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日憑什麼對中國叫停稀有金屬出口說「No!」

[複製鏈接]

96

主題

468

帖子

189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dzmdz 發表於 2009-1-8 17: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日憑什麼對中國叫停稀有金屬出口說「No!」

中國作為穿甲彈主要原料來源的黑鎢礦幾乎被開採殆盡
剛在CHN強國網上看到一條消息:
《中國將禁止出口稀有金屬,美與日兩國堅決反對》,消息稱中國將禁止出口稀有金屬,對此,美國和日本堅決反對,並威脅如果中國禁止出口稀有金屬,美日就禁止進口中國服飾。
這條消息沒有具體來源,而且美國和日本把「進口中國服飾」和「中國出口稀有金屬」這兩件事相提並論,看起來也很無厘頭――因為真正能和中國的稀有金屬出口相提並論的只有那些稱得上國家戰略資源的大塊頭。
所以,如果中國禁止出口稀有金屬的事確實,估計美國和日本就不是拿一堆從中國進口廉價服裝說事了。
2008年9月下旬一條未被證實的帖子一直在網上流傳:
解放軍總參謀部向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現任防長彙報,在包頭稀土公司的支持下,日本和美國已從中國獲得大量稀土資源(稀有金屬含稀土),並將其貯存在海底。這條帖子里更為驚人的內容是,由於國內的稀土公司擁有商務部的出口牌照,便以國際技術交流背景下,派出技術人員幫日本人改進潛艇和導彈工藝,致日本的導彈已可以覆蓋中國武漢以東地區。帖子還說,防長聽完總參的彙報后,批示:1.著令總參情報部調查是誰在背後支持包頭稀土出口;2.包頭稀土公司領導是否從出口人收取回扣;3.本應1000美元/公斤的稀土為何出口價不到20元人民幣/公斤;4.商務部和中國有色金屬出口公司領導和日本人的交往情況;5.包頭稀土公司領導子女和內蒙分管冶金工業的領導子女是否在國外留學或經商工作。
以上是兩條未說明信源或未被最後證實的消息,當然,也沒有人出面否定。不過與第二條消息瘋傳的同時,另一條被正式公開的新聞卻看似與上述消息有所關聯:
2008年8月份多家媒體曝光了商務部條法司正廳級巡視員郭京毅腐敗案。郭京毅於8月被「雙規」是因為在涉及有關外資併購的法律法規制訂和司法解釋時,收受外商賄賂,在法律上故意留「後門」偏幫外商在中國進行行業併購。
2008年9月26日,原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現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鄧湛在北京的家中被刑拘。這是第二名在郭京毅案中被拘捕的司局級官員,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除鄧湛外,國家工商總局與外匯管理局也有官員被懷疑涉及此案。並曾接受過紀檢部門詢問。
香港《東方日報》說:如果案情屬實,那麼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宗曝光的經濟漢奸案件,這也是中國經濟主權存在淪陷憂患的一個重要標誌。而內地權威人土的評論說:商務部的這兩個案件都不同尋常,是罕見地曝光了國家要害部門的高級官員在出賣國家經濟主權!並認為這兩樁案件不該僅僅由檢察院查辦,應該讓國安部門介入調查有無更深的幕後背景。
若將以上確認和未確認的蕪雜消息揉合一起重新梳理,其矛頭中所指的更深的幕後背景,似乎就應是在第一條消息中強烈反對中國禁止稀有金屬出口的美國和日本。
中國因其全球最豐的稀有金屬礦藏而壟斷了全球稀有金屬市場,中國在稀土資源上的壟斷權相當於中東國家在石油資源上的壟斷權,中國大陸主要富含的稀有金屬分別是:
