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新美帝國夢的最後聚餐
作者:林斌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澳洲前總理何華德(John Howard)已經預訂了一月十二日下榻美國白宮一家賓館,原因是喬治布希(George W. Bush)準備在交出美國總統一職前夕,向何華德及英國前首相貝理雅(Tony Blair),頒發一個甚麼美國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
此事引起美國傳媒及澳洲傳媒的批評,一方面是批評何華德預訂了那座共有119個房間的賓館,令到美國候任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一家無法在交接總統儀式前夕入住這座賓館。另一方面是批評對何華德等人頒發「總統自由勳章」,是否恰當?
《華盛頓郵報》還引述了澳洲墨爾本《時代報》一項民意調查,指出在11360名被訪者中,高達82%人數認為何華德不應該獲得那枚「總統自由勳章」;又在2170名被訪者中,高達76%人數認為何華德應該把預訂的賓館交還給候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一家使用。
傳媒報導,候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原本預訂上述賓館,讓子女可以在這個星期趕上在附近的學校開學上課。但傳媒相信,喬治布希曾經說過恐怖份子拉登一直希望奧巴馬贏得總統大選,喬治布希因此可能不想緩和自己與奧巴馬之間的關係,在交出總統一職前夕安排何華德及貝理雅,還有另一個來自哥倫比亞的老友總統,入住這家賓館,以及授予他們「總統自由勳章」。但貝理雅選擇入住英國大使館,哥倫比亞總統也婉拒入住這家賓館。
拙作曾經指出,何華德與貝理雅兩人,是喬治布希的死硬盟友,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鐵三角」,仿似希特拉加上墨索里尼及大日本帝國,組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鐵三角」——「軸心國」軍事聯盟。當年的德、意、日三國軍隊,意圖在中東伊朗會師。現在的喬治布希又何嘗沒有進軍伊朗的企圖?
美國退役將軍衛斯理克拉克(Wesley Clark)在《贏得現代戰爭》(Winning Modern Wars)一書中揭露,二○○一年在美國國防部中得悉,喬治布希意圖在五年內攻打七個國家,建立一個「新美利堅帝國」(New American Empire)。
布希政府深受一個新保守主義智囊團的影響,該智囊團名為「新美國世紀計劃」(The Project for the New American Century簡稱PNAC),成立於一九九七年,即「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前四年。負責人是共和黨保守派喉舌《標準》週刊(The Weekly Standard)編輯基斯杜(William Kristol)。該計劃的立場,是追求「美國在全球的領袖地位」,保證美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手段是依靠軍事力量,包括透過單方面的軍事行動(拋開聯合國),「先發制人」打擊一切可能影響美國霸主地位的其他國家。
這個計劃的上述立場,聯名簽署的人包括布希政府中的美國副總統切尼(Cheney)、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ield),副國防部長沃弗維茲(Wolfowitz)(曾被布希安插到世界銀行卻惹上醜聞)等高級官員,足以說明這個計劃與布希政府的密切關係。智囊團的大部份成員,曾經服務於兩名前任總統列根與老布希,屬好戰的鷹派,被稱為新保守派。
新保守派有別於傳統的保守派,是新保守派更熱衷於政治及侵略性的外交政策。傳統基金組織(Heritage Foundation )研究員胡斯曼(John C. Hulsman)指新保守派,相信美國是一個帝國,不但有能力,而且可以做得到。新保守派份子的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誇達馬(Charles Krauthammer),更認為美蘇冷戰結束後,美國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羅馬帝國。
美國新保守派之所以這麼熱衷於美國霸權及軍事行動,其實就因為美國的軍火工業及石油集團的利益。美國要販賣軍火以及控制石油,必須對外擴張,控制整個世界。
當年「鐵三角」希特拉、墨索里尼、大日本帝國的下場,這裡無需多述。現代「鐵三角」中的何華德與貝理雅,已經先後被自己國民透過民主手段轟了下台,喬治布希雖然力撐麥凱因(John McCain)繼任希望能夠賴死在伊拉克不走,但美國人民也最終選擇了主張撤軍伊拉克的奧巴馬。
喬治布希在自己的黃昏一刻,所能夠做的,就只有向何華德、貝理雅等死硬盟友頒發一枚甚麼勳章,互相安慰一下,作一次新美帝國夢的最後聚餐!
(轉載自2009年1月9日2CR澳洲中文廣播電台、2009年1月10至11日澳洲日報 [全文] 及澳洲新報 [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