懷華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4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09-1-16 05: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3: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