銦:儲量居世界第一,佔全球供應量的80%,主要用於平板顯示器、合金、半導體數據傳輸、航天產品的製造。鎢:世界儲量第一,佔全球供應量的為85%,主要用於硬質合金、特種鋼等產品,並被廣泛用於國防工業、航空航天、信息產業,被稱為「工業的牙齒」。鎢能耐高溫,所以鎢合金被大量用在機械、武器工業中。比如槍、炮的發射管中都會用到鎢的合金。軍事方面用做穿甲彈的彈丸,都是用比坦克裝甲硬得多的高密度合金鋼、碳化鎢等材料製成的。鉬:儲量居世界第二,佔全球供應量的24%。用於煉製各類合金鋼、不鏽鋼、耐熱鋼、超級合金,在軍事工業中應用廣泛,被稱作「戰爭金屬」。稀土(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鑭、鈰、鐠、釹、鉕、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鑥,以及與鑭系的15個元素密切相關的兩個元素鈧和釔):儲量居世界第一,供應量佔全球總量的80%以上。用於製造複合材料,鎂、鋁、鈦等合金材料,被形象地比喻為「工業味精。鍺:儲量居世界第一,產量佔全球的50%,主要用於夜視儀、熱成像儀、石油產品催化劑、太陽能電池等生產,並被廣泛用於光纖通訊領域。此外鉭、鍶、銻、鎘、銥、鉍、銠、鈦、鎳、鋯、鉻、鈷等等及鎳鉻、鎳鉻硅、鎳鋁、鈦鋁、鐵鎳等等,在歐洲這些很多都是戰略金屬在國防建設中也有廣泛的用途.有些已經用於宇宙飛船的製造及軍事應用。金屬鉭不僅在火炮上有大用處,而且是以後宇宙空間探索必要的材料,其奇特的物理化學性能至今科學家還在研究,鉭合金的特殊用途目前仍在研究、開發。
其中,稀土被當今世界科學家稱為「21世紀的新材料寶庫」,是涉及到國家安全的戰略資源和高科技材料。目前世界累計探明稀土工業儲量約1億噸,我國約佔5200萬噸,居世界首位。
但。
2008年8月,民進中央聯絡委員會委員、中科聯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晏雙利曾公開談到,作為多種稀有金屬的主產地,中國現在卻不掌握定價權:
中國基本以成本價銷售稀有金屬,而且中國的稀有金屬儲量也不多了。
目前,中國的黑鎢礦已差不多被采空,僅剩白鎢礦可以開採20年左右,稀土儲量從以前佔世界的85%降低到現在的58%;根據中國有色工業金屬協會給出的數據,如按現在水平開採,鉬還可采16年,鋅可采10年。
以晏雙利的權威說法,我估計用不了50年,中國稀土資源將空空如也,而為了國家國防戰略需要,只能從世界第二大稀土資源擁有國美國購買。聯繫前文中傳說中的國內稀土公司將本應1000美元/公斤的稀土以不到20元人民幣/公斤向美國和日本出口,防長為此大怒的原因可想而知――但或者也可以因此斷定,國內有關公司賤賣稀土和稀有金屬的情況是不是已經到了連國防部也難以控制的地步,或者還有別的原因――-
之一,中國賤賣稀有金屬太過符合美國和日本,尤其是日本的戰略需要――如果中國一旦禁止出口稀有金屬,美國和日本的強烈反對是必然的,其實非止稀有金屬,在石油、煤炭等能源及資源方面,美國和日本早就將其列入戰略儲備項目,美國人將廉價購買的石油用這種方式儲備及封采境內能源礦藏已不是什麼秘密;日本更是將廉價從中國獲得的煤炭和大量稀土資源存入海底,以備后需。
早在2007年底,時任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的甘利明曾敦促中國放開對日本和其它稀有金屬買家的限制。中國稍早收緊對稀有礦物資源的控制,後者對日本高科技產業而言屬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甘利明同時向路透表示,日本對很多稀有礦物的需求,幾乎全部依賴從中國進口。
之二,郭京毅案涉及有關外資併購的法律法規制訂和司法解釋時,收受外商賄賂,在法律上故意留「後門」偏幫外商在中國進行行業併購。郭京毅案恐怕只是冰山一角;稀土資源背後巨大的利益及可能的經濟漢奸與國外利益集團內外勾結,即傳說中防長批示中所說的「商務部和中國有色金屬出口公司領導和日本人的交往」。比如在上市公司廈門塢業的股東中,日本聯合材料株式會社就以49,332,840股持有9.4%股份,而外資在中國稀有金屬類公司中擁有話語又何止這一件兩件。
之三,即使現在中國開始著力保護稀土資源,幾十年後也可能從稀土最富國變成最窮國,屆時,中國只能從世界第二大稀土資源擁有國美國購買。但你能指望美國會賣給中國製造戰略武器的必需資源嗎?幾年前中海油只是提出要高價收購美國一家瀕臨破產的小型石油公司,美國國會仍以「威脅它的美國國家安全」推翻收購――不過,在中國確實存在如茅於軾這樣頭大的經濟學家,他曾說過中國不用擔心耕地減少,中國沒有糧吃可以去美國買;是不是在稀有金屬領域,中國也一樣有太多的茅於軾?其實最引以為教訓的是日本和澳大利亞在鐵礦石的供應上對中國鋼鐵企業的壓榨,可謂觸目驚心。
之四,據《國際先驅導報》,在中國南方相對落後地區,稀有金屬資源亂開亂採的現象還很十分嚴重,地方市縣靠開發資源提升GDP,供需平衡沒法不被打破。此外,開採稀土的政策門檻過低,國家對生態破壞的懲罰力度不夠也助長了亂開採現象。而小礦主為了短期利益競相壓價,也是致使中國稀有金屬資源大量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晏雙利說:「現在政策基本不允許外商在中國開發稀有金屬了,原來外商常常在我國建工廠提煉資源,再以高價賣給我們,其實就是變相掠奪資源。」不過,如今中國每年還是從日韓進口大量進口稀有金屬產品用於國防產業,「氧化釹出口價20多萬1噸,人家把釹賣給我們,這個價只能買1公斤。」所以,現在,掌握稀有金屬的市場定價權才是最現實的問題之一。
之五,最最強烈呼籲把控制稀有金屬資源必須且馬上列為國家戰略,以合適方式將現有的稀有金屬的開採、經營全部收回國有(煤炭業不正在做這件事嗎),這完全可以參照之前的戰略工業如石油、電信等的國家控制方式,亦可以參照新的中航大飛機公司的治理方式,中國如果能把世界最大儲量的稀有金屬資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不止保護了資源外流,也變相控制了其它國家的戰略力量的成長速度,能大大減少其對中國的戰略威脅。
配合於此,人大在立法上,要對涉及稀有金屬行業的行政腐敗案件嚴厲處置,在常規腐敗性質之上追加另一層「經濟間諜」定罪,這既可以提高全民保護國家戰略資源的意識,更可以震懾國內某些官商勾結的既得利益集團。
人生一世誰無過、
只怕知錯不悔過。
裸赤來世游一回、
歸時萬貫帶幾何?
盛年少狂夢問鼎,
豈知盛狂總有終。
無奈知時以過盛、
萬般多是皆歸佛!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1-8 17:35 | 只看該作者
日本更是將廉價從中國獲得的煤炭和大量稀土資源存入海底,以備后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零下三度VIII 發表於 2009-1-8 18:26 | 只看該作者
因為中國政府菜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4
雨來 發表於 2009-1-8 18:31 | 只看該作者
疑問:
一、中國那些礦業公司的股權多數還掌握在中國人的手裡嗎?沒有在精英們的主導下「引進戰略投資者」?
二、中國的話語決策權都在精蠅磚家的手裡,但我們網上隨便找個精蠅磚家的文章看一看,哪個不是讓真正的中國人看了就想拍磚的?比如茅**磚家在美國某基金的資助下質疑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而在網上得到一片罵聲,茅磚家感到一絲一毫的羞愧了嗎?他是不是覺得拿著美國人的錢為美國人辦事當然是理所應當的。
三、美日歐韓等西方國家的甜頭早讓某些有能力的中國人品嘗到了,現在你想禁止?以前吃的吐的出來嗎?就是吐的出來人家還會要嗎?就算人家還會要 吃的人也想吐但他敢向外吐嗎?
四、論壇上的某些人曾一直信誓旦旦的說中國早就禁止了稀土出口,但這個話題卻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被人拿出來說,難道是某些人既想出口又想要對人民說它沒有出口?
唐太宗李世民:君子有道,奉為天子;君子無道,棄為獨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主題

5579

帖子

16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50
5
中國的中 發表於 2009-1-8 18:36 | 只看該作者
能藏在海底?我不太相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零下三度VIII 發表於 2009-1-8 18:4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中國的中 於 2009-1-8 18:36 發表 [美日憑什麼對中國叫停稀有金屬出口說「No!」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能藏在海底?我不太相信。

沒見識了吧。
那邊奴隸當總統了,這邊廂主人還豬狗不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7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09-1-8 2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9

主題

2518

帖子

87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4
8
belayashma 發表於 2009-1-9 04:36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稀土:鐵礦石式陷落?
本文由倍可親網友[ belayashma ] 於 2008-12-19 23:44 上貼
原文網址: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733181
中國鋼企進口鐵礦石時的競相抬價,在稀土出口企業間變成了互相壓價,最終將定價權拱手讓人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王曉潔發自北京 雖然沒有過去主抓安全工作時的聲色俱厲,李毅中的遺憾仍真誠而直接:「這次的教訓太深了,不能再吃第二次虧了。」
     進口依存度超過50%的中國鐵礦石貿易,因定價話語權旁落和經營失誤,剛剛交出了一筆巨額學費。而與鐵礦石進口企業競相抬價導致巨額虧損相比,被稱為「工業維生素」的稀土,也在經歷一場價格浩劫:作為稀土價格風向標的鐠釹產品如今只有8萬元一噸,不及去年價格的三分之一。
    全球金融危機是稀土產品價格跳水的主要原因,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稀土行業自身無序競爭的痼疾才是問題根本所在。

反覆上演的悲劇

    12月2日上午,稀土資源重鎮贛州市召開了電視電話會議,明令當地稀土礦山停產。但對不少公司來說,不用政府要求,自己也會主動停產。
    「我們公司給工人放假了,就發基本工資。」江西贛州德利稀土公司的副經理鄒先生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不開工賠錢,開工更賠錢。」在重稀土(稀土分為重稀土和輕稀土)的主產地贛州,多家稀土開採、加工企業都已停產或限產。
     「供大於求是主要問題,將來價格可能更差,因為不少公司還有庫存。」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說。這位曾任包頭稀土研究院院長、在稀土行業摸爬滾打數十年的專家,並未對當前行情感到驚訝。他告訴記者,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就開始大規模開採、加工稀土,類似困境在過去20年間已多次上演,好的時候,大大小小的廠家都去開礦、加工,價格不好就停產,好日子能持續一兩年,壞時則綿延三四年。
    發人深省的是,為何在佔據全球稀土產量90%、儲量43%的情況下,中國稀土價格依然被動「陷落」?

「窩裡斗」惹禍

    「定價權應該說是在中國人的手上,但我們沒把握好。」張安文說,一些地方省份違背中央規定無度開採、加工、出口稀土是主要原因。鄒永春也表示,「地方老闆只要有錢,再和村裡搞好關係,找幾個人就能開礦」,而這些礦大都沒有獲得國家許可。
    張安文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一噸不用分離的重稀土精礦就能賣幾萬,這些人一年開10噸就能賺幾十萬」,但江西管得嚴格了,開礦者便流竄到廣東、福建、湖南,「小礦主能掙錢就開工,沒錢就走人,自身損失不大」。
    中國鋼企進口鐵礦石時的競相抬價,在稀土出口企業間變成了互相壓價,最終受益者都是外方。
     「稀土行業的現狀可以說是諸侯割據,從省一級就開始違規了。」張安文感嘆,數不清的企業都在超過規定量出口稀土產品,價格隨之被壓低。而國外買家也盯上了中國企業的弱點,想盡辦法佔便宜,「一張訂單滿天飛的現象也很普遍,其實訂的不多,但他們四處打聽,最後造成假相,許多供貨方都去談判,價格就下來了」。

兩度夭折的聯合

    針對稀土產品價格長期「受制於人」,有學者建議停止出口。張安文對此並不認同,他表示,整頓中國內部市場才是根本出路。
    學界也早已開出近乎「陳詞濫調」的處方:嚴控開採、加工量;建立稀土資源儲備體系或稀土「歐佩克」,內部團結、統一定價。
    「意願雖好,但操作過程中總會遇到困難。」張安文表示,國家一度推動建立南北兩大稀土集團以提高行業集中度,以中鋁、包鋼為領頭企業的南、北兩大集團籌備組也在2002年、2003年相繼成立,但因企業、地方政府間難以平衡利益關係,努力無果而終。
     可喜的是,目前稀土行業的整合已初見成效:作為北方稀土旗艦企業,包鋼稀土近年來已囊括了內蒙、山東等省分的多個大、中型稀土企業;今年4月,江西銅業整合了四川冕寧的多個稀土企業;11月底,五礦集團也聯合贛州當地企業合資成立了五礦稀土(贛州)股份公司,試圖在5年內發展為全球最大的稀土公司。
    聯合的道路能走到哪一步,業內人士都表示了謹慎的樂觀。
心懷華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2: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